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策略探析

2023-05-29周霞云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杨氏伯牙文言文

周霞云

文言文学习对于学生的语言发展和精神成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统编教材文言文编排的特点,确定落实文言文教学的要求,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催生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语言习得、思维能力与审美体验等方面都获得发展和提升。

一、在建构话题中追求统整

纵观统编教材在小学阶段安排学习的文言文课文,具有典范的语言、精要的注释、写意的插图以及文雅的页面,形成了整体上的独特美感。在教学中,每篇课文都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揣摩之点,也是整篇课文学习中的核心所在,教师抓住这样的点建构课文学习话题,可以将一篇课文学习中的多样活动统整起来,形成合力,實现点上的突破。

如教学《精卫填海》,这篇文言文课文是从《山海经·北山经》中节选的部分,只有两个句子,可以说短到了极点。这样的短文安排在神话文体单元中学习,自然不能以起因、经过、结果来理解故事内容,而需要聚焦故事的神奇与人物的鲜明个性。教师可以抓住题目的题眼“精”来建构学习话题,在解读“精”、品读“精”和表达“精”的过程中,达成整体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人名精卫之“精”,通过组词“精英、精诚、精神、精灵、精魂”,理解精卫之“精”的意思;从故事的神奇特点看,女娃溺于东海后化为精卫鸟,精灵、精魂的意味很强烈,从故事的核心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东海看,精诚、精神的感觉更直接。其次,教师通过再现情境引导学生品读故事与人物。“不返”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词语,从字面意思看是女娃溺亡后尸体“没有回去”,女娃的尸体去了哪里呢?这就为故事后续神奇的变化埋下伏笔,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返”的现象中看出真正“返”的形象:这种“返”就是女娃化作了具有灵性的精卫鸟,由能被海水淹死的肉体化作了具有百折不挠精神的精英。

二、在言语推求中追求得味

学生学习文言文往往体会不了文本中独特的意味表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咀嚼字句、揣摩语气语调,品味情感表达,从字面浅层次理解走向深入理解与感悟,真正实现从得言、得意走向得味,进而踏上文言文研习的有效路径。

如教学《杨氏之子》,课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是一篇语言风趣的文言文。文章的最后两个句子,即故事中的两个关键人物各说的一句话:“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学生对这两个句子中独特语气与语调的揣摩,既需要联系上下文又需要创设真实情境来帮助理解。首先是理解孔君平的话,需要联系上文搞清楚孔君平为什么要对杨氏之子说那样的话。因为孔君平早就听说杨氏之子是个聪慧的孩子,今天来拜访主人不在家,正是考考杨氏之子聪慧与否的好机会;在杨氏之子被喊出来接待客人摆上杨梅果之际,孔君平出其不意地出了一道考题。那就是在“此是君家果”的话语中,利用谐音之妙把“杨梅”与“杨氏”的“杨”在不经意间混起来了;考的是杨氏之子的敏锐感和快速反应能力。其次是理解杨氏之子那样答话的妙处在哪里。杨氏之子不仅听出了孔君平的话里有话,而且很快就找到了应对的策略,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样利用谐音之妙把“孔雀”与“孔君平”的“孔”混起来;更妙的是,杨氏之子明知道孔君平所说的话中有错误,却不指出来,而是用对方错误的逻辑语言进行回应,让对方自己去发现错误,而且杨氏之子在答话中用“未闻”(没听说)加“夫子”(您),体现出言语上的智慧,那就是杨氏之子用很平和的语气说出来后还冲着对方眨了两下眼睛,露出了微笑,这样的回答让孔君平不仅无话可说而且还十分佩服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

三、在多方助力中追求丰满

统编教材中的文言文篇幅都比较短小,这样短小的篇幅中包含的故事与人物却具有广泛的联系,小故事可能只是整个故事的片段,人物的言行背后同样有着多样性的来龙去脉。这就要求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重视以课文为引子,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为文言文课文的深入学习服务,开展相应的群文阅读活动,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使文言文课文学习显得很丰满、立体。

如教学《伯牙鼓琴》,课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表现的是中华民族最高尚的人际关系与知音文化的源头。学生学习这篇文言文,如果仅仅借助注释弄明白句子的意思,就会使本课文言文教学失去应有的价值与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从课内补充与课外拓展两个层面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在课文内容学习中补充资料,从人物关系的梳理中确定需要对人物进行补充介绍,重点是补充介绍伯牙。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也是以善弹七弦琴著名的琴师,又会谱曲,其高超的琴技在《荀子·劝学篇》中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的表述,意思是马听了伯牙鼓琴的美妙乐声都只顾欣赏而忘了吃饲料,足见琴声是多么感人。伯牙鼓琴遇到了善听的钟子期,自然能够得到他心领神会的欣赏。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警世通言》之《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中的相关故事情节,使学生知晓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拓展阅读活动。伯牙鼓琴说的故事从优秀传统文化意象的角度看,完全可以作为知音文化的源头。对这一文化现象的探索,有助于学生学习如何正确看待与朋友之间的关系以及朋友之间应该追求怎样的关系;而对知音文化的拓展阅读,在课后“资料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使学生对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有更丰满的感受。

四、在文脉梳理中追求清晰

梳理统编教材中的文言文,多数都是叙事性文本,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对文言文的畏惧感,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讲述故事更好地开展文言文学习。

如教学《书戴嵩画牛》,课文是宋代苏轼写的一篇短文,借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所画的斗牛图有误的故事,抒发自己对艺术创作的理解。针对这样的课文结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仔细梳理文脉中开展探究学习。首先是读故事梳理人物,教师让学生借助注释学习课文故事,梳理故事中的人物:杜处士和牧童在明处,在课文中有言语有活动;而戴嵩与“我”则处在暗处,属于隐性人物。其次是品读故事人物,整个故事是由杜处士串连起来的,他收藏著名画家戴嵩的《斗牛图》,晒画时被牧童看见并被指出画有错误,最后是“笑而然之”结束,因而值得品读的人物就有牧童和杜处士两个。最后是对隐性人物行为的感悟,即艺术家该如何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这样从不同层面的梳理,能够使学生明确文言文学习该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重要问题。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从打好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出发,让学生真切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杨氏伯牙文言文
立足核心素养 发挥育人功能——执教《杨氏之子》之点滴思考
伯牙鼓琴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知 音
中华猕猴桃新品种‘杨氏金红50号’在河南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高山流水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针灸大成》中“杨氏医案”的灸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