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链”串起“一条心”
2023-05-30欧阳吟子李伟王世成郭晨阳
欧阳吟子 李伟 王世成 郭晨阳
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坏了,而是要把它保护得更好。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
——习近平
在“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党建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内,十堰市大力实施“党建+农业产业链”建设,通过党建搭台、产业唱戏,围绕六大农业重点产业链作文章,多渠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在该市“党建+农业产业链”布局中,丹江口发展柑橘产业,郧阳发展木本油料产业,郧西发展食用菌产业,房县发展黄酒、中药材产业,竹山、竹溪发展茶叶产业,茅箭区、张湾区、武当山特区发展农旅融合产业。
眼下,“党建+农业产业链”建设正不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成效,为党建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1+X+N”组建产业发展联盟体
谷雨时节,郧阳区杨溪铺村的大尖山上,山坡梯田里种满了数千亩生机勃勃的橄榄树,山下宽阔的汉江穿流而过。这座曾经的荒山秃岭,如今成了“流金淌银”的橄榄油生产基地。
“以前村民们想种地,一锄头挖下去都是石子。”杨溪铺村委会支部委员钟熊向记者介绍,荒山石漠化不仅让村民们无法种植作物,也损害着汉江的环境。
2015年,湖北鑫榄源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找到杨溪铺村,在该村流转土地1700多亩,通过土地流转改造,在荒山上全部种上橄榄树。
随后,该企业又开始辐射周边村落,在郧阳区广泛种植油橄榄。独特的阳光、气候等资源优势,让郧阳区油橄榄产业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成为十堰市重要的木本油料基地。
随着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参与企业和村镇越来越多,为将油橄榄产业链各个环节组织体系织密起来、资源整合起来,2022年5月7日,郧阳区正式成立了郧阳区油橄榄产业链党委。
产业链党委由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党永生担任党委书记,共吸纳12个乡镇党委、25个村党组织、17家非公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加入,形成“横向联动,纵向延伸”的“1+X+N”组织体系。
在产业链党委的指导下,油橄榄产业联盟相继成立,28家会员单位协商制定联盟章程、订立产业联盟公约,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标准等“九统一”。
此外,产业链党委不断整合外部资源,拓展产业链条——
与院校开展第三方合作,开发化妆品、保健品等产品,丰富油橄榄产品线,提高鲜果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
与全国知名油橄榄育苗专家刘小林达成产业技术服务合作协议,指导全区产业链专家团队开展自采穗、自育苗工作,全面推动本土育苗提质增效;
启动东方橄榄园综合体和泽盟公司民宿和精加工项目,新增榄叶面和橄榄饮料两种新品生产线,延伸油橄榄产业链条。
如今,油橄榄产业正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郧阳区农业产业发展的“金果子”,农民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2022年,郧阳区油橄榄产业基地达到3万亩,全年收购油橄榄2400吨,实现产值1.5亿,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为各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培养党员致富能手56名。
“五共”合谋推动机制高效运转
为大力推进产业链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十堰市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以“五共”为原则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工作机制。
该市以“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塑”为原则,整合产业链上各主体利益需求的契合点,将议事决策、党建和产业链常规工作、人才培养、全链联动、品牌打造等纳入产业链党组织日常工作中,促进“党建共建”高效运转。
走进丹江口市智慧橘园,100多亩的智慧柑橘大棚沿着柏油道路依次排列。大棚里,环境数据传感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农户云平台系统和区块链溯源系统等四大系统,让柑橘的生产实现了最大程度的智能化。
智慧橘园位于丹江口市均县镇,位于丹江口水库核心水源区,也是丹江口市柑橘主产地之一。
在产业联盟牵线下,2022年,均县镇引进了武汉百花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以“甘平”柑橘种植为核心产业,在怀家沟村建设集高品质柑橘种植、自动化橘园管理、现代化农业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
有了龙头企业入驻,该镇将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整合,以企业带动周边基地、基地联结农户,促进柑橘产业不断壮大。
同时,丹江口市柑橘产业联盟还统筹高素质农民教育(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培育工程,邀请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前来授课;组织产业联盟技术人员开展“科技下乡进村”活动,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2月4日,在产业联盟的推动下,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柑橘专家蒋迎春研究员率团队开展柑橘春季修剪和栽培技术现场培训,为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为进一步发挥效能,产业联盟以科技企业搭建销售平台,通过整合“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统一收购丹江口市各地果农的柑橘,稳定柑橘收购价格,保障农户的利益。
“党建+产业链”实现“1+1>2”
十堰市各级党组织不断为农业产业链发展注入“红色动力”,提高融合党建凝心聚力的“化学反应”,持续优化资源要素共享,全力助推“党建+产业链”达成“1+1>2”的效果。
郧阳区青山镇位于十堰市城区、郧阳区和丹江口市的结合部,一面靠山,三面环水,形似金鱼,山水资源丰富。它是十堰主城区“东拓”“北扩”远景战略规划的重要组团,更是“汉江生态城”全域纳入建设范畴的板块。
青山镇坚守“守住青山绿水的底色,为未来汉江生态城留白”的发展定位,围绕护绿和茶旅作文章。
该镇通过改造荒山坡地、实施退化林修复和人工造林,集合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大力发展茶产业。同时,利用茶叶基地空闲土地等套种黄花菜,引进黄花菜全自动生产线,壮大“一主一辅、一叶一花”的“双增收”产业。
如今,茶产业已发展成为全镇最大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富民产业。目前共有茶园面积2万余亩,茶产业关联省级龙头生产企业3家、国家级专业合作社1家、中小型生产加工企业(作坊)15家。
一座座荒山变成供休闲体验的景区,小小的茶叶子也成为了“金叶子”。
自2022年开始,80多岁、身體硬朗的刘光芬老人在茶园里从事简单的劳务,累积下来一年收入达到了8700元。年底收到工资时,老人脸上笑开了花。现下,村民们在家门口务工,就可以过上幸福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