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所在之处,有什么可做之事
2023-05-30岸见一郎
岸见一郎
即使什么都没办法做,作为一个人的价值也不会降低。这一点要铭记于心。我想,如果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即使直面衰老和疾病,即使年纪轻轻就遭遇重大挫折,同样可以拥有积极向前地“迈出下一步的勇气”。
在我住院期间,医生会每天来查一次病房。因为住院的患者很多,需要一个个诊断,所以查看每个人的时间很短,主要是看一下患者当天的身体状况和病情的变化。但我的主治医师每次检查完了之后,都会在床边的椅子上坐上许久,跟我深入地交流哲学、音乐、书籍等。
不仅仅是医生,护士中的一些人,他们知道我在做咨询之后,一定会在工作时间结束后,或者特意在不当值的日子来到我的病房,专门跟我探讨。
这样的时光,给我的“心灵恢复”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听医生和护士的故事,回应他们的需要,用自己的知识、思想和他们交流。这让我发现,即使是在这样的状态中,“也有自己可以做的事”“也可以做些事情去帮助他人”。
过了不久,我不用吃安眠药也能踏踏实实地睡个安稳觉了。明天,当我睁开眼,还会有人来找我,我也许还能为这个人做些什么。也许不会再有明天了,但那又如何,也要为了称为“今天”的这一天而好好活着。
当我在死亡的深渊徘徊过,忘记早晚会死去这件事,“今天还好好活着”本身就变得无比美好。
每个人都无法独自活在这世上。做出有助于他人的事,这种“贡献感”是幸福的根基,会变成活着的力量。那么,在当下这一刻“还活着”,就意味着这个世界上还有自己能做的事。在自己所处的状况之中,想想看也许还有什么力所能及的事,这能让我们真真实实地感觉到幸福。
不做什么特别的事,没办法做什么特别的事,这都不要紧。只要活着就对他人有所贡献,即使得到对方的帮助,也会让对方有“贡献感”。
我生病的时候,妻子每天都来医院看我,上高中的女儿每天晚上为了等妈妈回家,都会自己做好饭。而且我那位一把年纪经常郁郁寡欢的父亲,也来了精神,还说我出院那天要开车去接我。
虽然我让家人担心了,但没想到还因此而唤起了他们的贡献感和热情。
后来,当我照顾父亲的时候,父亲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因为有你在,所以我可以安然入眠。”
父亲那个时候每天都要睡上大半天,所以我几乎没什么可以为他做的事情。即使如此,他还是教会了我,只要能陪伴在侧,对他就是一种贡献。
在一次演讲中,曾有人这样对我说:“如果我能在三年前就听过这些话……”这位听众的父亲因为脑梗死而病倒,后来又因为后遺症失去了活动自由,由于麻痹症状不消失而陷入绝望之中,时常苦闷地想:“还不如死了的好。”
但其实只要他活着,对家人来说就是很大的幸福,即使身体完全无法动弹,也不用觉得自己的生命没有意义和价值。
“那个时候,如果我能告诉父亲这些话,那么父亲的晚年一定能过得很不一样吧。”
(摘自微信公众号“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