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几篇来稿谈故事的结构

2023-05-28姚自豪

金山 2023年4期
关键词:体式菜刀段落

姚自豪,《故事会》杂志原副主编。

最近看到几篇来稿,其中一篇是有关这次疫情的,说一家三个人,爸爸、妈妈、读中学的儿子,在这次抗击疫情中各自做了些什么;还有一篇写一个开工厂的老板,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运用智慧,写了两件事;还有几篇其他的稿子。这些来稿问题较多,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结构。

我今天要讲的就是故事的结构问题。

什么是结构?大家知道,一个故事,它是由语言、事件、情节、人物、线索等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的组合形态,就是结构。

结构很重要,举个例子,日本小说作家松本清张的小说《砂器》被认为是社会派的巨作,在改编成电影时,导演遇到了一个问题:始终找不到创作的灵感。后来,有一个人也参与了创作,他就是被称为“战后编剧第一人”的桥本忍。他在读原作时看到了一句话:“父亲和儿子经过重重困难来到了鸟羽”,他惊喜地说,“剧本就在这里!”于是就把父亲和儿子的命运作为贯穿整个剧本的主线,重新调整了原来剧本的结构。由于改变了结构,这部电影剧本就起死回生了,由此可见,结构对于一个作品的重要性。

那么,故事在结构上又有哪些原则性要求呢?这是我今天讲的第一个问题。

故事结构的原则性要求有三点——

一、故事的结构是以事件为核心的

为什么故事的结构是以事件为核心的呢?因为故事就是说“事”的,是以“事”为核心的,这一点和小说有着很大的不同,小说可以以人物为核心,而故事则万万不能。一些作者对这一点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他们的作品中,从结构上说,有时会有意无意地偏离事件这一核心,而向人物倾斜。在他们的故事中,事件渐渐地淡薄了,人物逐渐地浓重了。前面说的那篇抗疫故事就是這个情况,如果是故事,就应该把重心放在一件事上,写爸爸、妈妈、儿子这三个人物在这件事中的表现,而不是把重心放在爸爸、妈妈、儿子这三个人物上,写他们各自做了些什么事。《智取威虎山》,就是以“智取威虎山”这样一个事件来结构故事的,这就是故事的结构,如果不是《智取威虎山》,而是《少剑波和他的战士们》,那就是以人物来结构了,这就不是故事的结构。

这一点也提醒作者,在构思故事时,要围绕着事件来展开,自始至终要考虑的是:这个故事里的事件是怎么发生的,怎么发展的,怎么达到高潮的,怎么结束的,而不要在构思时把重心放在人物身上。

二、故事的结构应该符合讲述性的特点

讲述性是故事最基本的特点,当然,现在很多故事是只能“读”而不能“讲”的,这只能说这些故事的故事性减弱了,真正的故事是能够“讲”的,只有能“讲”的故事才能最大范围地传播开来。

那么,什么样的结构才是符合讲述性的呢?

前面说的“以事件为核心”的结构,是故事能够讲述的一个重要条件,除此之外,要使你的故事容易讲,结构上还应该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单一性,二是顺叙性,三是完整性。

单一性是指一个故事应该始终围绕着一个事件、一条线索展开,我在开头时说的一篇来稿,写一个开工厂的老板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运用智慧,写了两件事。这就有问题了,不能写两件事,只能是一件事。“盘古开天”就是写盘古怎么开天辟地这件事,“后羿射日”就是写后羿怎么把九个太阳射下来这么一件事,“嫦娥奔月”就是写嫦娥是怎么奔月的这么一件事,“夸父逐日”就是写夸父是怎么追赶太阳的这么一件事,“精卫填海”就是写炎帝的女儿变为精卫鸟后是怎么想把东海填平这么一件事的,短的故事是这样,长的也是这样,都是一个故事一件事,这就是单一性。

顺叙性是指我们的故事应该尽量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推进,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当然,完全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会使结构上显得呆板,这就需要适当地运用倒叙、插叙,以时空的变换来使结构上生动些,但即使要运用倒叙、插叙,这种非顺叙性的表达手段也尽量用得少些,只有顺叙的表达手段,才是最符合讲述性这一要求的。

完整性是指在一个故事中应该包含相对完整的叙事过程,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不能有头无尾、有尾无头,不能没有发展、没有高潮。

所以,一篇故事作品,只有注意了单一性、顺叙性、完整性,才能在结构上体现讲述性,才能更好地符合“口耳相传”的基本特点,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

三、故事的结构应该是各种元素和谐结合的统一体

一个故事里包孕了各种元素:事件、背景、环境、人物、情节、线索、悬念、节奏、语言、表述方式等等,各种元素应该和谐、完美地统一在一个结构框架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比方说,你的故事是比较简单的,事件的过程并不复杂,而你却设计了众多的人物,设计了比较复杂的叙述结构,这就不合理、不和谐了。

以上我们讲了故事结构的三点原则性要求,也就是:一是以事件为核心;二是符合讲述性特点;三是故事的结构应该是各种元素的统一体。

第二个问题:故事结构的分类。

故事的结构,从大的方面说就是两种形式,一是独体式,一是复合式。

独体式:就是在一个故事中,仅有一个单独的整体,仅有一个核心情节、一个核心层次。这类故事的结构较简单,《故事会》上的“情节聚焦”“幽默世界”栏目往往是这个类型的作品。

复合式:这是和独体式相对应的一种结构形式,较为复杂。复合的形式较多,有时会是两个段落,也就是两个情节连在一起,一大一小,一主一次,这种状态有点像葫芦,上端小些,下端大些,这就是葫芦式;还有一种是这两个情节呈包孕之态,小的情节被包孕在大的情节之中,这就是包孕式。

两个以上情节的复合式,除了会形成葫芦式和包孕式外,还会形成三段式。

三段式:这是很典型的一种结构方式,《西游记》里有“三打白骨精”,《红楼梦》有“刘姥姥三进大观园”,《水浒传》有“三打祝家庄”,《三国演义》有“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为什么要“三”而不要其他数字?其实道理很简单,“一”为开端,“二”为发展,“三”为结局,“三”其实包含了事物发展的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如果在一个故事中,仅有“一”则显得单薄,缺少发展,没有过程,显得意犹未尽;有了“二”,虽有发展,但推进得尚为不够;往往是有了“三”,方显得曲折有致,变化有度,有头有尾,终成格局。

在故事作者的大量作品中,虽然题目中并没有明确标示“三”,但也往往以“三”作为故事的结构样式,不一一多说了。

多个情节的复合式还会形成连环式,连环式就是几个情节呈环状相连,形成一个整体,比如《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七擒孟获,诸葛亮擒孟获的过程有七个层次,环环相连,这就是连环式。

复合式中还有一种是重复式,就是在一个故事中对某一情节段落进行若干次的重复。比如一个长工进山砍柴,发现了一个藏着宝藏的山洞,于是他就拿了一点宝贝回家。这个长工进山有一定的路径,穿过树林,跨过溪水,翻过大山,越过沟壑,第二天他再进山拿宝贝,就对这样的进山路径进行重复,这就是重复式。

我们概括一下——

“盘古开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等,这些都是一个故事一个情节,这是独体式。“狐假虎威”是独体式,如果我们把“狐假虎威”这个独体式的故事再发展,后面形成一个比前面更丰富的情节,前面的情节小,后面的情节大,这就是葫芦式;在“狐假虎威”的故事中,狐狸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的百兽之王”,如果狐狸说得不是这么简单,而是讲了一个内容丰富的故事,这就是一个故事中包孕着另一个故事,这就是包孕式了。

再举个例子,有个故事叫《张三卖瓜》,在讲张三进城卖西瓜的过程中设计了几个层次,如果是三个层次,这就是三段式;如果是四个层次以上,这些层次呈环状相连,这就是连环式;如果后面的情节是对前面情节的重复,这就是重复式了。

知道了故事的结构有以上这些样式,那么,我们写一个故事,如何来考虑它的结构呢?

以前看过一个微博,讲了一个故事,挺有意思的,说的是有一帮盗墓的人,他们面临一个问题:平时他们两个人一组出去盗墓,一个在下面挖墓,一个在上面用绳索拿下面递上来的东西,但是问题来了,在上面的人常常是拿到东西后就跑了,不管下面的人是死是活。后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盗墓帮派的头儿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把父亲和儿子合成一组,父亲在下面挖墓,儿子在上面拿东西,刚开始时还好,慢慢地问题还是发生了:父亲把盗取的墓葬品通过绳索送上去,儿子拿到东西后还是溜了。最后,盗墓帮派的头儿想出了一个办法,儿子到下面挖墓,父亲留在上面拿东西,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发生拿着东西跑了的事。

如果把这个材料写成一个故事,立意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再斟酌,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这个故事说明了一点:惟有父亲对儿子的爱是永恒的。

话说回来,就这么一个材料,把它写成故事,怎么考虑它的结构呢?

首先,我们可以把它设置成独体式,写成一个比较精短的故事。也可以把它设置成两个段落,前面一个段落写儿子在上面,父亲在下面;后面一个段落写父亲在上面,儿子在下面。前面一个段落短一些,后面一个段落长一些,这就是葫芦式。我们也可以写成一个大的段落,就写父亲在上面,儿子在下面,但在这个段落中安排一段插叙,插叙的内容就是讲述以前盗墓的方式:儿子在上面,父亲在下面,这就是包孕式。我们也可以设置三段式:没有父子关系的两个人,一个在上,一个在下,这是第一段;儿子在上,父亲在下,这是第二段;父亲在上,儿子在下,这是第三段。如果内容再丰富一些,我们可以安排四个以上的段落,这是连环式。在讲述一个段落时,因为有些内容差不多,会有重复,这就是重复式。

以上介绍了结构的一些形式,从大的方面来说,一是独体式,一是复合式,复合式中又有:葫芦式、包孕式、三段式、连环式、重复式,等等。

第三个问题:故事结构的新变化。

以上说的是故事的一些基本结构形式,这些结构形式,大多是在传统故事的基础上形成的,必须要指出的是,近年来,由于小说等文学样式创作理念的影响和故事作者队伍的变化,已有少部分作者尝试着对传统故事结构的突破。

举例来说,安昌河的《菜刀传奇》就是其中之一。这个中篇在《故事会》发表后引起了一定的影响,也改编成了电影。

《菜刀传奇》这个故事以一把菜刀为核心道具,以安州城里的张铁匠、王铁匠两家的世代恩怨为主线,讲了“哑巴厨师”“江湖刀客”“混世魔王”三个人物的故事。

它的结构与传统的故事结构有什么不同呢?

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传统的故事,它也可以在情节推进的过程中安插几个片段、几个故事,可这几个片段、故事所涉及的事件、人物,都必须是一样的,第一个小故事中出现了张三、李四、王五,第二个小故事中也要出现张三、李四、王五,第三个小故事中也是,而且整个大的故事,出现的也是张三、李四、王五。人物这样,事件也是这样,讲的都是同一件事。而《菜刀传奇》完全不是这样,它安插的三个故事:“哑巴厨师”“江湖刀客”“混世魔王”,每个故事中的事件、人物都是各不相同的,仅仅是以“菜刀”这一线索贯穿起来而已。所以,我们很难用上面几种结构形式来归纳它,它是一种故事结构的新形式。

上面归纳的几种结构形式都有一个带有原则性的特性,即:故事的结构必须符合讲述性的基本特点,而一个故事要在结构上符合讲述性,必须要注意单一性、顺序性、完整性,而《菜刀传奇》的结构则完全违背了这三个特性。先说单一性,“哑巴厨师”“江湖刀客”“混世魔王”中的人物、事件都是不同的,完全不单一;这三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又各不相同,没有顺序性;从整体上看,三个故事都各成篇章,各自独立,没有完整性。这就是小说化创作倾向在结构问题上对故事的影响,或者说,是小说化了的故事,作者在故事创作时不自觉地违背了故事创作的基本原则。这个问题,我和作者交谈过,他也欣然接受了。

有作者、读者或许会问:既然《菜刀传奇》在结构上是小说化的,那编辑为什么还要发表它呢?而且在此后的《故事会》上还陆续发表了若干篇结构上相似的作品。关于这个问题,我要说明两点:一是虽然从整个故事的结构上看,《菜刀传奇》违背了单一性、顺序性、完整性,但分开来看,这个中篇里的三个故事,每一个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单一性、顺序性、完整性,都具有较强的讲述性,也就是说,《菜刀传奇》这个作品,整体上很难讲,但里面包含的三个故事,单独的都可以讲;二是这个故事题材新鲜、情节奇巧,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说简单一点,就是好看,如果不好看,再加上是这样一种结构,那是无论如何不能发表的。

我认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接受信息的习惯、形式的改变,故事的结构是会有一些变化的,但是,不管未来的故事结构会有怎样的变化,万变不离其宗,故事还是故事,故事在结构上的三大原则还是必须遵循的,那就是:以事件为轴心、符合讲述性的基本特点、各种元素和谐统一,其中讲述性是很重要的,你所创作的故事,因为结构上的原因而不能“讲”,那你的作品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故事了,只有能“讲”的故事,才能最大程度上、最广范围内“口耳相传”,不管未来的故事如何发展,这一点应该是必然的。

猜你喜欢

体式菜刀段落
菜刀帮丢刀事件
心理小测试
菜刀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巧用菜刀没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