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三重境

2023-05-30吴芸芸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道德生命

吴芸芸

摘 要 杨绛《老王》能够使学生体悟作品背后呈现出来的生命思考,理想回归和哲学思辨,能够唤醒学生透过“老王”去反思自我,发现人性的闪光。引导学生探讨《老王》的反思内涵,需要挖掘其中的三重境界,即生命境界,求实境界,道德境界。

关键词 《老王》 反思内涵 生命 求实 道德

《老王》充分体现了杨绛从欲求境界到求实境界再到道德境界的三重反思超越。

一、反思“我”的同情——生命的体悟,道德欲求的满足

杨绛善于在稀松平常的小事中洞察世事,留心记录和思考身边小事,在身边小事中发现生活,思考生命。因此,杨绛散文总能在看似平淡中给人以精神的启示和思考。《老王》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更是对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探寻。

老王是小人物和平凡者的代表,生活艰辛,身份卑微,却有一颗真诚善良之心。“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将老王所处的时代,老王的生活境遇和内心状态呈现了出来。“活命”一词展现了老王艰难的物质生活状态。在精神上老王也是一个被排斥者,受侮辱者,处在生命的边缘状态。因为“脑袋慢”,老王成为了没有进入“组织”,没有归宿、没有保障的社会上的“黑户”——单干户。老王无妻无子,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从个体上看是“鳏”,老王以“单干户”的生存方式被排斥,在精神上是“独”。老王的“活命”不仅是生活的困顿,还被笼罩在精神的阴影中,而“我”却能与老王“闲谈”,“我”对“活命”的老王有同情和怜悯之心。

“我”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没有因为老王的困顿与艰辛对其鄙视,也没有因为老王是单干户对其侮辱。相反,“我”认为自己能够秉承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去坐老王的车,和老王闲谈,“我”和老王的交集,来自“我”对老王的同情与怜悯,来自“我”作为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道德标尺。一定意义上,同情“老王”满足了“我”内心的道德欲求,同情老王之于“我”是一种满足,一种宽慰,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愉悦。这种同情恰恰说明“我”还是将老王置于弱者地位,“我”以看似平等的方式凸显知识分子精神和物质的优越。

二、反思“我”的理解——求實境界,理性回归的思考

历经了苦难的杨绛在重新获得社会地位、大众认可和自由写作后,并没有在其后的期作品中任意宣泄所经历的苦难,也并没有恣肆传递不平之气,而是化苦难为思考,开启反思之旅。以《老王》为代表的杨绛散文蕴含着对智慧的渴望,对理性的肯定。杨绛曾自比“蜘蛛”,她以自己为中心去捕捉身边的人和事,对这些人物和事情认真选择,然后静心织网。杨绛借助这些事情或者人物构成丰富的社会场景,以更加克制和隐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传递自己的思考,揭示生活的真相。正是因为写作个体的鲜明性,使隐藏于普通生活的平凡琐事具有了一定的象征意义。《老王》中,“我”最初对老王的同情被“我”一直视为是对老王的理解,但当“我”经历了磨难后,才发现“我”对老王的理解简单而又肤浅。

从身份上讲,“我”是坐车的,老王是拉车的。在文革之前“我”和老王是主雇关系,因为常照顾老王的活计,所以“我”认为老王是心存感激的。因为社会地位的差异,“我”和老王之间有“隔”的存在,因此我们之间的交往也仅限于闲谈而已。最初,“我”并未真切感受到老王的善良,甚至觉得老王太老实,所以“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再后来,“我”对老王的情感发生了变化,认为老王是知恩图报的人,“我们”过去对他还不错,所以在特殊时期,老王对“我们”的帮助是出于感激。也正是在这样彼此的关心和帮助中,“我们”和老王的关系也不断亲密起来。

老王送来香油和鸡蛋时“我”拿出了钱,“我”认为给老王钱是符合老王的本意的。“我”以“我”的理解给了老王钱,老王接受了钱。“我”为自己能够以给钱的方式表达谢意感到宽慰,而且“我”认为老王也需要钱。直到后来听到老王的噩耗,“我”幡然大悟,后悔不已。“我”以“我”的方式去理解老王,其实是在满足自己,是一种狭隘甚至颇有几分自私的理解。知道自己去日不多的老王,本不需要钱,却接受了“我”的谢意。原来老王才真正理解了“我”。老王的善意使“我”愧怍。

“我”对老王的理解是在不断变化的,从最初带着误解的理解到后来“我”认为是正确而合理的理解再到后来“我”为自己的理解而感到愧怍。在一桩桩小事中展现了真实的心路变化。“我”一直简单地认为“我”对老王是理解的,直到最后“我”在老王的善举中真正明白了老王给予“我”的理解才是基于人性光芒的理解。围绕对人性的理解这一深刻命题,在“假丑恶”与“真善美”的博弈中,杨绛借助“我”的反思,在复杂的背景下,通过老王的形象让读者见证到了平凡者的人性光芒。

三、反思“我”的愧怍——道德境界,尘世的哲思

《老王》中的反思不断走向对人性的真实叩问,在反思中实现了超越。杨绛借助“我”与老王的“幸运”与“不幸”,辩证地反思,进行自我心灵拷问,也向社会发出了拷问。

老王的不幸,第一层是生活境遇上的不幸。老王直观呈现给外在世界的身体、工作、生活、家庭和情感上的“不幸”,是不被重视,不被关心,处于社会的底层。第二层不幸是老王的老实、善良、真诚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老王真心实意对待“我们一家”,但“我”始终没有理解老王,老王的善良并没有得到“我”的完全理解,也没有得到“我”对等的尊重。这是老王精神上的悲剧。第三层,老王的一生不仅饱受物质困顿的折磨,还经受着被猜忌被侮辱的经历。老王所有的不幸,与老王所处的社会阶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于老王的不幸,杨绛不是简单地从“善良”和“愧怍”两个方面进行反思,而是转向对社会制度的思考。

“我”的幸运不仅在于“我”与老王物质生活和社会地位上的巨大悬殊,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一家”在最为困难的时期,遇到了老王这个真诚、善良的人。老王用最大的能力来帮助“我们一家”,拿出了百分之百的诚意。老王不懂什么是“欺负”,因为老王的骨子里根本没有欺负人,趁人之危,落井下石的概念,这是老王人性中闪光和纯粹的地方。老王一生安分守己,尽管生活艰辛,但始终老老实实凭借自己的体力维持“活计”。尽管命运对老王是不公平的,但是老王用人性的光芒,坚守道德的良知。遇到老王是“我”的幸运,老王用人性的光芒,以本真的善良来理解“我”,满足着“我”的自尊的需要。因此,遇见老王是“我”的幸运。

“我”的“幸运”和老王的“不幸”,不仅让杨绛审视自我,反省自我,也让杨绛感受到人性的光芒,为“我”对老王的狭隘认知而感到愧怍,为社会对老王的不公发出灵魂的拷问。愧怍老王的不仅是“我”,还有社会上千千万万像“我”一样的人。《老王》中展现了个体的“幸运”与“不幸”,正是杨绛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去关注和探讨人与社会关系中人的价值,人的归属,人意义所在。

《老王》是一篇富有深刻反思意识的“说真话”的人性之作。作品背后呈现出来的生命思考,理想回归和哲学思辨,唤醒每个人透过“老王”去反思自我,去发现人性的闪光。正如孙文辉所说:“面对每一个不幸的人我们都有愧怍,只是杨绛首先把自己浸入愧怍之海中,用‘隐者的心态去思索。”

[作者通联:河南驻马店市基础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道德生命
生命之树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从地里冒出来的生命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道德模范自有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