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分析

2023-05-27吕亚莉

关键词:数学教师数学知识传统

吕亚莉

摘 要:为了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并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相关的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在发掘数学教学内容的同时,有助于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内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需要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意义。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从小学数学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旨在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寻找新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 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4.023

学生的小学时代是获取知识、成长身体的关键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仅需要给学生讲解数学知识,还需要从当前的教学内容中挖掘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使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发挥出最大作用。学生在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中,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数学核心素质,还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在我国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下,各种各样的文化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认知,逐渐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所以把有意义的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数学课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这个阶段的小学生而言,由于其自身的活泼好动、好奇心重等特点,他们自己的思维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处于成长阶段,又极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学生自身的思想和观念。小学生身为社会的“新鲜血液”和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小学阶段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小学生长期接收外来文化,便有可能会逐渐失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认知,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的自身发展,并且和目前社会的主流文化背道而驰。所以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讲解,使课堂教学和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但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打下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此外,有效地使传统文化和小学数学课堂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令其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逐渐产生兴趣,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过分关注学生的卷面分数,忽略了培养学生自身素质的重要性。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课堂中多学习知识,通过教师的教学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遵守课堂纪律,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情感培养和心理健康。家长和教师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学生遇到的问题,学生由于这些因素会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不但需要重视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必须重视他们的学习过程,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师在课堂中还需要对学生的思想加以指导,在教学中对学生讲解有关古人的故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思想。

在現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中,由于教学模式非常单调、沉闷,学生往往对抽象化且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提不起很大的兴趣。由于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重视学生的卷面分数,在教学活动中使用“填鸭式”教育,使得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逐步下降。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数学课堂中,适当渗透与教学相关的传统文化,引领学生融入课堂,积极学习。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引用某位古人的经历来激励学生,借此发挥出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切实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为日后的学业与生活成长做好铺垫。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利用现实文物,逐渐推进课堂知识的讲解

我国的历史积厚流光,在几千年的沉淀中,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不仅体现在理论知识上,在物质文化层面还蕴藏着诸多的文化瑰宝。我们所了解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将服务生活,在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发展中,随处可以见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与存在。从中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和数学知识之间渊源颇深,并且数学知识出现的时候便为传统文化进行服务,而在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中也有数学知识的影子。诸多保存到现代社会的古老建筑中不仅弥散着传统文化的味道,还向世界展现了数学知识无与伦比的风采。

例如,分布均匀的桥孔,在现代学者精密测量后仍旧赞叹古人对于面积和距离的把握技巧,诸多桥梁的形状也使现代学者感慨,在遥远的古代,古人便可以通过数学图形的变化构造出桥梁的模样。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现代数学课堂中潜移默化地融合现实生活中的文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数出一百以内的物品数量,并了解一百是怎样组成的。这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学会逢十进一,能够说出十之后的数字。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会无法领会逢十进一的概念是什么意思,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古人使用的算筹方法。算筹是指取数根长短和粗细相同的小木棍,古人把一定数量的小木棍放进一个布袋中,随身携带,在需要算数的时候将布包拿出,放在桌子上或者炕上。教师可以利用类似的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数数。比如教师为每位学生准备一百根小塑料棒,引导学生先从这一百个塑料棒中取出十个放在一旁,直到学生将一百个塑料棒均匀地分成了十份,这时候可以询问学生:“我们桌上一共有几份塑料棒呢?”学生仔细数一数会发现一百根塑料棒被分成了十份,而每一份塑料棒里有十根。有利于学生对于一百形成深刻印象。

2.通过古代名人故事,在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过去的几千年时间里,我国的数学发展水平在世界中处于首屈一指的地位,直到今天也是如此,诸多优秀的数学知识基本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家首先计算并发现的。因为对小学生来讲,很多数学知识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所以学生对于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没有准确的理解。恰巧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用古代数学大家的故事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化学生脑海中对于该类知识的印象,同时也达到了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使用过去老旧的教学方式讲解数学知识,对小学生来讲有着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其他的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并为学生展示历史资料。古代数学大家使用的计算工具也体现着古人的智慧,不同时期不同的计算工具也在彰显着不同的文化特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用相关的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鸡兔同笼》一课时,教师需要学生学会化繁为简的思考方法,逐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鸡兔同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题目,在《孙子算经》中也描述了这道题目。因为过于典型,所以常被选入小学数学课本中,用来锻炼学生的思维。题目内容:笼子中有鸡兔若干,从上边看共有八个头,从底部看共有二十六只脚,那么鸡和兔各有几只?教师这时询问学生对此有什么思路和想法。教师根据学生所表达想法进行总结,在学生解答完成后,可以为学生讲述古人是如何解题的。古人在解题时使用了抬腿法,通过鸡和兔子不断抬腿进行分析,得出笼子中共有五只兔子、三只鸡。

3.在教學实践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生在小学时期具有好奇心重、活泼好动等特点。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或者是“填鸭式”教学,为学生传达教材中的数理概念、数学符号和相关的数学定理,无法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共鸣,学生逐渐会对数学课程失去兴趣,甚至还会出现厌恶数学课的情况。但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数学知识、生活经验和传统文化相融合,并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数学实践课程,便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讲解传统文化时,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故事和相关文化知识,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数学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神奇。或者教师在讲述和数学有关的传统文化故事时,在其中添加一些互动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游戏了解到数学知识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表内乘法(一)》一课时,学生需要结合相关情景,将计算方法从加法升级为乘法。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一张设计好的游乐园图片,询问学生图片中共有多少个气球,学生通过一个一个地数,明确气球的数量,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中的气球一共有三份,而每一份气球里有五个气球,教师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办法知道气球的数量,教师这时可以将乘法等式“3×5=15”列在黑板上,并为学生拆解如何得到的结果。在学生了解当前算式的算法之后,教师这时可以为学生引入古人的乘法表。乘法表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在《管子》中有明确的记录,但是古代的乘法表与现代的乘法表不同,古代是从“九九八十一”为起点,到“二二如四”停止。

4.借助传统文化强化作业结构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地设计作业,帮助学生复习课堂中所讲授的数学知识。教师也可以在作业中加入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作业内容,使传统文化多方面地深入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之中。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学生脑海中的传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与我国古代数学家相关的文章或书籍,激励学生在平时的课余时间中进行阅读,并写出一份读后感。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发挥自身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出合理的作业,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渗透,避免学生因为作业量过大而产生负担,进而影响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还可以将一些带有实践意义的内容作为作业的一部分,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分析,并判断学生当前的知识掌握情况。

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学生需要明确说出分数由什么组成,通过教师的演示,了解分数的形成。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在数量均等的方块上选择几个并涂上颜色,学生从中判断有颜色的部分应当怎样用分数表示,或者教师给定一个分数,学生根据分数来画出相应的图片,加深学生对于分数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在作业中添加这样一道题目:分母各乘其余,分子从之。学生翻译出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分数的由来。

5.结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有效进行课堂知识的延伸拓展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出不一样的数学课堂,同时还能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完成课堂知识的延伸,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使小学数学课堂的教育实效性得以进一步增强。教师在融合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时,还可以利用课堂中的多媒体设备对应知识点进行介绍,为后面数学知识的拓展打好基础。小学数学教师若想有效改变当前课堂的单一授课形式,使课堂的师生互动丰富起来,教师可以将当前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升级”。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和资料,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师需要逐渐增加课堂提问的难度和趣味性,因为后面的数学知识难度会逐渐增大,小学数学教师若是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讲解的趣味性,学生很容易会因为知识点难度增加而逐渐失去学习动力。所以教师在课堂的讲解和提问中,利用多媒体设备不断穿插趣味性的传统文化知识,保持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新鲜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简易方程》一课时,学生需要明确在算式中使用字母表达数字的优势,可以读懂算式和字母之间的关系,会求解简单的方程式。接下来,教师可以为学生出这样一道题目:爸爸比小明大25岁,那么应当如何用方程式表示小明与爸爸的年龄呢?教师这时引导学生在算式中加入字母,比如爸爸的年龄是“a+25”,其中a表示的是小明的年龄,那么“a+25”表示的便是爸爸的年龄。学生通过这样的例子认识了方程式,教师这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介绍古人是如何使用方程式,又是如何解答出来的。

总之,大多数教师都深受传统应试教育观点的影响,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学生的卷面分数上。为改变这一课堂现象,教师首先应当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把相关文化知识引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通过古代的名人故事进行课堂渗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激励,并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在一旁进行辅助,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打造出传统与未来相结合的小学数学课堂。通过这样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促进历史文化的普及,在新时期的小学课堂中表现出传统文化自身的优势和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家长》2022年第25期。

[2] 方少杰《小学数学课程传统文化理解与传承的实践研究》,《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年第3期。

[3] 陈莉《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甘肃教育》2020年第22期。

[4] 高文豪《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策略探究》,《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年第3期。

[5] 李虹《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考试周刊》2019年第72期。

[6] 杨柳《探究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考试周刊》2018年第18期。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数学知识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老传统当传承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