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故事的多元书写
2023-05-30欧造杰
自从陆地的创作长篇小说《美丽的南方》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之后,广西成为“美丽南方”的象征,这个“南方”是壮族人口集中居住的地方。壮族是广西也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底广西境内的壮族人口为1572.20万人,占广西总人口的31.36%。壮族文学是广西文学的主体和缩影,也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族文学获得快速兴起与发展。新时期以来壮族文学有了较全面的发展,不但出现了老、中、青三代结合的作家群体,而且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21世纪之后,壮族文学保持了良好的创作势头,兴起了创新发展的高潮。在壮族小说创作方面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韦俊海、黄佩华、凡一平、蒙飞等中年作家活跃在广西文坛,同时还涌现出一些青年作家李约热、潘莹宇、黄土路、陶丽群、梁志玲、潘小楼、周龙、李荣军、李明媚等,并取得了可喜的文学创作成就。他们先后获得广西作家协会的签约和各种文学奖项,展现出强大的团队力量,不断创作出新的作品,不少作品还被改编为影视剧,或被翻译到海外出版。
如果壮族现代文学从“五四”新文学开始算起,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时间,至少可以分为五代作家。新世纪以来活跃于当下文坛的主要是第四代和第五代壮族作家。其中,第四代壮族作家如日中天,第五代壮族作家跃跃欲试①。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是少数民族文学最有影响的奖项,从1980年全国第一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奖算起,截至2020年的全国第十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有多位壮族作家获得此奖项。小说是现代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体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该民族文学的水平和影响。目前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小说奖项的壮族作家有陆地、农穆、韦一凡、孙步康、黄佩华、蒙飞、黄新荣、陶丽群、李约热等9人,其中,黄佩华、蒙飞、黄新荣、陶丽群、李约热是新世纪之后获得的骏马奖。他们的小说创作记录了家乡和地域的精彩故事,反映了边疆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内容。他们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环境作为背景,紧扣时代的发展和变革,以各具特色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叙述了南方真切朴实的乡土故事和生动感人的生活画面,彰显出新世纪壮族小说创作的生机与活力。
一、黄佩华和韦俊海的红水河小说:民族文化的生动展现
红水河位于广西的西北部,是壮族人口的聚集地,蕴含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黄佩华和韦俊海生长于红水河流域,是新世纪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壮族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以红水河作为背景,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色彩,生动展现了壮族的文化意蕴。黄佩华是壮族作家中民族意识最强的小说家,致力于描写壮族人民的历史与现实生活,体现出鲜明的壮族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他先后出版了小说集《南方女族》《远风俗》、长篇小说《生生长流》《公务员》《杀牛坪》《五月病》等,其中,小说集《南方女族》和中篇小说《远风俗》分别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黄佩华早期的小说《红河湾上的孤屋》《涉过红水》等记录了壮族人民原始封闭和质朴纯真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对这种即将消逝的生活形态的挽留和哀悼,充满着一种孤独、压抑、沉闷的格调。新世纪之初,黄佩华出版了首部长篇小说《生生长流》,被称为“红水河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和前两部小说侧重于自然叙事不同,这部小说主要是社会叙事,记录了红水河流域壮族人民进入现代社会的复杂过程,并表现出一种开放、流动的叙事模式。小说以八个独立中篇构成,分别讲述了农氏家族八个人物的传奇故事,反映了20世纪一个壮族家族兴衰变化的历史和现代社会的命运浮沉。在描写以农保田为核心的四代人非凡命运和性格特征的同时,也描述了中国长达百年沧桑的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如国共内战、朝鲜战争、“文革”、改革开放等,反映了壮族在自然的红水河流域中生息繁衍和顽强的生命力。这是一部关于家族和河流的小说,既是一部农氏家族的生存史,也是中国现代壮族兴衰的一个缩影。
黄佩华的小说主要以故乡的河流为背景,“河流成为黄佩华小说创作中最为生气勃勃、源远流长的元素”②。他在小说中描写了红水河流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展现了壮族原生态的生活状况,揭示了壮民族的自然崇拜、宗教禁忌等民族文化的心理。黄佩华善于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背景,细致叙述了时代的生活和变迁。长篇小说《公务员》写现代都市中壮族青年的奋斗史,经济学硕士吴启明在现代城市里工作,但是常辗轉于单位、家庭与家乡之间,受到权力、爱情和事业等多种因素的困扰,经历了各种挫折、尴尬与无奈。他时刻牵挂着家乡的人民,一心想为他们修建一座桥梁并为此而劳苦奔波,是壮族部分人现代都市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长篇小说《五月病》③是黄佩华的收山之作,反映了当代社会转型期中高校生活的现状。作品以西塘大学的80周年校庆筹备活动为背景,生动塑造了艺术学院书记王三德、院长冯光荣等为代表的一群高校知识分子形象,反映了教育产业化、高校行政化大背景下,现代高校工作者所面临的诸多压力和困惑。
韦俊海是专注于红水河地域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之一,他著有长篇小说《大流放》《血女浮生》《春柳院》《上海小开》(合作)、小说集《裸河》《苦命的女人》《引狼入室》《广西当代作家·韦俊海卷》等。韦俊海的小说创作题材广泛,视野开阔,时代气息浓郁,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语言通俗易懂。以2000年韦俊海成为广西第三届签约作家为界,他的小说创作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新世纪之前是韦俊海小说创作的探索期,这个时期立足于桂西北的民族文化资源,侧重描摹现实生活,表现民族心理特点,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色彩。新世纪之后韦俊海的小说创作进入了成熟期,他创作出长篇小说《上海小开》和众多的中短篇小说。这个时期的小说创作发生了转型并实现了质的飞跃,他擅长于在历史大背景下去塑造人物形象,并展现人性的美好与可贵,在鲜明的地域民族色彩中表现现代文明的冲击,揭示民族文化心态的变化过程。韦俊海的中短篇小说构思奇特,叙事流畅,技法娴熟,意蕴深沉,代表作有《守望土地》《复仇的麻雀》《族谱里多了个女孩》《等你回家结婚》等。《等你回家结婚》讲述刑满释放人员牛胜利回家的过程,通过描绘其丰富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主人公见义勇为、重情义和有良知的崇高品质。短篇小说《很想看见你》写一位双目失明的伤残军人刘康的感人故事,作者在娓娓道来之中充满了温暖和博爱之情。长篇小说《上海小开》则记叙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富家公子丁信诚和舞女罗苡的爱情故事,塑造了男主人公在国恨家仇之际的艰难抉择,他依然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道路,体现了有志青年的责任和担当。韦俊海主要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同时吸收了部分西方现代派小说的技法,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并以全新的面貌出现于广西文坛。韦俊海认为“文学尽头是故乡”④,他极力刻画地域民族文化的心理,展现了壮族文化的丰富内容和意蕴。
二、凡一平的“上岭村”小说:乡土人物和传奇故事
凡一平是新世纪以来小说创作数量最多、成果最为丰硕的壮族作家,21世纪初他创作了《顺口溜》《红草莓》《扑克》《幸运的酒徒》等都市题材的小说,反映了现代文明的危机和复杂的人性冲突。从2005年开始,凡一平回归乡土题材写作,致力于写乡村题材的小说,先后创作出《上岭村的谋杀》《天等山》《上岭村编年史》《蝉声唱》《顶牛爷百岁史》《四季书》等长篇小说,出版《撒谎的村庄》《我们的师傅》等小说集,并努力打造“上岭村”的文学世界,既反映了壮族地区乡村生活的现状,又叙述了生动曲折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代表了新世纪他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凡一平的多部小说被改编为电影,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
凡一平具有浓厚的乡土情结,他从都市题材转到乡村题材,体现了对土地的回归。被称为“上岭村三部曲”之一的长篇小说《上岭村的谋杀》,写上岭村的青年男子都外出打工,众多的妇女留守家中。无赖韦三得乘虚而入和不少妇女通奸,导致了多个家庭的婚姻危机和矛盾冲突。小说反映了青壮年外出打工后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存在的心理及生理上的危机问题,这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农村空心化付出的沉重代价。从某种意义上讲,上岭村是中国新时期城乡差距背景下农村的一个缩影。《天等山》讲述在广西边境小镇那良的谋杀故事,小学女校长龙茗美丽聪明、勇敢坚强,但在伪善的面具下,她使用隐蔽的手段设计杀害了富商林伟文。而负责破案的年轻警官韦军红在审讯龙茗的过程中,竟然对她产生了深挚的爱情。但随着调查的深入,才慢慢侦破这个神秘女子身上的谜团。正是对这种乡土社会和人物命运的持续关注和救赎意识,以及对上岭村人们的深切怀念和同情,奠定了凡一平的创作动机和作品的情感基调。
凡一平是讲故事的高手,他的小说开头常设置悬念,故事生动曲折,出人意料并充满了传奇色彩,在跌宕起伏的叙述中收到令人震惊的效果。《我们的师傅》由一场葬礼引发回忆,讲述童年时期走过弯路的几个孩子的人生遭际,“我们的师傅”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爱情,而他走上偷盗的道路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议。《蝉声唱》堪称一部“传奇之作”,记叙了两个身份互换的青年人的不同命运和遭遇的故事,体现了作者对乡村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的思考,以及城乡差距与现代文明的批判精神。小说不仅再现了我国南方农村生活艰辛的生存状态,描写了真实的社会环境,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构思巧妙奇特,对比手法突出。
凡一平长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常带有传奇色彩,他们经历丰富,命运多舛,但却英勇顽强、百折不挠,表现出“上岭村”男人的优秀品质和英雄本色。《顶牛爷百岁史》⑤讲述了一位传奇老人的故事,顶牛爷从军参加了国共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革命和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要的论述事件,他被命运捉弄却顽强不屈、忠贞不渝,显然是现实生活中壮族老人的化身。小说用九个小故事串联起顶牛爷的百岁人生传奇,这些故事既独立成篇又相互关联,演绎了顶牛爷独特的人生轨迹和精彩世界,更展现了一位普通人的英雄本色。《四季书》⑥讲述了共产党员韦正年传奇的一生,塑造了韦正年这个丰富饱满的艺术形象。小说在艺术上显得结构更加灵活,打破了时间的连贯性,时空交叉更频繁。作者将小说分为冬、夏、秋、春四个篇章,每个季节都有精彩和难忘的故事,共同建构了韦正年跌宕起伏的生命变奏曲。韦正年是一位英勇顽强、敢作敢为、乐观向上、光明磊落的上岭村英雄人物。凡一平善于从乡土的人物和故事中获取创作的灵感,经过精心构思转化为生动的故事。他试图写出广西农村百态的生活,写出广西农民群像,写出乡村的劣根性问题,体现了对现代文明冲击下的乡土社会的反思和批判。凡一平按照自己的构思方式去书写故乡的生活故事,他坚持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注重描写乡土的风土人情和精神世界。他的小说对话生动简洁,人物形象非凡奇特,显示了高超的虚构能力和娴熟的叙事技巧。
三、李约热的“野马镇”小说:底层人物和荒诞叙事
21世纪后作家李约热的小说创作引人瞩目,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欺男》《我是恶人》《侬城逸事》《李作家和他的乡村朋友》、中篇小说《戈达尔活在我们中间》《李壮回家》《涂满油漆的村庄》、小说集《火里的影子》《人间消息》《广西当代作家丛书·李约热卷》等。其中,《人间消息》⑦2020年获得全国第十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李约热的小说多反映当下乡镇的青年生活及其底层人们的生活状况,表现了乡村的伦理道德和人文精神,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感和生活气息。如《戈达尔活在我们中间》《李壮回家》形象地反映了我国社会转型期青年人的内心追求、迷茫与伤感。《涂满油漆的村庄》《青牛》《墓道被灯光照亮》《巡逻记》等作品则反映了农村的贫困现象和农民困窘的生存状态。李约热善于描写乡村的小人物形象,叙述普通人的生活遭遇,反映出小镇中的古旧民风与文化心理。
李约热长时间生活在桂西北的乡村,十分熟悉乡村的生活状况和人物命运。后来到南宁市从事文学编辑和创作工作,近年来还以“第一书记”的身份到乡村开展扶贫工作,遇到了许多充满生机而感人至深的故事,并激发了自己小说创作的灵感。长篇小说《李作家和他的乡村朋友》以作者在广西农村基层的脱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众多的乡村人物,反映了他们饱经风霜的生活,演绎了野马镇悲喜交加的故事。李约热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真实记录一个村庄的生活现状和生存状态,讲述了一个个鲜活而有温度的生命故事,充满了温馨的人文关怀。
小说集《人间消息》是作者中短篇小说的力作,继承了李约热一贯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同时又有一些新的变化与思考。其故事充满底层色彩,人物韧性顽强。小说集由多部作品組成,多描写一些“野马镇”的人物和故事,他们生活在相对封闭和恶劣的环境里,与命运进行苦苦的纠缠和斗争。他们遭遇了异常的事件,经历了家庭的变故、离异,或者遇到难以想象的意外事故。但是在极端的状态下,人们却表现出顽强的毅力,做出惊人的举动。
李约热关心我国社会的底层生活,他擅长叙述普通人的苦难经历,表现出对人物命运的深刻关切和对苦难生命的同情与怜悯之情,体现了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李约热善于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去讲述故事,同时以幽默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琐事,体现了极端状况下人物性格的坚强和执着精神,表现出作者对当下中国乡土社会与现代文明的审视和批判。在艺术上李约热采用多种人称的视角和叙述手法来叙述故事,以达到客观冷静的表达效果。作者交错运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展开叙述,利用多变的叙述者身份展开叙事,其故事构思奇特,叙述手法怪诞幽默。在语言表达上简洁精准而刚健有力,具有深层的意蕴和审美张力,多反映出广西本土地域的自然与地理环境。
此外,作为广西河池市壮族青年作家,潘莹宇和黄土路新世纪以来发表了不少的中短篇小说。他们成长于我国的“文革”时期的农村地区,自幼耳濡目染桂西北少数民族的宗教、祭祀和风俗文化,对农村生活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他们都关注底层生活和小人物的命运,以荒诞和夸张的手法來展开叙事,但在创作手法和风格上有所不同。潘莹宇侧重去表现人物命运的悲惨遭遇和离奇结局,而黄土路的小说充满着温情与人道主义的关怀。潘莹宇的代表作是小说集《跨越门槛的一种姿势》⑧,其故事和题材既充满了荒诞和怪异的故事情节,又具有感动的人性力量。小说多讲述一些小人物在特定背景之下的艰难生存和痛苦挣扎的事件,让读者发现另一种真实存在和生活状况。这里有乡村地区儿童因贫失学的故事,有精神分裂者的生活,也有抗日战争时中国赴缅甸远征军的逃亡故事,以及我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斗争等。潘莹宇善于选取特定时期曲折离奇的故事,运用精妙的心理描写和冷峻的语言去刻画人物,其小说叙述结构和表现手法变化多样,让人产生奇特而新鲜的审美感受。
黄土路早年主要从事诗歌和散文创作,新世纪后自觉转入小说创作并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醉客旅馆》⑨。这部作品多描写底层人民的生活遭遇和经历,注重揭示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用荒诞的想象和意象表达对现实的关注和悲悯,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引发人们对人性的思考和现代人的终极关怀。如《桂村的田螺姑娘》描写田螺姑娘嫁人后却过着痛苦的生活,她只好跑到田里并变回了一只田螺;《垃圾桶》讲述一个痴情男子被女友拒绝后甘愿化作她门前的一个垃圾桶;《洗衣机》写一对贫穷的夫妻买回一台二手洗衣机,它不能洗净衣服却能洗清人的头脑,使人忘却先前的苦痛记忆而获得短暂的宁静;《醉客旅馆》记叙一个因丈夫醉酒而离家不归的女人的故事,她喋喋不休地讲述着呈现出分裂的精神世界等。黄土路的小说写作是其诗歌写作的延伸,从题目到内容都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并表现出不乏荒诞不经的色彩,凸显了一个诗人的思维张力和幽默色彩。他认为文学要有悲悯情怀,作家必须对人物的命运有深刻的体验。来自农村的黄土路对城市有一种隔阂之感,生活中他以无名的“小人物”自居,更愿意透过一种弱者的眼光打量世界,并通过文学书写去表达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同情和思考,去寻找自己心灵的归宿。
四、陶丽群等女作家的小说:女性视角和悲悯情怀
21世纪不仅出现了众多的壮族女作家,而且创作出一批优秀的作品,其中,小说创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和成就”⑩。陶丽群、李明媚、梁志玲、刘永娟、潘小楼等人以创作中短篇小说为主,她们的作品多关注社会底层生活和边缘人物,体现了女性叙事的独特视角和精神追求。陶丽群是新世纪以来小说创作最为突出的壮族青年女作家,她以中短篇小说见长,出版有小说集《一个夜晚》《母亲的岛》《被热情毁掉的人》《寻暖》等。其中《母亲的岛》获全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她的小说常常以桂西边境的小镇(如莫纳镇)为背景,笔法细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带有明显的广西本土色彩。如《一塘香荷》写包产到户时,廖秉德恶意换取李一锄的肥田,由此导致李一锄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冬日暖阳》写乡村青年王朝和苗苗大学毕业后回乡种地创业的故事;《寻暖》讲述一位被拐卖妇女生活在他乡却孤立无援和悲凉无奈的一生;《白》写单亲母亲把患有白化病的女儿托付给一位终身未婚的老太太的故事;《起舞的蝴蝶》叙述了一位普通市民家庭的悲欢离合;《回家的路亮堂堂》写一个摆小摊父女曹慧的艰苦生活等。陶丽群以乡土的故事为中心,多以女性人物展开叙述,表现了各种小人物的不幸命运,充满了温馨的人文关怀和悲悯情感。正如张燕玲所说:“她对女性、大地的深情厚意,对乡间伦理、人间善意的精神探索,使她作品的人性与社会、人间与自然相生相应,满目暖阳,动心动人。”11
李明媚出版长篇小说《搁浅在夏天的雪》、中篇小说《在路上寻找春天》等,其中《搁浅在夏天的雪》获得广西第七届壮族文学奖。她以女性的经验和心理特征来观察社会人生,并思考女性的社会角色。李明媚的小说写日常的亲情爱情,具有文化上的反思,蕴含着深沉的生命意识和情感体验。如《在路上寻找春天》讲述一位女主人公勾引地方官员并走向堕落与犯罪的故事;《搁浅在夏天的雪》写一对大学生恋人沈朗和林雪刚毕业时的迷茫和困惑,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窘迫的生活状况,是一部洋溢着浓郁时代特征的现实主义作品。李明媚善于描写当代青年的女性形象,充满了现代的生活气息,体现了现实主义的人道关怀。
总之,新世纪的壮族小说创作取得了令人振奋和可喜的成就,这里有红水河流域民族文化的生动展现,有“上岭村”的乡土人物和传奇故事,也有“野马镇”的底层人物和荒诞叙事,以及边疆小镇中的女性形象和悲悯情怀,他们共同构成了新世纪壮族小说的精彩世界和百态生活,彰显了多样化的叙述风格、创作个性和价值追求。作家们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用小说描绘了丰富多彩的壮民族文化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家乡和故土的无限热爱之情,也反映了对社会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和怜悯之情。和新时期的壮族小说相比,新世纪的壮族小说发生了一些重要的转型和变化。在作家的主体身份上,随着壮族作家们先后进城工作和地位的转变,他们观察事物的视角也发生了变化,创作的视野更为宽广。他们在关注本民族的同时,以开放的姿态学习全国和世界的文学,表现了时代的丰富生活和个体化的情感体验。在小说创作的手法上,表现出多元化的艺术个性和风格特点。他们既继承了新时期以来的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又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的手法,呈现出百花齐放和多元共生的繁荣局面。
法国文论家丹纳认为,种族、时代、环境决定了文学的发展状况和风格特征,新世纪的壮族小说也体现了这种密切的联系。壮族是一个多元包容、聪明勤奋的民族,从这里走出去的壮族作家们勤奋好学、自强不息,不少人通过文学改变了命运,具有良好的文学创作传统。新世纪的壮族作家们经历了我国的改革开放,真切感受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新时代以来乡村面貌的巨大变化,这些伟大变革和实践活动给他们的创作带来了丰富的题材和创作的灵感。壮族作家们多出身于农村,目睹了乡村的真实状况,这种儿童生活经验使他们对故乡和亲人们充满了浓厚的情感。同时,桂西北有着历史悠久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这种独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深刻影响了作家们的文学创作和价值追求。在这些综合因素的作用之下,造就了一批批承前启后、队伍庞大的壮族作家群体,他们创作出一部部具有南国风情和个性鲜明的优秀作品,不断书写着新世纪壮族文学的历史和新篇章。我们期待着壮族小说创作在新时代有更大的进步和收获。
【注释】
①黄伟林:《论壮族文学新质与新壮族文学》,《文化与传播》2015年第2期。
②黄伟林:《广西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第124页。
③黄佩华:《五月病》,上海文艺出版社,2018。
④韦俊海:《文学尽头是故乡》,《广西文学》2010年第12期。
⑤凡一平:《顶牛爷百岁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⑥凡一平:《四季书》,中国青年出版社,2022。
⑦李约热:《人间消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⑧潘莹宇:《跨越门槛的一种姿势》,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
⑨黄土路:《醉客旅馆》,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
⑩黄晓娟、张淑云:《新世纪以来壮族青年女作家的精神追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11张燕玲:《值得期待的广西少数民族青年作家》,《文艺报》2013年7月5日。
(欧造杰,河池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