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发区:打造人才“离成功最近的地方”
2023-05-30梁楠
梁楠
广州市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全景图。图/ 视觉中国
每一个季度,广州开发区的政府职能部门与不同领域的企业代表和营商环境观察员都有一个重要的“约会”。
“有意见随时提、有想法尽管讲、有不满大胆说。”这已成为广州开发区政企沟通的新常态。在这个被称为“吐槽大会”的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中,广州市开发区现场对反映的问题及诉求一一回应。无法现场解决的问题,则以台账形式印发至相应责任部门,并跟踪办理情况,确保件件有回音。
截至2021年底,广州开发区从“万亿制造”计划的八大支柱产业、商贸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金融服务机构、商协会、新闻媒体、专家学者、律师等行业领域选聘两批55人次;举办科技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工业项目审批、中国软件CBD园区、高层次人才等不同领域主题吐槽大会共10场,收集意见建议200余项。
多年来,广州开发区的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有目共睹,被企业和人才称作“离成功最近的地方”。作为广东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广州开发区在2022年开启了营商环境5.0改革,在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顺应新产业、新经济发展方面一直充当探路先锋。
捅破改革“天花板”
2019年3月,借机构改革契机,广州开发区成立了北上广深4个特大城市中第一个营商环境改革局。一系列聚焦营商环境的改革举措跑出了新的“黄埔速度”,创造了多项“黄埔标准”,释放出巨大的吸引力。
除了首创营商环境观察员体系、营商环境“吐槽大会”等政企沟通机制,广州开发区还率先建立营商环境绩效考评体系、第三方评价、满意度调查、改革容错纠错等机制,以制度保障推动改革。2019年以来,广州开发区连续两年营商环境指数位列全国经开区第一、蝉联“中国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最佳示范区”。
自2018年来,广州开发区相继推出营商环境改革1.0到4.0版本,稳步实施321项改革事项,39项创新经验做法在广东全省复制推广,营商环境便利度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经开区第一。
广州开发区全面对标国际一流,推动营商环境改革迭代升级,2018年2月、2019年7月、2020年3月分别实施营商环境改革1.0版、2.0版、3.0版,并在2021年推出《深化改革创新全面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启动营商环境改革4.0版。相比前三版,营商环境改革4.0版更加重视改革创新系统性、提升主场主体获得感以及发挥先行先试示范作用,并聚焦知识产权、金融供给、人才发展等市场要素,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
“引進即筹建、拿地即动工、竣工即投产”是一场以企业需求为核心导向的切实改革。
在全球竞争中,时间就是生命。短短三年间,位于广州开发区的百济神州第一和第二工厂竣工,第三工厂动工,“引进即筹建、拿地即动工、竣工即投产”是一场以企业需求为核心导向的切实改革。
借由广州开发区率先探索的“信任筹建”,小鹏汽车广州智造基地仅用时6个月即完成23万平方米厂房的主体建设及部分厂房封顶。一个个重大产业项目也纷纷传来新进展,带动产业生态欣欣向荣。
迈向5.0改革版本
2022年初,广州开发区39项改革举措在广州市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单列,成为试点城市唯一的区级清单。从广东省实验区到“国家试点中的试点”,广州开发区继续深化改革、先行先试迎来重要机遇。
据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局长吴火华介绍,“营商环境改革5.0”以“服务市场主体”为主题,围绕指标提升、市场环境、国际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和“硬环境”六个方面,提出23个领域125项具体改革任务,升级打造“黄埔Smile”营商品牌,切实提高市场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
一方面以更大力度服务保障黄埔“四个万亿”计划,加速落地重点项目、发展重点产业;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资金、知识产权、技术、人才等要素配置和供给,从更深层次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
结合广州开发区工业强区实际,“营商环境改革5.0”深化“用地清单制”改革,推行“区域评估+标准地”,创设“项目筹建合伙人”机制。针对近年来先进制造业发展,广州开发区制定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工作指引,减少抽检比例,推动测试牌照互认,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探索建立进口科研用物资“白名单”制度,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推动知识城省市级行政管理权限落地,争取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为知识城发展强权赋能。
同时,5.0改革以更实在的举措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例如,构建与民营经济人士常态化协商机制,建立区级政企沟通服务中心,进一步健全政企沟通机制;完善民企维权投诉机制,建立涉企刑事案件经济影响风险评估制度。
广州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韩丽娜表示,企业新项目投产涉及很多环节,单靠企业自身很难面面俱到,而政府能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帮助。“如果没有黄埔区的政策扶持,我们的新项目很难如此顺利地投产,比原计划足足缩短了6个多月的时间。”
在广州开发区这片热土上孵化、成长、壮大的,不仅有小鹏汽车、方邦股份,还有文远知行、亿航智能等全球科技领域的新领头羊。2021年11月15日,旨在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北交所开市,扎根黄埔的永顺生物作为首批上市企业之一,成为北交所“动物疫苗第一股”。
据统计,广州开发区集聚了中小企业近4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100家,数量稳居全国经开区第一。一大批中小企业在这里壮大、腾飞,广州开发区8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小企业,80%以上授权发明专利和技术创新成果来自中小企业。
锚定“专精特新”,
帮助企业办大事
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一块刻着“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字样的巨石伫立门前。
3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政策支持、审批筹建、知识产权、金融输血等多方面用力,厚植“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沃土,让中小企业能心无旁骛做主业,集中精力搞创新,努力办成更多大事。
科技型民营企业在政务环境、融资环境、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环境等营商环境中,仍然面临制度性障碍,限制其稳步发展。
特别是科技企业在种子期、初创期,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虽然政府财政支持一直发挥协调补充的作用,但银行贷款却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民营企业亦往往是依靠银行获取更多金融支持。
由于科技型民营企业在初创期缺少实物资产,容易受到传统金融的歧视,难以从银行取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而政府财政支持等其他融资渠道或因为金融支持力度小,或因为获得资本支持难度大、成本高,亦难以成为科技型民营企业首要的融资渠道。
深谙金融重要性的广州开发区,搭建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一站式全链条综合金融服务”的平台,着力构建良好的金融服务生态圈。在政策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落地实施“风投10条”,搭建投资生态,强化上市资本支撑,打造中国风险投资科学城大厦,设立风险投资一站式服务中心,先后吸引百度风投、创新工场等一批知名风投机构落户。
目前,该区风险投资机构累计超600家,管理资金规模超1400亿元,逐步建成了覆盖“种子轮-风险投资-定向募集-上市”全链条的投资生态圈。
在市场端,广州开发区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成立了广州开发区产业基金投资集团等,助力科技创新和区域升维。
广州开发区更开创了中小企业暖企政策体系先河,首推“专精特新10条”“民营及中小企业18条”等系列政策,着力破解中小企业面临的人才、融资、创新等困境,还持续在政策、融资、营商环境等方面提质升级,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活力区。
“制定更大力度的‘专项政策,面向不同行业不同阶段提供‘精准服务,引导中小企业找准自己的‘特色定位、鼓励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广电五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谢高辉表示,这是政府能为“专精特新”企业打造的最优环境。
锚定“专精特新”,如今,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金字招牌进一步擦亮。廣州有68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其中广州开发区就有32家,占了全市总量的近一半。
“以前是‘人找政策,现在是‘政策找人。今后,企业无须主动申请,政府会提前将政策信息与企业信息比对,自动推送短信至目标企业;企业只需点击一次确认领取,余下事情政府全部搞定。”广州开发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熊卫国说。
(作者系区域经济观察者、本刊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