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畅怀园随记

2023-05-30汪敏红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碑石高下根雕

汪敏红

瀔水之畔,兰阴脚下,有那么一群人,在每月的二十日,都要在一个叫畅怀园的民居里聚会。他们都是来赶赴一场文字约会的。围着一蓝布印花的长几,一香茗、一卷书,在兰熏芷染的氤氲气氛中,互诉着对文字的敬畏或倾慕。我是第三次参加这样的聚会。记忆中,我已经有二十二年没有参加这样的活动了,仿佛与世隔绝。

那是一个让人去过一次就难忘的地方。曲水流觞,虚竹静兰。

畅怀园并不大,一眼就能看到头,但是走进宅园,你并没有一览无遗的感觉。这种感觉缘于主人精妙的设计。我不知道主人是否读过李渔的《闲情偶寄》,但是他小小宅院的整体布局却是得了李渔居室理念的精华的。

进园丈许,即见一块碑石兀立,碑石面门,却没有突兀感。碑石半遮半掩地挡住了园内的景致。这时,有人告诉我们,这是萧墙,“祸起萧墙”是也。是的,我想起来了!在明清建筑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堵墙,它起到阻隔空间、屏蔽正堂的作用,南方人一般叫照壁。我想,这种建筑特色或许和中国人讲究含蓄的性格有关吧。

园内有两亭,一亭为“三境亭”,一亭为“摄景亭”。摄景亭建于楼顶,据说在亭内观景,可俯瞰整个兰花村。惜当日天色已晚,未得上楼参观。

李渔在谈房舍的建造时有这样一段精辟独到的论述:“房舍忌似平原,须有高下之势……”意即园林景观或庭院建筑,妙在高下错落、虚实互映、曲折有致。

园主人深谙此理。沿着小桥流水古木的造景走数步,拾阶而上,现一夷地、一石桌、几石凳,为休憩之场所。往右再拾级数步,园中地势最高处,即为一亭。依李渔“高下”之理论,“竖阁磊峰于峻坡之上”。

主人告訴我,此亭名为三境亭。我问主人何为“三境”,主人答:心境、意境、佛境也。蓦然瞟见主人正房上所书的三个字:淡然居。是的,佛境,我若有所悟。这样的境界要经过怎样的历练和参悟才能到达呢?我又想起老子说的“无为而无不为”,我们这些被世俗蒙蔽了双眼的食色男女,又何曾真正认识“淡然”两字呢?

见我对着古色古香的窗棂不停地用手机拍室内的景致,主人把我请进了里屋。

满屋子都是主人的宝贝。无论是他创作的根雕,还是收藏的奇石,无论是柱上的楹联,还是墙上的字画,无论是几上的茶具,还是架上的书籍,一桌、一椅、一案、一几、一花、一草、一木、一石、一亭,无不透着古典的气息。他和我说着他的宝贝根雕、黄蜡石,自己设计的几案、床椅,如数家珍。我想那是一个生活在自己执着理念中的老人,而且乐在其中。正如他室内的一副楹联:“流水无心自淡然,闲云遇岫可归矣。”

是的,这样的宅园,已经超越了它本身的价值,世界上最华美的装潢在它面前都会黯然失色。

(选自《时文选粹》,南方出版社2005年版,有删改)

赏读:文章开头阐明畅怀园的聚会是“我”近二十二年来都未曾碰上的美事,吊起读者的胃口,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随着作者的逐渐深入与细致观察,我们也逐一领略了入园时颇富趣味的石碑、园中内涵丰富的楼亭和屋内主人别具一格的陈设。文章提到的畅怀园位于浙江省兰溪市,畅怀园并不简陋,它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其中的精神内涵。我们通过作者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看见了每株绿植、每座亭台、每个物件中,屋主独特的品位与高尚的情操。

作者在叙述文章时使用了按照空间顺序描景抒情的方式,给人以“移步易景”的流畅感受,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跟随主人的脚步,更加沉浸式地体会畅怀园中的无限乐趣。

猜你喜欢

碑石高下根雕
快乐有没有高下之分
五绝·梨花落
春色无高下一一佛门诗人圆一访谈录
西湖碑石域外传播策略探究
根雕与古钱币的完美交融
人生在世
木根雕艺术创作实践与思考
根雕艺术成收藏新宠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党项西夏碑石整理研究》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