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文里的大世界
2023-05-28张坤
张坤
【病文呈现】
凡 人 小 事
张 敏
在我上学的必经之路上,有一位修自行车的老人,大家都叫他“歪老头”。其实我也不是太清楚他为何有这样的绰号,但若要仔细观察,也不难发现:在他苍老的面颊下,那干裂发紫的嘴唇明显与其他器官不协调。因为嘴是歪的,他讲话时也受嘴歪的影响,含混不清,让人不禁想到初学言语的稚童,但他完全没有那么可爱。(开头一节应再作处理,作者采用的是落入俗套的记叙文中的“顺叙”写法,不妨采用“倒叙”或“补叙”的写法,开头可以设置悬念,紧扣读者心弦。)
这个“歪老头”,我对他没有什么好感,他给我的印象不过是一个面貌丑陋、言语含糊、面色并不和善的糟老头。我几乎没有在他那修过车,连借气筒也是少之又少。(此处作者可以抓住“修车人”的面部特征细写,突出“修车人”的与众不同。)
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意料不到的事,这不,也轮到我身上了。那天早晨,我匆匆整理好书包,骑着我那辆忠诚的“小毛驴”准备去上学时,不幸发生了:可恶的车胎竟然以“自爆”的方式来回应我对它的信任!我环顾四周,发现平常那些修车人都还没出摊。也是,这么冷的天谁会这么早就出摊呢?想到这,我郁闷地甩了甩头。咦?那不是……
我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只好把自行车推到“歪老头”的修车摊前,不情愿又很无奈地直视他扬起的脸。他没有说什么,将手从黑色的大衣口袋里拿出来,使劲儿搓了两下,接着拿起身边那些工具,开始了他的工作。
“这鬼天气,真是冷!”我站在一旁,跺着脚,拼命地搓手。我偏过头,没有过多地去在意那张面孔,而是将目光紧紧锁定在了那双老手上。心,一下子被揪住了……注意到了那双拿着扳子、冻得紫黑的手,那些经历风霜的纹理在他的手上纵横开去,让人看了不禁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此处作者对“修车人”手的描写不够,请再处理,进行逼真、细致入微的精雕细刻。)
“歪老头”修得很仔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地站起来,揉揉自己的膝盖,然后向我挥手示意车子修好了。可能是因为他说话不清楚,所以习惯用手势代替语言吧。我赶忙掏口袋去找钱,翻遍几个口袋才找到了两三枚硬币。因为以前很少修车,我也不清楚要给他多少钱。
我心想,他这么早就起来,况且还没有其他修车人,他一定会向我要双倍的价钱。他见我掏钱,手挥动的幅度更大,嘴里含糊地说着什么,我没听清楚,以为他嫌少,就又从包里找出一张十元的,一并塞给了他。没想到他激动地把钱推了回来,脸涨得又红又紫。(让同一细节在文章中多次出现,不仅可以使文章在结构上显得更加完整清晰,一唱三叹、且文且咏的写法还有利于拨动人物的情感之弦。此处,作者应抓住“修车人”的手进行反复叠现的处理。)
推来推去,他只从我手里拿起一枚硬币,从他含糊的言语中我隐约听到:“这姑娘……我这么早出摊不是为赚钱……快上学去吧……要好好学习啊……” 从那以后,每当我经过他的车摊,总会向他微笑、点头,因为在我心里,他那含糊的言语已化成动听的音符,干枯的双手同时也折射出他美好的心灵。(结尾还仅限于老人的事,作者并没有从这件小事中挖掘深刻的主题,也没有小中见大,因此这篇作文的立意显得很一般。)
【病文评析】
这篇文章从生活中选材,切题角度小。小作者选取了生活中一位平凡的人——修车老人,一件普通的小事——修车,来刻画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修车老人,颇具真情实感。文章需要从两方面進行升格修改:一是人物形象刻画显得笔力分散,小作者没能将描写集中于主题的表达,如修车老人的肖像、神态、言行及“我”的心理刻画不够;二是细节描写不够细,小作者仅是抓住脸部的肖像及语言来客观描写,细节描写不到位。建议小作者抓住“修车人”的手这一细节来刻画人物,贯穿全文,反复点染,表达中心,这样可以突出小事的不平凡意义。
【升格例文】
凡 人 小 事
张 敏
长这么大了,我一直都记得那张因激动而涨得发紫的面孔,那双枯朽、满是裂纹的手……
在我上学的必经之路上,有一位修自行车的老人,大家都叫他“歪老头”。其实我不清楚他为何有这样的绰号,但若要仔细观察也不难发现:在他苍老的面颊上,那干裂发紫的嘴唇明显与其他器官不协调,因为嘴是歪的。他的脸像是呈现出骇人的“两极分化”,一侧脸被嘴扯得皱纹略少些,而另一侧则密密地布满皱纹。而且他讲话时也受嘴的影响,吐字含糊不清,让人不禁想到初学言语的稚童,但他完全没有那么可爱。
这个“歪老头”给我的印象不过是一个面貌丑陋、言语含糊、面色并不和善的糟老头。我对他没有什么好感,也从没在他的摊位修过车,连借打气筒也是少之又少。
有时,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意料不到的事,这不,也轮到我身上了。那天早晨,我匆匆整理好书包,骑着我那辆忠诚的“小毛驴”准备去上学时,不幸发生了:可恶的车胎竟然以“自爆”来回应我对它的信任!我环顾四周,发现平常那些修车摊都还没出来,也是,这么冷的天,谁会这么早就出摊呢?想到这,我郁闷地甩了甩头。咦?那不是……
我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只好把自行车推到“歪老头”的修车摊前,不情愿又很无奈地直视他扬起的脸。他没有说什么,将手从黑色大衣口袋里抽出来,使劲儿搓了两下,接着麻利地拿起身边那些隐隐泛着寒气的金属工具,开始了他的工作。我站在一旁,拼命地搓手,对着手哈气。冬天的早晨真是冷!我偏过头,注意到了那双拿着扳子的、冻得通红的手,那些经历风霜的纹理在他的手上纵横开去,深深的口子被黑色的异物填满,让人看了不禁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
老人修得很仔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地站起来,揉揉自己的膝盖,然后挥手示意我,车子修好了。可能是因为他说话含糊,所以习惯用手势代替语言吧。我赶忙掏口袋去找钱,翻遍了几个口袋才找到了两三枚硬币,因为以前很少修车子,我也不清楚要给他多少钱。不过看他刚才忙活的样子,这钱应该解决不了问题。他见我掏钱,手挥动的幅度更大,嘴里含糊地说着什么。我没有听清楚,以为他嫌少,便又从包里找出一张十元钞票,一并塞给了他。没想到,他激动地把钱推了回来,脸涨成紫红色。我的眼神再一次聚焦在他那干枯的双手上,钱被他推回来的瞬间,我碰触到了他的手。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没有温度、没有血色,仿佛只是一个工具,一个他用来为别人付出的工具。那是一双我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感觉不到柔软的手。我的内心波涛汹涌……
最终,他只收了一枚硬币,从他含糊的言语中我隐约听到:“这姑娘……我这么早出摊不是为赚钱……快上学去吧……要好好学习啊……”眼角有湿润的感觉,好像要结冰了。如果感动的泪结成冰,能否将老人善良的内心真实地呈现在大家眼前?从那以后,每当我经过他的车摊,总会向他微笑、点头,因为在我心里,他那含糊的言语已化成动听的音符,干枯的双手折射出美好的心灵。这样一个平凡无奇的人物,用他的行动向我诠释了不平凡的人生意义!
【评语】
升格后的作文对第一节作了调整,把修车人的手放在篇首,采用了记叙文中“倒叙”的写法,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行文中的语言也作了调整,不仅加大笔法渲染、刻画了“修车人”的面部表情及动作细节,而且浓墨重彩地刻画了这双与众不同的手,并使之贯穿全文,同时伴随着作者的心理描写,使文章有血有肉,富有真情实感。结尾处小作者又插入适当的议论、抒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成功地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