APP下载

努力成为一粒“好种子”

2023-05-30鹿崇涛

江西教育·职教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学校老师教学

鹿崇涛

当年中专选报志愿时,我从未想过当老师,收到录取通知书却是一所师范院校,还是特殊教育师范——特殊教育事业选择了我。这是命,也是缘。

读书时,有一次校长在全体大会上勉励我们:“特殊教育师范生并不比那些普通教育师范生差,因为我们毕业既可以教普通学生,也可以教特殊学生,就业范围更广。大家要有信心,不可自暴自弃……”当时我无比坚信校长的话。

在学校三年,我送走两届毕业生。每逢毕业实习季,总会遇见师兄们模拟试讲课的情形:独处一隅,如临大敌,满头大汗,不厌其烦……他们认真踏实、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地感染着我,同时也让我暗生疑窦:教学无非就是晓畅、有条理地教好学生知识,这事儿似乎不难,有必要那么大费周章吗?

星移斗转。我毕业实习去的是一所培智学校,每天吃完早饭后步行到校,上课时就在教室后面随堂听课,课间时常在教室照看学生,下午放学便带学生值日。这天下午,好友M与我一同看班。临近放学,本该值日的C却嚷着要回家,M越强留,C闹得越凶,撒泼、满地打滚。M咆哮了,震慑住了其他值日生却仍对C不奏效。一旁的我见状,劝走M后对C说:“你看其他同学都在打扫教室呢,你力气最大,怎么能當‘逃兵呢?”“我就是要回家,就要回家!”C说。“哎,你真要回家的话就走吧,路上小心点。今天鹿老师替你做值日。”我有意提高了声调便拿笤帚扫地,眼睛余光却在注视学生的动静:只见C轻轻提了书包,缓缓走出教室,向学校大门走去,他边走边回头看,最终在校门口停了下来。我悬着的心总算落下来。过了一会儿,C自行回到教室,我微笑着将笤帚递给了他。对待学生不宜用强啊,这件事让我颇有成就感,以至记忆犹新。我发现自己可能属于适合做教师的那类人。

实习期临近结束,同学们推选我上结业汇报课,执教课文《雷雨》,我欣然接受。备课前,实习导师给我简单讲了一下教材,提了一些教学建议。我便根据个人的理解,照着导师平时讲课的样子设计教学、走上讲台。未经试讲,没有卡顿,一堂课我顺利地讲完了。

课后,导师当着同学的面把我夸了一顿,也委婉提出了个中不足:由于课前没找到配套的教学挂图,我匆忙请同学画了一幅插图——图中的蜘蛛网仅用铅笔勾画并未着色,台下观看并不清晰,我却以为学生看得清楚,竟讲得眉飞色舞……这次疏忽让我非常羞愧,更让我铭心刻骨:教学不能只顾老师的“讲”,更须关注学生的“听”。

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有几件小事让我很受刺激,促使我立志做一名特殊教育合格从业者。

事件一:某天晚上去学校门口的卫生室闲逛,遇见隔壁私立中学的老师陪同学生输液。其间对方老师问我工作情况及毕业院校,孰料学生公然插话:“教这些特殊学生能要多高的文化?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学历不会高。”20世纪90年代的中师生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忆,整体学力水平毋庸置疑。当年我就是以乡镇第一、全县前三十名的成绩考进特殊教育师范的,被一个初中生当众质疑能力与水平,我的自尊心受到的伤害不小。

事件二:有一年县实验小学缺老师,要求我们派人援教。我爱人去了,对方教务主任安排她代四年级数学课,竟然问:“你至少知识点不会教错吧?”爱人在那教书一年:第一学期,所教班级成绩排全年级第二;第二学期,所教班级成绩排全年级第一!

事件三:我所住教育小区有条生活街。某天买水果,摊主问我在哪工作,我随口答“特殊教育学校”,对方竟说“这工作好”。我礼貌性地笑笑,摊主却一脸严肃地看着我说:“真的,农村话讲这是积德行善的工作,将来对后代好的,你一定要好好教……”水果摊主当年的眼神、话语乃至期许,我至今铭记。

本质上讲,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个人的崇高不在于职业,而在其理想、信念、坚守、成就,甚或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特殊教育也是高尚的事业,专业性比较强,但由于升学压力不大、社会关注度低,某种程度上客观存在着“躺平”“混日子”现象。我不甘于平庸,不想随波逐流,一直在践行“专业化发展”的路子。

26年的实践经历让我愈加坚信,一个基层教师若想尽快从这个群体中脱颖冒尖,必须要做个“有心人”,全面优化自身专业建设,至少要在四个层面不断完善自我。

一是教好书。这是教师的本职,也是安身立命的法宝。都说教学是个良心活儿,“良心”的边界何在,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解答。所谓“教好书”,我认为首先是知识教得正确、巧妙恰当,其次是学生普遍听得懂、有实效,最后是能在一定范围得到学生、家长或业内人的认可。敢于创新尝试、敢于“亮剑”展示,是提升教学能力水平的不二法门。在追求诸如策略、方法、技巧等教学之“术”臻于完善的同时,更须深入思考“语文是什么,语文为什么,语文教什么”,强化对教学之“道”的渴望。语文教学核心在读写,首先是读,要驾轻就熟其实不易,是一个不断修炼、常教常新的过程。

二是好学习。学海无涯,教亦无涯。平时学什么呢?一要多阅读,读课程标准,读学科期刊,读理论经典……课程标准须常读常新,了然于胸,这是依法执教的前提和体现;坚持读教学期刊,有利于开眼界、明趋势,提升教育写作能力;读教育教学经典,不在多,贵在精,依个人喜好读其一二即可。二要多观摩优秀教学实况,善于借他人智慧补己之不足。2021年秋季,我开始用统编教材教轻度特殊学生,教材跟旧版教材差别很大,我总感觉自己的教学缺点儿什么。有一段时间,学校因疫情被迫改为线上教学,我才有幸观摩到“国家云课堂”中的名师微课资源,对识字、写字和阅读教学方式豁然明朗起来。

三是勤钻研。爱质疑问难的老师,才能培养爱质疑问难的学生。我备课时习惯于“两问”:一问自己对于教材有何不懂,二问学生可能会有哪些不懂。然后基于师生存在的疑惑查阅资料,着手应对策略。我课堂中的不少“精彩瞬间”、公开发表的成果,就是这样在质疑、预设与动态生成中产生的。

四是善总结。这里的总结特指教育写作。古人说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从名优教师的成长轨迹看,善写作几乎是共性特征。不会写作怎么办?我的个人建议:可以从简单的随笔或案例入手,多读、多写、多改。坚持读教育刊物的随笔或案例文字,总结其开篇、谋篇的诀窍,持之以恒。一旦有写作想法,无论好坏,先要把文字写成篇。注重修改,小到标点、用词,大到立意谋篇,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改,改到自己满意了再考虑投稿。当年我从初写成篇到改定投稿,常要三四周的时间,以至每篇文章都能熟读成诵。从坚持读刊到公开发表文章,用了8年时间。这个过程很熬人,也很锻炼人。

20多年来,我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我于2013年获得全国特教园丁奖;2014年获得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填补了济宁市特殊教育的空白;2015年获评济宁市杏坛名师,成为全市特殊教育目前唯一获此殊荣者,凭此殊荣,我于2019年特岗晋升高级职称,实现弯道超车。

前些天,同事W说她以前的同事M谈到了我,M夸我很优秀,说刚接触时,心想一个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能有什么,交流后才知道我是个颇有思想的人。这位M与我是同届杏坛名师,是一位初中语文特级教师,她所说的“交流”,应是2016年11月我在浙江大学研修班上的论坛演讲——《名师,希望的种子》。

是的,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勉励我们“要做一粒好种子”,世界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教授自称是“渴望良田的种子”,我何不努力成为特殊教育沃野的一粒好种子呢?

(作者单位:山东省微山县特殊教育学校)

猜你喜欢

学校老师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校推介
老师,节日快乐!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奇妙学校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