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与成效

2023-05-30樊旭荣

当代体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教师心理健康

樊旭荣

学生处在身心发展规律较快速且较特殊的时期,借助一定的体育锻炼,能够让学生达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但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体育锻炼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为学生的身体锻炼意识养成带来一定阻碍。而素质教育理念提出之后,增强体质,健全人格,也成为各级各类院校教学的最终目标。本文作者就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了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方法和价值表现,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师带来帮助。

学生能够健康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众多学生心理问题出现之后,家长,教师,学校,社会更加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通过调查可发现,参与一定的提锻炼,能够增强学生的抗挫能力,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之间有着众多联系。良好的体制能够减少学生发病几率,且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方法排除不良情绪,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自信的优秀品质同时,还能为将来的深度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借助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1 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表现

1.1 更新体育课程理念,有效融合心理教育

心理学家研究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这一联系也在新课标理念中有所提出,当下学生都是00后,很多学生有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特点,若不加以体育锻炼很难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体育教学只关注学生个人的体育技能,并没有将课程设置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结合,这样一来,体育锻炼并不能达到规定的效果。而新课改理念提出之后,体育课程教学理念也应当与时俱进,教师也要增长自己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为学生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

1.2 开展多元锻炼方式,提高心理教育效果

个体的心理健康程度与受到的体育锻炼方式有着较紧密的影响,不同的学生适合不同的锻炼方式,而不同的锻炼方式在不同的环境下也会对个体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由此可见,体育教师应当全面了解学生的具体学情及教学资源,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锻炼方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多元的锻炼方式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再借助小组合作,个人比赛等多种方法,既能达到体育锻炼目标,同时又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1.3 有效融合心理教育,真正达到双面教育

体育锻炼虽然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但并不是所有的体育锻炼活动都适合学生,要想能够让体育锻炼产生更好的心理效应和影响,体育教师应当将体育锻炼和心理教育互相结合,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双面教育,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体育锻炼的优势,使学生能够借助题锻炼,养成良好的心境。教师在为学生讲述一些心理健康的案例或注意事项,也能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让学生在将来更加积极阳光的面对生活和学习。

1.4 借助锻炼治疗焦虑,帮助学生缓解忧郁

学生心理发展比较脆弱,往往遇到一点挫折就会容易出现忧郁情绪,严重的也会出现极端的想法。相关人士通过调查发现,忧郁和焦虑情绪在学生群体中的出现概率越来越多,这一现象应当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学校也应当通过开展各种体育锻炼活动,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获得家长和教师的帮助等,排解内心的忧郁情绪,避免出现各类心理疾病。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感受到胜利的喜悦,收获幸福的体验,还能让心理抗挫能力更加增强,同时还能感受到由于体育锻炼所带来的自信心。

1.5 培养学生健康体适能,健全学生思想品质

健康体适能是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体适能训练的主要目标,若学生在体育项目中有特长,教师也会通过开展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促进学生特长得以发展。尤其是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借助体育游戏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提高自身健康体适能水平,促进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身体能力,进而培养各方面的体育技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目标。除此之外,若学生能够保证营养的摄取和休息时间,更能让学生的健康体适能素质不断提高。体适能水平越高,代表学生的心情健康状况越高,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肠胃消化水平也更高。在将来,不管是面对学习还是竞争或是生活压力,学生都能够达到高效学习和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互相融合也是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主要内容,体育教师也要高度重视这一理念的贯彻和落实。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基本以集体性为主,学生在参与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中,不仅可以锻炼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同时教师还能够对学生渗透规则意识,各种教学活动通常都会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学生在参与竞赛时也能够锻炼心理素质,培养拼搏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等,这些都会有效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

2 体育教学中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2.1 教师对学生学情缺少全面了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首先应当对全班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了解,除此之外,还应当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年龄特征以及知识储备等做出更全面了解,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获得较高的幸福感。一些教师虽然能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由于缺少对学生的了解,只采用自己认为感兴趣的方式开展教学,忽略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因此导致学生并没有显示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大多数学生均是在被动状态下完成教学任务,并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

2.2 教師对教学方式缺少创新意识

成长在新时代下的学生,不管是思维能力还是认知能力,都在发生着改变。而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和执教能力也应当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构建符合心理发展需求的课堂。但由于一些体育教师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认为体育课程对学生来讲并不重要,在课堂开展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模式也没有新鲜感,一直采用教师讲解和示范,学生模仿和操练的形式,长期下去,很多学生开始对体育学习的认知出现片面理解,体育课堂上自然也会影响积极性。作为体育教师,自身首先应当对体育课程引起重视,然后借助工作之余努力学习国家颁发的各类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政策以及方针,并将其应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但一些教师没有努力学习各类先进理念,在心理健康教学方式的选择以及教学理念的更新过程中会缺少参考依据,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缺少有效性和针对性。

2.3 学校对体育教学缺少足够重视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每一个教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虽然素质教育理念提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但由于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受到教师教学理念,学生配合程度,家长教育期望等的影响,依旧会存在各种问题。体育教学在整个教育阶段的地位虽然也在不断上升,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面临更多阻碍或者问题,就现阶段体育课堂教学实施情况可发现,一些学校仍然没有对体育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从管理者来讲,不少学校管理者为了迎合家长的教育期望,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成绩,这样无形之中就会将压力放在教师身上,教师为了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或者升学率,也会对学生进行大量知识的讲解,留给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不断减少,学生即使在体育课堂上有充足的学习兴趣,但由于课时较少,课堂学习时间较短,难以得到长远发展,甚至无暇顾及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学校也并没有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引起足够重视,关于学校之间的体育联谊比赛或者校园内的体育活动安排也非常少。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难以在体育学习中健全心理品质。

3 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分析

3.1 更新体育教学理念,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在上学阶段,每一个体育教师都应当摒弃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所带来的影响,而是应当更新自身的体育教学理念,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标准或双减政策以及五项管理政策等的核心内容,并将其与日常教学活动互相结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体育锻炼的状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这样在课堂上也会不自主的配合教师,完成各类教学活动。而教师开展的体育锻炼活动也应当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再加上一定的心理素质,让体育教学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更能符合学生当下的成长需求。

3.2 不断优化课程设计,继续增加户外运动

学生主要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就是学校,每天面对同一操场,在开展体育锻炼活动时难免会有审美疲劳。为了更好地发挥体育锻炼的效果,体育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设计的更加丰富和趣味,比如增加一些户外运动,组织学生走进校园外的公园,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技能,释放心情,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熏陶。还可以走进当地体育馆,开展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田径比赛等,通过真实的体育锻炼场景,也能让学生内心充满竞争意识,小组之间的团结合作更加有效,学生也能真正感受到体育锻炼的意义。

3.3 学校关注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团队水平

体育锻炼的任何一个项目顺利开展都离不开教师专业的水平和过硬的执教能力,作为体育教师,也应当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习,学校管理者也应当组织体育教师进行一定的培训,学习等活动,持续提高整个体育教师团队的综合素养,彰显学校的名片。例如可以采用老带新的形式,让老教师带动新教师快速提高教学能力。在心理素质教育方面,教师也应当缓解自身职业压力,也避免出现倦怠问题,通过新老教师互相帮扶,能够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丰富和更加专业,再借助心理健康知识的促进作用,整个体育课堂上教学效果也能有效提升。

3.4 有效借助信息技术,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社会各个行业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教育行业中,体育教师也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众多优势,让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和有趣味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真正的比赛视频,使学生感受到比赛过程中的团结合作,在课下,教师也可以将提前录制好的微课视频上传到师生共享平台中,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若学生在体育锻炼中遇到问题,也可以在线与教师实时进行互动,这样也能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当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也可以匿名与教师展开沟通和交流,这样一来,教师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个人发展状态。

3.5 不断倡导和谐发展,有效渗透心理教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学校管理者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成绩提升,同时也要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也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渗透和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使学生关注到心理健康发展,真正促进自己全面提升。首先,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应当转变教学理念,体育锻炼不仅仅要强调学生的体魄,更重要的是健全学生的人格,启迪学生的心灵。因此,体育教学观念应当向着发展性,预防性,教育性改革。其次,学校也应当为体育教师的教学构建良好的氛围。例如,通过增加各类先进的体育器材,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校园锻炼文化氛围,这样一来,学生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的熏陶,从被动锻炼到主动锻炼。最后,学校应当将体育教学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构建联系,借助二者的互相合作,真正从发展角度为学生做出引导和疏导。通过举办阳光体育,绿色体育,健康体育等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为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

3.6 严格落实生本理念,深化心理健康教育

任何一个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都应当本着生本理念的根本要求,学生是体育锻炼的主体,教师也应当根据主体的具体需求设置教学活动,并科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的指导措施,这样才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第一,体育教师要增强对学生的运动兴趣了解,然后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之上发展各项能力,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举办各类运动小组,例如篮球运动小组,足球运动小组等,这样能够让学生按照课余时间的安排进行体育锻炼。第二,在体育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教师也应当进行鼓励和发扬,通过一定的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锻炼自信心。第三,每个体育教师都应当根据学校生的身体发展情况,设定体育活动周,每个体育活动周都应当有具体的主题活动,例如团队合作活动,磨练意志活动等,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竞技的魅力。

3.7 持续倡导体育教学改革,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教学在改革过程中也应当向着国家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例如增加心理健康教育,以丰富教育维度和加深教育深度为主。在改革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达到重点关注,首先,学校生涉及到的不同体育项目,根据特点和硬件,软件的实施情况,构建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既要体現体育教学的人文性,同时也要体现教育性和竞技性。然后通过一定的达标测试,让学生掌握基础的体育技能,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明确的努力目标。其次,体育教学活动的呈现方式应当不断丰富,通过线上线下互相结合的形式,让体育教学的影响范围扩大到最大。学生也可以通过在线观摩比赛感受体育运动精神,并激发自己奋发图强,开拓进取。体育教师也可以和心理健康教师共同进行教研,探讨二者结合的实现方式,同时还要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创新,实现教育优势的最大化。

4 总结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在学校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与其他学科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体育教师也要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探索,找到最佳的体育锻炼方式、环境和理念以及专业知识,再通过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一步一步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多元发展,这样才能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坚实的课程保障。

(作者单位:兰州新区第三小学)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教师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