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红色文化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023-05-30张淑红

中小学管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剧目红色学校

张淑红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中小学通过红色教育为学生厚植爱党爱国情感,引导青少年坚定正确的信仰、养成良好的品格,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山东省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以胶东半岛红色文化传承为抓手,通过深入开展红色教育实践与探索,构建多种类型的红色教育主题课堂,打造“红色剧场”系列特色活动,凝聚家庭和社会力量拓宽红色教育渠道,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擦亮了学校的办学品牌。

课堂是学校开展红色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学校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不断整合资源、拓展渠道、创新方式,构建了多种形态的红色教育主题课堂。

1. 探索多种类型的红色教育课堂样态

其一,注重自主探究的红色主题课。我校以胶州市地方教材《传承红色基因 放飞雏鹰梦想》和校本教材《红色胶州》为依托,以红色基因中包含的理想信念、奋斗牺牲、无私奉献等精神内涵为主题,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影视作品、音乐、实物等为内容载体,探索形成包括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主评价的“三自主”红色主题课堂教学模式。

其二,促进共读共享的红色阅读课。我们以阅读红色经典故事为抓手,通过“导读、推进、分享”三种课型的打造,引导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丰富对红色基因的感性认识。

其三,对接学科教学的红色融合课。学校注重将红色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深挖各学科教材中的红色文化元素,让学生在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中传承红色精神,培养良好品质。

其四,创新故事宣讲的红色升旗课。学校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中开创了“情境式”宣讲模式,组织师生和家长围绕历史事件、纪念日、时事等深入挖掘编创演绎红色故事,每个班轮值承办,坚持全员参与,逐步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红色升旗课”。“在五星红旗下成长—情境式升旗课程”还被评为“青岛市中小学优秀校本德育课程”。

2. 实施融合创新的红色教育教学模式

在具体实践中,我校注重创新红色教育的课堂教学方式,强调多角度、全方位深化红色基因对学生心灵和精神的熏陶浸润。以语文学科红色融合课的“五段五融”模式为例,教师主要通过“查-讲-读-议-写”五大教学环节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红色资源,实现红色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

一是“查”—融课外于课内。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查阅与课文相关的红色史料,以实现课下自我教育与课上教师教学的互促融合。二是“讲”—融情感于知识。学生在课堂上输入、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有机会与同学分享自己在课下所查阅的相关资料,在输出情感、思想、观念的过程中更真切地感悟英雄的精神和情怀。三是“读”—融思想感悟于文本学习。课上,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相关红色文本,借助多媒体手段,或配乐朗诵、或想象画面朗读、或带着问题默读,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汲取红色基因的营养和价值。四是“议”—融历史于现实。在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联系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展开交流讨论,在与自身的深度链接中,使红色精神有机融入心灵世界。五是“写”—融传承于创新。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讲述故事、品读人物,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再通过“写一写”因红色精神而生发的思想感悟将学习收获外化表达,进而实现在“写”的创新中传承红色文化。

红色教育仅靠“喊口号”和简单说教很难奏效,更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浸润、激发和生成。鉴于许多英雄人物和事迹离学生生活较远,学校特别打造了“红星闪闪”红色剧场,让学生通过编创、演绎红色经典舞台剧,拉近与英雄人物的距离,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激发全体学生参与、强调学生自我体验的“双全双自”红色教育实施模式。

1. 在全员参与、全程合作中增强情感共鸣

为了鼓励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创造并演绎经典剧目,在此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学校首先制定了红色剧场整体演出方案,然后由各班根据要求通过主题班会共同商定本班演出剧目。接下来,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各班成立导演组、编剧组、演员组、道具组、服装组、音美组、剧务组等多个小组,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加入一个小组,从编写剧本到排练剧目,从服装设计到道具准备,从剧中音乐到背景课件,人人都为班级红色舞台剧演出贡献力量,形成了各司其职、全程合作、井然有序的良好氛围。目前,全校54个班级班班有剧目、人人都参与、师生共体验,共演绎了六大类96个红色经典剧目,其中《草地党支部》还登上了“学习强国”全国展示平台。

2. 在自主管理、自我体验中涵养爱国情怀

一方面,在整个红色剧目编创、排演的过程中,学生自行选择剧目、自行组建团队、自行编撰剧本、自行组织排练、自行制作道具,通过“五个自行”实现自主管理。在红色剧场,班主任成了助理,适时提供提醒和帮助,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他们的合作能力、艺术才华和创作热情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激发和释放。另一方面,我们注重增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我体验,引导学生排演前读一读、看一看和剧目有关的书籍和影视作品,排演中研一研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排演后写一写演出或观赏感受,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中涵养爱党爱国情怀。此外,学校还将该活动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设立“立人星光榜”,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表彰激励。

在开展红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还积极争取来自社会与家庭的支持、配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倡导传承红色家风,打造开放共享的红色教育资源库,初步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通力协作的红色育人格局。

1. 盘活社会资源,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

学校充分挖掘在地红色资源,多维连接玉皇庙革命历史纪念馆、麦丘伏击战遗址、小西庄村红色文化馆等革命旧址和纪念场馆,成立多个校外红色教育基地,并研究、梳理每個基地的资源与特色,建立系统化的基地清单及活动内容,最大化地发挥其教育效能。

此外,学校利用“建党百年”“建团百年”等时机,依托各校外红色教育基地,研发推出多条红色研学路线,让学生走出校园追寻先烈足迹、重温光荣历史,再回到校园完成红色研学报告。红色教育基地与红色研学课程深度融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思想受到触动、精神得到洗礼。

2. 筑牢家庭阵地,引导传承优良红色家风

优良的家风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中,学校积极倡导建设红色家风,从而为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营造耳濡目染的家庭环境。我们组织开展了“红色家书”“寻找老照片背后的故事”等活动,各班也积极开展红色家风主题班会,引领学生和家长共同追寻、传承、建设红色家风,让红色精神浸润每个家庭成员,进而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教育氛围。

3. 汇聚多方合力,共建红色教育资源库

一方面,学校积极动员师生、家长、社区共同挖掘胶州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吸纳各方力量,为学校红色教育提供文字、图片、实物、音视频等素材支撑。另一方面,学校将红色课堂的优秀课例、红色剧场的经典剧目、红色宣讲的精彩展示、红色研学的创新成果等资源进行整理归档,对内通过校园信息平台向全校师生开放,供师生随时观看学习,对外建立开放共享的红色教育资源库,为区域内其他学校提供红色教育优质资源及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 李建生,刘庆伟,朱祥慧.传承“红色基因” 让老区精神代代相传[J].中小学管理,2018(4):44-46.

[2] 张莉.审视与建构:立德树人导向的红色基因传承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21(5):87-91.

(编辑 黄子珂)

猜你喜欢

剧目红色学校
舞台剧目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优秀剧目进校园
追忆红色浪漫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