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

2023-05-28刘志雄谭钰燕黄翀

对外经贸实务 2023年4期
关键词:熵值法高质量发展评价

刘志雄 谭钰燕 黄翀

摘要:本文从推进广西向海六个关键点的视角构建了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2012—202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实证结果显示: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道路建设和科技创新水平逐年递增,生态效益处于波动上升态势,在产业体系、开放合作和招商引资方面并不乐观。广西在向海经济发展过程中,海洋产业结构布局与协同能力存在缺陷、向海开放的营商环境存在不足、向海招商引资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对策:广西需要探索建立城市间的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向海产业差异化布局;协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向海经济发展;建设一支有战斗力高水平的招商人才队伍,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大力发展现代海洋产业;加强陆海通道建设,强化陆海通道综合服务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向海经济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熵值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4月和2021年4月两次视察广西时,先后强调要“打造好向海经济”和“大力发展向海经济”, 明确指出发展向海经济的重要意义,这为在新时代广西如何实现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指引。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拥有出海口的省份,广西面向 RCEP 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的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资源禀赋优越,是发展向海经济的重要区域。在全球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政策全面转向、经济快速复苏的背景下,发展高质量的向海经济尤其具有现实意义。2022年8月,广西召开向海经济推动会并提出了六个关键点,即构建向海现代产业体系、推进通道互联互通、推动向海科技创新、强化向海开放合作、实施招商引资和坚持开发保护并重,这六个关键点为广西未来向海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当前,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本文基于六个关键点构建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挖掘存在问题,剖析具体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助力广西更好地实现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相关文献回顾

随着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相关政策的出台,关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的研究逐渐丰富。在研究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上,国外学者较多关注的是生态环境(Peter,2016)和资源利用(Stead,2018)。国内学者逐步清晰界定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认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海洋产业优化、社会福利改善和生态环境间的和谐,从而达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动态平衡(李博等,2017;韩增林等,2019)。程曼曼等(2022)认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在海洋强国建设的目标指导下,解决经济增长所面对的问题,并涉及五大系统的协同高质量发展。鲁亚运等(2019)认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在海洋开发中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深度融合。丁黎黎(2020)强调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指海洋经济系统,而是各系统相结合共同高质量发展。在研究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的评价上,学者们进行了海洋经济发展效率评价(Zhao X 等,2018;Ding L L等,2018)和海洋经济发展质量评价(Virto L R,2018;Noam L 等,2018;Canonico G and Buttigieg P L,2019)。学者们在研究评价体系上以政策为指导构建海洋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如基于新发展理念分别构建了我国沿海省份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鲁亚运等,2019;刘波等,2020);在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从“海洋经济系统、海洋资源环境系统、海洋社会系统”出发,构建了“2+3+5”的双向评价指数体系(丁黎黎等,2021)。也有学者基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鲁亚运等,2019)、海洋经济弹性内涵(王泽宇等,2019)和以“对象—理念—层次”三个评价维度(丁黎黎等,2021),构建了不同的评价体系(狄乾斌等,2022)。

综上所述,学者们围绕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的相关研究为本文提供了参考借鉴,但在现有文献中未发现以推动广西向海六个关键点为原则,对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因此,本文基于六个关键点构建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来确定各指标权重,对广西向海经济发展质量开展实证研究。

二、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广西向海经济现代产业体系方兴未艾

《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2)》指出,广西向海经济呈现总体稳定上升发展趋势,发展水平稳中有升,发展潜力快速上升。2021年廣西向海经济生产总值达到4202亿元,同比增长12.9%,占广西生产总值比重17.0%,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势头。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的构成主体和基础,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工程建筑业成为广西四大优势海洋产业,2020年四大优势产业增加值之和占广西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97%。近年来,广西逐步建立了一个集高端化、集群化、创新型、质量效益型为一体的向海经济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加快向海传统产业发展,如积极推进渔业向全产业链转型升级,拓展传统渔业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渔业新格局,全面推动向海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向海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初步构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向海产业体系。

(二)陆海通道互联互通增添向海经济新动能

广西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的意见》《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战略规划(2021—2035年)》等文件,全力支持向海经济发展。广西按照“陆海联动、优势聚集、功能明晰”的要求,着力推动陆海产业联动,实现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紧密融合、相辅相成、良性循环。在海洋通道建设方面:目前广西北部湾港先后建设了防城港20万吨级码头、钦州港30万吨级油码头、北海铁山港1号—4号泊位等一系列标志性工程,已荣升为国际枢纽海港,成为我国十大沿海港口之一,为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陆地通道方面:2022年1—10月南宁在“交通网”方面完成投资348.58亿元,其中公路和铁路项目占292.2亿元,南宁至越南已成功实现12小时“厂对厂”运抵;2022年8月“世纪工程”平陆运河正式开工建设,该运河将成为广西内陆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出海通道;2022年铁海联运班列已开行7000多列。上述成果不断凸显广西经济发展的新活力,为广西发展向海经济增添了新动能。

(三)向海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自2017年以来,广西充分发挥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和“催化剂”作用,不断深耕向海科技领域,加快新兴产业建设工作,深化科技交流及成果转化。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北部湾大学成功落户,推动建设22个省部级涉海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广西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从2018年的44.84%提升至2021年的53.51%,首次进入全国区域创新第二梯队,科技创新成果在各领域开花,不断催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2021年广西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在2022年5月,广西首家“飞地孵化器”——南宁中关村创新中心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已累计入孵企业44家,其中23家企业已成功落地南宁;海上风电项目竞争性配置工作6月正式启动;北海信义玻璃、玉林广西时代锂电中铜箔一期项目已投产,防城港红沙核电二期3号机组投产发电。一系列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的出现助力广西向海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推动向海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为发展向海经济注入强大科技力量。

(四)抢抓 RCEP 机遇,深化向海区域合作

广西不断深化向海区域间合作,本土企业在海洋和渔业领域与包含东盟在内的20多个国家展开深度合作,合作范围也从最初的远洋捕捞作业拓宽到更广泛、更深入的领域——海洋水产养殖、渔业科研和生物保护等。“广西—文莱经济走廊”首个落地项目深海网箱养殖基地,不仅满足了文莱鱼苗自产自销的需求,还帮助其实现了养殖海水鱼出口的愿景,根源化地解决了文莱海水鱼养殖鱼苗的缺口问题,使广西文莱在深海养殖方面合作踏上新台阶。在愈渐频繁的对外贸易往来中,广西逐渐探寻到自身独特的外贸发展优势,现已有40多个“桂”字号海产品成功出口至6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以“深耕东盟、拓展南亚、面向世界”的向海经济开放新格局。广西除了加深区域经贸原有的往来合作,还抢抓 RCEP 机遇,开辟国际海洋合作新空间。例如,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增加了原糖、淀粉等特色货源项目;广西与柬埔寨就柬埔寨木薯干片达成采购合作意向,预计在年内累计采购40万吨,协议金额约7亿元,这不仅是在 RCEP 生效后,双方达成的首次合作协议,也是近年来柬埔寨木薯干片直供中国市场的首次成功案例。

(五)实施“海企入桂”招商引资行动

广西立足于区位等多方优势,高质量推进与以东盟为重点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在对外贸易、招商引资方面均有突出成绩。在贸易方面:在过去的30年里,广西与东盟的进出口总额激增426倍,东盟连续22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截至2021年,广西与东盟双边投资合作企业及机构超过1200家,协议投资额达1095.5亿元人民币,占广西贸易总额的42.1%。在贸易品类中,广西对 RCEP 成员国电子产品出口实现大幅度增长。其中,集成电路产品出口额剧增63倍,平板显示模组实现零的突破,蓄电池出口增幅达149%。在招商引资方面:自2012年以来,广西共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837家,合同外资额累计约554.1亿美元,利用外资的来源地不断多元化,从2012年的40个国家增加至目前的57个国家,增长42.5%。在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累计签约境内外合作项目267个,总投资额创历届新高,超4130亿元,同比增长37%。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与北部湾经济区进行产业合作对接,促进“两湾”产业联动发展。近十年,广西吸引大湾区投资项目约1.68万个,总投资超过4.67万亿元。随着广西向海产业链逐步形成,广西发展优势不断显现,向海经济硕果累累,充分彰显广西向海经济的重要作用。

(六)开发保护两手抓,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广西积极响应号召,坚持开发与保护两手抓,在保护和修复保护地的同时,着力打造绿色临港产业集群,推动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保护方面:广西实施碧海蓝湾保护行动和流域海域综合治理,北海、钦州和防城港这三个沿海城市在“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中累计完成投资5.05亿元。2022年上半年,广西沿海水质优良比例高达94.6%,位居全国第二;北海市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模式也得到了自然资源部部长的充分肯定,成为国家生态修复的重要典型案例。在发展方面:广西为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设立了专项补助资金,为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制定了科学的发展计划,指引绿色临港产业差异化布局,以确保产业群间能够更好地发挥协同效益。2021年,北部湾经济区电子信息、金属新材料、绿色化工、林浆纸、粮油食品、装备制造、能源、生物医药和医疗等八大临港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9863.5亿元,比2020年增长29%。

三、指标体系构建及研究方法

(一)指标体系构建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导向性。把产业体系、通道建设、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招商行动和生态保护六个关键点贯穿于向海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以此引领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实践,为向海经济发展趋向提供依据。

(2)科学性。从科学的视角对向海经济发展进行全面总结,以衡量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应由不同层级的指标构成,使指标内容综合、合理且具有代表性。

(3)实用性。由于向海经济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为确保评价结果的稳定性,要以实际或可计算的数据为依据,且指标体系应可量化、易收集、能对比。

2.指標体系构建

为更好评价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水平,本文基于推进广西向海六个关键点的视角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即选取6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分14个维度进行构建,如表1所示。其中,产业体系主要反映向海经济发展所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化,是反映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通道建设用以体现向海经济带来的区域基础建设成效;科技创新是向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直接影响着区域向海经济的发展潜力;开放合作用来反映向海经济与国际接轨的水平和发展潜力;招商引资是向海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是促进向海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生态效益反映了向海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性,是向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研究方法

目前,关于向海经济发展质量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众多,不同的研究方法会对评价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选取熵值法进行评价,可以较好地反映指标之间的差异和变化,能有效地解决主观赋值权重的弊端(欧向军等,2008)。

四、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

(一)数据的无量纲化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12—2021年《广西统计年鉴》《广西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披露的相关统计数据。由于不同指标之间存在的量纲不同,导致无法直接进行比较,因此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旨在消除不同单位对数据运算的影响,且为了避免标准化处理后的结果出现零,遂将处理后的数据平移一个单位,结果如表2所示。

(二)指标权重

运用熵值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结果见表3。其中,开放合作所占权重最高,为0.2073,因此开放合作的程度對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水平占绝对影响地位;科技创新所占比重仅次于开放合作,为0.1959,这与我国科技兴海战略目标相契合,突显出科技创新在向海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权重排名第三的是道路建设,为0.1822,这与“一带一路”解决战略中的发力点即通航、通路和通商相吻合,要想加深与各国之间的通商程度,通路、通航是不可避免的关键点;产业体系所占权重位列第四,为0.1612。区域产业体系的地位和转型能力决定了该地区在国际经贸和区域分工中的相对地位,对区域经济和收入的增长具有重要作用。生态效益和招商引资的权重相对较小,分别为0.1280和0.1255,这两个指标对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也相对较小。

(三)指标综合得分

2012—2021年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综合得分情况如表4所示。从综合得分来看,2021年的综合得分情况较2012年增长26.88%,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尤其是在2019年,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综合得分达到近十年的历史最高值5.0714,其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三大指标是开放合作、科技创新和道路建设,得分分别为1.2022、1.0187和0.9128;其次是生态效益、产业体系和招商引资,得分分别为0.7352、0.6854和0.5171。虽然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广西向海经济发展得分情况出现了下滑现象,但广西紧抓机遇,攻坚克难,于2021年得分出现了回转。在近十年中,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综合得分最低的年份为2012年,仅为3.6869,主要归结于该时期广西的道路建设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生态效益较为欠缺,较2021年的单项得分情况来看,其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0%、50%和36.19%。可见,近十年来随着广西向海经济工程的日益壮大,广西在科技创新、道路建设和生态保护方面都取得较为可观的成效。

(四)评估结果

从表4可见,在整个指标体系中,道路建设和科技创新的得分从2012年以来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表明广西在这两方面表现优秀。虽然生态效益的得分并未呈现出逐年增加,但总体上也处于波动上升态势,表明广西在这方面表现良好,但仍需加强。而在产业体系、开放合作和招商引资的总体得分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在产业体系,呈现出逐年递减趋势,表明在这三个关键点中,广西仍要好好把握机遇,找出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引导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总而言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广西向海经济发展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五、广西向海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海洋产业结构布局与协同能力存在缺陷。在影响区域经济合作的众多因素中,产业结构互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发挥区域优势,延伸产业链并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增强产业发展的竞争力,才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广西沿海三市,即北海、钦州和防城港存在较为严重的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加上集群规模效应不明显,协同发展动力不足,未能很好地构建具有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和紧密协同的现代产业体系。

2.向海开放的营商环境存在不足。第一,广西市场开放程度较低。一般来说,市场经济体制相对更完善的地区,其市场开放程度就越高。广西由于本身经济体制存在缺陷,导致其市场开放程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第二,广西中小企业融资贷款十分困难。金融机构通常是通过吸收存款的方式进行资金筹措,往往选择将资金贷给大公司,这是由于大公司本身可抵押资产雄厚,会令前者投资风险降低。如果将资金贷给中小企业,其往往缺乏有价值的金融担保资产,融资公司容易碰到资不抵债的情况。因此,金融公司往往更加偏爱大公司,小公司则会面临融资难的窘境。第三,政府与企业沟通交流机制存在一定问题。政府为了提升工作效率以及推动广西经济发展,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措施,但却缺乏与企业的沟通,因而影响政策的落地。

3.向海招商引资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向海招商引资人员素质不高。招商引资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十分看重招商人员的个人素质、个人能力以及专业化水平。目前,许多地方都在加大招商引资的规模与力度,各地为了能够获得显著优势都提出了让利给企业的优惠政策,广西想要与其他地区竞争,显然面临着巨大挑战。想要得到投资者的青睐,愿意将资本投入广西,就十分需要依靠招商人员的专业、责任、细心的服务以及优秀的谈判能力才能够获得。如果有专业化的招商团队,招商引资将会事半功倍。

(二)原因分析

1.海洋产业布局存在趋同化现象。广西沿海3市的产业同构和重复建设问题较为突出。近年来,广西出台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行动计划》《广西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三年行动(2020—2022年)》等文件,明确提出要对沿海三市的产业结构布局进行优化调整。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钦州、北海和防城三市的资源要素禀赋、区域优势、地理条件类似,导致政策落实过程存在较大的难度,钦州、北海和防城三市相互竞争发展海洋药物、新材料、海产品加工等相似的产业。存在这些问题归因于三者定位不够明晰,导致海洋产业布局趋同,并最终相互竞争。

2.相关配套机制不健全。第一,广西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就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广西处于全国31个省份中的中下游水平,市场开放程度不足,部分行业准入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在民营企业准入方面,广西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的规定。各地制定有关企业投资经营的优惠政策时,往往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脱节,造成政策资源浪费。在金融支持方面,广西可寻求的相关投融资资源较少、投融资成本高、投融资进度缓慢。第二,融资信用担保体系机制不健全。大企业由于人脉广,掌握一手融资信息,可抵押的资产丰厚,一般是直接融资优先考虑的主要对象。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可抵押资产以及信息源,只能通过间接融资的方法进行融资,而金融公司考虑到融资贷款的风险,一般也只会优先给大公司贷款,小公司较难获得贷款,中小公司容易陷入无处贷款的窘境之中。第三,政府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政府与企业之间缺乏长效的沟通交流反馈机制,导致政企之间时常会存在沟通交流障碍,影响两者的相互沟通交流。大企业由于拥有专业的律师团队以及法律顾问,会随时洞悉一手的政府优惠政策。中小企业没有专业的法律顾问或律师团体,无法获取一手的政策信息,并且在市场准入方面很难获得与大企业一样的公平待遇。

3.向海招商引资缺乏相应的人才队伍。向海招商引资需要一支有战斗力、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在新时代,招商引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各个省份对于招商引资的工作十分重视,这给广西招商引资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在这种招商引资工作十分“内卷”的情况下,招商引资就需要专业的团队来进行,他们可以在谈判技巧、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金融法律等多个方面为招商引资助力,而这意味着需要大量优质招商引资人才。由于广西本土培育的高质量人才受到粤港澳大湾区的“虹吸效应”,许多人才前往大湾区等地就业,而留在广西就业的人才少。本土人才的短缺与流失,导致广西招商引资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

六、加快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探索建立城市间的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向海产业差异化布局

一是探索建立城市间的协同发展机制。钦州、北海和防城三市是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加强三市协同建设,对构建三市一体化发展机制而言极为重要。需要组建向海产业招商联盟与平台,加快推进在产业发展和联合招商的沟通协作,建立协商引进项目利益共享和补偿机制。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能只由沿海三市承担,沿海三市与广西其他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也非常重要,加强城市之间的沟通,将广西14个城市视为一个整体,建立共商共享机制,为有序推进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二是推动向海产业差异化布局。基于广西海洋资源与产业基础的现实,实施向海经济差异化发展战略,调整和优化海洋产业区域布局,提升向海产业的发展活力,切实解决广西向海产业趋同性问题。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向海经济发展

一是提高市场对外开放度,构建完备的市场运营机制。广西需要继续依靠已有的政策叠加及地理资源优势,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向海经济发展之路。结合自身所长,学习发达省份的先进市场运营机制,借鉴发达城市的发展经验,积极构建适合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市场运营机制,提高市场对外开放度,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二是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政府应当完善中小企业税务、工商、信用等相关数据库的构建,以增进对中小企业的了解并加强全面管理。政府还需协调担保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担保力度,为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三是建立政企长效沟通机制。政府与企业之间可以专门成立一个沟通交流平台,让专业人员从事该平台的运营、维护与管理,及时收集企业对政府政策措施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处理与反馈给更上一级的有关职能部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手段,协调政企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提升政府的工作效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建设一支有战斗力高水平的招商人才队伍,推动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启用市场化聘用机制。广西应充分利用市场化的聘用机制来甄别人才,根据学历、沟通能力、对产业发展的了解程度、对政策的熟悉程度等各方面进行人才甄选,让懂行的人从事招商引资工作。二是招聘部分招商中介。招商中介拥有自己的人脉圈,还有一些独特的招商资源等优势,这是政府招商人员所不具备的。构建相应的绩效奖励机制,招商越多奖励越丰厚,用以促进招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提升招商效率以及招商质量。三是定期进行岗位培训。每隔一段时间,从招商技巧、产业政策、产业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对招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通过培训,持续有效提升招商人员的专业素质,打造一只专业化的招商引资团队,并前往沿海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的招商经验与做法,助力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大力发展现代海洋产业

一是需要坚持绿色价值为导向。广西需要继续践行“两山”理论,统筹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限制或禁止对生态脆弱的区域进行开发,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发展格局。二是积极推动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广西应做好生态修复的顶层设计,科学合理制定广西海洋生态修复计划,从根源上有效防治环境污染。落实海洋生态预警动态监控,加大海洋资源保护与修复投入。三是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和法制手段,完善海洋生物监测体系,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用完善的制度来改善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提供高水平的保障。四是大力发展海洋低碳新产业。依靠技术创新海洋高端设备和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建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绿色海洋产业链,发展绿色海洋产业。

(五)加强陆海通道建设,强化陆海通道综合服务能力

一是多角度强化陆海通道的通行服务能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国际运输路线,进一步优化公路、铁路、海运、民航等多条航线的协调运转能力,构建 RCEP 协约国商品进出口集聚流转中心,大力布局海外仓储中心,将海外与国内商品紧密联系起来,多方面提高陆海通道的运行效率(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课题组,2022)。二是进一步降低陆海通道的通行服务费。积极推动“放管服”利好政策,在货物通关时进一步简化通关手续,减少通关流程,并且降低税費,尽可能做到让利于民。三是构建北部湾数字化向海物流平台。通过使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手段赋能传统电商物流,让其向智慧电商物流的方向进行转变,并加快陆海通道云计算数字化物流平台建设。

(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向海经济产业竞争力

一是提升自主研发能力。需要突破向海产业新材料的研发技术,将技术标准提升至欧洲发达海洋国家水平,促成相关向海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向海优质产业。二是调动研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想方设法调动向海企业的研发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予其部分免税或者提供科技创新发明奖金激励机制。三是强化并发挥“产学研”的作用。联合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加强主体互动和技术流动,实现各类优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整合,加速实现海洋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四是加强向海创新平台建设。建设更加优质的向海高端科技创新平台,逐步推动新的向海高端科技创新平台与原有向海经济进行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将海洋资源转化为向海生产力,持续不断助力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韦启钧.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J].改革与战略,2022,38(04):123-131.

[2]Peter Ehlers. Blue Growth and Ocean Governance—Howto Balance the Use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Seas[J].WMU Journal of Maritime Affairs, 2016, 15:187-203.

[3]Stead S M. Rethinking Marine Resource Governance forthe 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J]. Current Opinion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2018, 34:54-61.

[4]李博,田闯,史钊源.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时空分异与类型划分[J].资源科学,2017,39(11):2052-2061.

[5]韩增林,李博, 陈明宝,李大海“.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笔谈[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5):15-18.

[6]程曼曼,陈伟,杨蕊.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时空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2,38(01):1-14.

[7]鲁亚运,原峰,李杏筠.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视角[J].企业经济,2019,38(12):122-130.

[8]丁黎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评判体系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3):12-20.

[9]ZhaoX,Xue Y M,Kang W L,et al. Measuring efficiency ofocean economy in china based on a novel Luenberger approach[J]. Romanian Journal of Economic Forecasting,2018,21(2):5-21.

[10]Ding L L,ZhengH,Zhao X. Efficiency of the Chineseocean economy within a governance framework using animproved Malmquist- Luenberger Index[J]. Journal ofCoastal Research,2018,342:272 - 281.

[11]Virto L R.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the indicatosfor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SDG)14conserve andsustainably use the oceans, seas and marine resources for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Marine Policy, 2018, 98(12):47-57.

[12]Canonico G, Buttigieg P L, Montes E et al. Global observation- al needs and resources for marine biodiversity[J].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2019, 367(6): 1-20.

[13]Noam L, Mirjana R, Sanja F. Compar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asurement based on different prioriti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economics, and human wellbeing—South-east Europe case[J]. Sustainability Science,2018, 13(4): 973-1000.

[14]劉波,龙如银,朱传耿,孙小祥,潘坤友.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J].经济地理,2020,40(08),104-113.

[15]丁黎黎,杨颖,李慧.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双向评价及差异性[J].经济地理,2021,41(7):31-39.

[16]王泽宇,王焱熙.中国海洋经济弹性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19,39(2):139-145+151.

[17]狄乾斌,高广悦,於哲.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2022,42(4):650-661.

[18]欧向军,甄峰,秦永东,朱灵子,吴泓.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其理想动力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8,27(05):993-1002.

[19]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课题组,祁欣,刘玮,苑希,宋琍琍.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发展成效与建议[J].国际经济合作,2022,43(06):14-22+86

猜你喜欢

熵值法高质量发展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绩效研究
灰色关联模型在白酒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