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青龙县西沟斑岩型铜矿矿床特征及成矿远景预测
2023-05-29张文纲
张文纲
(华北地质勘查局第四地质大队,河北秦皇岛 066000)
西沟铜矿位于青龙满族自治县东直距45 km 处三星口乡卧龙岗村附近。铜矿赋存于卧龙岗岩体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属斑岩型矿床。矿化体总体呈囊状,有分支复合现象,矿体形态主要是浸染状和细脉状,地表出露岩矿石多具孔雀石化,铜矿体主要受隐爆角砾岩筒控制,岩筒中发育破劈理带,劈理产状杂乱,局部见少量角砾,含矿热液在裂隙部位富集成矿的铜品位相对较高。
1 地质特征
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Ⅰ2)燕山台褶带(Ⅱ22)马兰峪复式背斜(Ⅲ27)东段遵化穹褶束(Ⅳ225)与山海关台拱(Ⅲ28)的衔接部位,基底岩系是太古界变质结晶基底,以片麻岩穹窿构造为主体构造形态。
区域内广泛出露安子岭片麻岩套,岩性以斑状片麻岩、混合岩化变质花岗岩为主。区域断裂是东西向的喜峰口断裂和北东向的横岭子断裂,均是深大断裂,由多期构造活动构成。中生代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在区域上主要有卧龙岗岩体、三星口岩体和望宝盖子岩体等。据山海关幅(K-50-[36])1:20 万化探资料,卧龙岗~庞杖子一带分布有Au、Ag、Cu、Pb、Zn、Hg 综合异常区(As20 乙),范围大,异常点集中,元素套合好,分别在卧龙岗、陶杖子、夏杖子和庞杖子形成四个浓集中心,其中卧龙岗Cu 异常峰值为124.1ppm,地球化学背景值为31 ppm,铜异常值差异明显,对应西沟铜矿。由元素异常值特点,说明这一带有很好的地球化学成矿背景(见表1)。
矿区主要出露太古界安子岭片麻岩套,岩性以变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其次出露中生界侏罗系火山岩,以安山岩、安山集块岩、安山玢岩、粗安岩、粗面岩为主。区内规模最大的为三星口断裂,多期活动,为压扭性构造破碎带,其产状总体为走向北东东70°~80°,倾向南南东,局部直立或倾向北北西,是西沟铜矿主要的成矿构造。矿区岩体是卧龙岗岩体,是一个以花岗闪长岩和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主的杂岩体,出露面积约18km2,早期侵入的花岗岩被后期的脉岩切割的支离破碎,岩体侵入挤压周边地层并使其破碎。
表1 各元素异常值统计表
铜矿体赋存于卧龙岗杂岩体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矿化体总体呈囊状,有分支复合现象,受隐爆岩筒控制,矿体以浸染状和细脉状为主,地表出露矿体见孔雀石化,岩筒中发育破劈理带,劈理产状杂乱,劈理裂隙中的铜矿体,品位相对较高。
2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2.1 矿床成因
依据Cu(Mo)-Pb-Zn-Ag-Au 成矿系统理论,该套理论中成矿关系多与斑岩型侵入岩体有密切的时空关系,从岩体内部向岩体边部接触带,蚀变带规律分布。西沟铜矿区燕山期早期酸性、中酸性岩浆多次侵入,形成了初期卧龙岗岩体,且1:20 万地球化学特征多表现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区内三星口断裂提供了成矿演化动力,存在浅成热液矿床或矿化蚀变深部找到斑岩型矿床的可能。
矿区主要侵入岩是早期卧龙岗岩体,岩浆活动提供大量热源及丰富的成矿热液,伴随着三星口断裂及其附属次级断裂的构造活动提供的动力、运矿通道与容矿空间,使得含矿热液向上侵入;早期卧龙岗花岗岩体在长时间的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矿物间孔隙度大,为成矿元素的多次活化、运移、富集,提供侵蚀通道,当含矿热液流通这些细小通道时萃取围岩中成矿元素,经多次转运随温度降低在岩筒裂隙部位富集成矿。
2.2 找矿标志
①卧龙岗岩体或其他杂岩体的内外接触带附近,次级构造发育,有多期岩浆侵入的小裂隙构造及蚀变带部位,是最直观的找矿标志,对于西沟铜矿来说是中生代燕山期岩体接触带,地表劈理裂隙发育,孔雀石化特征明显的带状区域是找矿标志。
②隐爆角砾岩筒发育地区,矿化蚀变会存在带状分布特征,其中黄铜矿化、钾化、硅化、绢英岩化发育强烈地段对找矿有利。地表强烈的硅化、钾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等蚀变组合,是一种很好的找矿标志。
③矿山中民采、盗采硐等指示了矿体的大致位置,是直接的找矿标志。
④化探异常中元素异常峰值元高于背景值地段可作为矿区间接的找矿标志。
3 勘查手段及成矿远景
针对斑岩型铜矿特征,要详细收集物化探资料,研究前人成果,在实际勘查时推荐通过地球化学土壤测量和钻探验证相结合的勘查手段;由于风化层覆盖,探槽揭露控制矿体的效果不理想。该勘查手段直接有效,可查明矿体的数量、规模、产状、形态及其分布等特征,是规范有效的地质勘查手段。
由于隐爆角砾岩筒是直接控制铜矿化蚀变作用的火山机构,具有相似火山机构的望宝盖子岩体内外接触带附近具有较好的成矿远景。该类型铜矿床不仅地表出露面积广,而且在烟筒相应矿化蚀变部位也会有相同矿点或矿化带出露,通过积极施工土壤测量和钻孔验证可以找到其他规模较大的铜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