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湖北省县域产业振兴对策研究
2023-05-30余品杨程丛喜魏慧李文娟纪婷婷孙鹏张阳阳
余品杨 程丛喜 魏慧 李文娟 纪婷婷 孙鹏 张阳阳
摘要: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其中产业振兴排在首位。县域作为我国城乡发展的基本单元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石,县域产业振兴是促进城乡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阐述了湖北县域产业振兴的必要性,其次对湖北省县域产业振兴存在的未形成产业集群、第三产业发展乏力、县域金融支持力度不足、县域人才短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能为湖北县域产业振兴提供策略借鉴。
关键词:产业振兴 县域 湖北省 对策
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基本单元,是我国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只有大力发展县域产业,才能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实力。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湖北开始大力发展县域产业以来,成效显著。一方面经济总量增幅明显,2020年湖北县域经济总量将近3万亿元,占湖北经济总量58.7%。湖北省县域经济已成为湖北省经济的半壁江山。在2020年公布的全国百强县中湖北占据7席。另一方面,湖北县域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县域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6.4∶44.9∶38.7调整到 2020年的15.5∶39.7∶44.8。尽管湖北县域产业持续发展,但与东部沿海县域地区相比,湖北县域地区仍有不足,湖北县域产业亟需积极探索发展对策,以期实现县域产业振兴,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一)未形成产业集群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展,中西部地区快速发展,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较少、未形成产业集群。以2020年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强的排名82名的湖北仙桃市与排名92名浙江临海市为例,如表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所示,2016年至2020年仙桃市规模以上企业数由400家增长至452家,增长率13.00%;临海市规模以上企业数由462家增长至568家,增长率22.94%。虽然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排名中仙桃市排在临海市前,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及增长率均低于临海市。由此可见,湖北县域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较少,未形成产业集群,导致辐射面窄,难以形成合力。
(二)第三产业发展乏力
近年来,湖北大力发展县域产业中的第三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此举仍有些许不足之处。宏观上,湖北省2020年统计年鉴中公布湖北省第三产业产值占湖北省总产值51.30%。湖北县域第三产业仅占湖北县域总产值44.8%,县域地区第三产值占比偏低。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占湖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7.21%,县域地区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缓。微观上,湖北县域与东部县域地区相比也存在不足。选取2020年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前一百中的湖北省潜江市和浙江省海宁市对比。潜江市与海宁市第三产业相差近30%。具体分为两部分,一是在高新技术行业上,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繁华地带,中部县域地区存在城乡差异、政策优惠差异等问题,导致科技公司较少。而企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科学技术的结合,故而增加了县域企业向高科技转型难度。二是在旅游业等服务性产业上,与东部省份相比湖北县域旅游业发展缓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起步较晚,游客消费低,经济增长乏力。潜江市境内、境外游客数量均低于海宁市。第三产业是产业发展中重要的一环,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也会严重影响产业发展进程。
(三)县域金融支持力度不足
与城市相比,湖北县域依旧处于城镇化进程中,目前县域产业仍大多与农产品相关,导致产业投资报酬率和回收率偏低,从而难以获得市场资金的流入。通过走访湖北省县域内各大银行了解到,一是在网点分布上,近年来,国有四大行逐步关闭乡镇网点,导致县域内乡镇企业办理金融业务困难。二是在贷款金额方面,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虽然针对农业相关产业有专项低利率贷款(农业银行惠农e贷、建设银行裕农通),但银行基层推广不足,受惠面窄,不能为县域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县域内资金外流严重。湖北银监会发布2020年初共有15个县域地区存贷比低于45%。由此可见,县域内资金外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县域产业发展。
(四)县域人才短缺
人力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我国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从而导致,一方面,县级区域内人口流失严重。随着到城市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逐渐呈现空心化现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空巢老人生活的困难的农村社会现象进一步加剧人才外流。以十堰市郧阳区为例,2020年户籍人数62.04万人,但常住人口仅39.52万人,常住人口仅为户籍人数的63.70%。另一方面,自身内生动力不足。湖北虽然是我国教育大省,省内共有130所高校,但大多数高校集中在武汉市。湖北大部分县域地区无高等院校,县域地区高等教育资源匮乏,不能为湖北县域产业发展提供高等专业人才。
(一)因地制宜,打造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湖北县域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全面推动“一县一品”。依托特色产业打造配套产业集群,提升本地配套率和集聚度,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例如竹山县绿松石、潜江市小龙虾等。二是将产业集群建设纳入地区产业发展规划,政府做好顶层设计。针对各地优势资源结合湖北省产业规划,规划有地域特色的产业集群。三是加强政府监管,实现产业集群有序发展。利用政府支持、宏观调控等职能为产业集群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县域可持续的重要途径,统筹要素资源,强化政策引导。一是通過政策导向,鼓励科技公司落户湖北县域地区。用高科技带动技术革新,实现产品高产、高质、高效,提升企业创新性及产品质量。同时聚焦县域产业发展需求,加大县域产业关键的共性技术和创新性产品推广应用。通过高新技术的发展,逐步淘汰落后的高污染技术,进一步保护湖北县域生态自然环境。二是在国家政策背景下大力发展湖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尤其是湖北省2018年划分为生态功能区的县域,其自然旅游资源普遍丰富。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践行“两山”理念,将自然田园风光转化为金山银山,并最终实现县域产业振兴。
(三)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为县域产业保驾护航
目前湖北县域产业大多仍是以农业为基础的产业。针对湖北县域产业这一特点,政府需坚持做好顶层设计,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回归农业。具体来说,一是要在网点分布上,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回归乡镇,辐射县域内广大乡镇企业,方便企业办理金融业务。二是要加大低利率定向农业贷款产品的宣传力度,如:惠农e贷(中国农业银行)、裕农贷(中国建设银行)等,同时提高贷款额度、简化贷款流程。三是针对资金外流严重县域地区,实行银监会专事专办政策,挂牌督导。四是加大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支持力度,使之成为县域金融发展主力军。五是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向县域投入更多创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成为县域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四)重视人才培养,构建县域人才舞台
湖北县级城市要构建独具特色的引才引智之路以及因地制宜的培养方案。留住本土能人、引进外来人才,为县域产业振兴提供强力保障。一是通过县域工业经济服务中心积极组织专项招聘活动,通过大型招聘会留住县域外出打工人员,可同时有效缓解县域企业用工难问题。二是人社局等部门要出台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构建完善的人才晋升渠道,敞开胸襟吸引人才,想方设法留住人才,明确只有“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发展理念。三是引进高等院校或与大专院校,合作办学,设立县域校区,为县域输送专业人才。对大学应届毕业生提供购房减免、交通补贴、落户政策等项目。四是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促进农民工变技术工种,将知识转化为财富。通过培育县域人才为县域产业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五)深化扩权赋能,省市县深层联动
一是按照“依法下放、应放尽放、宜放则放”原则,推动省、市行政权力事项下放,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自主权。二是通过五级书记(省、市、县、乡党委书记和村支部书记)一把抓,一起落实和监督,使各项组织的计划和安排从上至下,环环相扣、层层落实。将湖北省总体经济规划与县域地区规划相连通,使资金的流入分配更合理、产业规划更向下倾斜。三是将县域产业发展情况纳入组织考核指标激励,大力培养在推动湖北县域经济发展中政绩优秀的干部,通过“立标杆”的方式激励广大干部为湖北县域产业振兴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龚克,魏建国,宋揚.促进湖北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61-63+79.
[2]唐建军.湖北县域产业集群发展分析与对策建议[J].当代经济,2013(23):58-59.
[3]吴祖云.聚焦十大产业链推进产业强省建设谱写乡村产业振兴湖北新篇章[N].农民日报,2022-01-27(002).
[4]桂林市委党校第34期县处班第2调研组,程良田,程国,吴耿心.桂林乡村产业振兴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21,21(04):37-40.
[5]杨晓军,宁国良.县域经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22(06):119-124.
(作者单位:武汉轻工大学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