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消化性溃疡
2023-05-30郭睿
郭睿
你是不是经常感觉上腹部饱涨、厌食、嗳气反酸,甚至出现上腹部疼痛、饥饿样不适?如果是,此时你需要警惕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PU)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种多发病、常見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近年来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因素。而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胃肠肽的作用、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都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临床上,绝大多数的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
大多数消化性溃疡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也有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上腹部痛 这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症状。疼痛多表现为慢性上腹疼痛或隐痛,部分患者疼痛可能在进食后加重,这类患者可能为胃溃疡;也有患者是饥饿时(餐前或夜间)疼痛加重,这类患者可能为十二指肠溃疡。
腹胀、嗳气 不少患者会感觉胃部发胀,就像食物不消化,并老感觉有气体从胃往上涌,不断打嗝。
厌食 表现没有食欲,食量减少,只吃一点点东西就觉得很饱。
反酸 有酸水从胃里泛上来。
恶心、呕吐 如果呕吐比较剧烈,伴有腹痛、进食困难,可能是在溃疡的基础上,发生了幽门梗阻或溃疡恶变。
体重减轻 患者长期腹部不适、厌食、恶心、呕吐可导致体重下降,如果短时间内突然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有可能是溃疡恶变成了癌。
本病一般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治疗目的在于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防止溃疡复发,减少并发症。
一般治疗 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溃疡活动期伴并发症时,需卧床休息。戒烟酒,避免食用咖啡、浓茶、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过饱,以防止胃窦部过度扩张而增加胃泌素的分泌。少数伴有焦虑、失眠等症状的患者,可短期服用一些镇静药,如地西泮(安定)等。有些药物可诱发溃疡病,使用时应慎重,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利血平等。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药物,可在2~3天内控制溃疡症状,对一些难治性溃疡的疗效优于H2受体拮抗剂,常用的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艾普拉唑。
保护胃黏膜药物 保护胃黏膜常用药有铋剂和抗酸剂。铋剂:常用的有枸橼酸铋钾、果胶铋等,这类药可在酸性溶液中呈胶体状,覆于溃疡表面,从而阻隔胃酸、胃蛋白酶对黏膜的侵袭损害,但肾功能不良者应忌用。抗酸剂:可直接中和胃酸,且起效快,减少胃酸对黏膜的刺激,常用的抗酸剂有氢氧化铝、碳酸氢钠、铝碳酸镁等。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病情反复发作最大原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治幽门螺杆菌是防止溃疡复发的重要课题。通常情况下,消灭幽门螺杆菌的方法分为“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目前倡导含有铋剂的四联方案,即1种PPI+2种抗生素和1种铋剂。常用的抗生素有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喹诺酮类抗生素、呋喃唑酮、四环素等;常用的铋剂有枸橼酸铋钾、果胶铋等。
消化性溃疡一般可以治愈,一般类型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治疗通常需要6~8周。但需要注意,经过积极治疗,胃溃疡的症状会完全消失,但这不代表着胃溃疡已经彻底治愈。患者依然需要遵循医嘱服药、复查,切不可自行减少服药剂量或擅自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