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2023-05-30王贺阳
王贺阳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与推行,对高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就地理学科而言,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应注重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然而通过调研发现,地理实践教学的落地性较差。有些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对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由此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地理实践力弱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一、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
1.教学时间及安全因素制约实践开展。
到了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的课时数相对较少,这就导致了教师只能在限定的课时完成知识点的讲授,并且很多地区在执行新高考政策之后,教师的教学任务更重。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地理实践和户外拓展的可能性就更小了。且部分教师考虑到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加之户外拓展也需要各种资源的协调组织,这些因素直接制约了高中地理实践教学的开展。
2.传统教育理念及方式制约实践开展。
虽然新课改已经推行多年,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有些教师依旧采用原有的板书式教学模式。这种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显然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对于学生而言,更显得枯燥乏味,无法产生学习兴趣。很多地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而教学,而非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实践力的培养策略
1.转变理念,动手参与地理实践。
根据新课改要求,高中地理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力。因此,仅仅通过单一的课堂教学是无法满足新课改要求的,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地理实践中才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转变理念,充分意识到实践参与在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中的重要性,积极变革,创新教学形式,实现课堂教学和动手实践教学的双重結合。
特别是针对不能满足当下条件的课程主题,教师可以通过搭建模型、模拟实验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在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二节《地貌的观察》的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带领学生参观地貌类型,但是可以引导学生用橡皮泥来制作各种地貌,如分组协作制作山脊、山顶、山谷、平原、丘陵、盆地等。通过动手参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貌之间的特点,加深对地貌类型的记忆,能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2.户外拓展,实地参与地理实践。
高中地理课标明确提出教师应当全面领会新课改的精神主旨,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灵活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并选择适当的机会进行课外拓展,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地理实践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海水的运动》的教学中,有海浪、潮汐以及洋流的知识点,沿海地区的学生具备天然的实践优势。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海边切实感受潮汐的规律和洋流对海水温度的影响。
3.优化评价形式,激励学生实践。
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过程中,评价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评价可以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对学生的突出表现进行肯定。学生也可以根据评价认识自己,找出差距,从而有效地完善学习过程。教师的评价要有实用性,如可以鼓励学生上台展示实践结果,在此基础上,可以发动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等。互评可以是对个人的评价,如学生间的相互评价,这种评价更为直接与集中,更易于个体的接受。互评也可以是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是对小组集体的评价,如小组合作中的配合、积极性等方面,都可以作为评价内容。教师要充分运用开放性评价,让学生们充分参与其中。学生可以把实践结果上传于网络。学生们可以相互阅读,并给出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更全面,学生可以接受对方的建议,使实践活动更富有成效,增强进行实践活动的自信。
综上可以得出,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课程知识点,还要提升学生的多项综合素养,这样才符合新时代的人才发展需求。对于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教学而言,教师更要敢于打破传统理念的束缚,能够依照新课改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悟力和理解力,进而为高效率实现教学目标、培育全方位的地理学科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