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峰故事新编

2023-05-30蔡秀词

芳草·文学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毛驴土家儿媳

五峰

宜昌五峰自治县因境内五座山峰而得名,至于那五座山峰有许多传说,而我却固执地相信下面那一种,其原因那是个关于爱的故事。

在大山深处有一个小山寨,寨子里有五个年龄相仿的男孩,他们在一起玩耍,在一起打架,在一起种茶,因为这里的茶叶非常有名,那是大山的馈赠。长大后,他们都成了茶商,赶着马儿驮着茶叶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交易。再后来他们都找到了心爱的姑娘,便约定在某个冬天的同一天结婚。

五对新人同一天结婚这事还从来没有过,消息不胫而走,轰动了方圆数百里大大小小的山寨,就连土司老爷也被惊动了,人们翘首以盼,等待那一天的到来。

为了准备这场声势浩大的婚礼,五个小伙子赶着马儿驮着山寨最好的茶叶在春天出发了,他们的目标就是向北,一直向北,穿过戈壁,穿过草原,穿过雪山,到达很远很远的欧洲,卖掉茶叶换回黄金和白银,去迎娶他们的新娘。

冬天来了,婚期临近了。五个小伙子并没有如期回来。五户人家的父母心急如焚,他们天天到寨头等候。不仅是男孩子的家人,后来人们看到有五个女孩爬上山寨的峰顶日日向北眺望。

冬天来了,婚期到了。五位新娘身着盛装来到了婆家,在没有新郎的情况下举行了婚礼。五户人家的亲戚都来了,方圆数百里的人们赶来了,土司老爷也送来了贺礼。五户人家联合起来摆起了长龙宴,人们载歌载舞,婚礼异常壮观。所有人都笑了,然后又都哭了。

婚礼之后,五位姑娘每天清晨结伴来到后面的山顶上,向北眺望,等待着心上人归来。天天如此,风雨无阻。冬天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五年十年过去了,数十年过去了,五个人最终站成了山峰。

如今,人们常到海拔二千二百五十二米的云顶酒店看日出。据说,运气好的话,在云海缭绕之间,你会看到五位姑娘向北眺望的深情背影。

板栗

五峰盛产板栗。因为五峰多山,板栗是大山的礼物。

许多人知道板栗好吃,却不知道板栗包在刺里,那刺包就长在树上,用竹竿打下后,拨开刺才能吃到里面的板栗。山里人以防贼偷,总是把最好的宝物藏在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有人怀疑,山里人的防窃术是受了板栗的启发。

板栗可以生吃,煮熟了吃,或晒干了吃。但板栗喜长虫,哪种吃法都是不能长久的。于是有人把板栗放在冰箱或冷库里,年关拿出来吃时发现其味与萝卜无异。

杨和冉是高中同学。两人还是要好的朋友。杨是城关镇人,而冉的老家则在乡下的山寨里。

读高中时,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长大后你想干什么?冉填写的是当老师。后来他没能当上老师而是当兵去了。冉给杨来信说,他从小就向往军人,但要努力当个军官。三年后冉退伍了,先在一家企业做临时工,他立志好好干,将来转正成为一个像杨那样的地地道道的城里人。后来企业不景气,冉被辞退了。不过他并不沮丧,决定到南方去打工,临走时冉雄心勃勃地对杨说,要到南方闯出一番新天地,赚了钱自己开个公司。冉并没有赚到大钱,因而一直在打工。冉省吃俭用把积攒的钱先是供儿子读书,后来供儿子结婚,再后来他拿出所有的积蓄为儿子在城里买了房。

几十年过去,曾经的小冉如今变成了老冉。这两年他去南方找工作时,发现自己的岗位已经被智能机器人所替代。冉只好回到山寨,翻修了老家的房子,和老伴过起了不算富裕但很宁静的生活。

秋天,又是板栗成熟的时节,冉突然来敲杨的家门,还背了一袋板栗。杨问板栗怎么弄最好吃,冉回答说,所有的味道都与你想象的有区别。

南曲

那一定是个丰收的年景,山寨里堆满了金黄的稻谷,树枝上掛满了红透的果实,男人们还猎获了大量的动物。土司,那位土家人的首领决定搞一个庆祝大会,一是感谢上天的护佑,二是让所有的土家人都来分享丰收的喜悦。为了让上天和远处的民众都能听到,必须搞出更大的动静,更大的响声。于是,土司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一个叫乐的男人。乐走进大山,杀掉了一条白底黑色花纹的巨蟒,用蛇皮制成了琴身,用上好的红木制成了琴杆,还割下马尾上最长的毛制成琴弦。用手一拔,声音果然悠远悦耳。

于是三弦琴诞生了。

庆祝大会上,乐弹起了三弦琴,他的老婆敲起了竹板,男人和女人则围成一圈载歌载舞。那一天,人们久久不愿散去,夜晚来临,有人甚至燃起了篝火。人们被这把能发出动人声响的琴弦迷住了,认为那是上天赐给土家人的礼物。

又过去一段时间,乐最宠爱的小女儿被另一条巨蟒咬伤了,这事甚至惊动了土司老爷,土司拿来了最好的解药。然而,一切还是晚了,毒液最终夺去了小女孩年幼的生命。

夫妻俩悲痛欲绝,他们守在心爱的小女身边坐了很久很久。夜幕降临,乐摘下挂在墙壁上的三弦琴弹拔起来,老伴也取出竹板低声吟唱。琴声合着歌声如泣如诉,所到之处鸟儿停止了啼叫,河流停止了流淌,花儿合上了心蕊,就连星星都拉上云幔遮住了眼睛。那一夜,所有的土家人都没有入睡,人们沉浸在无比的悲伤之中。

此时,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本用于制造欢乐的三弦琴为何更适合传递忧伤。

后来,当乐去世的时候,土家人将三弦琴藏在乐的墓里,企图将悲伤永远埋葬。这也是南曲一度失传的原因之一。

茶商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五峰还没有通往外界的公路,山里人要想把茶叶运出去就得依赖赶牲口的商贩。白大个子就是一个赶牲口的商贩。许多人称他们为“马帮”,而他的左邻右舍却固执地称白大个子是“赶牲口的”,究其原因,只有那些有钱人才买得起马,而白大个子则赶着一头毛驴。

赶牲口的商贩往往能说会道,说得凉水都能点燃灯。这一点在白大个子身上就可得到验证。这也是山寨的小孩喜欢白大个子的原因,他有一肚子的故事,而且非常吸引人。

白大个子在冬天的火垄边讲的故事太多了,给人印象深刻的便是一个鬼故事。

故事发生的时间已经非常模糊,只能说大约在冬季。因为白大个子首先看到的是山沟里生着一堆火,火堆旁则有七八个男人在高声说笑。那会儿应该说是上半夜。白大个子显然没有看清那些人的脸。当时他牵着一头毛驴正行走在山边一条崎岖的小路上,而且是一个人,因为早晨他病了,更有可能是他在某个相好的女人被窝里没有起来,反正他没能同那队“马帮”一起出发。一句话,他掉队了,一个人踏上了去往北方的孤旅。

白大个子在距离那堆火最近的地方站住了。他说“最近”但也相距数十米,因为两山之间还隔着一条河。不过他能够听到对方在说什么了。当时他听得最清楚的是,一个男人说他会在今晚下半夜让山那边的一个刚娶进门的新媳妇上吊自杀,只要这个女人一死,他就可以重新投胎做人了。随后是一阵恐怖的笑声。白大个子这才明白,对面火堆旁不是人而是一群“鬼”。许是为自己壮胆,许是借机吓唬吓唬对方,白大个子冲着河对面声嘶力竭地吼了一嗓子,声音未落,对面便什么都没有了。

就像所有喜欢吹牛的人一样,白大个子也把自己描绘成一副行侠仗义、天不怕地不怕的好汉形象。

翻过一座山坳,一户农家房屋果然矗立在那儿。白大个子上前敲门,敲了数次却没有人应,可白大个子仍执着地敲下去。最后门终于开了,开门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而他的老伴端着一盏油灯就站在身后。白大个子说他想在此借宿一晚,等天亮后再继续赶路。而主人却一再推辞,说家里实在没有多余客房,敬请客官原谅。白大个子说他在一张凉床上躺一晚上也可。此时老者才说家中有事,因而不便留外人过夜。白大个子说,我知道你家有事,你家儿媳是不是正在痛哭流涕,寻死觅活呀?老者大惊,这才道出实情:他家儿子新娶了媳妇,儿媳今日从娘家回来,老伴发现家中少了一块猪肉,因而怀疑儿媳将猪肉送了娘家父母。儿媳却矢口否认。婆媳俩争执几句,儿媳这会儿正哭呢。白大个子这时装出一副得道高人的派头,说今早我掐指一算就知道你家有此劫难,是特来解救的。老两口忙把白大个子迎进屋内,并好酒好肉招待。席间,这家儿子也出来了,白大个子趁着酒兴高声斥责小伙子,说你家媳妇并未将猪肉送给娘家父母,而是有人存心嫁祸于她。你今晚不得睡觉,必须一刻不离地守在你媳妇身边,并在新房里点着蜡烛油灯,否则追悔莫及。

白大个子酒足饭饱之后便睡下了,睡梦中被凳子倒下的响声惊醒,一看,却见新房里没有了灯光,大呼不好。东家老者也连忙掌灯,跟随白大个子冲进新房,只见儿媳正吊在屋梁之下。油灯已经燃尽,儿子则在呼呼大睡。幸好白大个子赶到及时,从屋梁上救下一命。

主人千恩万谢,定要白大个子多住几日,白大个子却说生意人讲的是个信誉,今日必须赶到下一站与同伴会合。主人挽留不住,煮了一碗荷包蛋作了早餐。吃过早餐,白大个子从主人家出来天还未大亮,走到牲口棚里去牵毛驴时却不想被毛驴猛踢一脚,白大个子正要骂那毛驴,听到耳边有人恶狠狠悄声在说:谁让你管那闲事?!

毛驴那一脚委实踢得很重,并在白大个子腿上留下一块乌青的疤痕。在冬天的火垄旁,白大个子拎起裤管露出疤痕骄傲地指給山寨的孩子们看,其神气就像一个将军在炫耀他的勋章。

(责任编辑:李娟)

蔡秀词随州市文联副主席、随州市作家协会主席。

猜你喜欢

毛驴土家儿媳
“前儿媳”也能享有继承权
骑上毛驴找毛驴
点赞好儿媳
土家摆起来
土家摔碗酒
土家摔碗酒
放手让儿子儿媳当家
长脸大毛驴
毛驴的悲哀
土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