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玉米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3-05-29蓝韦伟唐道清蒋一岚

新农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化学防治玉米螟高产

蓝韦伟,唐道清,蒋一岚

(1.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西 兴安 541300;2.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广西 兴安 541399)

玉米是我国北方主要农作物,一年一熟,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消费者对玉米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产玉米栽培技术的熟练应用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玉米喜光喜温,在生长过程中受土壤条件、水分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各种病害和虫害,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不符合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实现农业集中管理,玉米种植户大多为农民,且部分地区信息闭塞,不了解高产玉米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不科学,这些因素都是玉米产量和品质提升的重要障碍。基于此,当地农业部门应联合其他部门,拓展宣传渠道,推进高产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组织指导队伍开展实地指导,传授农民种植经验,实现玉米高产。此外,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也应该遵循绿色发展的理念,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影响了粮食安全,因此要鼓励绿色防治,科学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合理应用物理防治手段,规范使用化学药剂,为玉米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经济收益,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1 高产玉米栽培技术

1.1 玉米品种的选择

玉米品种的质量是影响其产量的关键因素,不同品种的玉米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也千差万别,同时受气温、降雨量、土壤条件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也会使玉米产量有所区别。因此在选择玉米种子时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土壤环境等因素选择最适宜生长的玉米种子,保证充分的水分和充足的营养物质,为玉米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1.2 科学的栽培耕作模式

第一,种植场地的选择。玉米适应能力较强,可以在多种土质中生长,但同一块土壤长期种植玉米则会影响土壤质量,从而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应加强管理长期耕种玉米的区域,可以空闲一段时间或者种植其他农作物,例如地瓜、大豆等,这样有利于土壤的恢复。与此同时,在播种前应做好土地翻整,采用机械化设备,合理确定土地翻整深度,不得超过18厘米,清理杂物,保证土壤清洁,且在种植前做好施肥工作。

第二,播种时间。玉米可在全国种植,但我国覆盖了亚热带、温带以及寒带,气候差异大,因此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玉米种植时间,播种时地温应在10℃以上。我国北方大多会选择耐寒的玉米品种,因此播种时间可适当提前,以加快玉米的生长。此外,如果播种面积较大,可以采用机械播种与补苗、间苗相结合的种植方式,如果播种面积小则可以采用人工播种,提高种植效率,节省人力、财力和物力。

第三,定植密度。合理植株密度是能否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因素。如果植株密度较高则会导致玉米生长营养供应不足,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民认为密度越大则产量越高,肥力供应不足导致产量下降,同时也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基于此,首先应对土壤环境进行评估,如果土壤肥沃则增加种植密度,每亩地大约为5.5万株,如果土壤条件较差则应该选择大穗型玉米,降低播种密度,每亩地以4.4万~4.6万株为宜,提高玉米产量。

第四,施肥方法。施肥前应先对土壤环境进行评估,根据土壤质量开展有针对性地施肥,如果缺乏微量元素则施加微肥,同时根据玉米不同生长时期提供对应的肥料,如果前期施加了农家肥,后期可适当减少施肥量,在玉米整个发育期应施肥2~3次,当玉米生长到40厘米时追加尿素,生长到150厘米时追加穗肥和氮肥,并根据种植面积的大小合理确定施肥量,为植株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第五,田间管理。首先,玉米播种后在出苗期应开展间苗和补苗,科学把控幼苗的生长,将符合要求的幼苗移栽到缺苗区,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措施。其次,幼苗期应开展除草工作,剔除杂草,但在除草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玉米幼苗根部,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最后,按期灌溉和排灌,在降雨量少的时候予以灌溉,提供充足的水分,在雨季时如发生内涝应积极排灌,避免出现根系腐烂等问题,保证根系营养。

2 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病害

第一,大斑病。大斑病是玉米常见病害之一,叶子布满斑点,导致叶片枯黄,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导致产量减少。因此,在选择玉米品种时应以抗病杂交种子为主,合理规划种植密度,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空间,确保田间通风。此外,可采用轮作倒茬的种植方式,减少大斑病的出现,同时也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在发现大斑病后及时采取化学措施,可以使用50%浓度的甲基硫菌灵800倍液喷雾,连续三次,可减少大斑病。

第二,锈病。锈病具有传染性,发病后可逐渐蔓延至叶片和苞叶,如果防治不及时可迅速蔓延,是玉米减产的主要原因。对此首先予以物理防治,与大豆轮作,且选择中晚熟的玉米品种,对于发生过锈病的种植区域,应该重新翻整土壤,进行全面消毒,喷洒拿敌稳,喷洒药物后借助阳光进行二次消毒。其次,予以化学防治,使用浓度为20%的氟硅唑微乳剂12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

第三,黑穗病。黑穗病导致果实顶部出现黑粉包,黑粉菌通过风力传播到其他植株上实现病菌的传染,对此也可从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两个方面出发。一是物理防治,开展与其他农作物轮流种植,合理把控种植时间,不宜过早,因为黑穗病在低温环境下发病率更高,种植后用薄膜覆盖保温,同样在发生黑穗病的区域开展全面消毒。二是化学防治,使用粉锈宁等药物,可降低约90%的发病率。

2.2 虫害

第一,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常见虫害之一,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主要是借助玉米螟的天敌实现田间治理,根据玉米螟的数量放养适量的赤眼蜂,可以在短时间内除去玉米螟的幼卵,防治虫害的大面积扩散。此外还可以应用苏云金杆菌等实现玉米螟的防治,病菌进入玉米螟体内最终使其死亡。物理防治就是放置诱捕器和散播性诱剂,达到诱杀和控制玉米螟数量的目的。

第二,蚜虫。首先,在田间放养草呤和瓢虫,利用蚜虫的天敌控制其数量,其次,及时清理杂草,可采用人工除草或者化学除草,丰收后予以化学防治,全面消毒土壤,清除土壤中的虫卵,根治蚜虫,药物可选择浓度为50%的蚍虫林水溶剂1400倍液喷雾,在喷洒药物前混合适量的洗衣粉,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蚜虫数量,从而提高玉米品质和产量。

第三,蓟马。蓟马具有趋光的特点,应借助这一特点将蓟马聚集在一处再进行捕杀。在田间放置带有颜色的粘板,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粘板上的蓟马进行集中处理。此外,播种期间要及时清理杂草,减少幼虫的产生。也可采用浓度为6%的氯氰菊酯1800倍液喷雾开展化学防治,在短时间内清除蓟马。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的栽培种植技术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基于此,应根据当地条件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和种植场地,根据土壤环境等科学确定植株种植密度,合理掌握播种时间,加强幼苗管理,掌握科学的施肥方式,为玉米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加强田间管理,做好各种病虫害的防治,综合利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提高产量。

猜你喜欢

化学防治玉米螟高产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浅谈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义及发展前景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无公害大葱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