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等因奉此”不可因,更不可奉

2023-05-30刘健

党员生活·中 2023年1期
关键词:代名词虚火层层

刘健

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中指出,“有的对待上级部署囫囵吞枣、断章取义,执行上级决定照本宣科、等因奉此,或者照猫画虎、生搬硬套”。那么,总书记提到的“等因奉此”要如何理解呢?

等因奉此,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等因”和“奉此”都是旧时公文用语,“等因”用来结束所引来文,“奉此”用来引起下文。“等因奉此”借指例行公事的文牍或官样文章。

等因,等是多数的概称,因是原因,等因即等等原因。公文起草重视依据,论事有因,行文有据,凡所引述内容都是因。等因紧接在引用的上级机关或同级机关来文之后。

奉此,奉是遵奉,此是代名词,指上级机关来文,奉此即遵奉上级来文,语气上承上启下。奉此属于重述,有时可省去。奉此接等因之后,用于上行文。接等因之后的还有准此,用于平行文。另外,有接等情之后的据此,还有与奉此相近又含感激之意的蒙此。

“等因奉此”的使用语境

等因奉此,作为公文用语,在明朝时已使用,清朝和民国公文中较常见,随着使用越来越多,后来逐渐成为形式主义、文牍主义、官样文章、例行公事等的代名词。

比如,清人牛应之《雨窗消意录》就有“书斋关闭似牢囚,日夜昏忙敢自由。唤讯催提何日了,等因奉此几时休”这般埋头案牍的慨叹。冯玉祥《我的生活》中记载:“我在陕督任内,最感不合理的一事,就是看公文。每天早晨起来,案子上便摆着二三尺高的‘等因奉此’的公文。这些文件表面上堂哉皇哉,其实百分之九十都是无关重要的例行公事。”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陈白尘讽刺喜剧《后方小喜剧》中有一部独幕剧《等因奉此》,写的是一个后方城市的小机关里,一片浑浑噩噩的景象。突然传说上级派人前来视察,于是上上下下乱作一团。由于刚粉刷好的墙上少了一块“禁止小便”的牌子,于是科员拟稿,科长、秘书长、局长层层审稿,洋相百出。

清除“等因奉此”的虚火

等因奉此,是文风问题,更是作风问题。突出表现就是等、因、奉、此。

等,有等级、齐等、等同、等待之义,表现为官僚主义的等级观念,脱离实际,用本本去“齐等”一切;在执行上级决定时生搬硬套、上下“等同”一般粗;工作上事无巨细,层层审批,消极应付、推诿扯皮。因,即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搞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过度依赖固有路径,拘泥于老经验、老办法、老措施,不能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制宜。奉,有奉承、奉持之义,喜欢奉承拍马,表面忠诚,对上吹吹拍拍、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六、横眉竖目,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不看实际情况,一味奉持所谓上级规定,把规定当作金科玉律。此,止也,作风不进步,工作只能止步于此,不解决实际问题,只是文来文往,搞“公文旅行”,如邹韬奋在《抗战以来·對保障人民权利的再呼吁》中所写:“否则岂不仍是‘等因奉此’的一纸公文在老爷们的桌上转来转去?”

“等因奉此”不可因,更不可奉。破除“等因奉此”的虚火,离不开一个“实”字。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要真抓实干,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对当务之急,立说立行、紧抓快办;对长期任务,一张蓝图绘到底,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如此实干,方可跳出等因奉此的窠臼,才能在干事中兴业兴邦。

猜你喜欢

代名词虚火层层
层层深入写“端午粽”
力量的代名词
层层批示≠层层落实
层层请示≠层层重视
凉茶降火要先辨“虚实”
诗词去“虚火”才能更健康
吃饭咬舌头或是体内有火
罗志祥 “全能”是我的代名词
虚火高烧何时休?——奇石是用来赏的,不是用来炒的
女人味,层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