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用史料促高中历史教学发展

2023-05-30位青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粮票史料高中历史

位青

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史料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笔者在本文将从史料运用的意义、史料选择的要求、史料应用的方式、史料运用的策略四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来提升教学效率。

一、历史课堂中史料运用的意义

1.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介绍某些历史事件时,教材内容不一定是全面的,这就需要教师使用史料来补充课堂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史料的帮助下,对整个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史料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十分复杂,如果学生的理解能力不高就不能理解历史知识的深刻内涵,而且不能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3.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比较与归纳,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教学时要求学生搜集史料并对史料进行分析,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进而促进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二、历史课堂中史料选择的要求

首先,高中历史教师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应用史料构建高效课堂。当然,在史料的选择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史料,使这些史料能够更好地服务课堂,进而使得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其次,教师在选择史料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史料的真实性和科学价值。除此以外,教师在应用史料前需要对史料进行科学、严谨的处理,使得史料具有真实性,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误导学生的情况。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引入史料的难易程度。学生只有将史料与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才能理解史料,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史料应用得越多越好。但是,以教学实践来说,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课堂教学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在一定的课堂时间内没有办法融入太多的史料。所以,教师要适当地选择史料,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三、历史课堂中史料应用的方法

1.教学时应用实物史料。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而史料实证就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内容。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促使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借助史料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史料见证了历史的发展,不仅能真实地反映历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的直观性特征在丰富历史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还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正确使用实物史料,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对历史进行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时,教师可以将一些实物史料带到课堂,让学生对实物史料进行观察与分析。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不熟悉的粮票带到课堂,如果没办法找到粮票的实物,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当学生对粮票有了一定认识后,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如:①粮票的具体用途是什么?②粮票与现金的区别是什么?③使用粮票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现金有什么不同?这样,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良好情境中产生探究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结合粮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谈谈自己如果生活在当时的环境中应该怎样用粮票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缩短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找到学习历史的乐趣,还能够提高探索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时应用文字史料。

文字史料是关于人类活动的书面材料,也是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文字史料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热情。

例如,在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文字史料与实物史料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利用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林则徐雕像的实物史料图片,突出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阐明虎门销烟的当代价值。然后,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最后,展示“马首铜像”,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巨大破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知识,并在文字史料的指导和帮助下加深理解。

3.教学时应用图片史料。

从人类认知的角度来看,认知从直觉经验开始,然后被抽象为理性认知,产生有规律的认知。图片史料可以帮助学生将新获得的信息与原始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为解决实际问题产生新的思路。

例如,在教学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时,教师引入《时局图》,使得学生能够在图片史料的帮助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其中《马关条约》就是《时局图》的创作背景。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促使学生能够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认识到历史的真实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

四、历史课堂中史料运用的策略

1.精心筛选史料资源,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史料的选择。如果学生盲目追求新的历史资源,而不注重史料的真实性,那么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往错误的方向发展。所以,教师需要将一些已被验證的史料应用于课堂教学,使得一些经典案例能够成为教学的切入点,提升学生辩证的历史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在面对一些历史问题时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例如,在教学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时,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接触到完整的史料,从时间的角度理解劳动工具的变化,教师需要整理史料资源,呈现精心挑选的史料,确保学生能够在史料的帮助下实现能力的提升。

2.巧妙呈现史料内容,提高学生历史理解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向学生呈现史料内容,使得学生能够以正确的历史视角进行史料分析。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历史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能够从客观的角度解读和分析史料。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史料的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对史料有直观的了解。

例如,在教学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从而构建一个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能够在视频的帮助下集中注意力。比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名人轶事,并借助故事来调动学生深挖历史真相的兴趣,从而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精彩故事的吸引下分析史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历史情境中感知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辩证讲解史料内容,提高学生史料分析能力。

史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财富。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提倡权威观念,就会抑制学生探索史料的能力。因此,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并要求学生通过适当结构化的课堂问题来分享他们对特定史料的独特看法。

例如,在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逐步探索史料的具体意义。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整理史料,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货币的图片回答教师的提问,并自主找出其中不合理的部分。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可以更加辩证地看待历史资源,并结合不同的信息来判断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同时,学生在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后,也会对虚假史料中的可疑部分更加敏感,从而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将史料融入历史课堂后,能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更全面地理解教学内容。因此,教师有必要重视史料在课堂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粮票史料高中历史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在粮票堆里遨游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