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05-30刘伟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导图记忆历史

刘伟

笔者从初中历史教学中发现,如果只从知识积累的角度进行教学,就容易使知识的积累过程非常枯燥。反之,如果从思维发展的角度入手,让学生自己去加工、建构知识,不仅能够提高记忆效果,还能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思维是内隐的,难以直接把握,但在思维可视化的背景之下,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让内隐的思维外显化。因此,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很有效的历史教学工具。在本文,笔者就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谈谈一些初步思考。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由于教学思维的惯性等原因,很多教师对思维导图的认识还存在一些不足,都感觉在教学中花时间绘制思维导图,费时费力,还不如让学生去记忆和解题。事实并非如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笔者梳理了两个方面的应用价值。

一是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加深记忆方面的价值。在思维导图中,可运用图片、文字、颜色、形状等多种因素加深记忆。学习历史离不开记忆,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但记忆有机械记忆与有意义记忆之分,后者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义记忆一定建立在理解知识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在这种情况下思维导图就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作为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能够随着事件的发生过程而将重要节点处的知识形成标记。在这些标记的引导之下,学生就能够将若干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大的知识组块(心理学视角下的记忆单位),从而扩充记忆容量,提高记忆效果。

二是思维导图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价值。当前历史教学的任务就是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其具体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仔细分析这些方面可以发现,每一个要素的落地,都是建立在学生思维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思维过程,才能在面对史事时能够坚持唯物史观,在史料分析的过程中形成时空观念,并能够基于史料分析得出结论,形成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解释能力,进而形成家國情怀。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具体运用思维导图实施教学的时候,既要体现其工具性,也要考虑学生的理解与运用。应当说,与传统的线性笔记相比,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例如,在有关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时间维度去梳理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然后以时间为轴,以历史事件为坐标构建思维导图(如下图)。

在运用这一思维导图的时候有两个思路:对于构建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可以直接提供给他们(印制后单独发放),让他们对照所学过的内容形成记忆;对于构建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则可以告诉他们构图的思路,然后让他们自己去构图,之后再让他们讨论交流、自主修正。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教学实践表明,通过上面的教学策略的运用,不同层次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的时候都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利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构建起相关内容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在形成时间主线的基础上形成完整认识。

从这样的教学实践来看,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非常高。学生可以在思维导图的牵引下,发现自己在历史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思维特点,通过思维导图的构思与优化,让自己的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变得更加有序。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来看,因为有了思维导图,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加工历史学科知识。因此,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可以肯定地讲,用思维导图可将相对抽象的历史知识呈现出来,使学生在大脑中勾勒出历史画卷,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就伴随着这样的过程,这应当是初中历史教学应有的样态。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022-R-101782。

猜你喜欢

导图记忆历史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记忆中的他们
新历史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