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方地域花鸟画创作的思考

2023-05-30郭元波

参花(上) 2023年5期
关键词:画派花鸟画笔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中国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特有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魅力而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代表和象征。山水、人物、花鸟是中国画的三大科,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它们都有着自身的艺术规律和语言表达特性。三大科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中国的写意花鸟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过程中,绘画材料、表现技法日趋多样和完善。然而,在明清以前,中国花鸟画在表现题材上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新意,南方题材花鸟画并不多见,明清以来这些题材才慢慢开始崭露头角,直到海派和岭南画派的出现,表现南方题材花卉的作品越来越多,尤其以岭南画派最为突出,学习西方成为当时的热潮,花鸟画表现题材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南方花卉、蔬果等越来越多地进入画家的画面中,并且吸收西洋绘画的色彩为之赋色,使中国的写意花鸟画产生了新的风貌。到了现当代,越来越多的画家表现南方题材花卉,例如张立辰、姜宝林、郭怡孮、于光华、岳黔山等,已故的大家有郭味蕖、王晋元等。后起之秀的漓江画派和云南画派也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为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名家所创作出的南方题材花鸟作品,无论是造型、构图、笔墨、设色等,都有所考究,力求能充分表现南方花卉的生长状态和精神面貌,并以此来表达他们个人的情感和艺术追求。品读他们的作品可以说也是一个感悟新知、体会生命、怡然自得的过程。本文以中国的写意花鸟画为基点,立足南方地域特色,希望为创作南方地域特色花鸟画提供相应借鉴。

一、创作基础理论认识

中国写意花鸟画有着一定的发展规律,它并不同于西方绘画,在西方只有所谓的静物画,并没有类似中国传统的花鸟画。恰恰这两者的不同点正好在于最本质的问题上,那就是西方绘画以科学为基础相对客观,而中国绘画以哲学为基础相对主观,两者各自按照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笔者认为,中国写意花鸟画追求的是意象的表达,不仅仅是认识花鸟的自然之美,更重要的是感悟画家的内心情感之美。

(一)笔墨和习古的认识

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当然写意花鸟画也不例外,“骨法用笔”是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要求,也是画面的立骨之本,一幅作品的好坏与该作品的笔墨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笔墨往往能表现出不同的质感和意趣,比如古人总结的“十八描”。笔墨的运用并不是简简单单地表现物象的形体,它更是创作者抒发情感的流动载体,线条的长短、粗细、繁密、急缓、转折,墨色的浓、淡、干、濕等都要体现出创作者创作时的情感变化状态,这样的笔墨才是有生命力的。习古就是学习传统,不仅是学习名家名作,还要学习古文画论、诗词歌赋等其他优秀传统文化,因为对中国画的学习最终还是在综合文化的修养上来体现。在这里,笔者重点谈的是名家名作的学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临摹。临摹是学习写意花鸟画的重要过程,也是必要途径,更是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方法。临摹的重点就在笔墨技法的学习和笔墨意趣的体悟。临摹前重要的一步就是读画,也可以说是对画作的品读和鉴赏,只有当你知道什么是好画,为什么是好画时,你才能做到临摹时的心中有数,然后才能挖掘画面中的深层意义,而不仅仅是描摹外形。当然,对于前人优秀的作品,我们并不能完全吸收,而可以根据自身的艺术特点从某些画家的作品中借鉴到某一个点就能使自己受益无穷。总体来讲,笔者对临摹的认识就是身临其境的摹写,去揣测画家那个特定时代下所赋予物象的特定笔墨情感。对于临摹我们不能偏爱一家,要习众家之长融一己之意,应师古人之心,师古人师造化之法,而不是师古人之迹,这样才有自己的笔墨思想和意趣。

(二)写生和创作的认识

写生和创作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说,没有写生就不知该如何创作。在我看来,写生和创作就是用画笔书写生活、表达生命、体悟人生。艺术源于生活就是要靠写生来实现,而高于生活就是要靠创作来表达。对于写生并不是简单的对物象的描摹再现,而是有选择,有升华的描写表现,更是传达花鸟形神的必然要求。面对大自然复杂的对象,我们一定要进行提炼、概括和取舍,还要学会移花接木之法。生活中的花草种类繁多,并不是所有的花草都适合入画,我们要善于观察和总结,认真体会自然之美。写生是学习写意花鸟的基础训练之一,是为了创作出更加有情感的作品,然而它并不能完全看成是花鸟画艺术的表现目的,而注入强烈情感的创作似乎更是写生的目的。笔者理解的创作就是笔墨和宣纸接触时的瞬间情感表达,它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写意作品并不是每个都能让人满意。总之,无论是写生还是创作,都必须既要有主观(情感),又要有客观(物象),白石老人的“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也正是这个道理。但两者之间的比重大小,全在创作者的各自艺术修养上。

(三)立意和格调的认识

立意就是确立象外之意,立象以尽意,传达作者对物象的认识观和价值观,从而达到情感的宣泄表达。简单地说,就是创作一幅作品的目的,当然,这个目的一定不是对物象的真实再现,应该是进一步的情感表现。格调就是一幅作品的品位和品格,作品格调的高低取决于对传统经典研习的深度和广度,更取决于创作者的生活阅历、艺术品位和艺术追求。作品的立意和格调,在笔者看来是一种相互关系,象外之意表达高远的作品格调往往就不会太低。比如八大山人的作品格调极高,他对自然元素进行提炼后,所表现的花鸟已经是高度人格化了,白眼向天的禽鸟就象征他自己,荒寒萧索的画面意境就是他坎坷人生的真实写照。所以他的作品就是用少有的物象营造出一个深远的意境,从而向世人传达自己的浓郁情感。也就是说,一件意境深远、格调高雅的作品一定能够给观者情感的触动,通过作品使观者想到创作者的人生,或映衬出观者的人生,而这所有的情感载体就是中国画的精髓——笔墨。

总之,作品的立意一定是高于物象本身的,是超然于物象形体之外的,是大象于无形之中的。情感的宣泄和生命的生发才是作品的核心,这样的作品才能有品位,有格调,也就是古人所说的“逸品”之作,进而才能与观者产生共鸣。

(四)风格和创新的认识

中国画艺术风格在历朝历代都出现过,并且都引领那个时代的艺术走向,比如“吴带当风,曹衣出水”“黄荃富贵,徐熙野逸”“马一角,夏半边”等,这些风格都影响了那个时代画家的艺术风格倾向,而这样的画风也正是当时中国画创新和发展的产物。笔者认为写意花鸟画风格的确立并不是说提前给自己设定一个风格,然后沿着这个风格走下去,它一定是在日积月累的勤学苦练中潜移默化形成的。风格的形成和自身的传统修养、生活阅历、艺术思考和审美追求有关。一种新画风的出现必须经过业界和历史的承认才能称之为风格。真正的艺术风格一定是能够经得起推敲,能够推动该艺术向前发展的。一种新艺术风格(包括题材、技法、形式等)的确立就是创新,创新是中国画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对于中国画来说,必须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借古以开今,正所谓“欲创新必先识旧,无旧无以言新”“推陈出新”就是这个道理。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可以吸收西方艺术的影响,但一定是洋为中用,本质上还是要和西方绘画有距离,这也是潘天寿先生一生的艺术追求方向。写意花鸟画的创新必须保证不伤害传统花鸟画的本体和特有的民族基因。花鸟画风格的确立和创新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为了推动花鸟画的发展。

二、南方题材花鸟画代表画派简述

南方题材花鸟画的范围十分广泛,大部分花卉植被在北方很难见得到,或许是交通的不方便和经济的不发达,自古以来北方画家很少表现南方花卉,南方画家或许有更多的表现,但在现有的古画作品中却寥寥无几。明清以来,慢慢地有了相应的作品出现,比如佛手、芭蕉等多次出现在作品的画面上。在中国花鸟画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画派的画家也都表现过南方题材花卉,这些前辈画家的作品都能为南方地域花鸟画的创作提供很大的帮助,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海派、岭南画派、漓江画派、云南画派、京津画派等。想要创作出优秀的南方地域性花鸟画,这些名家的作品和经验必定有许多可取之处。

近现代以任伯年和吴昌硕为代表的海派表现南方题材花卉的种类并不多,但也时有出现,芭蕉似乎是他们在南方花卉中表现最多的题材。海派的艺术风格借鉴了传统的民间美术,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以达到雅俗共赏之态。任伯年的作品善于用色,构图精巧,给人一种清新雅趣之感。吴昌硕虽学于任伯年,但作品却气势磅礴,笔力雄厚,有强烈的苍茫浑拙之势。

岭南画派的艺术风格整体上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并进行了创新,他们的表现题材大多以岭南特有的物象为主,主张博取众家之长,并将西方的色彩引入中国画,比海派的色彩更加强烈,提倡写实主义,从创始人二陈一高的作品中就有充分体现。当代岭南画派的花鸟画家周彦生、陈永锵、方楚雄、苏百钧等都是表现南方題材花鸟画的能手。他们在色彩的运用和造型的表现上都有各自特点。

漓江画派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年轻画派,老一辈的画家黄独峰、阳太阳既是山水画的高手,也是花鸟画高手,相对年轻一辈的花鸟画家余永健、伍小东、蔡智等都十分擅长表现南方的花鸟蔬果。余永健的作品构图严谨,色彩鲜明,颇有古拙浑厚之气;伍小东的作品章法有致,用笔灵动,极具疏朗野逸之雅趣;蔡智的作品笔墨粗壮,气势磅礴,色彩强烈,给人以雄浑壮阔之感,他们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艺术追求。

云南画派也是近几年发展迅猛的一个画派,以王晋元为代表的花鸟画家立足于云南本土,用他们特有的艺术表现语言,来向世人传达云南的风土人情。王晋元先生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为创作基点,其作品多以满构图、大场景来进行情景表现,并赋予强烈的色彩搭配,使整个画面产生勃勃生机,从而体现出热带雨林植被繁茂、复杂、斑斓的气象。

京津画派虽然地处北方,但其表现南方题材花鸟的画家却不在少数,大师齐白石就经常表现南方题材,如荔枝、棕榈等。已故的郭味蕖先生也大量表现过南方题材花鸟画,现在北京的许多画家如郭怡孮、于光华、岳黔山等都经常到西双版纳植物园写生和创作。南方热带的花鸟鱼虫,在他们的笔下焕发异彩。对于写意花鸟画而言,由于京津画派的许多画家大部分都是后来生活于此,所以他们的作品风格多样,比如郭怡孮的作品色彩就比较强烈,于光华和岳黔山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通过他们的作品也能感受到南方花鸟的生生不息。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画派和画家也都为南方题材花鸟画的创作和表现做出了贡献,在此不做赘述。每个画派的艺术特点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影响,它们共同推动了南方题材花鸟画的先前发展。

三、南方地域花鸟画创作的继承与展望

写意是中国画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都要有写意精神。笔者认为,写意画是中国画中最有代表性、最易抒发情感、最容易表达画家主观精神的艺术表现形式。从画史上也不难看出,能名留画史的大多数都是写意画家。花鸟画的学习脱离不了传统,更脱离不了生活,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我们在对待传统时要不忘己意,临古以达己意才是高境界。李可染先生说过:“对待传统,我们要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又要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可见,要从前辈的樊笼里跳出来是多么不容易,然而跳出来的关键就是“师造化”,并且需要将传统灵活转化,以传统之法描写当下之心。写意花鸟画的学习“始于形似,终于神似”,在写生和创作中,我们要善于调动自己的情绪,使付于纸上的笔墨达到“画影不画形,得意忘象,得意忘形”之态。好的作品不仅要达到立象以尽意,更要达到立象以尽美的情感享受,努力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写意花鸟画创作既要主观,又要客观,但往往主观感受要大于客观存在,这样才更有利于画家精神情感的抒发,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中国的写意花鸟画历史悠久,从古代到现当代,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发展和变革。有人认为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发展进入瓶颈期,但其实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走出来就会有新的天地,从而就能为中国的写意花鸟画注入新鲜的血液并推动其创新与发展。随着大量的画家进入南方写生,更多的南方地域花卉、禽鸟被人所知,带动了南方题材花鸟画的创作,画家不再仅仅以表现传统题材为能事,而给了观者更多新的视觉享受,这也必定能够推动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四、结语

艺术创作是记录大自然之中瞬间的生命体悟,是把生命提到一定高度的神奇方法,更是这些生命直接或间接的情感表达。艺术创作脱离不了时代,作为年轻一代的花鸟画学习者和研究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郭元波,男,硕士研究生,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助教,研究方向:美术)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画派花鸟画笔墨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威尼斯画派——文艺复兴最后的辉煌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薛永年:谈古代的画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