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型创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异质性作用分析

2023-05-30王敏车丽萍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市场化

王敏 车丽萍

摘 要:在考察创新型创业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基础上,以我国2012—2021年30个省级行政区(缺少港澳台藏)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划分为领先区域、追赶区域和成长区域3组进行回归分析,深入探讨了创新型创业对区域经济影响的门槛特征和变量间的数量关系,研究了产业结构在创新型创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市场化水平和人力资本对于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在全样本和分区域的情况下,创新型创业均显著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但影响程度各区域存在异质性;全样本和追赶区域均存在2个门槛值,随着创新型创业水平跨区间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力度也有所增加;创新型创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间接推动经济增长;高市场化水平和高人力资本更有利于创新型创业正向经济效应的发挥。因此,各地政府要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市场化水平,鼓励支持创新型创业发展。

关键词:创新型创业;产业结构;市场化;人力资本;区域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 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23)03-0300-15

Analysis of the Heterogeneous Role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ANG Min,CHE Liping

(School of Management,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this paper takes the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ial-level administrative regions(excluding Hong Kong,Macao,Taiwan and Tibet) in China from 2012—2021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divides them into leading regions,catch-up regions and growth regions for regression analysis,deeply discusses the threshold characteristics and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variables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on regional economy,and studies the mediating rol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between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marketization level and human capital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both the whole sample and sub-regions,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significantly promote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but the degree of impact is heterogeneous across regions.There are two thresholds for both the whole sample and the catch-up region,and its role in economic growth has also increased as the level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increases across the range.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promotes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directly promotes economic growth;High marketization level and high human capital are more conducive to the positive economic effect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so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focus o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improve the level of marketization,and encourage and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Key words: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industrial structure;marketization;human capital;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0 引言

2022年全球創新指数显示,中国进入全球百强的科技集群数量首次与美国持平,达21个,居全球首位,我国区域创新发展成效显著。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创新对于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来说,已越发成为一个关键因素。国家的竞争力主要以其创新力衡量,所谓国家创新力,是对科技创新的国家集成能力,对于各地区而言,同样如此。科技进步蕴含无穷潜力,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来源[1-2]。创新创业是经济发展的内生驱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重要的国家战略。创业是创新的主体和微观基础,创业活动一向关系到就业、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等多个方面。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创业成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退伍军人转业、城镇失业居民再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创业活动有许多类型,创业活动的发生丰富了现实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当前,随着数字化发展,平台创新日渐成为主要方式,通过创新赋能创业,极大提高了创业的成功率,进一步增强了创新的价值实现。这是当下创新创业的新特点,创新即是创业,创新创业高度一体化。基于演化经济学的观点,新知识的创造、新事物的产生及其产业化、商业化推动新产品、新技术以及新型组织管理方式等方面的结构性变革,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发展的本质[3]。

创新分为知识创造和知识利用2个阶段,知识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创新发明是科技发展的本质,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和动力,原始性创新发明的速度和效果更是决定了经济发展主体在竞争中的胜负[4]。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活动多为前者,后发国家多处于生产型创业活动占主导的阶段。现有的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创新型创业活动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结构变革,根本上导致了发达国家经济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和国民经济的增长。熊彼特认为,创新导向型的创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促进经济内生多样性的产生,是中国未来新的经济结构发展变革的重要动力来源,是实现规模报酬递增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2022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指数报告》显示,面对挑战,坚持创新的企业展现出更好的抗压性与发展韧性,企业创新能力越强拥有的资产收益率越稳定。故文中基于“双创”背景,主要就创新型创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进行探讨,并分析市场化条件和人力资本的协同效应以及产业结构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机制。

1 文献综述

学者SUNAGA发现,经济的增长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创新创业活动的进行,反过来,企业发明出新的产品,由此带来新产业的增加变革,也会促进经济的增长[5]。MARTIN等发现企业家精神的改善将促进私人投资,并促进经济增长[6]。PORTER等提出,创业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因经济增长处在不同的阶段而存在差异[7]。美国经济学家罗默认为,技术作为一个独立变量,可提高整个经济规模效益。MATEJOVSKY等通过分地区研究,论证了创业活力显著促进地区的经济增长[8]。YONG就创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测度,发现中小型企业的创业活动对于都市区的就业和工资增长进而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9]。LAFUENTE等的研究则论证了支持柯兹内尔企业家精神的政策可能会促进低附加值企业的创建,而这些企业与较高的TFP无关,而针对熊彼特创业目标的政策干预,例如创新创业和新技术的开发通过促进各国生产功能的向上转移,从而促进生产力增长,有利于技术变革[10]。但也有学者持相反的观点,如GHAK根据《2014—201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研究了创新驱动背景下非线性高科技创业与TFP增长的关系,所得出的结论是,业务成熟度和创新对TFP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11]。总体来看,国外学者持有的观点多是创新创业会促进经济增长。

总结国内学者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多认为创业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但也有学者持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创新型创业显著正向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经济增长,反之经济增长也有利于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二者相輔相成,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12-14]。王琨和闫伟通过深入研究中国区域数据,验证了创业活动正向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但是不及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15]。邹欣论证了创新型创业尤其对中等收入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经济增速和改善收入差距都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仅对高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速有促进作用,但不及中等收入国家显著[16]。易鸣等开展的金融摩擦对创新创业的制约作用的研究发现,当金融摩擦降低时,会有个体进行创新创业,会使经济增长、人均收入增加[17]。王叶军等对全国多个城市的多维度视角研究表明,创业对城市工业经济的促进作用与城市规模、经济开放程度以及创业活力层次成正相关,创业活力对经济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城市中最高,中西部地区次之[18]。但也有学者表示,受制于创新支持下的经济发展阶段,我国各区域创新商业化效率显著低于研发效率,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部分地区仍表现欠佳,创新成果未实现有效转化制约了创新对各省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19-20]。较低的研发投入,使得新知识的溢出效应减弱,导致过多的低质量创业,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而高研发投入和高创业水平并存地区,研发和创业相互促进,合力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因此,总的来讲,相较于模仿型创业而言,创新型创业更能发挥知识溢出效应,创新导向型企业的竞争力和存活力更强,更有利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创新型创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主效应

创新型经济以人才和知识为依托,由创新驱动,以创新产业为标志,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创新型创业是指企业家打破传统的经营理念,创造新的市场和客户群体,通过自身的创新创造活动引导新市场的开发和形成,通过培育市场创造商机,不断满足客户的现有需求,开发客户的潜在需求,并逐步建立客户的忠诚度和依赖性,是一种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更大动力的创业模式。创新型企业家通过引进新产品和新型生产方式或是寻找开拓新市场等促进技术进步的方式推动经济增长[21]。

科技创业可以增加就业、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新的高端产业以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助力经济发展。越是在后工业化阶段,科技创业越能发挥更大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22]。创业尤其是创新型创业是实现知识溢出和技术传播的重要途径,知识并不能直接推动经济的增长,通过知识商业化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会通过溢出效应带来产出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新创企业进入市场,加剧市场竞争,激发企业不断地进行创新从而获得额外的创新收益,开拓新领域,实现更高层次的创新创业。此外,创业者首先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创办新企业还可以通过雇佣劳动力实现就业,为广大就业者提供了岗位。而雇佣劳动力通过提升自我技能经验又可以实现新的创业,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增长。长期来看,企业家创业精神将逐渐从柯兹纳式套利型转变为熊彼特式创新型,对经济增长质量将产生助力作用[23]。刘思明等学者的研究也表明,技术创新直接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增长,对一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4-25]。基于此,文中提出以下假设。

H1:创新型创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正向影响。

企业家精神的观点是基于它作为知识型经济变革的推动者的作用,这意味着积极的经济表现应与企业家活动联系起来。用FISCHER和NIJKAMP[26]的话来说,“创新创业精神……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创业文化是创造各地区财富的先决条件……”。

AUDRETSCH等认为,知识生产具有空间维度,创业多发生在新知识和创新的诞生地,具有明显的地理特性,溢出传播机制可能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关键作用[27-28]。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状况差异显著,考虑各地区的社会发展、金融资源、地理位置、政府效率和基础设施等不同,造就了各区域独特的区位优势,也因此导致不同区域企业家精神发展水平存在較大的差异,在不同时空范围内,差异化的创新型创业发展水平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也会存在一定的异质性。STEL论证了创业活动对高度发达经济体和相对贫穷国家的不同影响,对前者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后者则相反[29]。学者姜彦福等为刻画我国不同地区创业活跃程度所构建的中国私营企业创业指数CPEA同样呈现出我国创业活跃度存在显著区域特征,且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协同[30]。金祥荣、余冬筠的研究表明,创新投入是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则不是[31]。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2:创新型创业对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特征。

我国创业活动对经济增长的异质性作用同时也体现了二者关系的复杂性,受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以及其他因素的约束,创新型创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非简单的一元线性关系。现有关于创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结论有线性关系、U型、S型以及双螺旋促进关系等多种,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各研究者是基于不同的市场化水平、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基于不同的经济主体等来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自然会得出差异化的结论,在中国这样一个转型经济体中这种情况便更加明显。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创新型创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也可能存在阶段性差异。另外,随着科创市场的不断完善,创新型创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在区域创新创业达到一定程度后出现显著变化,既存在一定的门限效应。FRITSCH和WYRWICH基于德国的历史数据研究了创业活动对地区就业增长的显著影响,强调了高度的创业文化将孕育更高的创业活力,并由此带来经济的高增长[32]。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3:创新型创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更高的创新型创业水平将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

2.2 产业结构在创新型创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中的中介效应

创业质量对地区综合经济增长的显著正效应中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最大。新创企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领域,劳动生产率高,产品技术含量高,社会生产要素实现新的组合,在资源的持续优化配置中,产业结构也不停地重构与转化。NOSELEIT从产业结构约束角度分析了创业对经济增长效应的约束机制,表明创业活力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关键是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发生的产业部门再配置[33]。创新型创业主要发生在第二三产业,创新型创业的增加促进了劳动力和国民收入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导致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动,优化后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的增长给创业者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良好的市场环境,又会催生出新一轮创业,循环促进经济增长。另外,新创企业进入市场之后,为应对激烈的竞争,会采取一些适应性的调整,引起产业结构变革,加剧市场竞争,企业绩效增加,最终推动经济增长。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基础,科技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也有助于提高各省科技创新效率[34],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规模扩张,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合理的产业结构有助于经济健康快速发展[35]。基于此,文中提出以下假设。

H4:创新型创业对产业结构具有正向影响。

H5:创新型创业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3 市场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在创新型创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调节作用

2.3.1市场化水平在创新型创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调节作用

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使得市场化水平极大提高,创业环境得到改善。有学者研究发现市场化水平会影响创业活动,且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36]。在市场化水平的差异化影响下,相较于套利型创业而言,创新型创业对缩小我国地区之间的差异贡献度更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显著。当市场化程度较低时,以套利型创业为主,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显著;市场化水平较高时,推动经济增长的是企业家抓住创新机会创立的企业即创新型创业[37]。根据亚当斯密的理论,市场及市场化程度通过影响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的范围、深度来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各行业与市场化发展程度有着共同趋势和长期均衡关系,市场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38]。基于此,文中提出以下假设。

H6:市场化水平在创新型创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

2.3.2 人力资本在创新型创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调节作用

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1 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毕业生分别占毕业生总数的39%、27%、26%和8%,平均受教育年限和人力资本存量逐年增长,但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人力资本是区域创新的核心驱动因素[39],人力资本的提升对于改善劳动力的工作效率、促进研发创新活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40]。创新型创业激励技术创新,提升创业者和相关从业者的知识技能,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促进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反之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基础,人力资本和创新是确保企业持续发展最关键的因素[41],二者分别直接及通过对方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作用[42]。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43-44],二者存在双向、动态的因果关系[45]。基于此,文中提出以下假设。H7:人力资本在创新型创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文中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处理

主要变量数据来源于各地方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以及中国省份市场化指数数据库中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缺少港澳台藏)的相关数据。其中,部分缺失数据采用年平均增长率推算得出。

3.2 变量设定与计量

3.2.1 被解释变量

区域经济增长(Y)。经济增长是多方面的,既包括GDP的增长,也包括人均GDP的增长以及经济结构优化等。GDP是目前通用的衡量一国或一地区经济水平的指标,部分学者选取宏观经济总量指标(亿元)来反映我国的经济增长。文中借鉴文献[22]的做法,选用各省的人均GDP来衡量区域经济增长,这一指标在考虑经济发展总值的基础上,还考虑了人口的基数,以便更真实地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

3.2.2 解释变量

创新型创业(Entre)。文中采用中国区域创新创业指数(IRIEC)来衡量创新型创业。现有研究对这一变量的衡量都多种方法。国际上广泛应用早期阶段的总体创业活动(TEA)来衡量创业,但这一变量并非针对性反映创新型创业的情况,王佳在其研究中采用GEM的Innovation指标与TEA指标相乘,再乘以一国总人口数量得到创新型创业的数量[46]。我国学者对中国创业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时主要有2种方式。一种是中国私营企业创业指数CPEA;另一种方式则是采用自我雇佣比率和企业主比率2个指标来测量一国的创业活跃度,即个体和私营企业雇佣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百分比[47]。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衡量多采用R&D经费支出、R&D人员等投入指标,以及发明专利申请量或授权量、高科技出口等产出指标[48]。文中选用的区域创新创业发展指数的指标体系包含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成效和创新创业环境4个一级指標,立足于企业家、资本与技术三大核心要素,涵盖新建企业数量、吸引外来投资、吸引风险投资、专利授权数量和商标注册数量 5个维度,测算评估了不同省份的创新创业总体水平及发展状况,是从特定视角来呈现我国区域创新创业的“全景图”。以企业为核心,强调创新创业的市场识别机制。在分析过程中采用客观指标,这不仅是对各地区创新创业绩效更加真实的度量,也能够对各地区营商环境形成更为客观的评价。相较于原有的单一衡量创新或创业的指标,IRIEC指数兼具客观性、实时性、多维性、内部有效性与外部有效性,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各地区创新创业活动。

3.2.3 控制变量

文中引入对外开放、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基础设施这3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其中对外开放程度(FTD),用对外贸易额和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表示,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能够显著影响到一国和一地区的经济增长。政府介入经济程度(GOV),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当地GDP的比重来衡量,政府管制程度影响到创业成本和企业家的积极性,影响新企业的市场进入数量,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新创业活动和经济增长。基础设施水平(FRA),包括人均城市道路面积(RA)、万人均城市绿地面积(Green)和每万人拥有的出租车辆数(Taxi)3个分量,交通基础设施等的完善可以加速知识信息的传播,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基础设施越完备,对地区经济发挥的促进作用越大。

3.2.4 中介变量

产业结构(IS)。用各省份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来衡量[49-51],该指数由付凌晖设立,通过空间向量夹角法来表征产业结构提升程度,第三产业占比越高,意味着该地区现代化的水平越高,即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可能越高。

3.2.5 调节变量

市场化水平(Market)。选取市场化指数衡量,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衡量的是全国各省市区市场化相对进程,反映了一地区市场的综合情况。人力资本(H),是指由教育、培训以及迁移等活动形成的、凝结在人身上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证研究中,一般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衡量人力资本的指标[52],文中也沿袭这一方法,平均受教育年限代表一地区的受教育程度,根据2012—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人口受教育结构数据计算得到。

3.3 模型构建

3.3.1 基准回归模型

为评估创新型创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模型方程中加入了其他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并建立了以下回归模型。

4.1.2 变量多重共线性检验

根据相关系数分析检验结果和方差膨胀因子分析VIF检验结果见表2,所有变量的VIF值远小于10,说明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4.1.3 面板数据回归结果

为了得出更有价值的结论,依据《中国区域创新创业发展指数报告》对我国30个省份(缺少港澳台藏4个省级行政区)进行划分,见表3。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4。

1)回归方法的选择。当以领先区域为研究对象时,LM检验和Hausman检验对应的伴随概率均为0.000 0,因此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53]。追赶区域、成长区域和全部地区的模型依此推出。

2)回归结果。从总体样本来看,创新型创业对于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效应。对比3个区域的回归结果,领先区域、追赶区域和成长区域Entre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这说明创新型创业对这3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均产生了正向影响,并且区域创新创业指数越高,创新型创业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假设H1得到检验。全样本中创新型创业Entre的系数0.073低于领先区域的0.330和追赶区域的0.097而强于成长区域的0.068,意味着全国创新型创业总体能力的经济效应是三大区域效应的加权平均。由此可见,创新型创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表现为领先区域较大、追赶区域居中、成长区域较弱的整体格局,假设H2得到验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产生创新创业活动所需的不仅仅是知识投入,潜在的经济和体制结构也很重要。领先区域拥有大量高学历、高技术的创新型人才,研发投入强度较高,具备完善的金融支持系统,良好的工业基础、信息服务、产业集群环境、外部技术溢出渠道和基础设施等条件,能快速将研发成果投入到生产中,从而产生更显著的经济效应;相较之下追赶区域和成长区域则缺乏相对完善的金融信贷支持和风险投资等外部条件,研发创新能力不足,创新环境有待改善,企业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倾向于从事模仿性创新,因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所降低。反映地区基础设施水平的几个指标在不同区域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所差异,部分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中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对各区域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效应;城市绿化面积总体上积极促进各区域经济发展,但分区域来看对成长区域的正向影响不显著。政府介入经济程度GOV系数均显著为负,表明政府不宜过多干预经济。地区开放程度FTD对于各地经济的影响均为反向,进一步说明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吴蕴健的研究显示,创业低活跃地区,创新型创业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在10%水平上正向显著,在经济低水平地区,创新型创业与市场套利型创业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均不显著,部分支持了这一结论[54]。

利用各省份科技型企业数量(Tech)作为创新型创业的衡量指标,具体选取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数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上述结论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由表5可知,各省份科技型企业数量衡量的创新型创业对于各区域的经济影响依旧显著为正,对上述结论进行了佐证。不同的是创新型创业对三大区域经济的影响程度与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反,可能的原因是近些年追赶区域和成长区域的各省份科创型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在其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程度和占比提升,对各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加大,但是区域创新创业指数中测度的其他指标表现不理想。这一结果与卢宁等的观点较一致,自主创新资源投入越多、自主创新人才实现能力越强的地区,高技术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并不高[55]。

4.2 面板门槛回归结果

由表5得知,创新型创业显著线性影响各区域的经济增长。但是这种影响可能会随创新型创业水平处于不同区间而呈现不同的特点,为验证这一猜想,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行检验。

进行门槛效应检验之前,首先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6。从中可以看出所有变量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变量。

对全样本的区域创新创业指数Entre存在零个、一个、2个或3个门槛值分别进行估计,检验结果见表7。可知当Entre为门槛变量,可得到以下结论:F统计量无论是在一门槛还是二门槛模型中,皆在1%的水平下显著,即P值均小于0.01。因此模型中存在2个门槛值,表中给出了门槛值估计结果。

图2为2个门槛估计值91.779 4和97.606 7在 95%置信区间下的似然比函数图,其中,由于临界值7.35(虚线)明显大于2个门槛值(LR统计量最低点),故认为上述的双门槛是真实有效的。

在得出门槛值的同时,得到了面板门槛回归结果,具体见表8。可知不同的Entre取值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当区域创新创业指数低时(Entre≤91.7794),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为0.063 7;当区域创新创业指数较高时(91.779 4<Entre≤97.606 7),回归系数为0.073 6;当区域创新创业指数很高时(Entre>97.606 7),回归系数变为0.090 7,3个回归系数皆在1%的水平下显著。门槛回归结果表明创新型创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随着创新创业指数变大而增强,同样验证了表4的回归结论,假设H3得到验证。

追赶区域Entre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9。此外,对领先区域、追赶区域和成长区域中区域创新创业指数Entre存在0个、1个、2个或3个门槛值分别进行估计,回归结果显示仅追赶区域存在单门槛,领先区域和成长区域无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见表10。由表10可知,当Entre为门槛变量时,F统计量在单门槛模型中,在1%的水平下显著,即P值小于0.01,因此模型中存在一个门槛值,表10同时给出了门槛值估计结果。

图3为单门槛估计值76.066 6在95%置信区间下的似然比函数图,其中,由于临界值7.35(虚线)明显大于门槛值(LR统计量最低点),故认为上述的单门槛是真实有效的。

由表11知,当区域创新创业指数Entre小于76.066 6时,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为0.148 6 ;当区域创新创业指数Entre高于76.066 6時,回归系数变为0.135 5,2个回归系数皆在1%的水平下显著。与前面门槛回归结果不同的是,在门槛值76.066 6附近,较小的创新创业指数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反而更大一些。因此,区域创新创业指数位于76.066 6附近的省份在扶持创新型创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力度,避免过犹不及。

4.3 产业结构的中介效应检验

运用Stata 17.0统计软件进行逐步回归,以验证模型,回归结果见表12。首先,采用Reg 2检验创新型创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采用Reg 1检验创新型创业对产业结构的直接效应。其次,将产业结构引入Reg 3中,以检验产业结构的中介作用。

4.3.1 直接效应检验

从表12可以看出,回归结果显示创新型创业(α1=0.105 9,p<0.01)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创新型创业(λ1=0.0123,p<0.01)对于产业结构具有正向影响,假设H4得到验证。

4.3.2 产业结构的中介效应检验

通过表12的Reg 3可以看出,把产业结构纳入模型后,创新型创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降低(δ1=0.033 4,p<0.01),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显著(δ2=5.892,p<0.01)。

为验证中介效应进一步采用Bootstrap方法,抽样次数设为1 000,检验结果见表13。创新型创业通过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间接效应,在95%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0.050 0,0.095 1],该区间不含零,中介效应为0.072 5,表明产业结构在创新型创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验证了假设H5。

4.4 市场化水平和人力资本的调节效应检验

将创新型创业与市场化水平的交互项、创新型创业与人力资本的交互项纳入模型后R2增大。为避免自变量、调节变量以及二者的交互项之间产生多重共线性,对交互项进行中心化处理,市场化水平和人力资本的调节效应回归结果见表14,由标准化系数可知,市场化水平和人力资本在创新型创业(a3=0.025 1,p<0.001)(b3=0.054 4,p<0.001)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均起正向调节作用,加入交互项后,创新型创业Entre的系数均显著增大,验证了假设H6、H7。

采用简单斜率分析法绘制调节效应图(图4和图5),以更直观地展现市场化水平和人力资本的调节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高市场化水平还是低市场化水平,高人力资本还是低人力资本,创新型创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斜率都为正,高市场化水平和高人力资本下的斜率分别大于低市场化水平和低人力资本下的斜率;高市场化水平和高人力资本下的创新型创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皆比低市场化水平和低人力资本更强。这一结果与一项最新的关于自营职业是创业还是失业的研究结论一致,其中创业假说在2013年和2018年,无论是在当地城市居民还是移民群体中,都明显拒绝了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56]。同时与程锐的观点相呼应,企业家创业精神通过双重渠道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能够会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

4.5 稳健性检验

为确定回归结果1是否稳健,文中主要采取以下3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一是对样本连续变量进行1%的双边缩尾处理,为避免异常值对结果的影响,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上下1%的缩尾处理,并分区域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见表15,由表可知各区域创新型创业对当地经济增长的影响在进行缩尾处理后仍显著为正,且系数大小满足领先区域>追赶区域>全部样本>成长区域,与回归结果1特性一致。二是更换被解释变量,选取各省GDP的自然对数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分区回归,通过稳健性检验,见表16。三是分样本回归。将原样本按照时间分为2012—2016年和2017—2021年2个子样本分别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见表17,显然2017—2021年这一时间段内各区域创新型创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大,表明创新型创业的经济效益日渐突出,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前文基准回归结果稳健。

5 研究结果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后发优势的耗尽,套利空间缩小,套利型创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减弱,各地区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创新型创业,因此实现套利型创业向创新型创业转型势在必行。本研究的目的是突出创新型创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发挥的潜在作用。在使用2012—2021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基础上,选取区域创新创业指数和科技型企业数量对创新型创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得出如下结论:创新型创业活动积极且显著地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区域间创新型创业影响经济增长的差异也很大。另外政府介入经济的程度过高是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便捷度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在创新型创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即创新型创业的增加,一方面直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对区域经济起间接推动作用。此外,市场化程度越高、人力资本越强,越有助于创新型创业对区域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发挥。创新导向型创业是创业经济效益递增的根本,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是应对严峻国际经济形势的有效路径。

5.2 实践启示

为了提高地区的创新型创业参与率,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即使是排在第一梯队的领先区域,和国际上创新创业更为活跃的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所以领先区域还不能松懈,要对标国际上创新创业活跃的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由于各省市区的客观条件不同,在创新创业格局中扮演的角色无法整齐划一,也就不能要求各省市区在创新创业方面齐步走,因此因地制宜地施策是有必要的,创新支持政策要针对不同区域有所侧重[57]。

5.2.1 着力培养创新人才,强化创新创业制度、法治保障和财政支持

发展创新型经济需要足够的投入来驱动创新,推动创新型创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各地政府要注重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加强创新型企业家的培养和政策支持;建立健全高校教育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政策以及人才流动机制,对于落后地区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减少区域间创新型人才差异,以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增长。鼓励自主创新,发展创新型创业,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完善激励创新的制度安排[58],为创新者提供必要的垄断条件,保障其创新成本得到补偿并获得创新收益,激发其创新动力。重视技术积累和原创性技术的开发与保护,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通过创新提高发展质量。政府部门可通过设定支持性创业政策降低创业活动的不确定性,帮助创业者获得创业资源,使创新型创业更易取得合法性。为创新型创业活动提供必要且充足的政策资金支持[59],畅通财政科技支出传导机制,增强财政科技支出的科学有效性和激励效果。完善支持核心技术创新的财税体系和金融体系[60],为企业转型创造更加健全的社会生态系统[61]。发挥成功创业者的榜样作用,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创业,提升人们开展创新型创业的信心,增强其创新创业的投资意愿。

5.2.2 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環境,强化市场作用

为使创新型创业活动占主导,各地区应着力强化市场的作用,弱化政府作用,避免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以发挥政府对市场的间接干预为主,增进市场选择和市场政策取向。采取激励措施,促进创新成果商业化,进一步提高创新成果在市场中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降低企业建立、运营的制度成本,降低创业者进入市场的难度,引导企业家从事更高领域的创新创业活动[62]。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型创业的文化氛围和市场环境,给予新创企业机会到市场中进行自由竞争。推动形成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助力创新型创业发展。提高市场化水平,打破区域之间的壁垒,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放松政府管制、促进竞争,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型创业的制度环境,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

5.2.3 注重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全球创新

新兴企业要有意识地培育激进式的企业家精神,动态结合探索式和利用式学习,不断进行自主创新,培育自身核心技术,同时可通过设立研发联盟提升创新效率和创新能力[63]。创新不仅是企业的行为,更需要企业、科研机构、消费者等的交流合作,并在研发、生产、销售各环节进行反馈,助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企业家要注重提升自身的变革领导力,发扬企业家精神,有效管理团队和企业的创新过程。合理控制企业创新所面临的风险,努力激发一线员工创新动力,强力推进差异化创新战略,通过综合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64]。创新性是其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具备较强的风险承担能力也有助于新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业者也要重视自身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社会网络的构建,通过学习领先国家的实践经验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企业自身在新技术方面的研发能力、在全球化新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以共享的方式参与全球创新,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融入全球的创新体系,促进我国创新主体吸引和利用全球人才。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对于最新年份的一些数据是缺失的,通过推算得到的数据可能与实际值有一定出入。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对于控制变量的选择可能不够全面。关于创新型创业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的进一步细分,比如新产品、新的生产方式、新型专业化分工、新的运营模式、新的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对于区域经济增长有何不同影响或将成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洪银兴.科技创新与创新型经济[J].管理世界,2011,214(07):1-8.

[2]唐未兵,傅元海.科技投资、技术引进对经济增长集约化的动态效应——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变参数估计[J].中国软科学,2014,285(09):172-181.

[3]刘刚.创新型创业活动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革[J].社会科学辑刊,2014(05):93-103.

[4]罗桂元.论经济增长与创新发明[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08):27-29.

[5]SUNAGA M.Endogenous growth cycles with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and entrepreneurial innovation[J].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2017,53:191-206.

[6]Martin M G,Cuevas J G.Entrepreneurship and socioeconomics[J].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2010,6(02):113-115.

[7]PORTER M,SACHS J,MCARTHUR J.Executive summary:Competitiveness and sta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R].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8]MATEJOVSKY L,MOHAPATRA S,STEINER B.The dynamic effects of entrepreneurship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Evidence from Canada [J].Growth and Change,2014,45(04):611-639.

[9]YONG S L.Entrepreneurship,small businesse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ities[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17,17(02):1-21.

[10]LAFUENTE E,ACS Z J,SANDERS M,et al.The global technology frontier:Productivity growth and the relevance of kirznerian and schumpeterian entrepreneurship[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20,55(01):153-178.

[11]GHAK T E,GDAIRIA A,ABASSI B.High-tech entrepreneurship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he case of innovation-driven economies[J].Journal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2020,12(05):1-35.

[12]李红,徐雅梦.创业、就业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7(03):37-40.

[13]朱金生,李蝶,余谦.创新创业耦合对经济增长、就业的动态综合影响——基于VAR和联程模型的实证检验[J].财会月刊,2017(20):3-11.

[14]张建英.创业活动与经济增长内在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2012(07):42-45.

[15]王琨,闫伟.创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06):12-19.

[16]邹欣.什么样的创业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8(03):3-12.

[17]易鸣,翁丽影,徐长生.金融摩擦、創新创业与经济增长——基于劳动分工的视角[J].世界经济文汇,2019(04):1-17.

[18]王叶军.创业活力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J].浙江社会科学,2019(02):11-18+27+155.

[19]庞瑞芝,范玉,李扬.中国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了吗?[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31(10):37-52.

[20]张凡.区域创新效率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9,338(02):155-162.

[21]刘霞.创业的经济增长效应[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8.

[22]杨立生,龚家.基于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设立的准自然实验[J].华东经济管理,2022,36(08):51-62.

[23]刘伟丽,杨景院.柯兹纳式套利型还是熊彼特式创新型?——企业家创业精神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J].统计研究,2022,39(04):93-107.

[24]刘思明,张世瑾,朱惠东.国家创新驱动力测度及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36(04):3-23.

[25]李苗苗,肖洪钧,赵爽.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的省市面板数据[J].中国管理科学,2015,23(02):162-169.

[26]FISCHER M M,NIJKAMP P.Entrepreneurship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C]//In R.Capello,& P.Nijkamp(Eds.),Handbook of reg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ories Edward Elgar,2009:182-198.

[27]AUDRETSCH D B,FELDMAN M P.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the geography of innovation[J].Handbook of Regional and Urban Economics,2004(04):2713-2739.

[28]BATABYAL A A,NIJKAMP P.Retraction of “A schumpeterian model of entrepreneurship,innovation,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J].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2012,35(04):464-486.

[29]STEL A V,CARREE M,THURIK R.The effect of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on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5,24(03):311-321.

[30]姜彦福,高建,程源,等.全球创业观察2003中国及全球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1]金祥荣,余冬筠.创新效率、产业特征与区域经济增长[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0(05):116-125.

[32]FRITSCH M,WYRWICH M.Effect of entrepreneurship on economic development:An empirical analysis using regional entrepreneurship culture[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17,17(01):1-49.

[33]NOSELEIT F.Entrepreneurship,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2013,23(04):735-766.

[34]陈银娥,李鑫,李汶.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时空异质性分析[J].中国软科学,2021,364(04):137-149.

[35]周建军,孙倩倩,鞠方.产业结构变迁、房价波动及其经济增长效应[J].中国软科学,2020,355(07):157-168.

[36]詹新宇.市场化、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效应——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2,260(08):166-177.

[37]钟惠波,刘霞.套利型创业、创新型创业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市场化协同效应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07):74-81.

[38]周业安,赵坚毅.市场化、经济结构变迁和政府经济结构政策转型——中国经验[J].管理世界,2004(05):9-17+155.

[39]李宪印,王凤芹,杨博旭,等.人力资本、政府科技投入与区域创新[J].中国软科学,2022,383(11):181-192.

[40]刘贯春,刘媛媛,张军.中国省级经济体的异质性增长路径及模式转换——兼论经济增长源泉的传统分解偏差[J].管理世界,2019,35(06):39-55.

[41]彭泗清,李兰,潘建成,等.经济转型与创新:认识、问题与对策——2013·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J].管理世界,2013,240(09):9-20.

[42]杨帆,杜云晗.创新与高端服务业人才集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共轭效应研究——基于西部地区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J].中国软科学,2021,370(10):82-91.

[43]周少甫,王伟,董登新.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转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30(08):65-77+123.

[44]詹新宇.市场化、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效应——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2,260(08):166-177.

[45]陶克涛,刘培,孙娜.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与逆周期政策选择的动态效应[J].中国软科学,2021,371(11):137-149.

[46]王佳,刘美玲,谢子远.FDI能促进创新型创业活动吗?[J].科研管理,2021,42(11):82-89.

[47]齐玮娜,张耀辉.创业、知识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09):23-31.

[48]程锐.市场化进程、企业家精神与地区经济发展差距[J].经济学家,2016(08):19-28.

[49]楊朝峰,赵志耘,许治.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收敛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01):88-95.

[50]付凌晖.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0,27(08):79-81.

[51]袁航,朱承亮.国家高新区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吗[J].中国工业经济,2018(08):60-77.

[52]周少甫,王伟,董登新.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转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30(08):65-77+123.

[53]李虹,邹庆.环境规制、资源禀赋与城市产业转型研究——基于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的对比分析[J].经济研究,2018,53(11):182-198.

[54]吴蕴健.创业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的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8.

[55]卢宁,李国平,刘光岭.中国自主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8—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27(01):3-18.

[56]MA X X,LI S.Self-employment in Urban China:Entrepreneurship or disguised unemployment?[J].China & World Economy,2022,30(01):166-195.

[57]仲為国,李兰,路江涌,等.中国企业创新动向指数:创新的环境、战略与未来——2017·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J].管理世界,2017,285(06):37-50.

[58]谢智敏,王霞,杜运周,等.制度复杂性、创业导向与创新型创业——一个基于跨国案例的组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22,40(05):863-873.

[59]史永东,王彤彤.政府扶持与企业创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2,42(08):2002-2016.

[60]辜胜阻,吴华君,吴沁沁,等.创新驱动与核心技术突破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J].中国软科学,2018,334(10):9-18.

[61]车德欣,吴传清,任晓怡,等.财政科技支出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异质性特征、宏微观机制与政府激励结构破解[J].中国软科学,2020,351(03):171-180.

[62]胡厚全.企业家精神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历史传承的视角[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2,42(06):1481-1496.

[63]徐欣,郑国坚,张腾涛.研发联盟与中国企业创新[J].管理科学学报,2019,22(11):33-53+81.

[64]柳卸林,高雨辰,丁雪辰.寻找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理论思维——基于新熊彼特增长理论的思考[J].管理世界,2017,291(12):8-19.

(责任编辑:张江)

收稿日期:2023-02-18

作者简介:王敏(1998—),女,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民经济方面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市场化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如何服务于汽车经济发展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