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2023-05-30陈芳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三新群文阅读背景

陈芳

摘 要 立足“三新”背景,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展开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把握群文阅读立足点,保障精研细读;创设真实阅读情境,任务增强内驱力;关注学生思辨性阅读,助力素养提升。旨在有效打破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模式,助力学生深度阅读、高效阅读。

关键词 “三新”背景 语文教学 群文阅读

“三新”是新高考、新课程与新教材的统称,指向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变革与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贯彻。在“三新”背景下,以语文阅读为抓手,以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增强学生思辨能力、促进学生深度阅读、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探讨群文阅读模式的实践策略具有积极意义。

一、把握群文阅读立足点,保障精研细读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几乎在每个单元中都设置了“单元导语”与“单元学习任务”。单元导语中包含了语文要素与单元学习内容的简述;单元学习任务对单元导语与单元学习内容进行了回扣。如此环环相扣、内外呼应的教材设计将高中语文的教学张力毫无保留地彰显了出来。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时,要以各单元“语文要素”為组织群文阅读的立足点,整合文本内容,促使学生精研细读。

以统编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中杜甫《登高》一诗为例,本单元为古诗词单元,汇集了八篇风格迥异、内涵深远的古代诗词名作。从分析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出发,便可精准把握到杜甫《登高》一诗的群文阅读立足点,即阅读古代诗歌作品,感悟诗歌价值,感受诗歌意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求同存异”“各美其美”的群文阅读,让学生在关注文本特性的基础上,发现文本的共性,通过感受、品味与体验得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1.感受:对比阅读

自主阅读杜甫《登高》、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琵琶行》三首诗歌,感受不同时期、不同体式诗词名作的独特艺术魅力与不同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的人生境界、情感态度。结合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对《登高》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句的多层含义进行品析,感受杜甫登高望远的悲凉愁思。

2.体验:登高望远诗阅读

阅读杜甫《登高》、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苏轼《题西林壁》、王安石《登飞来峰》四首登高望远诗,结合自身登高望远经历体验不同诗人在诗歌中所传达出的思想感情,并从感触最深的一点出发写文学点评。

通过上述群文阅读教学,学生便会对杜甫《登高》一诗展开细致且深入的鉴赏品析,不但能让学生走进诗圣杜甫悲凉的内心世界,深度领会《登高》一诗所传达出的忧国忧民之情,在对比阅读本单元其他诗歌、杜甫登高诗与登高望远主题诗的过程中,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了诗词鉴赏能力的锻炼与文化品味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撰写文学点评学生便能主动地结合与诗圣杜甫有关的资料信息与《登高》一诗的创作背景,从更为多元、多层、多维的角度上进行诗歌鉴赏,其语文核心素养便由此实现了发展与提升。

二、创设真实阅读情境,任务增强内驱力

“三新”着重强调了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得到发展与成长。因此,在高中语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准确把握群文阅读立足点的基础上,以实际学情为依据为学生创设具有综合实践性的真实阅读情境。要紧扣语文核心素养布置学习任务,增强学生的群文阅读学习动力,促使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获得意义非凡的语文阅读学习体验与成就。

以朱自清《荷塘月色》与郁达夫《故都的秋》群文阅读为例,教师可结合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任务情境“我校将组织一次‘跟着书本去旅行的主题研学计划,希望能有兼具思辨能力与审美情趣的“文化领队”带领书本旅行团成员共喰文化盛宴”,让学生在“文化领队”选拔情境的作用下沉浸于写景散文的语言品味之中,得到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具体学习任务有三项:

任务一:根据《故都的秋》与《荷塘月色》的行文结构为“书本旅行团”制作“旅游攻略”。

任务二:选择一个颜色词概括《故都的秋》与《荷塘月色》两篇课文的“色调”,结合课文中的景色画面,写一段导游词。

任务三:挖掘《故都的秋》与《荷塘月色》两篇课文中表达情感与观点的语句,结合语句带领“书本旅行团”成员体会朱自清与郁达夫两位作者的审美情趣。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带着书本去旅行”的真实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内容的距离,激活学生阅读文本与参与学习任务的学习兴趣。在任务一中,学生可通过梳理《故都的秋》与《荷塘月色》两文的行文结构,认识到《故都的秋》是“四合院纵深方形”,《荷塘月色》是“温柔敦厚的圆形”,从而理解“方”与“圆”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范式,并在想象《故都的秋》与《荷塘月色》两文的景物画面中感悟到自然景色之美;在任务二中,学生可从把握两文的物象入手,以颜色词定位课文的思想感情基调,并通过写导游词的方式展开语言文字的细致推敲,得到文学鉴赏能力与水平的提升;在任务三中,学生可在把握两文重点文段的前提下,认识到《故都的秋》与《荷塘月色》两篇写景散文并不是单纯的写景,反而是情感、审美与思想的综合体,进一步展开悲凉“秋味”的探索与朦胧“月下荷塘”之景的探究,实现对“方”“圆”两种民族审美心理的心领神会。

三、关注学生思辨性阅读,助力素养提升

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在“三新”背景下展开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宗旨与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决不可将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仅局限在学生阅读视野的扩大上,而是要综合思想的深度与阅读的广度引领学生展开思辨性的群文阅读,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一系列思维活动的作用下实现更为稳健的发展与持续性的提升。

如在以鲁迅《祝福》一文为“1”引导学生展开“1+X”群文阅读时,教师便可以作者“鲁迅”为群文阅读的立足点,以“认识鲁迅先生”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展开对鲁迅文学作品的思辨性深度阅读。首先,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所学的《孔乙己》《故乡》等作品,分析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所说的“小说要‘为人生,要能‘揭出病苦,引起疗救”一句的深意;其次,阅读鲁迅《狂人日记》《药》等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话里有话”,领会鲁迅语言的丰富内涵与深厚韵味;最后,探究鲁迅“弃医从文”“学医救不了中国人”思想行为的内涵,走进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感悟鲁迅辛辣讽刺语言背后的“批判”。如此,学生便可通过群文阅读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学会知人论世,掌握关注社会批判性的小说阅读方法,并在鲁迅先生思想意识的感染下生成借鉴小说技法进行写作的欲望,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实现呼应,得到双重促进。

总之,在“三新”背景下展开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并非是一种颠覆传统的全新阅读教学模式,而是一种在延续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为高中语文教育的长足发展开辟前景、创造更多可能的阅读教学策略。教师必须提高对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重视度与关注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以学情为依据、以培养素养为目的展开灵活、合理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更好地促进高中育人方式的变革与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贯彻。

[作者通联:甘肃天水市武山县第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三新群文阅读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