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项目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3-05-28叶慧
叶 慧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一、前言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国家内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进行公民价值塑造。大学是塑造公民价值观的重要环节[1]。各个大学都十分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国外虽未提出“课程思政”的概念,但其通识教育的制度展现出了国家政策对于大学课程的思想价值引领。大学生是否认同和接受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基础对于个人发展、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中外合作项目英语课程的课程思政十分有必要,课程思政也必将把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中外合作项目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之中,在这些项目中学习的大部分学生都会在未来的几年内远赴他国求学。这些未来的“准留学生”们,在国外代表了中国,他们的精神风貌会影响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他们的思想情怀也会影响着他们学成之后的就业选择。中外合作项目中的英语课不仅应该使他们具备在国外学习生活的语言能力,更加应该让他们具备用英语介绍、弘扬中国文化,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让他们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使者。所以寻求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英语课堂课程思政教育路径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缺乏批判性分析能力,容易走两个极端。一部分同学过分追逐崇拜西方思想和文化,盲目接受一切。一部分同学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缺乏认识容易产生偏激的观点,盲目抵制一切。两种极端认知都不是面对中西方文化碰撞应有的正确态度。在这个阶段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如果不被正确的思想所引领,如果理论政治思想不扎实稳固,极易误入歧途。中外合作项目中的英语课程,是搭建中西文化的桥梁,作为课程体系中为数不多的人文学科,更加肩负起语言层面之外的使命[2]。
《英语语言技能》课程的开设面向高等院校本科基本阶段参与中外合作车辆工程项目的学生,安排在第一、二学年开设,分三个学期,第一学期为64 学时,第二学期为48 学时,第三学期为32 学时,总计144 学时。本课程是与通用英语系列课程相辅相成的语言综合能力技能课程。课程总体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基础上,同时兼顾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增强其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项目课程内容与国外语言能力测试(IELTS,TOFEL)内容高度接轨,突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及社会交往中涵盖的口头及书面信息交流功能。在培养语言技能的同时,使学生充分浸入情景式和交互式的语言学习环境中,为增进学生对中西文化的理解,进入并适应国外教学环境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学科基础知识层面,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英语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和英语综合表达能力(短语搭配、语块组织、语言文化内涵)及应用能力,培养有效阅读及写作策略、提高快速准确抓取信息的能力。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英语国家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方面知识,同时课程也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全新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学生能力提升层面,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真实情境使用英语进行自由交际的能力、专门用途英语知识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学生能根据专业方向、爱好、特长、专业及市场需求自主从事英语活动,学生的专业能力胜任力得到提升,最终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和终身英语学习能力。
在情感素质层面,学生能够通过了解英美国家与中国文化的差异进行批判分析,深入思考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道德标准,确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全球视野、人文情怀以及多元文化包容性,树立文化自信,在个体层面更好地修身、立德、正心,争做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故事讲述者[3]。在社会层面,学生能够通过对于英美社会热点问题与中国社会问题的对比分析,引发思考并树立高尚的社会情怀。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思考解决办法。心系社会发展。通过文明互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意识、责任担当,树立起深刻的国家意识,从而更好地担负时代赋予的文化翻译传播使命。以思辨为抓手,增进学生的政治思想意识、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以起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作用。
三、全方位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内涵
课程思政的元素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中,还体现在课堂环境,教学评价与教师言行作用中。
(一)挖掘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的内涵就是“立德树人”,而“德”是指开展道德教育,教育学生养德性,育德行,学会做人。课程思政除了讲好中国故事,宣传中国优秀文化外,也可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共鉴理念的指导下适当地讲外国故事,宣传优秀的外国文化[4]。课程思政的内涵价值就是帮助学生“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总的来说,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认知要全面,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德”挖掘出来,融入到英语课程的教学中。
本文以英语语言技能1 为例,对《环球英语1》教材进行了思政素材的全面挖掘,见表1。
表1 单元课程思政内涵挖掘
(二)创设教学环境
英语语言技能课将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作为重要抓手,课堂环境治理中积极创新,建立了“五个一工程”:课前师生问一声好,课后师生道一声再见,课前小组用英文分享一个中国传统文化,每单元学习一首相关英文歌,每次课小组座位轮换一次。
(三)创新教学评价
设计具有价值导向的测试题目,充分发挥测试的思政作用,使用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在不断地自评与互评中,掌握自己的学习进程,提高评价能力。
(四)规范教师言行
教师团队,通力合作积极挖掘、消化、加工思政素材,有效地使用思政素材,避免与其他课程老师重复使用同样的案例。同时注重加强教师团队党建学习工作,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把自己真心感悟传递给学生,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四、课程思政的教学融入方法
(一)课程思政融入的教学过程
课程以 BOPPPS 教学模型为导向,力图建立教师与同伴“沟通—示范”循环的学习对话框架。教学活动组织包括:学习中,由导入(Bridge-in)视频或者活动导入单元主题内容,告知学生本节课程的学习目标(Objectives)(包含技能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学生进行课程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围绕着课程学习目标开展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的参与式学习任务。 后 测(Post-assessment)由课堂后测和课后作业组成,监测和巩固学习效果。最后总结(Summary)部分由学生进行思考总结所学,画出思维导图归纳所学,同时提出问题为下节课做铺垫和准备(表2)。
表2 BOPPPS 混合式教学方式
(二)课程思政融入的教学过程
通过BOPPPS 教学模块进行混合式教学实践,能够在技能、能力和情感方面进行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实践。从初级到高级,层层递进。初级阶段,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从语言层面帮助学生做到“真学”和“真懂”。在下一阶段,使用任务型驱动方式,同时努力挖掘课程思政素材,促进学生思辨和思考,触发学生“真情”。在高级阶段,通过设计多种学习任务,贴合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让学生达成以信仰指导实践,从而达到知识层面的“真用”。因此,学习过程由“真学”“真懂”到“真信”,再到最终的“真用”。知识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鲜活的实例和真实的生活中,将语言学习和思政素质的提高相结合。
课堂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解、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等。课堂授课以鼓励学生事先预习熟悉词汇,内容,课内采取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以提问法,讨论法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和流利性。课后鼓励辅导学生参加各项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及当地文化建设活动,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使所学的专业知识能服务地区经济与文化建设的需要。
(三)课程思政融入的五位一体教学资源(表3)
表3 教学资源
本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教师与教材: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要把自己对“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的认知和感悟传递给学生。课程教师将融合专业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将教师的个人魅力、学术修养、道德情操和育人方法有机融合,用真心将真感悟传递给学生。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教材对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能力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教师在教学中挑选思想性强的优秀听说技能训练素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学习通在线资源平台:整个学段拥有由课程团队合作建立备课资源百度网盘资源库,包括学习通平台资源(课程录像、课程讲义、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作业等)。在教学内容资源的应用方面,课程结合了传统讲授、合作学习、任务型学习、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合理使用各平台相关资源辅助教学。
ITEST 平台:以练促学,以测促教。ITEST 智能测评云平台是外研社Unipus 旗下的在线测试平台,专注于为高校外语教学提供在线测评资源与服务。ITEST 基于云服务的基础架构和大数据分析的核心理念,支持各类规模、多种模式的考试,将日常教学、自主学习和测试评估有效结合,通过高质量云题库,个性化题库管理系统以及覆盖测评全流程的在线管理系统,为院系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进行数字化教学评估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为高校创新教学模式、开展课题研究、增进合作交流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FIF 智能口语训练系统:该系统基于科大讯飞国际领先的智能语音技术,配套四六级、托福、雅思历年真题口语题库以及常见的旅游出行、海外生活、校园生活和交际策略四大情景、职场英语以及基础技能英语口语题库。
学生互为学习资源:课前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分组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在课堂中,利用小组和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积极的互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四)课程思政融入的教学评价
课程思政如何才能落在实处,评价体系很重要。高校外语融入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同步改革,也要对教学成效进行同步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够全方位地做好课程思政(表4)。
表4 教学评价
建立一套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十分必要。目前各高校正将课程思政如火如荼融入到各个课程中,急需一套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来检验目前的成果并引领今后的发展。除了以上评价方式,教师还可以定期让学生做课程反思。教师可以使用GPS 反思工具(Gains 收获,Problems疑惑,Suggestions 建议)和KFC 反 思 工 具(Knowledge 知识收获,Feelings 情感体验,Confusions 所思所惑)等思维模型帮助学生积极反思,积极回顾,力争将思政内容全方位,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每一名学生。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及“自主、探究、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思维价值体系。
五、总结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外合作项目中包含大量的国外教学资源,原版教材。这些资源为学生英语学习提供了原汁原味的语言素材,但也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了西方文化和价值观。课程思政就成为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就应该努力修炼成为一个技艺精湛的大厨,将满桌营养丰富的食材,打造成为适合学生们“中国胃”的美味佳肴。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