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群牵引“星星”的年轻人(上)

2023-05-30祁登峰孔明月宋星光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23年1期
关键词:祝融飞控月壤

祁登峰 孔明月 宋星光

2022年10月31日,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启程奔赴太空。

11月1日,伴随着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快速交会对接,中国空间站时代的大幕正式拉开。

为了这一天,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操控团队艰苦跋涉了5年。

从5年前组建那一刻起,这个平均年龄仅30岁,由80后、90后担纲主力的年轻团队牵引“玉兔”跋涉月背,驾驭“祝融”火星穿行,引领“神舟”“天舟”,托举“问天”“梦天”……

5年来,一套套测控计划在这里精妙编排,一批批飞控数据在这里核算生成,一条条飞天指令从这里精准发出;5年来,他们不断刷新着中国航天的纪录,用青春热血浇灌胜利之花,用奋斗之光点亮飞天梦想。

逐梦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他们用心血与智慧,牵引着一批批“中国星”在太空航行;他们以坚守和奋斗,践行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2020年4月24日,第5个“中国航天日”。

这一天,中心操控团队集体学习了习主席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信中的话语,激荡着每一名团队成员的心。

2020年底,我国正式实施嫦娥五号任务。任务期间,月面采样是难度最高、压力最大的环节,每项控制、每个动作都容不得半点差错。

月面一抔土,地面千日忙。月壤样品封装是月面采样最关键的步骤之一。由于容器罐口径仅11厘米,要求采样机械臂放样时误差不能超过3毫米,定位时间不能超过60秒。为此,操控团队月面采样技术负责人荣志飞带领团队反复进行精调控制测试。半个月的时间,他们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先后进行了几百次试验,积累了几千条数据样本。

2020年12月2日晚,荣志飞带领团队连续奋战48小时,精准控制月面采样分系统完成1次钻取采样和12次表取采样,成功采集1731克月壤。这些珍贵的月壤,为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战略画上圆满的句号。

面对成绩,他们没有丝毫停歇,而是一次又一次迎难而上,接续奋斗。

操控团队遥操作技术负责人何锡明带领攻关小组潜心研究,一举攻克空间遥操作规划、验证、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2021年7月4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首次出舱。何锡明和团队铆在飞控大厅,精准控制空间站机械臂,实施5次爬行、2次在轨辨识和6次末端捕获,我国空间站机械臂遥操作能力惊艳全世界。法国航天专家菲利普·库埃盛赞:“首次使用的机械臂对于在空间站外执行各种任务有很大帮助。”

探索火星,一直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祝融”火星车登陆火星后,要想明确目的地、精准避障、安全到达,必须依靠“驾驶员”的精心规划。

操控团队于天一带领赵瑞、吴凡研究的火星车遥操作任务规划技术,让“祝融”实现了从3日10米到1日10米,再到1日20米,最终到百日里程突破千米的跨越,让我们在更短时间里,领略到更多火星風光。

如今,该团队已经实现一系列“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

5年时间先后参与实施13次“国字号”重大航天任务,实现人类首次月背探测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开创了系列化航天器标准飞控流程设计,为我国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一年多发的常态化准备与实施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祝融飞控月壤
科学家首次成功用月壤种出植物
惊喜!月壤成功种出植物
超豪华月壤地球行
“祝融”落火——惊心动魄的9分钟
“祝融号”火星大冒险
“祝融号”冒险日记
自如呼吸靠月壤
民用飞机飞控通电自检测安全性研究
祝融胜共工
无人机飞控软件架构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