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

2023-05-30徐健美

炎黄地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陈列文物保护虫害

徐健美

文物作为文化的载体,是一个国家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其是一个国家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文物保护,就是对国家历史的铭记,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当前阶段,我国正在迈向文化复兴的战略強国之路,所以,政府对历史文物的保护有了更高的标准,因此现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分析文物的陈列和保管工作。

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各类历史文化典籍、器皿、字画雕刻和各类文化装饰构件等,其数量广度与质量深度在世界上的排名是数一数二的。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以文化作为切入点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备先天的巨大优势。而文物保护工作始终以政府建设的各种文物收藏馆作为主体,在地方民间还开展了少量的文物传承交流活动,在具体的操作中,由于保护意识不足而对文物造成不可逆损伤的现象有很多,所以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文物保护意识简述

文物作为传递历史信息,传播历史文化的一种形式,是人们研究历史、研究艺术文化的媒介,文物在陈列与保管中应特别注意,文物的特点直接决定了其无法再生,若是在陈列或保管中出现损坏,文物的外观将无法恢复,很可能会因此消失,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的文化水平日益提升,并拥有了更高的精神需求,对文物的观赏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在此种背景下,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则至关重要。文物保护意识一般指的是科学的文物保护观念。现阶段,文物保护工作受到大众的高度重视,更多的文物保护手段被研究,文物保护相关工作人员逐渐形成科学化与系统化的文物保护意识。文物保护意识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各种环境下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提高文物的保存年限,避免文物出现人为或自然的破损。

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的重要性

在大多数的文物保管工作中,很容易出现二次破坏文物的情况,应采用高效的处理手段提高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提高文物保护的广泛宣传,使文化传播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优化陈列环境,防止文物在陈列与保管过程中遭到人为因素或是其他外界因素的破坏。

此外,还应对文物保护与管理开展科学研究,特别是在博物馆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中,加强文物保护有利于弘扬我国艺术、科学、历史等各方面的内容。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时间的流逝,保留下来的文物非常少。而针对保留下来的文物应加强保护力度与管理力度,如此才可为广大观众呈现文物原有的面貌,彰显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使广大观众在观赏文物的过程中提升审美情操,获得启迪。基层博物馆在我国博物馆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包含的文化资源在人类文明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若是无法全面管理基层博物馆,文物很容易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我国文化传承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严重影响我国文化的弘扬。所以,现如今应以文物保护意识作为导向,实现文物陈列与保管的严格管控,如平度历史文物陈列(如图1)。

保护意识不足导致的文物陈列、保管问题

文物本身质变无法及时发现

从文物陈列、保管的角度来讲,文物不仅会因人为或是物质财力等各种因素而受到影响,也会因为收藏年限或年代久远而逐渐发生质变,但此过程非常缓慢,不管是保管员还是解说员,都要详细观察才可以发现。现如今,一些工作人员缺少担当和奉献精神,一些文物发生变化而没有被及时发现。例如一些陈列的书画出现掉粉现象,库内画卷出现粘连等各种问题,待问题被发现却无法挽回,这是馆舍需重视的重要问题。

自然损害缺少重视

在进行文物的陈列和保护工作时,环境因素使文物产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而不易被发现,因此在文物保管过程中,通常会忽视自然环境对文物造成的破坏。湿度、空气质量、温度等均会破坏文物。如兵马俑在发掘出土之前都是彩色的,但因为出土后与空气直接接触而发生褪色,从兵马俑的角度来讲,就属于很大的损坏。现如今,考古人员在找到兵马俑最佳的保存方式之前已暂停挖掘。在陈列工作中,参观者破坏了陈列环境也会对文物带来影响。游客的触摸与呼吸尽管影响很小,可从文物的角度来讲,其所造成的破坏均是无法估量、无法修复的。

保管环境的不足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公众文物保护意识得以不断提高。在现如今文物陈列和保管工作中,提高公众保护意识不但是传统文化资源延续的重要方式,还是中华文化和理念精神得以传承的重要途径。文物保护属于一项复杂性、综合性、专业性并存的工作,其内容多样,涉及的领域和专业技术广泛。如今,文物保管与陈列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公众责任意识、文化传承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保管环境受到破坏,保管力度不足,影响了文物保护效果。而博物馆与相关机构因地理面积的限制,保护环境处于全封闭状态,导致文化保护与宣传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还有一些人员在存放文物时并未按照标准操作,使文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措施

增强文物的陈列和保管意识

当前阶段,世界各国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应具备文物预防性保护意识,将文物保护意识融入日常保护工作中,对于存在的问题,要采用高效的解决措施。在文物陈列和保管工作中,应展开全面的管理控制。其一,需增强文物的鉴定与征集工作。从博物馆的角度来讲,在基本业务拓展工作中,需提升馆内藏品的数量和质量。在文物保护工作中,需提高对文物保护的意识。此外,还需对文物的价值与内涵开展全面的评估研究,根据名称进行分类,应积极招揽大量的文物鉴定人才,实现保护珍贵文物的目的。其二,应提升文物陈列与保管意识。现如今,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应针对工作人员开展技术培训,确保他们掌握并了解陈列物品的基本常识与常见的科学保管方式。此外,需加大监督力度,引导文物工作提高自身的文物保护意识。

加强文物的防虫工作

虫害是影响文物陈列与保管的重要因素之一,工作人员在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中,应加强文物虫害的预防工作。为了防止文物遭受虫害,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应积极了解可能损坏文物的虫类及其生活习性,包含虫类的生存环境、灭虫方式、繁殖条件等,若是出现文物虫害问题,需严格控制虫害的蔓延,避免虫害对更多的文物造成破坏。不同性质的文物出现虫害的概率不同,对于纸质、布料等易出现虫害的文物,应着重开展监测与管理,避免出现虫害。若已出现虫害,应采用适宜的灭虫方式进行治理,防止灭虫剂对文物造成破坏。在消灭掉虫害以后,应积极调整文物的陈列环境,调整文物的保管方式。

增强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博物馆不仅是进行文物陈列和保管的场所,还是开展文物修复工作,弘扬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因此,提升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是提高博物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核心内容。其一,博物馆应以文物保护意识作为导向制定健全的文物陈列和保管机制,增强工作人员行为的规范性,还要积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文物保护工作,建立切实可行的文物保护方案,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其二,博物馆应充分提升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特别是文物修复技能。此外,以文物保护意识作为导向,进行传统文物陈列和保管工作的优化创新,采取合理手段开展工作,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其三,博物馆工作人员应结合大量的工作经验与国内外博物馆的陈列和保管方式,积极调整自身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对文物质量与可能破坏文物的各种因素进行总结与记录,如湿度、温度、光线等。应充分了解先进的文物修复技术,积极评估并处理出现问题及发生损坏的文物,防止文物再次出现损坏。

创建适宜的文物陈列环境,保护文物安全

文物的陈列和保管环境非常复杂,应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处理。一是环境的安全问题,博物馆中配置安全警报装置,这是保障文物安全的重要措施,应每日例行检查,定期开展敏感度测验,发生故障时应进行及时的检修;二是湿度与温度的问题,博物馆应及时更换与检修温度与湿度控制器,防止设备老化出现问题。各种新型设备不断更新,博物馆也要注重设备更新换代,使用最新的硬件设施创建标准化的文物陈列保管环境。

环境管理需保持细致化,这对管理者自身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管理者需结合不同文物的材质、特征,增强陈列环境的细致化管理。若是纺织品类、纸卷类文物,需确保陈列环境的干燥、清洁,青铜类文物需尽可能防止其发生锈蚀、过度氧化(图3)。一些字画、瓷器等文物与土壤、空气接触以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反应,这种反应无法通过修复等手段让文物恢复如初(图4)。所以,应采取新型智能技术为文物提供最佳的存放环境。

增强空间布局及叙事空间的设计

在博物馆文物的陈列和保管工作中,应注重空间布局的设计,增强博物馆叙事空间的完整性,这样可为观众带来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有效提高博物馆建设的整体效果。需重视博物馆空间布局的设计,着重了解展陈的排列布局,为观众了解文物历史进程的不断深入提供保障,提高观众的主观体验。利用情景的重现,提高观众的求知欲,为观众展现文物的故事。通过充分结合观众的具体需求,增强空间线路的设计,吸引观众驻足观看。鉴于此,博物馆文物陈列展厅的布局设计应采用合理有效的设计模式,提高文物展示的艺术美感,提高观众的参观体验,为观众设计出休息放松的空间。

概而言之,現如今,在博物馆文物的陈列和保管中,应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推动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是弘扬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在文物陈列和保管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需提升文物的保护意识,加大保管力度,在掌握保护技术的条件下,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推动文物价值的高效发挥。此外,新时代条件下,广大博物馆需积极引入文物保护设备,改善文物保护模式,确保博物馆文物陈列和保管工作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唐倩凤.试论纪念馆文物陈列保管中的保护意识[J].办公室业务,2018(12):51.

[2]周雪艳.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问题的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03):124-125.

[3]张浩.浅论地市级文物单位文物保管和陈列中的保护方法[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08):70-71.

[4]肖永强.试论博物馆文物保护问题[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2):136-137.

[5]钟明剑.浅析文物保护意识在保管和陈列中的强化与提升[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1):144-145.

[6]陈意.文物保护意识与纪念馆的陈列和保管工作[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04):102-104.

[7]李敏.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问题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0(17):149-150.

[8]冯梦琪.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22):90-92.

猜你喜欢

陈列文物保护虫害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文物保护工作的方法创新初探
桃树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
不用农药也能治虫害
浅析白三叶的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