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研究动态及实施路径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2023-05-28曹芳杨燕梅

智库时代 2023年11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聚类领域

曹芳 杨燕梅

(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

一、前言

2004 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文件,随后上海率先开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遂于2014 年颁布的《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中形成了“课程思政”理念。“课程思政”其实质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1]。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应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伦理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2]。本研究从“课程思政”文献学角度着手,依据信息计量学原理,探索当前国内“课程思政”的研究方向,从中汲取“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及建设经验,以此结合我校院校特色,探索适合我校学科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文献检索时间为2022 年9 月22 日,检 索 途径为高级检索,检索策略为:主题=“课程思政”,共检索到30,454 篇文献,在“来源类别”处勾选“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筛选出文献1051篇,剔除内容不相关、信息不全数据,最终剩余1036 篇文献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数据,目标数据的出版时间覆盖范围为2000-2022 年。

(二)研究方法

将目标数据从中国知网中按照“Refworks”输出后,使用CiteSpace( 版 本:R6.1.R3(64-bit)Basic)数据转换功能,对目标数据进行格式转换,然后使用其分析功能从发文年度、作者、机构及关键词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旨在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直观梳理国内课程思政的研究动态,借鉴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在“新医科”建设战略背景下,探索医学教育与德育同向并行的可行路径。

三、研究结果

(一)发文年度分析

本研究所获取的“课程思政”研究领域的文献分布于2000-2022 年,特别是2016 年以后文献的数量急剧增长,短短5 年间,该研究领域的CSSCI 来源期刊论文从2016 年的5 篇增长到2021年的335 篇(2022 年数据不完整)。该研究领域CSSCI 来源期刊文献数量的增长,侧面反映随时间推移该研究内容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而且研究成果的质量也在逐年提升。由此透视出各学科领域在注重提升学生业务素养的同时,思政建设工作也在并驾齐驱地推进。

(二)作者机构分析

“课程思政”研究领域机构分析,有助于了解“课程思政”研究机构的分布情况以及为机构间的合作提供有利的参考信息。机构共现网络参见图1。结果显示: “课程思政”研究的高产机构(发文量大于10)主要有东北师范大学(23 篇)、东南大学(21 篇)、华东师范大学(17篇)、中国人民大学(13 篇)、武汉大学(13 篇)、吉林大学(13 篇)、北京联合大学(13篇)、上海交通大学(12 篇)、武汉体育学院(11 篇)和上海外国语大学(11 篇)。这些高产机构组成了国内中国知网数据库CSSCI 来源期刊中“课程思政”领域研究的主要研究力量。从“课程思政”研究的高产机构分布来看,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等机构自2017 至今均在持续关注该研究领域,其他机构呈现在个别年度在该研究领域有科研论文产出。

图1 中国知网CSSCI 来源期刊“课程思政”研究领域发文机构共现网络

此外,分析“课程思政”研究领域机构合作度可见,各机构之间整体合作度不高,以区域内合作的态势为主,例如:华东地区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中心的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安徽师范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等机构之间的合作网络,华北地区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中心的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机构之间的合作网络。当然,也有部分机构实现了跨地区合作,如: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中心的吉林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伊犁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多个机构,实现了华东、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多地区合作,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也是科研工作中积极鼓励的研究方式。

(三)发文作者分析

通过绘制作者合作网络图(见图2),用圆圈大小表示每一位作者的发文量,圆圈里每一层不同的颜色代表该作者发文涉及的不同年份。

图2 中国知网CSSCI 来源期刊“课程思政”研究领域发文作者分析

从“课程思政”研究的高产作者(发文量大于5 篇)分布来看,武汉体育学院赵富学(10篇)、北京联合大学韩宪洲(8 篇)、华东师范大学董翠香(7 篇)等教授在该研究领域发表的高质量研究成果较多。进一步分析该领域学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可见,联系强度较低,未形成明显的核心作者群。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合作团队,人数较多的合作团队多为近年新构成的合作团队,如:2021 年之后以董翠香教授为首的韩改玲、朱春山、樊三明学者合作团队、赵富学教授为首的李林、赵鹏合作团队。

(四)关键词共现分析

文献中的关键词是论文主要内容的重要表达方式,是研究主题的高度凝练[3,4]。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是附于该关键词学术论文总数的间接体现,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说明相关研究成果数量越多,研究内容的集中性越强[5]。为了解“课程思政”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及研究热点,本研究运用CiteSpace 绘制关键词共现科学知识图谱,直观展示关键词的共现关系,见图3。

图3 中国知网CSSCI 来源期刊“课程思政”研究领域关键词共现图

图谱中共有397 个节点,1004 条 连 线, 网 络 密 度 为0.0128。出现频次≥5 次的关键词有59 个,图谱中最显著的几个关键词为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思政课程、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思政教育和协同育人,提示课程思政是当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关注的热点内容,高校通过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以此全面培育卓越医师人才。

(五)关键词聚类分析

为探索“课程思政”研究领域的研究类团及结构特征,本文在关键词共现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聚类分析,依据CiteSpace软件的对数似然率(loglikelihood ratio, p-level)算法,从文献关键词中进行聚类标签提取,选择每个聚类中位居首位的关键词作为聚类标签[6],见图4。

图4 中国知网CSSCI 来源期刊“课程思政”研究领域关键词聚类视图

聚类结果为#0 课程思政、#1 思政课程、#2 体育课程、#3高校、#4 教学改革、#5 实施路径、#6 大学英语、#7 课程建设、#8以人为本、#9 价值塑造和#10模式结构,聚类明细表列表见表1,具体列举了各聚类的关键词数目、出现的平均年份及排名前5 位的关键词。通常情况下,我们把聚类模块值Q和平均轮廓值S 作为评价聚类效果显著性及合理性的重要指标,一般Q>0.3,则认为聚类社团结构显著,Q值越大则社团内部链接关系越多,聚类效果越好;S >0.5 则聚类合理,S >0.7 则聚类结果具有较高可信性[6]。本研究中Q=0.4812>0.3,S=0.8312>0.7,可认为所产生的11 个知识聚类可以清晰反映“课程思政”研究领域的研究主题分布,有助于我们对其研究结构及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根据形成的聚类标签及主要关键词可将该研究领域的内容分为五大类:一是“课程思政”在中小学、高校等不同层次学生中的实证研究,如:#3、#5;二是“课程思政”在不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如#2、#6;三是“课程思政”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中的实证研究,如:#4、#7;四是开展“课程思政”重要意义的研究,如#8、#9;五是“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探索研究,如:#5、#10。

表1 中国知网CSSCI 来源期刊“课程思政”研究领域关键词聚类明细列表

#5“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索研究中,各专业课程顺应“课程思政”发展的新趋势,本着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目标,基于学生发展阶段性、连续性、渐进性,结合专业课程特色,与学段专业知识有机衔接、切实推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一体化、全贯通的课程思政体系。#10“课程思政”的模式建构研究中,以学生为本,尝试“互联网+”课程建设模式,变革传统育人理念,实现互联网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课程思政”的新型价值引领范式。这些都是我校在探索“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中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四、讨论

本研究通过使用CiteSpace软件对2000-2022 年中国知网收录的CSSCI 来源期刊中“课程思政”研究文献从发文量年度分布、作者共现网络、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网络、关键词聚类图谱五个方面进行科学知识图谱绘制,客观展示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演进趋势,直观揭示其研究状态及发展状况。

本文分析发现,近五年来“课程思政”研究领域发文量保持递增态势,预计伴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卓越医师培养计划等工作的持续推进,相关研究成果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在“新医科”战略背景下,不仅要培养出技艺精湛、医术高超的医者,更要培养出牢记“医者仁心”这个初心的具有高尚品德的医者。此外,该研究领域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尚比较松散,借助“慕课西部行”“东西部教学融合”“未央计划”“慕课克隆班”等教学扶持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推动区域间合作,打造成熟的高质量研究团队,是推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稳步发展和创新的有力保证。因此,在“新医科”背景下,作为独立高等医学院校,根据医学专业课程特色,从医学史、科学家精神等视角深挖巧提医学课程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中继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卓越医师人才,这都是本校在后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工作中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聚类领域
领域·对峙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
自适应确定K-means算法的聚类数:以遥感图像聚类为例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