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阶式培训,促进职初教师梯度发展

2023-05-30丁圆圆叶旭山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3年1期

丁圆圆 叶旭山

摘要: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从职初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按三个阶段分层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以进阶式培训促进职初教师梯度发展。第一阶段,问题导向,帮助新手期教师/快速“站稳讲台”;第二阶段,按需开设,为适应期教师发展“雪中送炭”;第三阶段,协同共生,推动熟练期教师“抱团发展”。

关键词:进阶式培训;职初教师;梯度发展

波林纳关于教师发展的理论提出,教师技能发展要经历五个阶段:新手阶段(工作1年内的见习期)、优秀新手阶段(工作2—3年)、胜任阶段(工作3—4年)、熟练阶段(工作5年左右)和专家阶段(工作5年以上)。其中,前四个阶段也称为职初教师阶段,是教师发展的关键时期。

2020年开始,依据南京市职初教师专业基本素养考核的要求,基于本区中小学职初教师的特点,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从职初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按新手期(第1年)、适应期(第2—4年)、熟练期(第5年)三个阶段分层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以进阶式培训促进职初教师梯度发展,逐步形成“建论邺式”职初教师发展体系。

一、第一阶段:问题导向,帮助新手期教师快速“站稳讲台”

建邺区每年引进中小学、幼儿园新教师200人以上。我们在岗前培训时,摸底调查新手期教师状况,构建三个问题模块,让他们聚焦问题解决,明确培训目的,提升培训效率,缩短成长时间,快速“站稳讲台”。三个问题模块如下:

模块1:新手期教师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

模块2:新手期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模块3:新手期教师如何做一名反思型究教师?

针对不同模块,培训形式不同。针对模块1的培训形式为全员集中理论面授,基本内容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理论、班主任工作、教育教学科研、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等。例如,我们聘请中国心理学会王天文教授为新手期教师做题为《教育沟通的智慧》的讲座,从沟通的认知、沟通的情绪、沟通的行为三方面,教授新手期教师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学员在王教授饱满的激情、睿智的思考、风趣的语言、生动事例的旁征博引中,学会了有效沟通的三个前提、改变潜意识的两大途径和有效沟通“四部曲”等。

针对模块2的培训形式为分学科集中专题面授,基本内容为新课标与教材研读、教学方案设计与编写、课堂教学与组织技巧、听课评课方法、学科教学实践与技能等。例如,我们邀请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怡康街分校的周爱芳老师围绕教师专业阅读专题授课。学员通过培训,了解到为何“厚读”、如何“厚读”、怎样“教厚”,并将理论落到实处—熟读教科书、纵读专业书、横读百科书、广读文学书,才是真正的“厚读”;知晓在教学中,应紧跟课标,多读多写多反思;明白教师应多进行独立思考,不依赖教参,才能“教厚”学生的道理。

针对模块3的培训形式为教学导师指导新手期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学员通过备课指导、听课评课、课后交流、写作指导等多种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提升。同时,新手期教师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自我分析,为建立成长档案袋、反映自我的成长情况做好准备。例如,新手期教师集中接受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刘永和关于“学思结合做研究”的指导,了解到课题研究的步骤,知道要从教育目标、教育现象、教育方法、教育经验等方面选题。

每年8月底新手期教师开班典礼后,针对三个模块的培训项目便穿插展开,从教育理论应用、教学实践探索、经验反思三个维度,帮助新手期教师在一年内走向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对新手期教师的培训以适应基础教育的发展为目的,帮助他们尽快“站稳讲台”,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适应期职初教师。

二、第二阶段:按“需”开设,为适应期教师发展“雪中送炭”

新手期臨近结束,我们会开展集中培训,指导教师制定三年适应期的工作规划。因为教育背景不同,所在学校的教师培养投入和可提供的成长环境不同,职初教师的成长是存在差异的。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教师掉队的现象,我们在课程设置前对这些教师的“自我短板”做了充分调研。课程实施前,我们针对教师的需求整合培训资源,打破以往“有差异的教师开展无差别的培训”模式,真正做到“雪中送炭”。

(一)众筹式学习,融合多方智慧

我们在实际调查中发现,适应期教师普遍缺少从课堂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将其运用到解决课堂新问题中的本领。因此,我们以“众筹”的方式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根据适应期教师的发展需求,融合多方智慧,开展针对性培训。

“众筹”本身是经济领域的融资模式,在这里,指的是“融智”。建邺区各学科的名师资源多分布在各学校中,学科教研员建立区域“众筹融智小组”,通过名师向适应期教师征集教学难题,发起需求调研;接着将问题分组归类,交由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围绕问题展开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然后到课堂中实践。面对一般问题,通过选题众筹、方法众筹为适应期教师提供参考,通过同行伙伴给予经验支持后服务于教学;另一方面,在研讨中遇到难题时,教研员将寻求专家组的帮助,实现“经验众筹一策略提炼一资源转化”的过程。

例如,从调查结果来看,“教科研能力提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班主任沟通技巧”位列需求前三。针对这些需求,我们按需开设培训项目(部分培训项目如表1所示)。

上述项目的共同特点是让适应期教师在实践中学会反思,再将反思结果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培训,都在尽力帮助适应期教师通过内驱力作用找到适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另外,上述项目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年会随着教师队伍的构成、需求、水平进行调整。

(二)技术培训,为信息化应用赋能

对于即将从适应期走向熟手期的教师,不能仅限于教育理论应用、教学方法的培训,还需要传授其有效整合各种课程和教学知识的技巧,以帮助其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必备的培训内容。

例如,根据适应期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我们设置了信息技术培训课程,部分教师参加了“AI极简技术在智慧教学中的应用”培训。其中“极简教育技术支持下的移动微课实操”令学员们印象深刻。有教师在培训后写下这样的感想:

后疫情时代极简教育技术重要性凸显。正所谓“小程序,大应用”,极简教育技术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又是一种生活理念,我们应该把这种理念应用到学习生活当中。

……

“极简教育技术”是以人为本,倡导师生使用,能够有效提高工作学习效率的技术,能够解决工作的

067 实际问题,减轻工作强度。例如“微

软听听文档”小程序,利用该程序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微课的制作,并且还有AI智能配音,简单易操作,方便教师,有益学生。又如“剪映”App,利用图文成片功能,可快速将文章转化成语音、字幕、图片齐全的视频。

……

技术是冰冷的,但是使用技术的人会让其变得温暖。拥有温度的技术,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实践证明,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智能化研修路径的实训活动,尤其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方法、技术、策略方面的培训,实施線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研修,大大提升了培训的质量,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促进了适应期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第三阶段:协同共生,推动熟练期教师“抱团发展”

步入熟练期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认知开始转化为对职业的追求。成长较快的教师开始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能意识到自身的优势和短板。如果有足够的条件,“态度积极”“学习能力强”“专业素养好”“基本功扎实”等会成为他们业务水平的代名词;也有少数教师,由于在教育教学中反思的质量不高、学习能力有限等,发展不够明显,导致其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够。面对一个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我们要承认这种差距的存在,并且借助“共生效应”缩短这种差距。

“共生效应”是指一定参照群体中的人们在从事日常的劳动、工作和学习时,受到群体中成员的智慧、能力及以往劳动成果的影响,思维上获得启发、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的现象。这种影响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的、潜移默化的,是发展与发挥个人潜能的社会激发因素之一。我们在研训工作中,要从整体的角度,关注个体与群体在认知、情感和行动维度等方面的发展;为知识的创造和应用找到适宜的社会和技术条件支持,注重学习、知识的分享和合作,使知识、思想和灵感协同共生。

例如,我们根据区域内中小学美术青年教师队伍的特点,结合教师的专业、经验,考虑学校的美术特色和地理位置等,划分了三个片区,由美术教研员、中心组骨干教师和片区组长构成三位一体的核心小组,将熟练期教师分布在三个片区中。同一片区内同一年级的教师学习小组通过同课异构相互碰撞思维,共同备课、共享资源。这就是协同教研发挥的作用,是横向的互惠。集团内的中小学衔接,相互深入课堂听课与体验—七年级教师到小学高年级课堂授课,了解学校美术课程的开设情况;七年级教师到小学高年级听课,参与学生的各种社团、艺术活动。教师在听课及活动参与中,及时记录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行为习惯,找到中小学生美术学习发展中的衔接点,为教学提供支撑。这是一种纵向的共赢。无论横向还是纵向,同一片区的中小学美术教师是一个学习共同体。片区活动形式和内容不是固定的,两个片区之间也可以打破时空结构,交互学习、集体思考,让美术教研多元化、多样化,带动熟练期教师的整体发展。

为了促进职初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2019年开发了“五年职初平台”,教师将每年的工作内容及成果分类上传到平台,包括教育教学情况、班主任(社团)情况、教学成果、教科研成果、个人荣誉等。一方面,平台汇总的几年来的业绩一览表是对职初教师业绩的肯定;另一方面,“五年职初平台”后台可视化的雷达数据图能够直观呈现职初教师在个人发展中的优势和短板,便于其在下阶段培训中“补短”。区级管理员在平台看到的不仅是同一批职初教师的成长情况,校际之间的对比也一目了然。因此,“五年职初平台”对于区域培训管理者来说,是完善培训课程、实现教师梯度发展的“助推器”。

职初教师进阶式培训从整体上促进了区域教师队伍的梯度成长,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培训内涵,提升培训质量。

(丁圆圆,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叶旭山,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校长,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