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坪秋韵
2023-05-30高亚平
山路如飘带,在山间缠绕,时而谷底,时而山腰,时而山巅。车行路上,如行进在绿色的海洋里,上下浮沉。这是武陵山东北麓大山深处,古时为荆梁蛮夷之地,今则为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境内。天气很好,阳光如瀑布,从高空洒下。有白云在蓝天上飘动,有清风从窗外拂过,山野寂静如远古。时令虽已入秋,但满山满谷还没有斑斓起来,放眼望去,山上大多还绿着,只有偶尔一闪而过的一块块庄稼地染上了些许黄色,有了那么几分秋意。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采花乡栗子坪村,这是一个深埋在大山深处的村落,也是国家命名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车转过一个山头,眼前豁然开朗,一个不大的盆地突现眼前。盆地四周,群峰环绕,有白云萦绕于山峰间,丝丝缕缕,缥缥缈缈,宛若画中图景。而盆地的底部,则是阡陌相连,人家如星,散落绿树丛中。人家的房屋呢,皆为黑瓦所覆,鱼鳞般,在阳光下显得更加的醒目。大家都不由一阵惊呼,知道栗子坪到了。说是到了,但车还是在山间盘旋了半天,才下到盆地的底部。期间,我们也就坐在车上,东摇西晃地把栗子坪村的美景,由高到低、不同角度地美美欣赏了好多遍。我的第一个感觉,这真是一个宛若世外桃源般的村庄啊。
下车,随意地在村中溜达。村庄不大,也就二百多户人家的样子,人家的房屋多为木板房,板墙黑瓦,皆老旧着,一看就是被岁月淘洗过的。而房屋的前后,要么绿树婆娑,要么鲜花摇曳,让人望之而心惬。花树之外呢,则是菜园、庄稼地。那菜园里种着的,无非白菜、萝卜、辣椒、小葱等,却皆鲜绿水灵。而庄稼地里,则种着玉米、大豆。玉米已收过,徒留下枯黄的玉米杆在秋风里招摇。大豆也将要成熟,黄绿间杂,我想再过十天半月的,它们也将被农人砍去。村中花草很多,或田间地头,或路边沟坎,随时可以碰到。有木槿、菊花、红蓼、紫薇、醉蝶花等。醉蝶花尤多,一株株醉蝶花在乡间小路边竞相绽放,肆意而热烈,那一片一片的紫花,望之若霞,连道路似乎都变得亮堂了许多。在路边,我还遇到了一株红蓼,一大丛,高可及胸,为我生平所仅见。昔年在西安,闲翻画册,偶见长安画派代表性人物石鲁先生的一幅画作《家家都在花丛中》,总疑心画家是画他心中的图画,现实中未必真有。今到栗子坪,方明白画家所画,其实是现实中物。也明白了长安画派所倡导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之所言不虚。
一边胡思乱想着,一边信步而行,不觉就来到了一户人家门前。见屋里有人,一时好奇心发作,就想进屋去瞧瞧。这也难怪,我自小生活在北方,见惯了关中民居四合院,对南方少数民族这种独具风情的木板房见得少,见到了,自然想多看几眼。主人是一对老年夫妇,倒是很热情,见我进屋,忙让座倒茶。便闲聊,得知这家里有五口人,儿子和儿媳外出打工,现在家中就他们和孙子相伴生活着。问男主人家里现在光景如何,答曰:“很好的!山上有树,田里有禾,囤中有粮,手头还有零花钱。这是过去连做梦都不敢想的日子!”我夸他家的房子建得好。他笑着说,都是祖上留下来的,当年多亏听了老支书的劝说没有拆,只是修缮了一下,要不,把肠子都会悔青。我忙问是怎么回事,原来,十多年前,受外面风气的影响,他和村中其他村民一样,嫌木板房破旧,不时兴,加之手头有了钱,便想拆了旧房,改建小洋楼。多亏老支书何克廷的劝说、阻拦和呼吁,才使得栗子坪这片古老的民居,得以保存。我听了,也在心中暗暗佩服老支书的有远见,要不,我们今天就再也看不到这座美丽的村落了。正说话间,打外边忽然闯进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惊得卧在墙角的猫,倏的一声窜到了堂屋边的桌上。小男孩见屋内有生人,又一阵风似的跑掉了。我们不由相视而笑,我明白,这就是主人家的孙子了。
告别这家人,我们继续在村中盘桓。期间,我的脑中始终回绕着这样一个疑问,栗子坪村既然以盛产栗子而得名,在我的经验里,应该是村里村外栗子树皆多,但为何我在村里却一棵也见不到呢?好像正想回答我的疑问似的,不意,便遇到了两棵高可遏云的栗子树,它们如两位巨人,并排站在路边,树身如瓮,枝柯戟张,如撑开的两把巨伞,浓密的枝叶,把偌大一片天空都遮蔽住了。我站在树下,默默地把这两棵栗子树端详了半天,不由感叹道,栗子坪村果然名不虚传啊,这么大的栗子树,少说也有上百年的光景了。
我们迤逦来到村边,见同行者皆聚集在一户人家的院落前休息,大家或站或坐,或喝茶,或抽烟,或吃水果,便也赶了过来。一问,原来这里正是老支书何克廷家。他家是五間板房,三间正房,两间偏房,整个建筑呈拐尺型,房前种有花草,有菊花、醉蝶花,还有我不认识的花,红的黄的粉的紫的,一片一片的,在秋阳下,开得正热烈,有蜜蜂在花丛中嘤嗡,有蝴蝶在其间蹁跹。而花草地之外,则是一大片坡形庄稼地,是连绵的山峰。心想,在这里生活,视野开阔,每天抬眼便是田野庄稼,便是远山长林,一定是神仙一般的日子了。
见到了何克廷,他正跑前跑后地招呼大家。这是一位精明干练的老人,虽然已七十四岁了,但看上去精气神很足,并不显老。听采花乡乡长武偲讲,何克廷当过兵,开过小煤矿,当过村主任、村支书,这在乡村,也算是一位能行人了。武偲还告诉我,别看这里现在富起来了,环境好起来了,成了全国有名的旅游网红打卡地,但在过去,却是一个穷苦之地,百姓的日子是很苦焦的,解放前,是因为交通闭塞,匪患严重和自然灾害。就是解放后一段时日里,老百姓也依然过得艰难。要知道,这里一九七四年,才通上了电。至于公路,也是近二十年才建成的。过去这里物产虽丰富,却运送不出去。老百姓出门,全靠肩扛背驮。日子好过起来,也就是这一二十年间的事。这也全靠了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像何克廷这样一代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参观了一下何克廷的家,也就是普通的农家,虽然简朴,却很整洁。让我感兴趣的是,厅堂里有一口火塘,火塘里正熊熊地吐着火苗,而火塘的上方则悬挂着两吊正在熏制的腊肉,腊肉油光发亮,还在一滴一滴地滴着油呢。每有油滴落下,火塘便发出噗的一声,火苗便一跃,燃烧得更旺了。
栗子坪自然、人文资源都是极为丰富的。仅就旅游景点来讲,就有骡马古栈道、独掌岩、印把子、蝙蝠洞、龙凤岩等,都是一些一听就让人向往的地方,惜乎时间紧张,未及看,只好择日再来了。山歌也很有名,其内容多为歌咏男女情事、自然风光、劳动情怀,如“郎在山岗把歌唱,姐在河里洗衣裳,郎唱歌儿往下走,姐儿抬头望歌郎,棒棒捶在岩包上”,都是很有趣的。虽未在栗子坪听上唱山歌,但在采花乡别的地方听过,山歌高亢婉转、热烈诙谐,亦算无憾了。
离开栗子坪时,正是中午时分,天高云淡,秋阳明艳。一阵清风吹过,草木皆动。我发现,秋意似乎更深了一些,远山林木间,好像已有了更多的黄红之色。
(责任编辑:王倩茜)
高亚平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文化旅游部主任,中国散文学会理事,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南山》《草木之间》《长安物语》《谁识无弦琴》等。曾获首届中国报人散文奖,第二届汪曾祺散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