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视角:让诵读课堂充满活力
2023-05-30刘南
刘南
[摘 要]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在诵读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围绕着诵读效果去设计教学,如通过教师范读创设语言情境,通过学生仿读营造语言氛围,通过组内对读丰富语言感受,通过个人竞读形成语言体验,通过师生改读酝酿语言情感。这样,能为学生的文本诵读积累相应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筛选视角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3-0016-03
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环节,教师要认识到诵读教学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作用。学生是文本诵读的主体,对文本诵读已经具备基础的学习经验,但对诵读的具体方法还不够了解。教师可围绕着诵读效果去设计教学,多途径地引领学生开展诵读学习。
一、教师范读文本,创设语言情境
范读是文本诵读学习的必要环节,能够有效创设课堂语言情境。学生在教师所提供的文本诵读示范中,能够自觉领会诵读学习的部分要求,掌握文本诵读的方法与技巧,从而为自身的诵读找到标杆。教师示范诵读,能为学生的文本诵读提供可参考的依据,让学生的诵读训练变得更具针对性,从而顺利抵达文本核心。
相对于直接出示诵读学习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文本诵读示范,更有助于学生深度领会诵读学习的要求,自然进入诵读状态。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时,教师范读课文,并给学生提出聆听要求:“这篇小品文语言精美,描写的景色很优美,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想象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境?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景色有什么特点。”教师播放背景音乐,用抑扬顿挫的语气进行朗读,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在学习交流环节,教师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说说从聆听中获得了哪些阅读体验、对秋天产生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归结,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
文本阅读环节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立体的感知体验。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这篇课文,作者从听觉角度对秋天展开了描写。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文本内容,并给学生提出任务和要求:“文中一共描写了几种秋的声音?这些声音分别是什么?大家是否能够还原这些声音?”学生一边快速浏览课文,一边勾画出相关的内容。教师关注学生的问题解答进度,借助多媒体播放舒缓的音乐作为诵读背景音乐,为学生进行诵读示范,并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注意诵读中节奏、语气、语调和情感的变化。示范诵读后,教师继续提问:“你感受到了一番怎样的秋天景象呢?”学生结合教师的诵读示范展开讨论,诵读探究的气氛逐渐形成。
教师从文本的描写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探究。学生在教师的示范诵读中,自主梳理文本的段落结构、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逐渐掌握文本诵读的方法与技巧。有效的诵读示范,不仅能够加快学生文本学习的进程,还能使学生在生活经验和情境想象的融合中形成新的诵读体验。
二、学生仿读文本,营造语言氛围
仿读侧重于学生诵读学习的实际开展情况,其关键在于一个“仿”字。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文本诵读示范,对教材文本进行模仿式诵读,自主探寻文本诵读的重音、停连、语调等的变化,能让诵读练习变得更具针对性。仿读考察学生敏锐的课堂感知能力,所以学生在文本仿读的过程中需要调动多重感官,使听、说、读的能力得到相应提升。
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诵读音频材料,让学生进行仿读并注意情感的表达以及抑扬顿挫的语调。学生对配乐诵读比较有兴趣,都能够主动聆听,揣摩文中景色描写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教师深入课堂之中,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观察,及时给予诵读指导。为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教师设计了诵读竞赛活动:“诵读不仅讲究抑扬顿挫,还要揣摩语气语调。请大家认真进行仿读训练,准备参与班级诵读比赛活动。”学生听说有比赛活动,学习热情更为高涨。
再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明确文本描写的对象,然后从海滨小城的整体风光出发进行有感情的示范诵读。教师范读的目的在于为学生诵读文本提供良好的参照。学生在教师范读的过程中,对文本的整体节奏、语气轻重、语调变化等进行有效辨析,参照教师的诵读示范进行仿照练习。在多人听读的仿读氛围中,学生会不自觉地提高对自身的仿读要求,努力呈现出最佳的诵读效果。
诵读教学是一项双边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固然需要关注诵读所呈现的效果,但是更需要立足于诵读的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诵读示范,引导学生寻找可参照的诵读方法,有效达成了示范教学的目标。学生的个性化诵读形式众多,但是也需要参考课程学习的实际情况,以仿照式诵读为学习的起点,去拓展学习其他的文本诵读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文本诵读能力。
三、组内对读文本,丰富语言感受
对读是一种需要学习主体多方参与的诵读方式,强调诵读过程的互动性。文本对读形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诵读参与的兴趣,让整个诵读环节充满趣味。学生在组内对读的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个性化文本解读成果也得以充分展示,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学习感受。
组内对读的展开方式多样,可以采用集体分段的方式进行对读,也可以采用分角色的方式进行对读。学生在不同角色的对读活动中,无限贴近文本内容,从而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时,教师先与学生一起研读文本,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互动性诵读活动:“小组内进行分段式诵读,每人读一小段,看谁的情感表达更到位,准备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小组分段诵读活动。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对学生的诵读表现进行观察,并给出方法指导。课堂展示环节,学生的表现可圈可点,在诵读表演中获得了新的學习体验。
再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是一个极富教育意义的故事文本。教学时,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快速了解故事内容:“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大家能够从中得到怎样的学习体会呢?”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文本探索,很快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涵,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对文本内容展开诵读,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明确自身的文本角色,区分不同角色的诵读内容。在声情并茂的对读活动中,孙中山少时好学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可感,文本学习的意义也得以增强。
教师借助组内对读的方式,为学生搭建广阔的诵读交流平台。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对读实践中,能够找准角色定位,揣摩人物形象的特点,深刻体会文本语言的内涵,从而收获崭新的阅读认知,丰富了语言学习感受。
四、个人竞读文本,形成语言体验
竞读是文本诵读课堂的兴奋剂,是使学生形成语言学习体验和营造良好诵读气氛的课堂重要环节。在文本竞读中,学生能够充分展现自身的个性化文本解读成果,在交流讨论中体会文本解读的多重魅力。文本竞读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整个活动以竞赛的方式呈现,能够点燃学生诵读学习的斗志,让学生在与他人的诵读比较中,自觉领会文本诵读的要求,形成语言学习体验。
竞赛式的文本诵读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诵读的积极性。教师要制订完善的竞读方案,引导学生顺利进入竞读环节。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描绘了极富韵味的秋日景象,作者调动不同的感官参与写景,语言充满了亮点。教学时,教师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秋日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初读,从整体出发,感受美妙的秋日盛景;然后,教师为学生布置诵读任务:“这篇课文色彩瑰丽,展现了秋日明艳的特点。请找出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富有感情的诵读,展示出景物和语言的魅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整体内容进行感知。教师趁机给学生设定诵读目标和要求,组织班内诵读比赛,并设定评分规则及注意事项,使诵读竞赛顺利推进。
再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诵读训练,并传授给学生一些诵读方法。在学生熟读课文后,教师布置了一个诵读视频拍摄任务:“这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大自然的声音。诵读时,如何才能读出景色描写的特点呢?不妨借助手机,选择适合的背景音乐,自行拍摄配乐诵读视频,并上传到微信群内,让更多的同学和家长都能够看到你的诵读情况。”学生对视频录制很熟悉,接受任务后都能够积极回应,主动进行准备。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准备过程中,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确保视频拍摄顺利展开。
教师设置竞读比赛和诵读视频拍摄任务,给学生的文本诵读活动提供了动力支持,学生完全投入诵读活动当中。教师先以文本所描写的景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以整体感知的方式了解文本内容;然后从细节出发,鼓励学生通过竞读的方式展现自己所看到的自然之美。学生的诵读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竞读和视频拍摄过程中,大家交流语言学习体验,学习气氛空前活跃。
五、师生改读文本,酝酿语言情感
改读是学生文本诵读的必由之路。学生借助文本改读,能够认识到自己在文本诵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他人的诵读行为中获得更多的诵读启示,从而提高自身的诵读能力。文本改读需要有明确的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改读,细品文本语言、情感的魅力,从而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让师生间的互动变得更有默契。
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文本改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文本语言的情感起伏变化,深入探究文本语言的特点,寻找恰当的诵读表现形式,在改读过程中细酿文本情感。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先让学生进行初读感知,然后请学生进行文本诵读,并提出问题:“西沙群岛的富饶之处体现在哪里?大家读完了这篇课文之后,对西沙群岛又怀有怎样的感情呢?”学生一边饱含感情地投入文本诵读中,一边对文本信息进行勾画,很快便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教师请学生选取自己所喜欢的文段进行诵读展示,并简单讲述自己的感受。学生踊跃分享,并有意识地添加一些诵读技巧。教师对学生所读段落进行语言风格和情感态度层面的分析,鼓励学生再次进行诵读尝试,使学生的诵读能力得到了飞跃性的提升。
再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介绍活动:“阅读课文内容后,对小兴安岭的美景进行介绍,看谁介绍得更为准确、更有个性特点。”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抓住一些关键词语拓展思维,酝酿表述形式。教师与学生直接对话,对学生的表述情况进行评价,并给出一些改进建议,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文本介绍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了语感。
教师先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诵读选择空间,让学生以自身的诵读感受为起点,去感受文本语言及情感;然后,利用课堂问题为学生营造开放式的诵读氛围,让改读环节在教学实际中自然发生,使学生在读中找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语言学习的情感需要在诵读中酝酿和感受,在改读活动中,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价值认知得以快速提升。
诵读是语文学习不可忽略的步骤,能够加速学生语言学习的进程。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参与诵读,使学生顺利抵达文本学习核心,收获更细腻的文本学习体验。如教师范读、学生仿读、组内对读、个人竞读、师生改读等,都是诵读教学开展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各种诵读教学途径的优势,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诵读方式来提升诵读课堂教学的品质。
[ 参 考 文 献 ]
[1] 方丽芬.聚焦素养,多元建构:阅读教学智慧课堂探析[J].教育观察,2020,9(47):111-113.
[2] 齐举贵.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下),2021(2):112-113.
[3] 赵瑛.疫情防控背景下小学语文双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2):61-64.
(責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