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和把握诗性小说中的“诗性”

2023-05-30张黎明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3年1期
关键词:基本特点诗性故事情节

摘要:诗性小说突出地采用了诗歌的创作思维和艺术手法,追求诗歌的意境和韵味,从而使作品富有诗的激情或意趣,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蕴和较高的审美价值。有必要从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入手,对其基本特点作进一步分析和归纳,帮助教师真正触摸到诗性小说的内在肌理。

关键词:诗性小说;基本特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百合花》《哦,香雪》荷花淀X边城(节选)》等课文,历来被看作“诗性小说”。所谓“诗性小说”,简言之,就是作者在小说中突出采用了诗歌的创作思维和艺术手法,追求诗歌的意境和韵味,从而使作品富有诗的激情或意趣。钱理群先生认为,诗性小说是现代文学作品中“艺术水准最高的作品”,“达到了现代小说的最高水平”。因此,诗性小说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蕴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对于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诗性小说的教学存在难度。教材及教参在提到小说的“诗性”或“诗化”特点时,表述都比较零散和笼统,缺乏系统的总结与深入的阐述。不少教师自身对于究竟什么是诗性小说或小说的诗性,也无法作出准确的认定和清晰的把握。因此,有必要对其基本特点做进一步分析和归纳,以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和高度把握诗性小说的特点,真正触摸到诗性小说的内在肌理,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

人物、情节、环境历来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我们不妨从这三个主要方面入手,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數篇作品为例,分析和归纳诗性小说的基本特点。

一、诗性在人物形象上的体现

一般的小说以塑造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为旨归。然而诗性小说为了在小说中突出诗性氛围,往往具有忽略性格刻画、淡化人物形象的倾向,它以唯美的诗性为基本究的美学追求,使人物展现出别具一格的审美特点。

(一)诗性体现为人物性格的温柔可爱《边城》中,翠翠“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麂一样”。作者用几个简单的比喻,便点出人物纯真、活泼又可爱的性格。翠翠到了情窦初开的年龄,有时想心思不免忘了神,爷爷问她在想什么,她总是回答说“翠翠不想什么”,少女天真烂漫的个性跃然纸上。翠翠羞涩的性格与对爱情朦胧的憧憬,都表现了人类情感中美好的一面,让翠翠的形象洋溢着动人的诗意。《荷花淀》中,水生嫂听到丈夫要去大部队,便明白这样一来意味着什么,她的一连串微妙的心理反应,以及和丈夫十分简短的对话,将她坚强、隐忍以及大度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百合花》中,刚经历新婚的小媳妇,文静温柔、善良贤惠,小通讯员向她借被子时,由于那是她唯一的嫁妆,她心中未免有些犹豫。但当她听“我”讲了一通大道理后,便毅然决然地将新被子献了出去。《哦,香雪》中,香雪是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性格朴实而腼腆,甚至还有些胆小,但当代表新事物的火车开进山中时,她心中的梦想一下子被点燃了,一个新奇的铅笔盒寄托了她人生的期望。总体来说,这些年轻女子的性格中,既沉淀着中国传统女性优雅的气质,又显露出卓尔不群的独特个性,还带着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使她们成为纯洁、可爱而美好的化身,洋溢着引人遐思、惊喜与回味的诗意。

(二)诗性体现为人物心灵的纯洁善良

诗性小说也善于发掘人物心灵中美好的一面,以求最大限度地展现人物形象的诗意。《百合花》写新媳妇到包扎所帮忙,当她得知牺牲了的重伤员就是向她借被子的小通讯员,并且了解到他英勇受伤的经过时,有两个特别的举动:一是她不管不顾地给小通讯员“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其间她没有说一句话,但手中的针线却代替了千言万语;二是当卫生员揭掉小通讯员身上的被子时,她却劈手夺过了属于自己的新被子,半截为小通讯员铺在棺底,半截为他盖在身上,表现出对烈士深沉的怀念与敬仰之情。作者通过这一系列耐人寻味的细节描写,对新媳妇丰富的内心世界做了诗意的展示,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和艺术魅力。《哦,香雪》虽然写的是和平年代的平常故事,没有什么震撼人心的事件,但作者同样诗意地展示了人物纯洁美好的心灵。比如,凤娇因伙伴的调笑而不开心,把香雪的手松开时,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她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委屈”,显示出香雪的善良,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诗意。

(三)诗性体现为人性中的纯朴高贵

诗性小说在发掘人性时,主要着眼于美好的东西,有意避免或较少描写负面的东西。《边城》中的人物群像就是如此。“在小说的叙事结构中,“边城’被设定成一个偏僻却诗意的所在,作者在其中努力营造一个典雅、精致,利与义、情与欲、取与舍、爱与憎都健康、自然、谐和的世界”[2]。主人公翠翠温柔纯朴、本分善良、乐观勤快的美好品性自不用说,其他人物也都可圈可点:爷爷作为摆渡的船手,忠于职守、热情服务,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船总顺顺仗义疏财、扶弱济困,在当地具有很高的威信;天宝、傩送兄弟俩或勇敢率直,或重情守义,是男性青年的杰出代表;而老马兵情感丰富、心地善良,代替爷爷尽心地照顾翠翠,也给读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这样一群安分守己、勤劳朴实的底层人,生活在茶峒这样一个偏僻闭塞的小地方,保持了农耕社会古老而纯朴的民风,他们的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总之,《边城》用每个人身上所焕发的人性美,精心营造了一个至真、至善和至美的理想世界。这里虽然也有贫富差别、等级观念,但基本上看不到善与恶的激烈冲突,人们都友善相处、互相扶持,与世人印象中的湘西判若云泥。

二、诗性在故事情节中的体现

一般的小说,往往追求大起大落乃至曲折离奇的情节。而诗性小说为了营造诗意的氛围,不以构筑复杂而紧张的情节为目的,常常在叙述、描写中增加较多的抒情,造成情节淡化或结构松散的倾向。

(一)诗性体现为散文化叙事风格

一般的小说总是将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造成紧张的气氛以及戏剧性高潮,以达到激发读者阅读欲望的目的。但诗性小说的情节往往较为单一,缺乏吸引人的大开大合的设置,作者总是力求选择最富诗意的细节,写出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平凡朴实,并从中挖掘出令人感动的诗意。比如《边城》的故事总体上十分简单,作者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为基本线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湘西淳厚的风土人情,有一种浸透了人情、人性的浪漫诗意。教材所选部分集中叙述了边城的三个端午节,故事的重心则是翠翠的爱情与婚姻。但作品真正要表达的,并不是一个浪漫或凄美的爱情故事,而是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于是,沈从文笔下的端午节,不光产生了翠翠的爱情故事,更有赛船、捉鸭以及对歌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构成一种童话般美好的生活图景。从结构上来说,诗性小说不一定照一般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模式去写,哪里能表现出诗意就在哪里下功夫,因而结构往往比较松散,甚至还存在“情节安排不合逻辑”“不在情理之中”[3]的问题。像《荷花淀》开头写水生嫂编席那一段,就不像印象中的小说,更像一段散文,营造了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但由于作者善于捕捉、提炼生活中的美,对编席这样的劳动场面,适度进行了一种诗意化的表现,因而读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二)诗性体现为对战斗场面的淡化

与大多数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作品不同,《荷花淀》沒有重点去描写激烈、血腥的战斗场面,着墨最多的是水生与媳妇的家常谈话,以及妇女们轻松诙谐地谈论自己的丈夫的场面。妇女们在探夫的途中遭遇敌人,游击队在荷花丛中伏击敌人,这本来是两个十分重要而紧张的情节,一般的小说会抓住大写特写。然而孙犁先生却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他有意回避正面描写战斗场面,更多着墨于他熟悉的生活小场景。甚至有关打捞战利品的细节,都要比战斗场面描写得长。其实对于战争题材的处理,可以正面去写前线部队如何作战,也可以通过后方的日常生活从侧面来表现。就像《百合花》,虽没有直接描写前线作战的情景,但是通过描写包扎所的工作场景,仍然将战斗的激烈从侧面反映出来了。《荷花淀》主要描写的是小苇庄的青壮年参加大部队后,留守在村中的一群军嫂的故事。作者将镜头聚焦在她们的日常生活情景中,从侧面含蓄地反映出战争的残酷。可以这样理解作者的艺术匠心:如果不是日寇侵略,这群年轻妇女多半不会与丈夫分开,她们都会去过自己温馨的小日子,然而这一切却都被战争夺走了。无论是小说中的人物还是小说之外的读者,越是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生活情趣中,就越会觉得,只有赶走日本侵略者,才能重新获得属于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宁静。

(三)诗性体现为叙述中的抒情性

一般的小说是以叙述和描写作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而诗性小说却在叙述、描写的同时,增加了很强的抒情性。诗性小说之所以有一种独特的情致,就是由于它常常以抒情为主导,把情感的抒发放在重要位置。沈从文把诗歌式的抒情作为增强小说深刻性的重要手段,他表示自己是“在充满古典庄严与雅致的诗歌失去光辉和意义时,来谨谨慎慎地写最后一首抒情诗”。因而,乍一看,《边城》似乎在讲述一个凄美动人的恋爱故事,实际上却深埋着一条主观抒情的主线。作者采用一种寓含式的抒情方法,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溶解到对湘西的自然形态与风土人情的艺术描绘中,从而使小说具有舒缓的情绪流动感和深沉的情绪渗透力。孙犁先生也十分重视抒情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荷花淀》无论是景物描写还是人物对话,抑或战斗场面的描写,无不带着强烈的抒情色彩,其中既有作者的直抒胸臆,也有透过人物言行含蓄的表达,把这样一篇抒情味十分浓厚的小说当成一篇抒情散文去读,也未尝不可。

三、诗性在环境描写中的体现

一般小说的环境描写都追求客观、真实,并不是只写美丽、和谐的一面。然而诗性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总是将不符合作者审美趣味的一面有意隐去,只浓墨重彩地展示给读者美好的一面。这样的环境与历史时空中的真实环境存在一定的距离,却往往闪耀着作者理想的光辉,是作者有意营造的神奇之地。

(一)生活与自然环境的描写凸显美化的特征

重视在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中,渲染诗意的生活情趣,是诗性小说共同的审美趋向。《边城》共21节,几乎每一节都有对生活环境的描写,每一段描写都可以看作一幅风景画,追求一种优美、和谐的意境,宛若生活在清新、恬淡而宁静的梦境中,显示人在自然的怀抱中与自然和谐相处。比如:“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读者从描写中看到,自然环境与人的生活密不可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暮春时节的桃花、人家、河水、游鱼,共同构成了一幅诗意盎然的春景图,令人陶醉又令人羡慕。生活与自然环境中体现出来的诗意,来自作者对自然美敏锐的体悟,而这种体悟是建立在民族审美心理基础上的,其思想源头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观念。《荷花淀》在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上也是如此,小说开篇写水生嫂编席,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祥和与安谧的画面,不仅点出白洋淀所产苇席的精致与闻名遐迩,而且将水生嫂的心灵手巧描写得出神入化。这样的生活场景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让读者一时有些想不到,这里实际上就是抗敌的主战场。《哦,香雪》叙述香雪夜晚返回台儿沟的那一段中,自然环境描写展现了一幅月夜山景的图画,散发出淡雅而清新的诗意,在为香雪提供了一个诗意的活动背景的同时,也恰到好处地烘托出香雪的内心活动及心理变化过程。诗性小说总是以生活场景或自然景物烘托人事,人事与景物交相辉映,构成一个和谐恬静、富有诗意的艺术境界。

(二)社会环境描写追求和谐的氛围在人们的印象中,旧时代的湘西偏僻闭塞、民风剽悍,好狠斗勇、谋财害命的事时常发生。然而,《边城》却把乡野民俗中一切负面因素都隐去了。作者以诗意化的笔调,描绘出一个虽原始却并不野蛮的人间乐园,这里的人们纯朴善良、勤劳有为、和睦相处,过着一种温饱自足、安分随时且悠然自得的生活。这显然不是历史时空中真实的湘西,而是作者在小说中再造的一个“乌托邦”。虽然它如桃花源一样不乏虚幻的色彩,却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诗意的期望。基于对现代都市庸俗风气的厌倦和憎恶,怀着对故乡的一片深情和眷恋,他以一颗赤子之心描绘出童年记忆中的“边城”。其中,不乏人为美化的成分。小说中所写的茶峒,社会环境如平静清澈的一池碧水,人们总是以平等的身份和淳朴的情感进行交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关系和谐,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自然、健康的生命之美。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商埠码头,商务活动十分繁忙,然而人们在商品交易中并不唯利是图,而是秉持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情义为重的理念。所有的商业活动都显得重义轻利、守信践约,即使有纠纷也是按习俗规矩简单处理,因而社会环境呈现出一片安乐祥和的局面。《荷花淀》是一篇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然而读者看不到同类作品常有的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惨烈景象,能看到的主要是白洋淀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虽然小说也透露出当时日寇势力的扩张,但读者印象最深的却是妇女们轻松的笑谈,甚至在面对战斗时竟然还有“荷花变成人了?”的惊奇,洋溢着一种戏谑的情调和欢乐的气氛。小说给读者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象征着人们美好愿望的如画的荷花淀,是白洋淀地区的人们如诗的日常生活。战争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动荡,被原本的生活之美消解掉了。

除在人物、情节、环境诸方面体现出浓郁的诗性之外,诗性小说还追求语言的简洁、凝练与诗意的表达;像诗歌一样,也注重意象、意境的创造,以达到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美学境界;还采用隐喻、暗示、象征等复杂的表现手法,以表达丰富的寓意和深沉的感情。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诗性小说是小说中一种特殊的样式,教学中仅仅采用分析和鉴赏一般小说的理论和办法,或者仅仅把它当作小说去分析,而不相应地联系诗歌、散文的表现手法,是无法真正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的。用解读一般小说的思路和方法来处理诗性小说,会陷入盲人摸象或方枘圆凿的境地,无法真正感受到诗性小说的独特之处。因此,分析和鉴赏诗性小说,一定要把诗性作为鉴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诗性小说与一般小说作比较,小说中的诗性就会很容易地被捕捉到。除了将诗性小说与一般小说作比较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诗性小说与诗歌、散文作比较,体味诗歌、散文的一些独特手法,是如何在小说中被有意借用的。不过,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诗性小说虽然是一种从人物、情节到环境等要素,都与一般小说拉开一定距离、呈现出不同美学风貌的小说,但它仍然保持了一般小说的基本特征与功能。诗性小说在文体上仍然是小说而不是诗—诗化只是它追求审美趣味与提高艺术境界的一种重要手段,诗性的构思、想象与表达,使它在叙事、写人、绘景时带着浓郁的抒情气息,因而使小说获得了非凡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钱理群.对话与漫游:四十年代小说研读[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150—151.

[2]杨玉珍.《边城》的民族伦理与性别叙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2.

[3]李淑华.《荷花淀》情节构思指瑕[J].课外语文,2014(10):218.

[4]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10卷)[M].广东:花城出版社,1984:294.

(张黎明,新课程报社,编审。)

猜你喜欢

基本特点诗性故事情节
形与影的诗性纠结——庄晓明的诗与诗评
抗战时期我军军事法制建设的基本特点
陈洪绶木刻版画中的“文人画”研究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诗性叙事与超现实叙事——论《尘埃落定》对于《百年孤独》的超越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冲突下的诗性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
匠心与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