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发现儿童的课文教学例析
2023-05-29魏佳慧
魏佳慧
在统编教材的低年级课文中,贴近儿童生活、展现儿童心理的文章比较多。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立场出发,真正发现儿童并促进儿童成长。下文以二年级上册《一封信》为例,谈谈具体的教学思考。
一、发现儿童在哪儿
教学贴近儿童生活的课文,教师要关注文本中的儿童在哪儿,在课堂上如何发现儿童。首先,《一封信》是作者站在儿童的立场写的。“爸爸出国了,要过半年才能回来。”这是课文的第一句话,是站在露西的立场说出来的话,充分体现作者与露西融为一体了。课文看上去是以第三人称写的,但许多事物都是露西的所见所闻与所感的直接呈现,这就是课文中的儿童立场和儿童视角。其次,从露西的言行看,儿童的表现感很鲜明。露西在自己写的信中说:“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从这样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个家庭中,孩子总是把爸爸看作顶天立地的重要人物,把别人也当成自己。课文中类似的话语还有不少,都能体现儿童的表现感。再次,露西在自己写的信中说“家里总是很清冷”,可在妈妈的启发下,露西在信中又说“我们过得挺好”,看上去很矛盾,这种矛盾在孩子的表现中又是很自然的事,孩子看问题的立场稍微受到影响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学生读《一封信》时,会发现课文里有两封信,题目怎么说是一封信呢?这是课堂上儿童正常的眼光:他们好奇又喜欢问个不停;教师追问学生喜欢哪一封信和喜欢的理由时,学生自然会说自己对第二封信更感兴趣,至于理由他们可能说不上来,只是觉得喜欢就够了。实际上,这就是课堂上的儿童,他们喜欢什么或者不喜欢什么,往往凭的是直觉,根本不去想什么理由。显然,这样的儿童,正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和引导的。
二、站在儿童立场教学
教师解读文本,认为第二封信是教学的重点,需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但是,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第二封信未必是他们一开始就关注的内容。如果从关注儿童立场出发,教师就会發现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会对露西为什么要写信更感兴趣。首先,当下的学生对写信这种交流方式是陌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写信似乎已经远离了人们的生活,因而学生对露西写信感到不解。教师需要给学生讲清楚:在电话还不普及的时代,写信是人们之间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方式。其次,在爸爸出国工作后,露西看见别的小伙伴都有爸爸陪伴,她很想跟爸爸说自己遇到的事情,希望爸爸早一点回来,所以她忍不住要给爸爸写信了。再次,露西写信的内容,有对爸爸的想念,也有抱怨,希望爸爸看到信后能够快点回家。学生有了这样的理解,才能顺利找到学习课文的切入点。
学生学习第二封信,重点不是看信中写了哪些内容,而是注意这封信是怎么写出来的,由此才能找到露西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妈妈回家了,不仅关心自己写信的事,而且还鼓励露西把信写好。对于露西来说,妈妈回家就能够使自己觉得有了依靠,之前种种的感觉自然也会改变,妈妈的关心和体贴使露西的心情好了起来。在妈妈的引导和启发下,露西认识到生活的美好,曾经觉得“很不开心”的事,如台灯坏了,现在都变得有意思了。这既是妈妈带给露西的变化,体现的也正是儿童的特点。
三、儿童教学的价值追求
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儿童,就要懂得文本中的儿童会因为一些小事产生情感变化。在《一封信》中,露西写第一封信时觉得自己“很不开心”,教师要懂得那是她一个人在家待的时间长了所产生的感觉。教师有了这样的感同身受,才能够理解露西为什么要给爸爸写信。
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儿童,还要蹲下来看儿童,才能看到儿童的眼里看到的是什么。在《一封信》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都成为课文中的露西,像露西一样去经历、去思考、去感受。教师置身其中,也分不出自己是哪一个了。这样的课堂教学充满了儿童味,儿童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
总之,在课文《一封信》的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儿童立场解读文本,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做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