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bS理念的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研究
2023-05-30丁小迪
摘 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基础的条件,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正所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当下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自然生态成为人们最渴望也最珍贵的有限资源。为更好地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改善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通过对公园现状及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影响因素、发展历程、原始组成等多重数据,进行湿地景观修复设计,深度探究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湿地公园的水质及动植物品种多样性,从而恢复城市湿地公园“城市之肺”的重要功能,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
关键词:生态修复;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
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威胁,为此我国对生态治理这一话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相关部门纷纷出台政策治理生态,呼吁大家保护环境。由于城市建筑群的加速发展,城市绿地面积受到了一定的挤压,用于生态建设的土地面积愈发有限。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绿地面积占比较大的一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利用有限的土地尽可能激发出无限的生态效应,保障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湿地公园作为生态调节系统的一部分,不断地为城市输送资源,以此来保障人类的生存。由此可见湿地公园在城市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不仅要经受住外在因素的破坏,还要最大程度上还原自然生态,这也成为人类探究的难题之一。湿地公园功能性强,服务人群广,因此对其开展一系列的修复设计研究意义重大。可以依托原始环境,对现有不同程度的生态破坏进行修复,从而打造物种多样、水质环境良好的生态湿地景观,真正为城市发展提供内生动力,促进城市呼吸,从根本上优化城市环境。
一、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相关概念界定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是当下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较为有效的设计理念,其最早是由西方国家提出,但近几年来在国内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该设计理念将成为城市发展必由之路,也是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城市湿地作为城市中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类型,具有重要的环境调节和社会服务功能,在社会、经济和生态方面意义尤为重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定义为:“保护、可持续管理和恢复自然及改良生态系统的行动,以有效和具有适应性地应对社会挑战,为人类福祉和生物多样性带来益处。”但NbS不是“回归自然”的过程,不是单一地依靠自然或人工系统来应对挑战,而是采用二者结合的手段解决环境问题,以环境友好型的方式应对所面临的生态挑战。城市湿地公园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淡水资源、均化洪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诸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NbS理念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被广泛应用于生态相关的基础研究。
湿地公园常年受到严重的破坏,其原本的生态系统已经危在旦夕,因而需要人工结合的方式给予修复。但由于湿地公园的特殊性,其原本的生态系统不能进行过度的人工干预,需要结合一定的手段,激活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由于湿地公园原本就是生态友好型的典范,按照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以修复为主的设计形式,将湿地公园原本的生态系统重新唤醒、还原。
二、湿地公园现存的问题
设计前期对整个场地进行了SWOT分析,突出整体现状:S(优势),即气候良好、交通便利、政策支持;W(劣势),即临近城市快速路、景观破碎、互动性差;O(机会),即生物多样、雨洪调蓄;T(威胁),即生态浮岛失去功能。
(一)生态现象
通过实地的走访调查,发现公园水体受到长时间生活、工业垃圾的污染,导致湿地生态功能减锐,由于缺乏保护措施及人为的破坏,水土流失、水资源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严重。湿地植被遭受破坏,使得自然格局断裂。河流枯水期较短,在丰水期会对驳岸造成冲击,现有驳岸形式单一,无法阻隔雨水,对岸边环境无法起到保护作用。原土地存在一些固有植物但较为稀缺,缺少季节性景观,群落垂直结构中层次杂乱。同时,缺少动物栖息地,本身具有的动物品种稀少,难以实现物种吸引。从整体来看,景观生态遭受破坏严重,自我修复能力较弱,无法为城市提供净化的功能及无法满足周围居民的需求。
此外,鱼塘的区域取消后未采取进一步的生态修复措施,塘埂一直保留,大多与水系不通,形成如今成片的临湖库塘与湖体“隔堤相望”的湖滨带,存在生境隔離,塘底淤泥较多,且底泥污染严重。不仅降低了视觉效果,对嗅觉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二)功能缺失
现有的湿地公园存在很多的共性问题,如功能混乱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了追求视觉效果过度模式化的景观造景、园区内道路规划混乱等,这些都脱离了湿地公园的设计初衷。对动植物而言,其缺乏良好的生存环境;对行人而言,其缺少舒适的体验感,无法满足人与自然的交互需求。
三、湿地公园的修复策略研究
(一)前期调研
主要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亲身感受场地现存的问题,通过嗅觉、视觉、听觉三方面来深入探究,以拍照记录的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整理、分类。结合实地情况,对周边居民也进行了走访调研,以调查问卷法、层次分析法深度探究居民意愿以及家庭现有的结构组成。其中调查问卷分为功能需求、意愿、家庭成员组成、空闲时段等,多方面了解居民,在基于自然的同时也遵循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本方案侧重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对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进行修复激活。将NbS理念落实到湿地公园的设计方案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调研的目的是全方位了解湿地公园的场地现状以及服务人群的需求、意愿,进而有倾向性地开展研究。
(二)对场地环境的修复
根据前期的调研结果分析场地周边环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湿地公园多建于城市群中心,作为居住区配套设施的一部分,因而现有的湿地公园以娱乐性为主,缺少生态修复性功能。结合上述问题,将整个场地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水质净化处理区、生物多样保育区、人文教育科普区,分区域解决现存难题。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自然“赋活”,以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改善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基于场地现有现象,解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现存的生态问题,增强场地自我调节的韧性、水质净化能力以及丰水期时的蓄水能力。
生物多样保育区,为动植物打造独有的生存空间,避免外界的干扰,以保障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以生态设计为原则进行生物多样性和乡土物种的维护,构建以生态岛为主的鸟类栖息地,构建更加完善的湿地公园食物链。人文教育科普区,对人们进行教育科普,增强其生态保护意识。将场地文化脉络与景观环境有机结合,通过多维空间尺度的打造,满足人们的多种体验需求,形成一定的场所依赖和认同,达到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预期效果。水质净化处理区,采用合理的植物配置,形成自然驳岸,进而起到对水质净化、过滤的作用,使得水质、生物多样性得到良好修复,文化脉络得以激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满足人与动物的多重需求,最大化增强场地的自我协调能力。此外,对整个园区的道路进行重新规划,形成合理贯穿的路网结构,以便行人驻足体验。
(三)湿地公园修复策略
1.生态策略
城市公园是城市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使湿地优良的自然景观、天然的生态条件、当地的人文景观及文化特色、生物多样性、生态修复及保护、水质净化、水土保持等环境内容协调发展。基于此,湿地公园修复将从景观弹性可持续设计、雨洪调蓄设计、水质修复设计三个角度进行。通过对场地以及现有场地条件的分析,基于NbS理念,以空间再生、生态再生、弹性再生等思考其未来规划。从植物、动物、水系等方面展开研究,最大程度还原场地的生态性。
植物:植物修复方面,利用网格系统依据功能走向对整个场地绿地进行重新整合、调适,从季相、生态演替、驳岸三方面进行植物配置。采用梯度式种植方式,尤其是湿地水生植物的种植,构成水生植物配置景观群落,达到良好的生态过滤、水系缓冲的效果,同时形成良好的四季景观。沉水植物选用黑藻和金鱼藻,其根部与全部叶面可以直接吸收水系和淤泥中的物质,改善水质,净化环境,形成水系生态恢复自净的最优模式;浮水植物选用荇菜、水浮萍、芡实,通过根茎与浮叶来吸收水系和淤泥中的物质,净化环境;挺水植物选用千屈菜、水葱、芦苇等,通过植物的根部吸收杂质,通过光合作用输出氧气;上层植被选用山桃、白桦、榆叶梅等,形成群落组合,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能够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动物:设立动物保育区,以生态浮岛的形式对场地现有动物品种采取保护措施,通过园路的引导设计避免人群的干预和破坏,进而打造独属于动物的栖息地。同时对生态岛屿采用招引法,通过丰富的植物群落来为鸟类等其他动物提供足够的食物来源以及栖息地,进而吸引更多的鸟类生物,也为迁徙路过的鸟类提供停留之地。梯度式种植方式不仅保障了陆地动物的生存,也为水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及栖息地,从而形成完整的生物链,实现整个公园动物生态系统的修复。
水系:水体在整个园区内占地面积较大,也是受损程度最大、实施较为困难的一个区域,进而也将采取多种措施共同实现水系的修复。首先,通过驳岸植物的栽植来进行初级净化,同时对行人进行阻隔,以绿养水。其次,通过木桩、卵石的驳岸设计加固堤岸,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雨水过滤及下渗;生态树池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再利用,进而形成完整的水系净化过程。悬浮物、氮磷等污染物首先进入预处理区,基底会过滤悬浮物,剩下的氮磷再通过根系、根茎等被吸收,最后由条状水生植物增加流水接触面积,实现最后的净化处理。
2.人文策略
人文教育科普區在基于自然的同时,还要挖掘当地的特色文化,全方位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实现一定的人文关怀。人们在自然中不仅仅是被动的受益者,还需要转变身份,成为主动的参与者。相关人员在修复湿地公园时要满足附近居民及一些外来人员的社交、心理需求,使其形成对湿地公园的场所依赖,以及对城市中湿地公园这一类场所的认同。
四、对于湿地公园研究的相关讨论
通过以上的设计策略研究,发现最后呈现的效果可以很大程度上修复整个湿地公园的生态,植物、动物、水系等方面的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但与此同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如新来动物种类与场地原有动物种类无法共同生存,存在栖息地领地争夺现象。可以通过假设法尝试解决此类问题,将动物栖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原有物种保护为主,另一部分则以外来动物容纳为主,以此避免领地争夺问题。但从实际来看,这个假设的实现有一定的困难,无法避免动物的领地迁移,可以通过植物栽植的方式进行引导,最终实现场地的物种多样。
五、结语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对人类社会发展无疑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人们应该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本着基于自然、修复生态的原则,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多种技术手段的应用及研究策略,实现绿色、共享的新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对湿地公园进行设计,以达到修复、唤醒和更新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目的,通过自然与技术的结合为自然“赋活”,以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使湿地公园成为“城市之肺”,真正在城市中为人们提供一个放松、漫步的生态环境,也为生物提供一个驻足停留之地。同时在面对城市湿地公园现存问题时也要以最快速的方式做出应对策略,解决洪涝灾害、水土污染等问题。以有效性、适应性的方式应对生态环境的挑战,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人工工程技术手段,以此提升人类福祉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参考文献:
[1]周伟奇,朱家蓠.城市内涝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2022(13):5 137-5 151.
[2]王军,杨崇曜.关于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争议与思考[J].中国土地,2022(2):21-23.
[3]王思思,侯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城市水管理方面的研究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21(24):25-33.
[4]薛皓,肖春蕾,郭艺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对中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启示[J].中国地质调查,2021(6):96-104.
[5]卢风.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与生态文明[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44-53,169.
[6]何璆.IUCN制定首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标准[J].中国林业产业,2021(7):72-73.
[7]杨智琪.绿色健康理念下的城市公园景观改造与设计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2):7-9.
[8]王文君.基于雨洪管理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翔安中心公园为例[J].江西建材,2021(12):317-319.
作者简介:
丁小迪,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