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篇纪实文学《绽放》序曲及尾声

2023-05-30和谷

美文 2023年1期
关键词:绽放姑娘纺织

序  曲

呼吸,一呼为阳,一吸为阴。犹如天地间一个酣畅的深呼吸,昨夜一场秋雨,把渭城洗涤得一派澄明。

古丝绸路上,唐朝王维笔下那一番渭城朝雨浥轻尘的诗意,何以见得?

眼下,渭河碧湖升腾起银绡般的气体,织成丝绸似的薄雾,朝宽阔的两岸缓缓弥漫开来。一瞬间,雾气渐渐消散,几缕飞梭一样的晨光似乎自带铜质的音响,在纺织姑娘一张张年轻美丽的脸上闪耀。

朝阳在绽放光芒,纺织姑娘在绽放青春的鲜花,这是多么美的令人心动的情景!

小鸟啼叫着,与几片金黄的落叶一起在枝头翩翩飞舞,似乎在问候,像那首历久弥新而脍炙人口的《纺织姑娘》歌里唱的:

“她那伶俐头脑, 思想多深远? 你在幻想什么, 美丽的姑娘?”

21世纪纺织姑娘们脚下的土地,曾经是两千多年前秦帝国的都城咸阳。那时,也是一个崭新的早晨,有同样芳龄的女子们结伴而行,漫游于城郊的清风中。她们吟唱着““东门之池,可以沤麻。”“东门之池, 可以沤苎。”“是刈是濩,为纟希为绤,服之无斁。”(《诗经》)的民谣,绽放生命的诗意。

衣食住行,衣在第一位,乃人类生存之必需。纺织业,则是劳动人民在与自然界相处的磨合中,为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建立的功绩。

不妨穿越到史前时代,几万年前的山顶洞人用骨针引线,缝制兽皮衣服以抵御寒冷。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用葛纤维织出葛布衣裳,利用蚕丝做成丝织品。到了新石器时代,用毛纤维制成毛布和毛毯遮体御寒。商周时期,已广泛应用苧麻纺织,并已有菱纹及回纹丝织物的提花技术。

纺织,是一种服务于人类穿着的手工行业。纺纱织布,制作衣服, 遮丑饰美,御寒避风,防虫护体,大约是纺织起源发展的重要因素。“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易经》),先民从“而衣皮苇”(《白虎通义》)到“妇织而衣”(《商君书》),是与人类穿着文化的发展规律相吻合的。

在广西、云南、新疆等边缘地带已采用棉纤维作纺织原料时,逐鹿中原的文明族群还只将棉花作为观赏植物,并未认识到它的经济价值。棉花是由南北两路向中原传播的。南路的印度亚洲棉经东南亚传入海南岛,秦汉时期传入福建、广东、四川等地,或由印度经缅甸传入云南。北路是尼罗河流域非洲棉经西亚传入西域,宋元之际传播到黄河之渭水流域,也就是咸阳一带。

“棉”字是从《宋书》中开始出现的。之前,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汉字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是朱元璋强制施行的。棉花传入陕西的历史不算长,至今约有700年的历史。

许道夫编的《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中,提及陕西种植棉花的详情。那位给西逃的慈禧捐出十万两银子的陕西女首富周莹,就是依靠棉花这柔软却坚韧的纤维,演绎了一个流传至今的商业传奇。

今天的纺织姑娘们,依稀记得母亲祖母曾祖母的纺车,耳边会有吱吱扭扭的如同蜜蜂飞翔的声音。

纺车,大约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长沙出土的一块战国时代的麻布,其经线密度每厘米28根,纬线密度每厘米24根,比现在每厘米经纬各24根的细棉布还要紧密。这样细的麻纱,用纺锤是纺不出来的,只有纺车才纺得出来。

银雀山汉墓出土的一块帛画上,画有一名妇女操纵手摇纺车的形象。她是最早的纺织姑娘吗?

那么,黄道婆呢?应该是有真名实姓的纺织姑娘。

黄道婆的名字,在中国纺织史册中赫然醒目。她生活在南宋至元代,在崖州黎人那里学到了纺织手艺,织出的黎锦筒裙图案艳丽典雅, 有鸡花纹、马尾纹、青蛙纹等200多种,可谓机杼精工,百卉千华,至今流传而历久弥新。她发明的脚踏三锭纺纱车和踞织腰机织布机,比欧洲早400年。

今天的纺织姑娘们记忆中的织布机,随着曾祖母辈三寸金莲小脚的消逝,已退出历史舞台,从农家屋舍移到农耕民俗博物馆。同样被淘汰的手摇纺车,随着曾祖母或祖母或母亲的去世,已经成为农耕文明的遗物被束之高阁,或当柴禾烧了,化为泥土。为祖辈们遮风雨御严寒的粗布,已经被花样翻新的纺织品远远地甩在了身后,而作为一种绵密的乡愁则永不褪色。

中国自古是丝棉纺织大国,在国民经济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长久以来未形成规模化的工业生产,在全球工业革命的浪潮中迅速被他国反超。清末的洋务运动,在张之洞等一批近代实业家推动下,真正具有现代化意义的纺织工业开始萌芽。经过百余年的跌宕起伏,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纺织业书写了一部迂回前行的复兴史。

乘着工业技术革命和市场需求扩容的强劲东风,现代中国纺织行业实现了行业规模和经济效益的持续快速增长。当今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以及出口国,地位难以撼动。

眼下的一代纺织姑娘们所在的咸阳新兴纺织园区陕西风轮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西北国棉一厂是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建造的第一家大型纺织企业,与共和国一起走过了艰难而辉煌的历程。

咸阳以大秦帝国都城享誉天下,遍布汉唐皇陵“冢疙瘩”,尤以女皇武则天乾陵举世闻名。新中国建立以来,咸阳成为久负盛名的纺织城,先后有数万名纺织工人,工业产值超过陕西省纺织行业的三分之一。

惊回首,物是人非,令人慨叹不已。

1952年,14岁的赵梦桃从河南逃难来到陕西,翻身得解放,成为西北国棉一厂细纱车间乙班的一名纺织姑娘。

1963年4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以党的八大代表、著名全国劳动模范赵梦桃的名字命名,在西北国棉一厂细纱车间乙班成立赵梦桃小组。

半个多世纪以来,梦桃小组先后40多次荣获全国及省部级荣誉,琳琅满目,不胜枚举。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最美青春的绽放,随着飞驰的年轮和季节的更替,一直不曾停歇, 不曾褪色。

这一群纺织姑娘,相继涌现出赵梦桃、吴桂贤、王西京、翟福兰、王广玲、张亚莉、韩玉梅、刘育玲、徐宝凤、周惠芝、刘小萍、王晓荣、何菲等十几位全国及省部级劳动模范,梦桃小组成为全国纺织行业乃至工业领域的一面旗帜。

20世纪80年代有首歌曲《金梭与银梭》:太阳太阳像一把金梭,月亮月亮像一把银梭,交给你也交给我,看谁织出最美的生活。金梭和银梭日夜在穿梭,时光如流水督促你和我,年轻人别消磨,珍惜今天好日月。金梭和银梭匆匆眼前过,光阴快似箭提醒你和我,年轻人快发奋, 黄金时光莫错过。

一代纺织姑娘们的美好心声,仍在传唱不息。

日月如梭。自命名以來,梦桃小组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改革开放以至新时代,历经企业改制破产重组到搬迁入园过程,于迷茫中觉醒, 在激昂中思考,阵痛之后毅然前行。一代又一代纺织姑娘们,坚定理想信念,传承梦桃精神,以集体智慧的凝聚力建功立业,以精湛的操作技术和创造性的劳动取胜,绐终保持着全国屈指可数的先进小组的光荣与梦想。

现代纺织业已进入全球化浪潮的新世纪,伴随国际市场的起伏,中国纺织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纺织姑娘们身居其中,感同身受,只有坦然面对。

从曾经赫赫有名的西北国棉一厂,到脱颖而出的陕西风轮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到咸阳新兴纺织集团,意味着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化茧成蝶,抑或是脱胎换骨?但其标志性的梦桃精神的基因,在每一个纺织人的血液里流淌,在织机的日夜喧响中萦绕,在七彩斑驳的红尘中闪烁。

历史的车轮滚滚,碾碎了多少时光。眼前飞转的风轮,是那一代代青春不老的风,吹动了千万个织机的轮子,化为绕指柔般的韵律,牵引着银纱的河流,永不疲倦,流淌在人们的心上。

也就在九月里的这个清爽的早晨,一群头戴白帽、身着围裙工装的纺纱女神情自若,步履轻盈,不约而同地走过厂区的林荫大道,驻足并围拢在一座白色塑像前。

她是谁?她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眉清目秀,端庄可人,善良而温和,中国女性特有的美好形象,传说中的织女星一样圣洁。

伫立在前边的是梦桃小组第十三任组长何菲,仿佛白色塑像上青春焕发的模样,一双聪慧的眼睛闪着泪光,深情地仰望着。众多姐妹也一齐举目,凝视着不曾谋面却久已熟稔的石质面孔。然而,它是鲜活的, 有血有肉,有心灵,有匀称的呼吸。

大姐,你在哪里?亲爱的大姐,你还好吗?

她们噙着悲欣交集的热泪,想还原大姐的面庞和微笑,将凝固了的神情秋水一样融化开来。

在清新的空气中,28岁的赵梦桃似乎复活了,童话似的清醒过来了。她与她的姐妹们对视久久,无声的话语在心里滔滔不绝,浪花飞腾。

大姐啊,你不该那么早地离开了人世,你绽放的生命之花不该在芳年凋零。这么多年来,你让多少人从心底想你,怀念你,自豪与忧伤从来没有被时光抹去。如果你还能健康地活下来,你还活着,也不过刚满85岁高龄,一位坚强隐忍而慈祥温情的老太太。你应该是祖母辈的老人了,含饴弄孙,精精神神的,说说笑笑,享受夕阳的抚慰。

然而,这只是一种幻觉。

渭河流逝了漫长的时光,每天早晨太阳照常升起。秦朝帝国的都城咸阳,千年之后的复兴改变了它的容颜,高楼林立,繁花似锦。曾经生活在这里的赵梦桃,作为新中国70年的最美奋斗者,像《纺织姑娘》歌里唱的“她那伶俐的头脑思量得多深远”。

春华秋实,夏耘冬藏,一代又一代纺织姑娘,堪称巾帼英雄,跨越数十载,在梦桃小组这面鲜艳的旗帜下,不负韶华,乐于奉献,用青春的力量伴奏着纺车急促而欢快的节拍,从心底歌唱着时代深沉而壮丽的进行曲。

水有源,树有根,凡事由来有序。赵梦桃,这个流传广泛、家喻户晓的名字,追溯起来,其起始在哪里?

是在河南洛阳通往陕西的逃难路上。

生死攸关之际,一个瘦小的女孩在暗夜里梦见了桃,鲜艳无比。一颗沾着露水的鲜桃,丰沛多汁,香甜可口?抑或是人面桃花,惹人喜爱?还是夹竹桃,含苞欲放?仿佛又是《诗经》里唱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从此,一枝纺织姑娘的梦桃之花,岁岁年年,四季绽放,常开不败。始终闪烁着露珠的花瓣上,有一缕澄明而绚烂的春光。

尾  声

“美丽的纺织姑娘,你在幻想什么?”

从赵梦桃开始至今,从西北国棉一厂到风轮公司到咸阳新兴纺织集团,这一支久远而动听的歌,一直在几代纺织姑娘的心灵深处回荡。

新中国第一家国营棉纺厂,从计划经济时代到改革开放新时期,这个厂曾是中国纺织工业榜样、陕西国企改革典型。赵梦桃的名字,曾与大庆铁人王进喜齐名,影响了半个多世纪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劳动者的道德理想。梦桃小组的旗帜,至今鲜艳如初。

梦桃精神,是在新时期以来企业改革发展的惊涛骇浪中延续下来的。在中国纺织产业的历史上,咸阳这个名字不能够被忽略。这座曾为秦都的文化名城,新中国成立以后发展为中国著名的纺织城,为当地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然而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的迅速崛起,咸阳纺织业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出。

几经风浪,今天的咸阳纺织产业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风轮股份、陕西八方、西北二棉、咸阳华润,都是全国知名的企业,其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企业管理均居国内先进行列。

近年来,风轮公司通过技术改造,自产纱可实现精梳化,无结头率100%,形成了高支高密、高密细薄的产品风格。

但企业既要面对市场竞争的挑战,又要承担繁重的社会责任。纺织业微薄的利润,面对的却是近万名员工的生存。压力还来自周边民营企业的崛起,产业规模已有超越咸阳之势。

面对纺织工业发展的新形势,西安的纺织产业向西转移到咸阳纺织工业基地,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

据悉,2019年陕西省纺织行业企业名录已达到2128家,赳赳老秦,气势不减。

汉唐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今天的咸阳将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连接东西部,同时通过欧亚大陆桥将产品输往中亚或更远的地方。

新时代的丝绸之路,正从这里延伸。

一只只小小的蚕,吐出了一条漫长的丝绸之路。

一呼一吸、一热一凉、一针一线,是最可爱的劳动者不倦的劳作,铺设了这条古今相连的人类文明的阳关大道。

正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篷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趙梦桃,28岁离世,已经离开梦桃小组近60年,多么漫长而又多么短暂。她当年的同事姐妹,已经进入耄耋之年,垂垂老矣,至今已有几位随她而去,化为蝶影。

梦桃的一代又一代姐妹们,她们从女儿到母亲到祖母,甚至曾祖母,也何尝不是一只只勤劳的春蚕,从啃桑叶到吐丝作茧,银光闪烁的青春生命,织就了一个梦。

一个大梦,中国梦。

多少如花似玉的纺织姑娘,纺出了如锦芳华,镌绣在历史与现实绸缎上的星点般彩缀,是一个个不朽的普通纺织女工的名字。

2009年9月,赵梦桃当选全国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等组织开展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评选表彰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的英雄模范。纺织女工赵梦桃,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她,感动了中国。奋斗者,最美!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咸阳纺织集团梦桃小组全体成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梦桃小组的发展历程和近年来的工作成绩,表达不忘初心、将梦桃精神代代相传的决心,和扎实做好班组建设与生产工作的信心。

2019年11月12日,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来到咸阳纺织集团,向梦桃小组转达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勉励,希望大家继续以赵梦桃同志为榜样,在工作上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精益求精,争做新时代的最美奋斗者,把梦桃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梦桃小组组长何菲,得知习近平总书记给予她们的亲切勉励后,激动不已。

她代表姐妹们表示,将举好梦桃精神这面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梦桃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梦桃小组自命名以来,历经我国新旧体制的历史巨变,在企业改制破产重组、搬迁入园等重大改革发展过程中,以梦桃精神建组育人,以创新管理加强建设,以集体智慧建功立业,绐终保持着先进小组的荣誉。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梦桃精神之花,迎来了又一个春风化雨的美好季节。

桃花,如约开放,姹紫嫣红,香飘大地。

老作家李文德,长期在西北国棉一厂工作,他在《赵梦桃之歌》中写道:

“当我们走进你的墓园

“梦桃小组的红旗

“火炬一样照亮征程

“一束束桃花下

“压着片片诗笺

“寄托着一如既往的深情

“梦桃奶奶

“你在这里长眠了五十多个春秋

“仍像当初一丝不苟

“每滴汗都洒在纺机弄档里

“从未向谁索取过报酬

“你手中流淌出的春光在无垠的时空

“印下不灭的怀念

“虽然你悄然隐去了许久许久

“灼热的光投向璀璨的花朵

“诱发出沁人的芬芳

“我们从你身上看到未来的路

“为祖国纺织万丈锦绣

“一双双工匠的手

“装点永远的春天桃花依旧向阳红”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每时每刻牵动着国人的心,也牵动着梦桃小组新老组员的心。

第十三任生产组长何菲,带头抗疫捐款300元。杨卡妮200元、毛阿敏100元、赵菲菲100元,17名小组成员一人不落。

梦桃小组成员吕生丽,年前刚被推荐为三秦最美农民工候选人,她说:“在我家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有很多我认识和不认识的人都帮了我,我感激他们,感激这个温暖的大家庭。眼下国家有难,我伸援手,责无旁贷。”

83岁的梦桃小组老成员梁福云,主动给何菲打电话说:“疫情面前,我们梦桃小组老姐妹决不能袖手旁观,我们小组以前曾经支援过世界上遭难的国家,现在我们自己的国家有难了,我们更应该携起手来,共同抗疫。”

梦桃小组第五任组长王广玲,找到何菲,热切地说,这是咱们小组退休组员自觉自愿捐献的,请你向上级组织代为转达。何菲打开密密麻麻手写的捐款单,李桂英、梁福云、郭小兰、郭淑贞、李玉兰、陈淑华、马顺喜、孙西玲各捐300元。

远在深圳定居的84岁高龄的吴桂贤,也通过线上方式捐款。第八任组长刘育玲,将1000元主动捐送市总工会劳模抗疫专项费用名下。历任梦桃小组组长王西京、王广玲、韩玉梅,也纷纷捐款。

何菲动情地说:“小组老前辈们令我感动,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了把梦桃精神一代代传下去的嘱托,感受到了甘于奉献的家国情怀。作为全国纺织工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梦桃小组全体组员一定义不容辞担当一份社会责任,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阳春三月,她们迅速行动,在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复工复产,跑出提高产能加速度,力争取得疫情防控和实现纺织行业发展双成果。

梦桃精神的旗帜,依然在迎风飘扬。

2020年6月初,渭河两岸的关中平原,杏子黄了,麦子熟了。算黄算割的鸟啼,也萦绕在田野围拢中的秦都咸阳,在新兴纺织城的树枝上鸣叫。

织机轰鸣的宽敞明亮的车间,纺织姑娘们在忙碌着,听不见鸟叫。一排排织机,犹如庞大的钢琴,无数的琴键在跳跃着,奏响永不疲倦的江河奔流般的乐章。

她们一边走动,一边接线头,处理故障,维护成千上万只纱锭的正常旋转。湿度,温度,噪音,看不见的纱尘,在这样的环境中连续工作12小时,吃饭喝水上卫生间,一路小跑。没有非凡的敬业意志是要当逃兵的。

赵梦桃一代纺纱女工,所工作的环境要比现在差多了,让现在的年轻人想来,是多么不可思议。好像是神话,是传说。

也正是在这样的光亮、空气、场景中,生长并开放了闻名全国的梦桃精神之花,芳香四溢,且栉风沐雨,顽强坚持,半个多世纪红旗不倒。

王晓荣,第十二任梦桃小组组长,在赵梦桃纪念馆当馆长。她忙碌地接待来自国内外络绎不绝的参观者,穿梭在琳琅满目的图文长廊里,让来访者共享时光流逝的余温,思考这个世界,关于人生,关于崇高,关于物质与精神。在与来访者交谈纺织女工家庭生活时,她勾起了因拼命工作亏欠老人、丈夫、孩子的回忆,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现任梦桃小组组长何菲,刚刚在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回来,忙于给小组和集团公司以及纺织系统传达会议精神,坚持在细纱车间一线上班。她想给家里多一点照顾,但没有时间。有时,何菲总感觉自己愧对了好多人,欠了太多。

梁福云,珍藏着赵梦桃的一帧照片,胸前佩戴着全国劳模的奖章,朝气篷勃,爽朗的笑容,是赵梦桃签名送给她的。在厂里宿舍,当时房子住了5个人,梦桃是老二。福云结婚时,梦桃专门送了一张自己的照片,背面写着:二姐孟桃。把“梦”写成“孟”。孟,在家庭排行中是老大的意思,梦桃在过去的履历表中也写作赵孟桃。

另一帧照片上是五位芳华动人的梦桃小组姐妹,吴桂贤居中,梁福云站在旁边。面对八旬高龄的福云老人,时光已经从照片上的美貌姑娘流逝了近一个甲子,似乎判若两人,又的确如出一辙。

白发如雪的梁福云老人泣不成声,说忘不了那个久远的下午,梦桃和桂贤看望坐月子的她的情景。梦桃已经到了癌症晚期,用手撑着腰部,还笑呵呵地问长问短。桂贤扶着梦桃出了门,去陆军医院住院治疗。这一别,竟然是生死永别。在漫长的岁月里,赵梦桃如影随形,从未离开过姐妹们。

王广玲,住在老厂区的旧舍。她从小在纺织厂里长大,还是戴红领巾的时候,就亲自给从出访苏联归来的赵梦桃阿姨献过鲜花。后来当了纺织工,在普通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无怨无悔。

她积劳成疾,腿有毛病,风湿性关节炎,在车间干不成了,有段时间被调到了计生办。后来,厂里工人流失多,领导号召二三线的职工返岗,王广玲第一个报名。当时她也40岁了,又返回细纱车间,当了两年总教练。

16岁就担任了梦桃小组小组长的王西京,没见过赵梦桃,这个名字却伴随了她一生。王西京说:“人生好比一次长途旅行,不可在乎目的地,而应在乎沿途的风景。”对于自身的沿途风景,她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特殊体验:“我从师傅吴桂贤手中接过梦桃小组的旗帜,同时也接受着各级党组织的培养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关注,有着在风口浪尖中成长的历程。我们是师徒关系,所以我对老师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老师对我们的特殊帮助和教导,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我为有这样的老师而光荣,也为我曾担任过梦桃小组第三任组长而自豪。岁月悠悠,物非人依然。事过境迁,但老师在我的心目中依然可敬、可亲、可爱。”

梦桃小组第四任组长翟福兰,八旬高龄去世。她和赵梦桃、吴桂贤、王西京等姐妹一起共过事、扛过旗、进过京,戴过奖章,一生勤勉于纺纱工的一线工作,绿叶扶红花,平凡而高尚。

第六任组长张亚莉,争胜好强,在纺纱一线超负荷劳作,硬是身体撑不下去了,才将梦桃小组的重担交给韩玉梅,自己退下阵来。到老年疾病缠身,加之丈夫因车祸突然去世,过度悲伤,花甲之年便去世了,令人扼腕。

接替张亚莉的韩玉梅,从组长的位置上退下来,被私营纺织企业聘请去当经理、技术监督、厂长,干得如鱼得水。现已退休,在家照料老伴。

刘育玲是韩玉梅的接班人,她是从别的组调到梦桃小组的,因心灵手巧,吃苦耐勞,当上了梦桃小组组长。也是患风湿病,不得不离开纺纱一线。

徐保凤,也是因职业病离开梦桃小组,在社区做管理服务工作。几万人的生活区,事无巨细,忙得不可开交。

梦桃小组第十任组长周惠芝,年届知天命,如今在省上某机关党委工作。她没有见过赵梦桃,是从老师傅们言传身教中体悟梦桃精神的。

凡是在梦桃小组工作过的姐妹,她们身上都有梦桃的影子,其言谈举止,像是活着的赵梦桃,代表着一代纺织姑娘的美好形象。她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是行得端、走得正,不丢梦桃小组的人。

日行万步纺纱女,留得白丝织锦衣。

纺织姑娘们,谁都有过如花似玉的妙龄,有过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但人生的路不是一首洒满阳光的昂扬的抒情诗,有时风雨交加,甚至晦如磐石,但也堪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夕阳无限好,有谁能挽留住生命的落日,而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又一个清晨,太阳照常升起。

阳光洒满渭河边的街区园林,风轮小学首个赵梦桃班的孩子们正在升国旗。

位于秦朝都城咸阳人民路的风轮小学,早年是西北国棉一厂子弟小学。有多少纺织姑娘是从这里长大的,是一个令人畅想的话题。宁静的校园里,耸立着一群白鸽展翅翱翔的雕塑,基座上镌刻着逐梦二字。

10年前,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教育部开展了以双百模范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命名中小学班集体活动,原来的西北国棉一厂子弟小学经过认真筛选,推荐2008级一班参与评选,获得教育部授予的赵梦桃班称号。

赵梦桃班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把学习好的优等生精挑细选,编在这个班。其实就是一个自然班,普通班,50多个学生不分砖厚瓦薄,手心手背都是肉。

命名赵梦桃班,主要是增强凝聚力和荣誉感,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分彰显梦桃精神代代相传的理念。在赵梦桃班,一是读梦桃故事,讲梦桃精神,做梦桃式的好少年;二是诵诗词、背蒙学,弘扬国学经典;三是每月读一本书,彼此交流谈体会,倡导每位学生为社会、学校和家庭做好事,颁发好少年、好学生、好孩子荣誉证书。

风轮小学持之以恒,每年创建四个梦桃班,两个梦桃中队,占全校36个班级将近一半。

每到清明前夕,由老师带队到赵梦桃墓园祭扫,缅怀劳模,重温入队誓词。还组织学生参观赵梦桃纪念馆,深入梦桃小组工作现场观摩巡回、接头、换粗纱工作全过程,追寻梦桃足迹,体验梦桃精神,在心中自觉树起一座榜样的丰碑。

孩子,你长大想做什么,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军事家,还是农民,甚至是纺织工人?丰衣足食,才可能驰骋天下,纵横古今。

你只能在书本里吟读古人写的丝绸之路上的边塞诗,在考古者挖掘的古墓织锦中欣赏纹路和色彩。

农耕时代的手摇纺车和织布机,你看到的是已经失去歌唱的木头和绳索的遗骸,它们的使用者已经化为泥土。

你听到的赵梦桃的故事,似乎是一个遥远的传说?

孩子,你想一想,赵梦桃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在做什么?在饥寒交迫中坐在笸箩里,搭乘一辆运货的铁轮马车奔波在逃难路上,发愁怎么活下去。

赵梦桃14岁就开始做工,成了新中国第一代纺织姑娘,当上了全国劳动模范。

她英年早逝,却把一面旗帜留给了后来的姐妹们,留给了你的曾祖母或者祖母,抑或是你的母亲。你是纺织姑娘的后人,自带梦桃精神基因。

孩子,你听过《纺织姑娘》这首歌吗?好听吗?

“她那伶俐的头脑,思想多深远?

“你在幻想什么?美丽的姑娘。”

(责任编辑:李雪)

和 谷 陕西铜川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作协主席团顾问,黄堡书院院长。曾在《陕西青年》《长安》《海南法制报》及陕西省文联任职。已出版《和谷文集》20卷等60余部作品,逾千万字。曾获全国报告文学、散文、电视剧奖,2019中国好书奖,作品曾入选教材、高考试卷及《中国散文史》,并被翻译为英、法、俄文。

猜你喜欢

绽放姑娘纺织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秋姑娘的信
泥姑娘
让学生思维在课堂上“绽放”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吞 与“吐”
挖掘鲜活的德育素材让德育之花处处绽放
让情感之花在语文高效课堂中绽放
你是不是故意的
采山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