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语文课,不如聊天吧!
2023-05-30殷会荻
摘要:开学第一节语文课,选择跟学生聊天。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反馈,可能影响他们说话的意愿。学生还不习惯独立思考,但是不用着急;让他们想说就说,尊重自己的感受。学生的状态很放松,因为信任老师,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跟老师分享。这是期待的语文课的状态。
关键词:初中语文;口头表达;独立思考
开学第一节语文课,也是这一届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节语文课。走进教室,看到那一双双明亮的、充满好奇的眼睛,以及规规矩矩放在桌面上的一双双小手,我不由得微笑。
这种场面,我已经历过多次。第一节语文课做什么?也是我常常想的问题。我曾经在第一节课向学生介绍初中语文的特点和学习方法,向他们提出各种要求;曾经讲评他们暑期的随笔;曾经开“记者招待会”,让他们向我提出各种问题……
但是这次,我想跟他们聊聊天。毕竟,过去的几个月里,虽然还不曾相识,但是我们却共同经历了一段特殊的日子。而今,能够相聚在教室里,而不是隔着屏幕相望,殊为不易。
聊天,是需要话题的。我说:“你们可以说说,过去的半年里,自己经历过什么难忘的事或见过哪些印象深刻的场景;小学时你最要好的朋友是谁,你们之间有什么好玩的事;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你们之间有什么值得说的故事;你对自己的中学生活有什么期待,有什么问题想要问殷老师。”
学生的眼睛亮了。马上有人举手,问:“老师,您叫什么名字?”
我说了自己的名字,发现学生有些茫然。我推测,对他们来说,这个名字里至少有两个生僻字。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了“殷”,告诉他们读音,请他们说说可以组哪些词。
学生很踊跃地举手,说出“殷切”“殷勤”“殷墟”“殷红”一连串的词语。我又写下了“荻”,很多人读对了。一个学生问:“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另一个学生替我回答:“这是一种水草!”我先表扬他知识储备丰富,又说:“我的名字曾出现在一些诗句里。”马上有学生说,刘禹锡有句诗“故垒萧萧芦荻秋”;又有学生补充说,白居易写过“枫叶荻花秋瑟瑟”。
我惊叹:“你们读过这么多诗啊!真了不起!”
由我的名字引发的“赛诗会”告一段落,学生开始争着举手说自己的故事。很多人都谈到自己跟好朋友组团打游戏,其他学生听得笑起来。有几个男生大喊“暴露了!暴露了!”,同时偷眼看我的反应。我笑而不语。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是在低年级,学生上课发言越踊跃,对自己的口头表达越自信;年级越高,愿意主动发言的学生就越少。这背后的原因,应该是复杂且有意思的。但是,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反馈,影响了他们说话的意愿,很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比如,过于着急地去评判学生的意见,特别是作出否定性的评判。为此,我愿意多听,多肯定,少批评。
一个女生一蹦一跳来到讲台上,一边跑一边迫不及待地开口说,而且,是边笑边说,气喘吁吁。我们好不容易才听明白她说的是自己家的三只猫,一只叫波洛,一只叫柯南,还有一只叫福尔摩斯。我说:“你一定很喜欢侦探小说吧?”她很惊喜:“老师,你怎么知道?”我说:“我也是个侦探小说迷,以后可以多交流。”她更高兴了,差点冲过来抱住我。我温和地提醒她,说话的时候最好不要笑,不然,那么好的内容别人却没听清,太可惜了。她使劲点头。
另一个女生有着很不错的表达能力,她绘声绘色地讲了她家的傻猫如何被两群鸟儿捉弄的故事。她说自家的猫每天守在阳台上等着鸟儿,而全家人也很期待地等着看猫的“吃播”。谁料常来阳台的鸟儿们分成两伙,一伙落在东边,猫奔过去,另一伙就在西边落脚,猫又奔回来……搞得猫疲于奔命,生无可恋。她说,现在,她家的猫彻底“摆烂”,任凭鸟儿们在它的地盘上大摇大摆,眼皮都懒得抬一下。大家被她跌宕起伏的描述吸引了,教室里傳出一波又一波的笑声。我也笑得停不下来。
一个学生说,他过去几个月最难忘的事是参加民办初中入学摇号。他清楚地记得那天下午3点33分,自己紧张极了,盯着电脑屏幕,手心都是汗。当发现摇中的时候,他兴奋地跳起来,还跟爸爸妈妈搂在一起。他说,
从此以后,“33”这个数字成了他心目中的幸运数字。
我问了一句:“你学号多少?”
他说:“25。”
学生哄堂大笑,他也笑了。我说:“恭喜你,幸运地摇中了立达。希望四年以后你是凭着自己的实力而不是幸运进入高中,还有,要记住,实力永远是最重要的。”
有一个女生说,她最难忘的事是拍小学毕业照。因为疫情,学生不能进校园拍照,但是,他们不甘心就这样遗憾地草草散场。于是,全班一起去了一个公园,几经周折,毕业照终于拍成了。这时前排有几个学生小声嘀咕:“我们都没拍毕业照”“我们也是‘云毕业的”。
我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因为,我很理解他们的心情。人一生中仅有一次的小学毕业,就这样被迫毫无仪式感地过去了,这种遗憾,可能会伴随他们一辈子吧。
不过,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就问:“对于校园里不准拍集体照,而公园里却可以,你怎么想?”女生愣了一下,有点害羞地说:“我没有想。”我说:“我觉得这件事很有趣,你们呢?”
很多学生做思考状。一个男生说:“可能是因为校园小,容易聚集,公园地方大,人比较分散吧?”
我反驳道:“可是,不管在校园还是公园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一起,距离是一样的啊。”学生开始抓脑袋,大概觉得这个问题令人“头秃”。
冷场出现了。我看得出,他们还不习惯独立思考,对很多明显矛盾的现象视而不见、习以为常,或者习惯于做牵强附会的解释。但是,我不急着说什么,引导他们对于各种“司空见惯”的问题进行思考,来日方长,不急于一时。
有一个学生想说自己的小学老师,但是,她把话题改成了“印象深刻的老师”,并特意强调“印象深刻”不等于“喜欢”。她讲了几个老师,其中有一位对学生非常严厉,学生都怕他。虽然大家都理解那个老师,觉得他是为了自己好,可是,没有人喜欢他……这个学生的语言表达很节制,而且得体,但她在讲述的时候不时地看看我,大概是很想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却又有所顾虑。我对她微笑,用眼神告诉她:想说就说,尊重自己的感受就好。
整节课,我只对一个学生的发言表现出否定的态度,那是一个看上去很机灵的男生。他说,他期待初中四年跟班级里所有的同学都成为好朋友,“卷死”其他班级。我正色告诉他:“你的话让我有点害怕,我不希望你们这样杀气腾腾的。学习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而不是为了‘卷死谁。”说完之后,我看到其他学生都在点头。
下课了,还有很多学生没说够,他们跑过来围着我,七嘴八舌地跟我说自己的故事。一个胖乎乎的小男生问我:“老师,您受过伤吗?”说着挽起袖子给我看他胳膊上一道长长的疤痕,讲自己是怎么跌了一跤骨折了,怎么在医院里动手术,怎么听到医生和护士议论他的伤。他还告诉我他去过方舱,隔离的生活真是“没意思”,每天只有吃了睡睡了吃,要么就抢妈妈的手机不停地玩游戏,只有在妈妈工作的时候才把手机还给她……
小男生絮絮地说着,他讲述的是自己最有感受的故事。他的状态很放松,因为他信任老师,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跟老师分享。这也是我最期待的语文课的状态。
(殷会荻,上海民办立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