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打造杭州高质量发展“金名片”

2023-05-27杭州市统计局课题组

杭州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生物医药生态圈医药

□文/杭州市统计局课题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健康中国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杭州紧紧围绕打造五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的发展目标,聚焦化学药、生物药、中药、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链,细化领域布局,完善配套支持,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规模不断壮大,创新平台加快集聚,综合实力逐步提升。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前沿赛道布局滞后、要素资源制约发展等问题日益凸显。作为杭州产业生态圈中的“耀眼名片”,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杭州制造业提能升级的关键一环,在严峻复杂的行业形势和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下,亟须加快构筑产业新格局,蓄力生态圈新优势,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添势赋能。

杭州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发展历程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现代产业体系中极具成长潜力的朝阳产业。杭州对生物医药产业的举旗定向最早可以追溯到21世纪初的“两港三区”建设。

2000年12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以“两港三区”为重点的“一号工程”的若干意见》,重点打造“两港三区”(信息港、新药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高教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开始迎来“发力期”。

2004年开始,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产业发展资金,不断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在“政策红利”激励下,拱墅区的华东医药、民生药业,西湖区的正大青春宝,钱塘区的九源基因、艾博生物,富阳区的海正药业等一批本地医药企业由弱变强,成为杭州生物医药产业的“星星之火”。

此后,“十二五”时期杭州聚力发展“十大产业”中的生物医药产业;2015年浙江省重点发展“七大产业”中的健康产业;“十三五”时期杭州重点谋划“1+6产业”中的健康产业。一系列措施持续实施,奠定了杭州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坚实基础。

经过20多年的精耕细作,杭州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医药制造业产值从2002年的48亿元快速增长至2021年的980亿元,涨幅超20倍,年均增长17%左右,基本形成以“医”为主体、以“康”为支撑、以“养”为特色、以“健”为纽带、以“药”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格局,成为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是2022年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首次提出的杭州未来重点打造的五大产业生态圈之一。根据浙江省现行的健康产业统计监测制度及《健康产业分类目录2018》,参考上海、成都、苏州等行业标杆城市统计口径,结合杭州发展实际,确定医药制造(包括药品制造和医疗器械,下同)、医疗及康养服务、医药流通等三大领域为杭州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统计监测范围。

杭州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发展现状

2022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拥有规上(限上)企业1041家。其中:医药制造业240家,实现营业收入1110.1亿元,增长17.8%,占比26%;医疗及康养服务业394家,实现营业收入1693.7亿元(包含行政事业单位部分),增长5.8%,占比40%;医药流通业407家,实现营业收入1456.8亿元,增长8.7%,占比34%。三大领域合计营业收入达4260.6亿元,增长9.7%(如图1),高于全市规上工业服务业批零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5.0个百分点,在总体经济形势低迷的大环境下,增长态势较为亮眼。

图1 2022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营业收入构成

■三大领域齐发力,产业规模创新高

医药制造业增势强劲。2022年,医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50.1亿元,增长15.0%,高于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速12.2个百分点。其中,药品制造产业链实现工业总产值941.1亿元,增长11.2%;医疗器械产业链实现产值209亿元,增长36.0%。值得注意的是,集中在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医疗器械行业中的前17家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生产企业共贡献了354亿元工业总产值,增长了41.3%,如果剔除这17家企业,增速将从15.0%下降至6.1%。2022年,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110.1亿元,增长17.8%,其中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医疗器械行业分别增长58.5%和35.9%,兽用药品和药用辅料及包装材料出现负增长。从利润情况看,依托于上半年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的集中订单和高毛利,医药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51.1亿元,增长40.2%,其中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医疗器械行业分别增长57.7%和99.6%。

医疗及康养服务业稳中趋缓。2022年,医疗及康养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693.7亿元,增长5.8%。其中,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营业收入1263.8亿元(行政事业单位部分),增长6.9%。规上服务业部分实现营业收入429.9亿元,增长2.8%,利润总额19.5亿元,下降37.4%(微医控股有限公司单家下拉20个百分点)。

医药流通业增长稳健。2022年,医药流通业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总体保持良好态势,实现营业收入1456.8亿元,增长8.7%,利润总额60.2亿元,增长54.4%(华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出售子公司昆药股份,导致利润暴增,拉动约35个百分点)。

■医药制造稳发展,权重行业有突破

2022年,在全市医药制造业1150.1亿元产值中,化学药品制剂制造占44.2%,医疗器械制造占18.2%,生物药品制造占14.5%,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占14.3%,四者合计占91.2%。中成药、化学药品原药、中药饮片、兽用药品、药用辅料及包装材料制造分别仅占2.8%、2.4%、2.3%、0.8%和0.5%(如图2)。总体来看,全市医药制造业逐步形成了以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为主,医疗器械、生物药品、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为辅的发展格局。

图2 2022年全市医药制造业产值构成

化学药品制剂企业共27家,实现产值507.9亿元,增长3.7%,户均产值18.8亿元,为全市医药制造业平均水平的2.9倍。其中,赛诺菲、默沙东、中美华东等3家企业产值超百亿元,瀚晖制药、大冢制药等10家企业产值超十亿元。杭州的化学药品制剂企业主要以仿制药为主,总体创新能力较弱,目前仅有贝达药业的盐酸恩沙替尼胶囊、歌礼生物的盐酸拉维达韦片等4个1类创新药批文,全市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品规数也仅90余个。

医疗器械企业共96家,实现产值209亿元,增长36%。博日科技、泰尔茂等3家企业产值超十亿元,康基医疗器械、睿丽科技等6家企业产值超五亿元,其他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医疗器械产业链里的植(介)入产品和高值耗材领域发展快、空间大,有16款产品通过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优先审批通道获批上市,其中启明医疗经皮介入人工心脏瓣膜系统是国内首个自膨式经皮介入人工心脏瓣膜,诺辉健康检测试剂盒是中国第一个针对粪便样本的多靶点分子(FIT-DNA)检测技术。内窥镜领域发展多年,但仍处于低小散的状态。

生物药品企业共34家,实现产值167亿元,增长6.2%。艾博生物、博拓生物、远大生物等8家企业产值超十亿元,但总体体量都不大,竞争力较弱,缺乏新兴的生物制药领军企业,海正药业和贝达药业共有3款单抗产品获批,分别为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其余批文以蛋白和多肽类产品为主,尚无1类生物创新药获批,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

■空间布局更优化,一核四园初成形

近年来,杭州持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城市。经过多年努力,初步形成了“一核四园多点”发展格局。

“一核”:以钱塘区为核心,充分利用自贸区政策优势,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打造全市要素最齐全、环节最完备、发展速度最快的生物医药高端产品研发制造流通核心区和集聚区,积极推进国家级高科技企业孵化器、东部医药港小镇等平台建设。

“四园”:余杭区以“数字+健康”为主攻方向,依托未来科技城(海创园)健康产业示范基地,聚焦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药物、“AI+健康”服务,着力打造药品器械研发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创新型产业园;临平区聚焦生物技术药、小分子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打造以“CXO+MAH”为主攻方向的浙江省生命健康科创高地示范园;滨江区以建设智慧健康为重点,落实“互联网+医疗”战略,加快建设以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研发外包(CRO)专业服务为特色的生命健康产业园;萧山区以生物创新药研发、生产制造(含CDMO)、智慧医疗为方向,打造以杭州湾生物科技谷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园。

“多点”:分布在拱墅、临安、富阳等多个区、县(市)的一批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基地,如桐庐富春山健康城、临安天目医药港等也蓬勃发展。从2022年分区域数据看,拱墅区(医药流通一家独大,华东医药、英特药业两家合计营业收入超400亿元)、上城区(医药流通领域回音壁、上药新欣合计营业收入超150亿元)、滨江区(赛诺菲、康恩贝两家合计营业收入近100亿元)位列前三。从医药制造业看,钱塘区依托医药港优势,以268.5亿元营业收入遥遥领先,滨江区和拱墅区分别以165.9亿元和112.1亿元位列其后,其余10个区、县(市)均未超过100亿元。

■头部企业雁阵化,集聚发展成效佳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杭州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逐步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形成了以赛诺菲、默沙东、华东医药、民生药业为代表的新型化学药物企业群,以贝达药业、歌礼药业为代表的创新药企业群,以胡庆余堂、康莱特药业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企业群,以艾康生物、安旭生物、奥泰生物为代表的体外诊断试剂企业群,以娃哈哈、贝因美、养生堂为主的健康食品企业群。

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形成了以诺尔康、归创通桥、捷诺飞为代表的创新医疗器械装备企业群。在生物信息领域,依托杭州数字经济优势,形成以阿里健康、微医集团、健培科技、火石创造等为代表的医疗人工智能企业群。在生物服务领域,迪安诊断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第三方监测服务企业,泰格医药为国内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CRO)领军企业。此外,目前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中已有启明医疗、康基医疗、微泰医疗、新锐医药、泰林生物等24家上市企业,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国主要城市第4,市值居第8位。

■产业生态可持续,扶持引育全方位

全市已初步形成涵盖实验室研究、成效性分析、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注册审批、药品生产、上市销售和产业金融等全方位服务支撑体系。

在研发机构方面,西湖大学以及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达摩研究院等国内顶尖的研究机构相继落地,建成了浙江大学杭州创新医药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创新研究院等科研中心。

在创新平台方面,杭州拥有国家化学原料药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视听认知健康与智能影像分析评价实验室等9个国家级实验室、工程中心。

在高校专业方面,以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为代表的全市28所本科以上高校多数设置了与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的专业学科门类。

在领军人才方面,除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教授外,通过聘任方式引入哈佛大学教授乔治·丘奇、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等国际知名生命科学家。

在产业基金方面,杭州已组建市区联动的200亿元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专项基金,钱塘区、滨江区、萧山区、临平区4大平台已相继设立政策性产业基金。在医药投资领域,生物医药PE/VC投资活跃,创新资本加速集聚,企业融资金额和融资案例显著增加。

杭州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产业规模总体偏小

虽然近年来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上海、苏州等城市相比,体量扩张仍显缓慢。

一是产业规模偏小。上海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目标到2025年,规模达到1.2万亿元,其中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达到2800亿元。苏州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一号产业”,目标到2025年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

二是缺乏多点多级支撑。骨干企业全年产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大量中小微生物医药企业发展活力有待激发。

三是招大引强力度偏弱。武汉提出打造万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近年来仅光谷生物城已招引落地世界500强8家,上市药企56家。成都围绕医药产业建圈强链,仅成都高新区就吸引了“通用电气精准医疗产业基地”“全国最大自有品种抗体药物生产基地”“亚洲最大血液制品生产基地”等集群项目。相较而言,杭州在大项目招引上仍任重道远。

■核心要素难以突破

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孵化、生产都需要落地空间,而受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因素影响,杭州生物医药制造用地严重缺乏,用地需求和资源现状不相匹配。杭州医药制造业以化学药制造居首,适合发展创新小分子药物合成的M3用地仅存钱塘区江东地块,但大多已被化工、印染企业所用,环保基础设施分散滞后,腾挪空间有限,一些原本有意落户杭州的药企无奈放弃,如歌礼生物落户绍兴、艾森医药落户衢州。随着用地规划的调整,环保要求也相应提高,原有的项目无法扩大规模,技改受到限制,如中美华东、远大生物等发展均受限,正大青春宝搬迁至德清。

此外,资本市场支持尚且不足,生物医药是一个投入高、风险大、见效慢的行业,医药创新有“双十”定律(新药研发需要耗时十年,花费十亿美元),需要有力度大、持续时间长的产业基金或风投资金支持,与数字经济等领域相比,生物医药行业中能够持续高强度资金投入的融资渠道凤毛麟角。

■配套体系不够完善

公共服务平台不够健全。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生物样本库等高水准基础研究服务平台缺位,缺乏一致性临床试验机构、药检所等复查机构及植入式器械、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等专业检验机构。

注册检验能力有待提升。2019年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实施后,省药检院注册检验业务量呈爆发式增长,平均注册检验周期在2个月以上。以赛诺菲核心产品厄贝沙坦片为例,其2021年申请的批量变更注册检验时间远远超出了标准时限,致使约2亿元产值的产品延后进入市场,严重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022年开始,省药监局已将药品变更注册检验权限下放至市级层面,杭州尚未配套与产业规模相适应的检验力量。

■前沿赛道布局滞后

杭州在抗体药物、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创新产业赛道上布局较为滞后,虽然2018年以后,企业数量快速上升,但产品上市尚需时间。有些区域分布零散,集聚度不高,尚未形成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领军企业,整体核心创新产品的数量和研发进度有待提高。医疗器械一直受高速计算芯片、核心模组、新材料、供应链配套等因素缺失而发展放缓,如桐庐的内窥镜等领域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仍未脱离低小散的局面。

■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杭州化学制药主要以仿制为主,自主创新及改良型化药成果屈指可数。赛诺菲、默沙东等外资企业近年来引入的新药,都是专利快到期或快被替代的药品。杭州的医疗器械制造以零配件为主,缺乏核心传感器、智能零部件、控制软件,缺乏成套的高端设备。

同时,企业研发投入也相对偏弱。2022年全市规上医药制造业企业共投入研发费用61.9亿元,在抗原检测企业的助力下,投入强度达5.6%,但从单家企业来看,仅中美华东、贝达药业两家企业研发费用超过5亿元,艾康生物、安旭生物等11家企业研发费用1亿多元,投入强度与先进药企相比存在差距。

■医药行业加速洗牌

近年来,全球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革,欧美发达国家推动制造业回流,医药产业技术外溢受到更加严格的限制,加之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利用低要素成本优势加快发展医药产业,对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造成较大冲击。同时,国内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药品带量采购落地、分级诊疗等医药政策陆续出台,长远看有利于解决行业痛点,但是短期内随着医保控费等政策推进,国家药品集采不断扩围,医药企业不可避免地进入改革阵痛期。此外,生物医药产业监管趋紧、行业内外部竞争加剧,新一轮优胜劣汰加速洗牌,杭州生物医药企业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价格、渠道、市场、资本、技术竞争激烈。

加速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建议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也是现代产业体系中最具成长潜力的领域之一。从国际来看,生物医药产业总体发展形势向好,资料表明,2025年全球生物医药市场预期收入将达到1.7万亿美元。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都将生物医药列入未来15—20年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从国内来看,随着中国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人民群众健康管理意识日益增强,对高质量药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是实现杭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加大项目招引力度

一是通过与国际国内知名咨询机构、基金公司及在杭大企业等对接,研究产业招引重点和方向;强化与在杭CXO等平台合作,注重临床三期产品管线及大企业新产品的招引。

二是通过本地龙头链主企业实现以企引企、以资引资,重点关注上市企业通过募投资金增资扩产,形成项目增量的内生机制。

三是帮助现有重点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和制约,协调解决扩产和运营问题,跟踪服务一批具有较强产业引领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和龙头骨干企业,以及重点创新的产业化项目。

■强化核心要素统筹

推进一批生物医药产业相关制度性改革和政策在杭先行先试,着力破解阻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一是优化“土地”的问题。加强对M3用地统筹,加快GMP标准厂房建设,坚持差异化发展。在制造环节重点推进钱塘、临平、萧山形成东部产业制造带。在产业集群方面,除“一核四园”外重点推进富阳海正产业园、临安天目药港、建德CDMO原料药基地、桐庐高端器械产业园建设。加快钱塘区临江区块的改造提升,盘活现有存量。鼓励建德市在严格控制排污总量的基础上,在化工园区加快布局落地化学药、原料药和制剂生产基地。

二是落实“试验”的需求。加强统筹省级医院临床资源,引导省级医院优先服务在杭企业开展临床试验。开展市级医院学科能力建设,提升临床能力水平,满足企业临床需求。完善医企沟通协商机制,探求精准合作项目,持续推进杭产药械推广应用。

三是发挥“数据”的优势。建设完善生物医药数字化平台,梳理数据需求、数据来源、数据归集、数据利用、数据维护各环节的关键要求,努力打通医药、医疗、医保环节,建立生物医药数据应用场景。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是增强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安全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生物医药企业维持竞争力的源泉。

一是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二是强化金融支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积极引导社会资本、风险投资为生物医药创新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如鼓励参照滨江-泰格、临平-贝达模式,由市、区两级与头部企业成立专项产业基金,遵循市场化机制,通过资本手段实现创新引导。

三是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建立创新药品挂网绿色通道,鼓励全省医疗机构及时将挂网的本市创新产品纳入机构采购目录,支持杭州创新药品纳入医保使用。

■树立共享合作理念

一是找准杭州与周边上海、苏州、绍兴等地的医药创新链、产业链的优势资源和薄弱环节,本着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在上游原料供应和技术攻关、中游临床试验和药品生产、下游药品销售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二是构建长三角生物医药资源信息平台,整合共享高校院所、检验检测、研发机构、临床试验、研发人才等资源,促进区域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链协同。

三是探索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外资企业总部和研发机构在杭发展,加强外资企业与杭州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创新合作,构筑项目研究中心、科研院校科技园等合作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发挥产学研联盟在承担实施重大项目、制定产业技术标准等多方面的作用,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创新合作体系。

猜你喜欢

生物医药生态圈医药
传统医药类非遗
新区制造生态圈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跑步生态圈
崭新的“医疗生态圈”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科大讯飞:押注语音生态圈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