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语文要素开展阅读教学探析

2023-05-29陈雪瑜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学段要素课文

陈雪瑜

统编教材把语文要素分成了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系列,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方式编排在不同年级的单元中,形成了语文要素学习的整体系统。在具体的单元中,单元导语点明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交流平台总结语文要素学习方法,但真正落实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的还是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因此,教师在单元教学中,要围绕语文要素,抓住阅读这一关键环节,探索有效方法落实教学目标。

一、在把握要素中整体推进教学

在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通常都是以单元为整体提出的,习惯上称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出现在单元的导读页中,以提纲的形式呈现,在单元内的各篇课文中再通过课后练习进行细化与对接。因此,教师在把握语文要素时,就需要从单元导读页与课后练习两个层面的对接上进行关注,从中找到一篇课文承载的具体目标,单元内多篇课文互相衔接与推进,才能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

如教学《爬山虎的脚》时,教师首先要关注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这在单元页中写得很明确:“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教师对这样的目标还需要适当解读,即找出表述中的关键词是“表达”和“观察”,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观察是表达的基础,表达能够检验观察的效果,而且需要连续观察才能有准确生动的表达。这样就为学生进入具体的文本阅读时关注什么定下了调子。其次要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重点关注两点:一是作者观察了什么,是如何观察的,观察中什么看得最细致,最清楚;二是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观察过程和结果的。作者抓住爬山虎的脚的变化作了准确表达,先是“细丝的头上”的变化——成了“小圆片”,还能“巴住墙”,接着“细丝”本身也有了变化——由直变弯了,最后是变化的结果——“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成了名副其实的爬山虎,对没触墙的细丝状的爬山虎的脚也进行了具体描写,即“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再次,教师要让学生在课文其他内容中找到细致、连续的观察进行体会,并思考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做到课内迁移运用。最后,教师让学生自主总结在课文中学习到的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尝试在表达实践中运用,达到整体推进“观察与表达”教学的目标。

二、在紧扣要素中关注方法学习

语文要素中包含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和常用的学习方法、策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既要关注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又要重视方法策略的学习与迁移,这样才能实现语文要素学习从学知识向练能力的有效转化。

首先,我们要重视阅读方法的学习。如教學《桥》一课,课文所在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有“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具体地说,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品读人物的言行举止中感受人物形象,这也是小说学习的普遍要求;还有重点关注本课中强调的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即山洪爆发对故事情节的推进与影响,尤其是把老支书放在洪水肆虐的环境中描写,凶猛的洪水、惊慌的群众,与临危不乱的老支书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人物在危难关头表现出的镇定果断,塑造了老支书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与伟大形象。这就是通过品读关键性表达的句子,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其次,我们还需要关注表达方法的学习。如教学《麻雀》,这是习作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阅读的目标是从中学习相关的表达方法。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中,指向阅读的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指向表达的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二者的交集就在“把事情写清楚”上。对此,进入《麻雀》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从学习表达方法这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一是把故事的关键信息梳理清楚,这可以在初读课文环节进行,主要围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抓住“打猎回来”“猎狗”“麻雀”“掩护”“拯救”等关键词句提取即可;二是在细读课文中以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梳理事件的脉络,并进行概括;三是重点品读老麻雀拯救小麻雀的核心内容,作者采用交替描写的方法,使老麻雀的拯救行为与猎狗的变化都十分清楚,这样的表达方法才是本课承载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的关键。

三、在依托要素中培养思维能力

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作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在重视语言运用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依托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先是培养思辨能力。如教学《父亲、树林和鸟》一课,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有“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在课文中,除了直接描写父亲行为举止的句子具有描写生动的特点外,写“我”的感觉的句子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如“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学生在理解这样的句子时,需要借助思辨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清楚。对此,编者安排了课后练习2帮助学生完成这一过程。练习2的训练要求是:“你同意下面这些对父亲的判断吗?说说你的理由。”很明显,这里给出的5个判断就是需要借助思辨才能完成的:首先对每个判断都要有自己的思考,然后再从课文中找出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这实际上就是用材料说明观点,具有典型的思辨意味。在学生对练习题中的每个判断提出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思辩,再看理由能不能有效地支持自己的观点;多个回合下来,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证明自己的说法,而且懂得了进行思辨的基本方法。

其次是培养推理能力。如教学《田忌赛马》,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有“了解一个人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课文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孙膑的推理逻辑和过程。孙膑在发现比赛双方赛马的实力后,仔细思考如何取胜,采用了逆向推理的方法,即假设对方赛马出场的顺序不变,己方可以通过调整赛马出场的顺序并取得胜利;也就是先有假定的前提,再进行具体推理。学生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能够了解到从可以确定的前提出发,通过适当的推理,从而获得可能的结果的逆向思维过程,这也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正确思维方式。

四、在对照要素中落实学段目标

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以单元的形式呈现要求的,这些要求又具体地对接语文课程的学段目标。换言之,在落实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上,不仅要从具体课文看细化的目标要求,而且要注意对学段目标的落实,也就是在落实学段目标时既不能缺位,又不能越位。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经典童话,过去的教材一般都安排中高年级阅读,统编教材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如果教师现在还按照一些教辅资料的说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以及由此对当时社会黑暗和不公的揭露,就不是三年级学生能够理解的内容,属于拔高教学目标,是典型的越位。因此,教师需要关注课文所在的第二学段阅读教学要求,即“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再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确定在感受课文丰富想象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不把学生目光往关注人物命运上引,而是重点体会小女孩在擦燃火柴时所幻想到的东西中指向了人物的什么愿望,以此体现学段目标要求。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在关注整体推进、学习方法策略、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学段要素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