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福建省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3-05-28陈敏吴耀鸿阮舒琪
陈敏 吴耀鸿 阮舒琪
摘要:近年来,福建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实现“稳增长”,但国际竞争力仍有差距。文章通过 MS、RCA和 TC 三大指标对福建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数据比较,并进一步对其影响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品生产成本增加、智能化产业链尚未成熟、缺乏自有技术、研发投入力度不足、外资引流能力下降和省内竞争激烈等对福建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作用。最后,文章尝试从 RCEP 政策红利角度,提出政府应加大产业政策扶持保障、构建外贸型服务平台;行业层面应进行数智赋能,积极参与并开拓新兴市场;企业方面则应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自有品牌内涵建设等三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福建省;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数字化转型
近两年福建省机电产品的出口态势良好,但同时面临国内生产成本上升、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以及产品出口附加值较低等问题,影响着福建省机电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福建省第一大出口产业,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对于实现福建省经济“稳增长”目标意义重大。文章主要以福建省机电产业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国际竞争力评价的三大指标,进而分析影响其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最后从政府、行业和企业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M.Porter(2002)在《国家竞争力》一书中提出了一种理解国家或地区全球竞争地位的全新方法,通过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这四个主要因素加上机遇和政府两个因素构建“钻石模型”,用以解释和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一产业是否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沈国兵等(2020)以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衡量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了企业互联网化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作用。张铭心等(2021)认为,出口产品质量是衡量一国出口竞争力的重要维度,并基于中国数字金融发展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以及中国海关数据,全面地分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作用。
(二)有关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方法
利用钻石模型研究。杨洋(2018)基于山东与青岛、广东、江苏和浙江等四个省份的数据分析比较,得出山东机电产业整体国际竞爭力是其中最弱的,进而利用钻石模型研究对山东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得出山东机电产业市场相对单一、研发投入和外资引入力度不够、缺乏高技术人才、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方瑜(2006)以“钻石模型”为框架,将影响中国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为四个直接因素和两个间接因素。在直接因素上,国内需求、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劳动力要素对中国机电产业的竞争力是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技术水平、市场主体、结构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机电产业的发展。在间接因素上,环境因素是一把双刃剑。从而认为内在因素对提升中国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更为显著。
采用相关指标评价。陈艳玲(2017)从增加值视角进行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通过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从而发现增加值核算方式下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张薇(2019)通过构建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去分析中国机电产业出口贸易竞争力,并与美国、德国、日本进行对比,最后得出,相对于其他三个国家,中国更显稳健,且中国机电国际竞争力在数据上的表现是进步的。杨逢珉、陈媛媛(2016)在 RCA 指数的基础上,加入了依赖指数 Rb 来进一步分析中国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得出中国机电产品在日本和韩国市场的竞争上升幅度最大。同时,对荷兰等新兴国家的依赖性增加,市场多元化可降低遇到贸易壁垒的可能性。
(三)福建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王蔚(2015)比较福建与东盟机电产品出口结构,福建与东盟五国机电产品上存在一定竞争性,进而分析产品结构、科研投入、规模经济和FDI 对福建机电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得出福建机电产业长期以来创新力薄弱,着眼于模仿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未能形成自有品牌。其次,王蔚(2015)在她的研究中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去分析福建机电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利用 RCA、MS 和 TC 三大指标,结合钻石模型得出外资企业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在低附加值、低技术的机电产品生产中,技术外溢作用有限,且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高技术人才,并提出福建机电产业应由“数量”转向“质量”,抓住契机,进行产业升级转型。
崔滢(2017)通过构建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潜在竞争优势三大竞争力指标,引入了技术创新这一因素,由此分析技术创新对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力。最终得出结论,认为在技术创新三个主要因素(创新开发、创新转化和创新支持)中,创新开发对机电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最为显著,技术引进对机电产业竞争力的当期影响并不显著,甚至可能由于成本原因使得在当期产生负面影响,技术创新的外部支持因素对机电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十分微弱,在第二期还会由于还款压力间接导致产业竞争力的下降。因此,整体技术创新水平对机电产业竞争力的当期影响十分显著但不可持续,说明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投入。
国内外对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采取钻石模型和相关指标评价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中国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存在产品结构仍是处于中低端位置,研发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等问题。且目前,学者关于机电产业的研究大都基于国家层面,针对福建省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较少,一般是从机电产品和出口竞争力的角度出发,而新的国际形势下福建机电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又该如何提升福建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福建省机电产业的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福建机电产业所涉及的种类繁多,文章拟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7)对于机电行业的划分范围,研究对象具体包含以下几个行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
(一)进出口贸易额总体呈增长趋势
作为福建省第一大出口产品,据《福建省統计年鉴》,自2016年到2021年,福建省机电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额从543.90亿美元增加至821.9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1.3%。疫情防控期间,机电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受到一定影响,但2020年、2021年逐步回升,产品种类得到进一步拓展(见表1)。
(二)通用设备制造业在福建机电产业出口中占比较大
据统计,通用设备制造业在福建机电产业出口中所占比重较大,达到21.6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占比居第二,与第一相比少了672.6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是其中占比最低的行业,分别是49.86和80.08亿元(见图1)。
(三)生产成本上升,面临转型压力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1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为111.0和108.1,两者均呈上升趋势。工业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对中下游的机电行业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此外,从2019年至2022年间国际海运价格虽有所回落,但总体仍保持上升的态势。2022年,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年平均值为2792.14点,同比上涨6.8%。海运费的增加,进一步加大了机电厂商的生产压力。
三、福建省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设定与分析
文章拟通过计算三个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MS)、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贸易竞争力(TC),进而尝试分析机电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根据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发布的资讯,针对国内外贸大省进出口机电产品的数据进行了排名,前六位分别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和福建。国际上机电产品竞争力较强的第一梯队国家分别是日本、德国和美国。基于上述分析,接下来将通过对国内6个省份和日德美三国进行三个指标的分析比较,以期较为客观地得出目前福建机电产业的竞争力状况。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MS)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或地区某类产品出口额占世界该类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如果该类产品市场占有率越高,则代表该产品所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越强,用公式表示:
Xij
MSij =
其中,MSij代表i国或地区 j 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代表i国或地区 j 产品的出口总额,Xwj是世界 j 产品出口总额。
利用公式:MS=福建机电产品出口额/世界机电产品出口额,测算福建机电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并以此类推,计算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得表2,结果如下:
(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类产品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上该类产品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其公式为:
RCAij =(Xij/Xit)/(Xwj/Xwt) 式(2)
其中,RCAij是i国或地区 j 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Xij表示i国或地区 j 产品出口额,Xit表示i国或地区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 j 产品出口额,Xwt表示世界出口总额。若范围为 RCA<0.8,则说明该产品或产业国际竞争力弱;若范围为0.8≤RCA≤1.25,说明其国际竞争力处于中等位置;若范围为1.25≤RCA≤2.5,说明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 RCA>1.25,则说明其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根据公式,计算得出福建省和其他机电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见表3。
(三)贸易竞争力指数(TC)
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Competitiveness)是指一国或地区某类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差额与其该类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之比,公式如下:
Xij -Mij
TCij = Xij +Mij
根据公式,计算得出福建省和其他机电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见表4。
综合以上表2-4的数据可知,(1)国际市场占有率方面:中国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较大,而福建整体市场占有率不高,与广东、江苏、浙江和上海存在差距,有进一步提升空间;(2)RCA 指数方面:日德中三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相比之下,福建的 RCA 指数0.8—1之间,具有中等竞争力,但弱于浙江和山东;(3)TC 指数方面:日德中三国的竞争力优势大于美国,从国内数据上看,浙江竞争力优势最为明显,在0.8上下浮动,而山东、福建两个省份近两年机电产品的出口有所增长,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优势。
四、影响福建省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一)生产要素
1.劳动力。据《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和《中国经济普查年鉴》的数据,2015-2018年,福建机电产业的平均用工人数占工业平均用工人数比重在不断上升。2020年福建机电产业的用工人数为75.38万人,相比2018年下降了1.87万人,其中汽车制造业的降幅相对明显,较2019年,平均用工人数下降1.34万人。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福建机电产业内部的结构化调整加快了转型升级。
2.研发投入。根据2020年福建统计局的数据,福建规模以上有研发机构的机电企业仅有588家,占比15.45%。机电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占43.68%,技术是机电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种比例投入相对较低,不足以支撑机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3.原材料和供应链。近几年受国内外经济大形势影响,各行业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困境。原材料价格大幅大涨对下游企业带来压力。特别是中小企业多数处于产业链中下游,对成本压力的传导和消化能力较弱,受到较大影响。据福建统计局数据,2021年工业生产者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109.2,对比2020年,上涨了10.6。加之,福建省内机电企业分布较为零散,还未形成稳定的上下游产业链,机电产业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受限。
4.外商直接投资。外商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提升工业化水平、扩大进出口贸易、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升级以及推动改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机电产品属于技术性、外向型产品,外商直接投资情况对于机电产品质量的提升以及经营管理理念的提升和高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而福建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则有赖于福建机电产业完整产业链的形成和高度融合,有赖于先进技术、管理、知识和信息投入,有赖于外商直接投资。据福建省统计局资料,2016年工业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开始增加,到2018年达到最高峰,之后开始下降。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将直接制约着机电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如图2。
(二)需求条件
福建省限额以上机电产品销售额呈上升趋势,国内对机电产品的消费支出增加,内需有所扩大。2020年福建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和汽车及零配件的销售额较2015年同比增长了161.25%和39.26%。从国际需求来看,福建机电产品出口额占福建总出口额的37.76%,2016年以来机电产业出口额保持“稳增长”态势。机电产品的市場仍旧具有较大潜力。
(三)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
机电产业是福建省第一大出口产业,福建省高度重视、重点扶持机电产业龙头企业。省内各地建成机电产业园区,重新整合企业资源。福安铁湖电机电器配套园区已集聚上百家电机电器及配套企业,实现了电机电器产业的铸造、冲压、原材料生产、零配件加工等全链贯通。厦钨永磁电机产业园聚集国内外先进企业,开发和生产各种专用稀土永磁电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稀土永磁电机研发、生产和应用基地,实现智慧共享、生态共生、产业共赢的健康园区。但同时也存在较为严重的同质竞争现象。2018年起福建机电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2020年企业数量达到4305个,占福建企业总数的22.84%。而从利润总额上看,相比2019年,2020年减少了约2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也相应减少。
五、福建省机电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难点分析
整体上,随着外贸基数的增加,我国机电产业已逐步从规模增长型进入到市场多元化、企业竞争力增强、技术日渐进步的稳中提质发展阶段。2019年以来,受益于“宅经济”商品和“补缺口”供应的拉动,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超预期增长。但全球疫情造成的供需变化,俄乌冲突和原材料价格、国际运费等大幅波动仍将给机电外贸企业带来较大影响。在此大环境下,福建机电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将面临以下几方面难点。
(一)国际方面:全球多重压力叠加,外贸发展受制约
1.国际物流受影响,企业利润空间缩小。欧洲是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速较快的市场之一,然而,俄乌冲突影响了欧洲物流的正常运行,造成物流成本上升、港口拥堵,加剧通货膨胀。据德国媒体报道,受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影响,德国多个港口出现货物堆积的情况。汉堡港或不来梅港的货轮停靠时间延长至数天或者数周,严重影响外贸订单的履行。同时,在此背景下,运费大幅上涨,加上汇率波动,机电外贸企业利润受到进一步影响,甚至亏本。
2.国际产业链重塑压力大。加工贸易是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形式,占比超过四成,特别是手机和计算机等主要出口产品的关键零部件进口依赖性较强。而同时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主体以三资企业为主,国际间的经贸摩擦对此影响较大。例如近期美国针对性提出的出口管制措施,将导致部分关键零部件的断供以及由此造成的产业链断裂的风险升高。
3.外贸订单外流风险加大。2021年以来,我国机电产业出口增长的原因之一则是来自国内得力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让企业有机会从周边国家获取了大量的订单。2022年以来,全球各国陆续放宽入境措施,而国内面临本土疫情反复导致的供应链不畅和原材料高涨带来的系列问题,降低了国外客户的下单意愿,影响了整个机电行业的生产制造以及出口。市场的风向变化体现在数据上:2022年中国家电(白电)11月出口报告中指出,2022年1-11月机电商会监测的六大家电品类出口表现依旧低迷,特别是大家电、厨卫类和厨房小家电出口下滑显著,减幅均在10%以上,呈量额齐跌态势。因此机电外贸企业正面临国内订单外流的风险。
4.技术贸易壁垒限制外贸出口。中国是世界上机电产品的出口大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一直是困扰机电产品出口的难题。近年来,随着逆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中国遭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案件整体上增多。据商务部报道,2022年,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参与处理的机电产品贸易救济调查案件72起。从涉案产品范围来看,涉及行业较为分散,包括铝轮毂、吸尘器、电热水壶、光伏组件、光缆、单模光纤、工业激光切割机、印刷电路板等。从调查产品类别来看,5G、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及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领域已成为并将继续成为案件频发的领域。同时从发起国看,具备国际传导性的特点。如以光纤光缆产品为例,欧盟于2020年发起光缆“双反”调查;印度于2019年发起单模光纤保障措施调查,并于2022年发起单模光纤反倾销调查;英国作为脱欧后的独立调查国,也于2022年发起单模光纤光缆“双反”调查。
(二)国内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数字化转型压力大
1.原材料供应不畅,订单履行不稳。近两年,国内本土疫情反复发生,原材料供应、研发生产和用工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引致供应链失稳,加大了企业订单交付风险。2020年以来我国铜价暴涨,虽然2022年出现下降,但与2020年相比,仍高出60%。据调研,2019年起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部分地区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工厂停工、减产现象,再加上各地物流运输受阻,影响原料、辅料的正常供应,导致出口订单无法正常履行,企业资金未能及时回流,甚至面临违约赔付风险。
2.研发基础薄弱,未能形成智能制造产业链。就目前福建机电产业链而言,上游主要原材料或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于国际厂商,中游大部分企业基础科研能力不足,创新力不够,缺乏机电类的优秀人才,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量较少,有研发活动的企业也不到半数,主要采用引进台湾或国外先进技术的方法,未能形成打通上、中、下游的智能制造产业链。且福建机电产业仍处于机械自动化向数字自动化的过渡阶段,大部分企业尚未进行或者完成数字化转型。
3.产业内竞争愈加激烈,不增“收”不增“利”。福建机电企业数量是在持续增加,可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出现大幅下降。这是因为多数企业集中于中低端产品生产,高技术含量低,同质性高,行业内部竞争激烈,短期内难以解决,福建机电高端化转型艰难。此外,缺乏“特色”也是福建机电产业的一大“顽疾”。例如,福州的机械零部件等机电产品交易场所主要分布在台江区国货路、安平五金城等地。地域分布广,产品品类杂,市场规模小,缺乏统一的服务管理和品牌建设,影响了福建机电产业的做大做强。
六、提升福建省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一)政府方面
1.搭建和完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政府应推动建设和完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分散的福建机电企业资源,化繁为简,分散风险;通过定期举办外贸云展会,鼓励福建机电中小企业积极参与,给福建和国外的采购商或供应商提供一个信息流动和获取订单的平台。在市场采购贸易方面,政府可牵头建立金属原材料采购平台,使贸易便利化,进而缓解机电产业上游供应问题。
2.强化对福建机电产业的政策扶持保障。第一,政府应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带头完成数字化转型,并积极推广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调动中小企业的转型积极性;第二,加大对福建机电产业技术创新、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增设各类研发技术补助;第三,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建设,鼓励重点机电出口企业开展跨境电商等新业务,也帮助简化海关的流程手续,使机电产品出口便利化;第四,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紧贴机电产业需求,鼓励福建高校开设机电类专业,推进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同时倡导毕业生尽可能选择相关专业的企业就业。
(二)行业方面
1.数智赋能,打造福建机电特色“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福建机电产业分布较散,产业集聚势在必行。机电行业应承担起沟通政府和企业的作用,及时传递政府最新政策和引导方向,同时准确反馈各企业的现实需求。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新契机,由龙头大企业牵头,搭建数字化平台,对中小企业培训,进行数字化平台应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生产管理,逐步实现产业链智能化。
2.充分利用 RCEP 区域优势,开拓新兴市场。全球经济面临逆全球化新形势,以区域间集团化为特点的区域间贸易日益频繁,成为推动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如厦门港新增的东南亚线和新开通的第一条 RCEP 区域新航线,就为福建机电产业提供了契机。因此,应鼓励行业内机电企业去尝试开拓 RCEP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积极了解其国家市场需求、技术要求和政策规定等情况。
(三)企业方面
1.完善企业结构,加快数字化转型。福建机电企业要积极顺应高质量发展的潮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数字化转型。企业可通过将数字化技术运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中,以此改进生产效率、资源配置等问题,并淘汰落后产能,努力朝智能化方向发展。
2.赋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品牌内涵化发展。福建机电产品目前存在的较大问题就是同质化严重,引用他人技术却不能及时消化吸收,同时自身又缺乏创新能力。因此,除政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外,机电行业相关企业自身也应增设研发部门,增加研发投入,多开展和参与研发活动,注重打造和开发结合自身企业特色的产品和技术,走中高端化路线。同时,加强自身的宣传推广工作,多参与数字峰会和外贸云展会,推广产品。
七、结论
近年来,福建机电产品的出口额不断增加,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但与国内其他机电大省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在国际多重压力下,机电产品的出口面临较大压力。而同时,福建机电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比如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智能化产业链尚未成熟,缺乏自有技术、研发投入力度不足等。因此,基于机电产业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福建机电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而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在短期内无法彻底解决,这也意味着福建机电产业未来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由此,从福建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着力点出发,分别从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第一,政府应当牵头搭建原材料采购平台,稳定上游供应,组织开展外贸云展会,帮助机电企业获取订单,加强对机电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给予一定的补贴,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共同转型;第二,整合福建省内机电企业资源,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形成一个“大脑”,共享数据、成果和技术,并充分利用 RCEP 政策红利,开拓新兴市场,分散经营风险;第三,企业内部应对自身结构进行调整,加快数字化转型,定位于国际中高端市场,增设研发机构、增加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次数,将数字化技术用于日常的生产经营中,并结合企业特色打造自有品牌,提升产品内涵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著.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2]沈國兵“.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外贸和就业的冲击及纾困举措[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20(2):16-25.
[3]张铭心,汪亚楠,郑乐凯等.数字金融的发展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J].财贸研究,2021(6):12-27.
[4]杨洋.山东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8.
[5]方瑜.提升中国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和政策建议[D].同济大学,2006.
[6]陈艳玲.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剖析——基于服务贸易增加值视角[J].对外经贸实务,2017(5):80-84..
[7]张薇.中国机电产业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J].现代金融,2019(5):43-45.
[8]杨逢珉,陈媛媛.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波动研究——基于六大出口市场的研究[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6(4):111-127.
[9]王蔚.福建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考察[J].开放导报,2015(3):93-95.
[10]王蔚.福建机电产业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基于主成分分析法[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39-44.
[11]崔滢. 技术创新对中国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7.
[12]陈虹,李赠铨.中国先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9(7):154-157.
[13]揭筱纹,宁胜男“. 双循环”背景下中国中小制造企业绿色国际竞争力多维模式构建[J].企业经济,2021(10):14-23.
[14]杨仁发,汪青青.生产性服务投入、技术创新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9):62-75.
[15]胡昭玲,夏秋,孙广宇.制造业服务化、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基于 WIOD 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7(12):4-21.
[16]许和连,成丽红,孙天阳.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提升效应——基于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的经验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7(10):62-80.
[17]余东华,孙婷.环境规制、技能溢价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17(5):35-53.
[18]张峰,薛惠锋.环境规制、实际汇率会影响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11):68-82.
[19]刘斌,王乃嘉.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企业出口的二元边际——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6(9):59-74.
[20]于明远,范爱军.全球价值链、生产性服务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J].财经论丛,2016(6):11-18.
[21]保永文. 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引进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17(6):38-49.
[22]越大志,高栓平.福建省數字贸易竞争力的构建与评价[J].中国发展,2020(6): 73-81.
[23]曾舒珩.数字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影响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2(27):112-115.
[24]蓝庆新,窦凯.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 2019(3):4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