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夫钢琴作品《塔里木人》中木卡姆音乐特点探析
2023-05-30陈书凝
陈书凝
摘 要:本文以木卡姆音乐特点为切入点,以钢琴作品《塔里木人》为研究对象,对其创作背景、特点以及选取的理由进行探析,探寻石夫在这部作品中如何提取维吾尔木卡姆的音乐元素,并运用西方的作曲技法表现出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音乐所特有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塔里木人》;木卡姆音乐;节拍;节奏;旋律
《塔里木人》是石夫创作的钢琴组曲《第二新疆组曲》中的第一首,是石夫在收集、分析并汲取了新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音乐元素后创作而成的。乐曲描写了行走在塔里木盆地中的一队人,具有独特风情的优美旋律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节奏型,都充分体现出维吾尔族音乐的异域风情。
《十二木卡姆》作为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的代表,是将各个不同的部分融为一体而产生的一种大型古典套曲。《十二木卡姆》共十二套,每套又由琼乃额曼、达斯坦、麦西热普三大部分组成,并且每一部分又是由四个不同的基本调式和其他的一些变换调式组成。其中琼乃额曼意为“大曲”;达斯坦意为“叙事长诗”;麦西热普意为“聚会”,指以歌舞为主的群众性聚会。
一、《塔里木人》简述
《塔里木人》是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如下所示:
该曲的引子部分共18小节,是一个慢板部分,张弛有度,具有歌唱性、画面感,就像《十二木卡姆》中琼乃额曼部分的序曲部分一样,在音乐出来的刹那,就将故事拉入宽广辽阔的沙漠之中。
A段是一个小行板,旋律优美轻快,在A段的后半部分右手旋律由单音变为八度进行,音乐的气氛逐渐活跃起来。这部分就像达斯坦一样,叙述着一队人在沙漠中行走。
B段力度越來越强,音域越来越宽,达到全曲的高潮部分,仿佛行走着的这队人在沙漠中看到了绿洲,舞蹈庆祝,正如《十二木卡姆》中的麦西热普部分一样,是欢快的舞蹈。
再现部分重新回到之前宁静的氛围,是欢乐庆祝后又再次前进,最后在pp的力度下渐渐消失,人们渐渐远去。
从基本曲式结构角度,乐曲采用了单三部曲式,石夫对这种传统的曲式结构给予了创新。全曲从琼乃额曼开始带有序曲的感觉,进入达斯坦的叙事部分,接着到表现欢快歌舞的麦西热普,最后以达斯坦作为再现来结束全曲。可以看出石夫在基本曲式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借用了《十二木卡姆》的结构特点,这种中西结合的曲式形式,既符合西方音乐中三段式曲式的结构,又根据特殊的主题选取了相应的音乐特点,融合了新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结构特点,从而使作品表现出更为浓郁的民族风情。
二、对木卡姆音乐的汲取
木卡姆本身是歌舞音乐,因此石夫先生在保持特定的民族音乐语言与风格的基础上,巧妙地选取运用了木卡姆音乐的特色。
(一)节拍的多变性
频繁的变化节拍使音乐时刻充满新鲜感,乐节、乐句、乐段之间的律动规律发生变换,从而使音乐具有多变性,增强了音乐在听觉上带来的动感。在其他一些具有新疆音乐风格的作品中,呈现出了许多不同的音乐风格,如浪漫、自由、轻快、热情,这也与频繁变化的节拍有一定的关系。节拍的多变因此成为新疆风格音乐中具有特色的一个元素。
《塔里木人》在乐曲发展中拍子变换共14次,大量地使用了维吾尔族特性节拍,以5/4拍为主,2/4、3/4、4/4、7/4、6/4穿插进行。
《塔里木人》开头的引子部分是一个自由的散板,共18小节,拍子变换共6次。引子部分也因频繁地使用变换节拍,而具有散拍子的感觉,音乐有了一定的自由感与广阔感,进而将听众拉入了一望无际的沙漠。
主旋律开始之后的主要节拍为5/4拍。可以看作是组合形式为3/4+2/4,因此左手伴奏声部会出现两个重音,具有一种不平衡感,同时左手基本保持固定的音型,有一种在沙漠中一深一浅行走的感觉。
(二)节奏的律动感
作曲家丁善德先生曾说:“节奏好像是音乐的骨骼,对音乐起支柱的作用。”[1]同样,在木卡姆音乐中,节奏也具有独特之处。
1.节奏轻位
《塔里木人》的引子部分为了加强语言叙述感,采用了节奏轻位这一特殊的节奏型,与我们经常接触的节拍节奏规律有所不同。因为在语系的分类中,维吾尔族语属于黏着语语系,没有汉语中四声声调的变化,因此木卡姆音乐为了配合语言的特点做了一些改变。维吾尔木卡姆音乐在旋律节奏方面,旋律经常不从节奏重位而从节奏轻位上开始,这一特性与维吾尔族语言的特点是相关联的,“在黏着型语言中,多音节词汇或意群的重音都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2],为了适应这一特性,遵循语言节奏变化的传统音乐就常会选用从节奏轻位开始。因此,引子部分就模仿了木卡姆节奏轻位开始的特点,并且每个乐句的开始是一个十六分休止符而不是音符,这使乐曲一开始就具有突出的异域风情,也具有了语言叙述感。
2.切分节奏以及弱拍强奏
由于维吾尔族的语言有着许多的多音节词语,并且这些多音节词语或意群的重音在发音时都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因此在该曲创作中,多采用切分节奏以及弱拍强奏使旋律的重音向后移动。
如谱例1在内声部中运用切分节奏,人为地将节奏中的重音后移,使强拍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使各个声部在音响上的层次变得更加丰富,听觉上既有重合又有交错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也使乐曲更加丰富多彩,使西域音乐特点更为突出。
3.附点节奏
木卡姆中有歌乐、舞乐等,因此音乐的律动性很强。附点节奏具有动感,就像其舞蹈一样活泼,充满活力与激情,能推动音乐的进行,具有一定的动力与跳跃感。A段前两小节带有引子意味,在相对平缓的律动进行后,主题旋律出现附点节奏,而左手伴奏音型仍旧采用平稳的固定音型,造成了静与动结合的冲突之感。
4.复合节奏
复合节奏是指“在一小节内,不只存在一种重音节奏型,它是由两种甚至更多的重音节奏型组成,作曲家在此作品里创造性地将各种复杂节奏结合运用,并在节拍上呈现出组合多样、新颖独特的各种形式”。[3]
因为新疆维吾尔木卡姆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多变,歌乐的旋律节奏偏松,而器乐、舞乐的旋律节奏偏紧,给人带来复合节奏的感觉。如谱例2的旋律在第四小节的内声部使用了附点节奏,而左手伴奏织体保持使用切分节奏,如此改变了强拍的位置,产生了节奏重音后移,使多个声部在音响上听起来既有交错又有重合的感觉。
5.三连音
在引子部分的后半部分,有三连音与休止符出现,使音乐具有新鲜感和多重音乐表现力,打破了原有的节奏律动,产生一种戏剧冲突感。前面提到的附点节奏是新疆音乐里常用的节奏型,具有活力而且能推动音乐的前进,打破原本的音乐律动,给予节奏新的动力,就如同木卡姆中的人声一样,“时而连珠炮似的喷出一连串的唱词,时而大段拖腔、甩腔使感情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从而表现出歌曲既叙又咏的特点”[4]。
6.模拟具有手鼓伴奏感的节奏音型
《塔里木人》的伴奏模仿木卡姆音樂中打击乐器手鼓的节奏,成为贯穿《塔里木人》全曲的基本节奏型(谱例3),音乐节奏律动性极强。在这里,作曲家用左手一组固定音型模仿了手鼓敲击的节奏,借此来突出维吾尔舞蹈的特点。
这种节奏音型在音乐中并不是单调不变的存在,因为木卡姆在表演时具有一定的即兴性,因此这种基础的鼓点音型在音乐的发展中会有变化。
(三)旋律的风格化
我国著名音乐家沈洽先生提出“乐音具有带腔性”。首先,在木卡姆音乐的人声部分中也有带腔的音,通常被演唱者处理为四分音、微分音等,以上大多是以上波音的形式存在的,旋律的不稳定感,给乐曲增添了奇异多变的色彩。
其次,木卡姆的伴奏乐器多为弹拨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等,可以奏出四分音、游移音等。而钢琴是键盘乐器,因此,想要在钢琴上模仿木卡姆中伴奏乐器的演奏特点,就需要借助一些装饰音在音响上模拟出弹拨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的演奏效果。
最后,新疆维吾尔木卡姆麦西热普中的舞蹈热情豪放、舞步自由灵巧,因此为了在乐曲中尽可能地贴近舞蹈动作带来的感觉,大量运用装饰音,使其在音乐表现上可以较为完美地呈现木卡姆麦西热普中舞蹈及伴奏音乐的风格特点。
因此在《塔里木人》中,石夫运用了大量的变化音、倚音、颤音、波音,去创造一种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的音乐呈现的感觉。
1.临时变化音
在木卡姆音乐中,构成乐调的并不只是那些固定音级的音阶,还存在着丰富的不同的上、下游移音,也就是临时变化音。正是有这些游移的音,才使音乐的旋律具有独特的风格。正如明代乐律学家朱载堉所言:“数乃死物,一定而不易,音乃活法,圆转而无穷。”
2.前倚音
前倚音在乐曲中有大量的使用,这是因为木卡姆音乐中存在着许多的游移音和四分音,无论是吹管乐器还是弦类乐器,演奏者都能通过不同的演奏方式,演奏出四分音和游移音。钢琴的律制是十二平均律,因此要用二度倚音来模仿在木卡姆音乐出现的游移音和四分音,运用了大量的前倚音的同时也增强了乐曲的歌唱性。
3.颤音
颤音则是模仿一些乐器的演奏效果,因为在木卡姆音乐乐器演奏中,是通过颤音的弹奏方式,达到表达音乐的持续性和连续性。乐曲中也体现着这一特点,如谱例4,虽然有跳音与半分休止符,但因使用了跳音,在跳音与休止符带来了一定的跳跃感的基础上保留了音乐连贯感,使右手的旋律就像木卡姆中常见的乐器萨它尔一样,在中音区奏出了明亮优美的旋律。
4.波音
《塔里木人》中还运用波音来丰富旋律的内容和色彩,增强旋律的表现力。此外,在木卡姆音乐中弦乐乐器常出现一个或多个音的快速压弦(如有品弦乐乐器都塔尔),或是手指轻微移位(如无品弦乐乐器艾捷克)则会产生微分音。因此在乐曲中,运用波音的同时利用人耳听觉上的错觉,以此带来木卡姆音乐中微分音所具有的感觉。
5.旋律进行
《塔里木人》中主旋律的进行方式多为级进,也有出现四度以上的跳进,这些不同音程的级进、跳进,增加了旋律的动力与生气。这是因为《十二木卡姆》所达的音域宽广,旋律起伏婉转,多为级进行。
6.顶真
乐曲的引子部分运用了顶真的创作手法。顶真是民族特色旋法之一,是指某一乐句的最后一个音与下一个乐句的首音有平稳级进的关系。运用顶真的手法,使旋律的乐句与乐句之间变得更加紧密与连贯,一气呵成,环环相扣。
(四)音响的层次感
在乐曲的高潮部分,音乐变得饱满热闹,具有麦西热普的特点。麦西热普是舞蹈,但舞蹈与音乐不可分离,乐曲的高潮部分正是模仿伴奏乐器的合奏,并且模仿了乐器伴奏最常见的跟腔式伴奏。木卡姆音乐一般是由2至5人演绎,各乐器基本上做跟腔式伴奏,从不本末倒置。如谱例5,右手由和弦进行强奏,同时左手在弱拍位置跟上相同性质的和弦,使音乐在音响效果上产生了乐器合奏之感,音乐由此变得丰富饱满起来。
《十二木卡姆》的乐器合奏中也常进行加花变奏,最常见的就是旋律的下行模仿。如谱例6是最开始的音型,之后谱例7的旋律下方七度模仿后再进行。
木卡姆的伴奏乐器多为弹拨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等,具有即兴性的特点。因此作曲家在固定的伴奏音型改变之后,在内声部使用跳音模仿弹拨乐器或弦乐器的拨弦感,而后又恢复原样,抓人眼球(谱例8)。
石夫先生对木卡姆音乐特点的汲取旨在营造出浓郁的新疆风味。在乐谱哪一个地方使用何种特点进行创作,都有他的思考。
三、结 语
石夫先生围绕新疆木卡姆音乐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可以发现在《塔里木人》这一作品中,大到曲式结构的设计,小到一个乐汇,都汲取了新疆木卡姆音乐的养分,又结合西方的曲式结构特点,使得作品既体现出了浓郁的民族性,又具有一定程度的时代性。作品中新疆风味的“神、气、形、韵”都被传达得淋漓尽致,这是基于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传统之上的艺术创作,充满浓郁的民族色彩,也是作曲家根植于民间音乐思想土壤后的表现,凝练了作曲家对民间音乐特点的吸收和消化以及对朴素生活情感的体会。音乐包容万物,万物也在音乐中体现。
(福建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丁善德.作曲技法探索[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29.
[2] 周吉.木卡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185.
[3] 毛鸿亮.储望华《新疆随想曲》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6.
[4] 周吉.木卡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185.
[5] 唐翊斐.新疆风格钢琴作品的创作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
[6] 张银银.石夫钢琴作品《第二新疆组曲》演奏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8.
[7] 李莉.石夫《第二新疆组曲》和声技法分析[J].音乐创作,2017(5):105-107.
[8] 原野.石夫《第二新疆组曲》音乐风格与演奏探析[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7.
[9] 关越寒.石夫钢琴作品《塔里木人》创作技法分析[J].艺术教育,2017(Z5):100-101.
[10] 欧吉询,张延.石夫《第二新疆舞曲》和声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19(2):94-97.
[11] 朱蕾.石夫三部《新疆组曲》创作技法分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12] 黄勃.论新疆风格钢琴曲中的节奏因素[J].人民音乐,2011(7):22-25.
[13] 刘媛媛.石夫钢琴作品研究[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1.
[14] 滕丽民.新疆民族音乐风格钢琴作品的分析与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0.
[15] 黄莎.石夫《第二新疆组曲》技法形态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16] 周颖.石夫钢琴作品《塔里木人》探析[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8(3):58-60.
[17] 石夫.关于音乐新潮理论的思考[J].音乐研究,1988(2):41-46.
[18] 崔健,宋雪洁,姚梦婷.交织与碰撞的艺术:“木卡姆”[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