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回忆我的母亲》看母教的深远影响

2023-05-26刘少勤

莫愁 2023年15期
关键词:朱德劳动母亲

文 刘少勤

近日再读朱德《回忆我的母亲》,再次被这位勤劳俭朴、持家有道,宽厚仁慈、教子有方,坚强不屈、爱憎分明,深明大义、支持革命的母亲深深打动,也再次感悟到母亲对子女教育的深远影响。

劳动勉励强韧意志

《回忆我的母亲》文中讲道:“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四五岁、八九岁的年龄,读书加挑水、放牛、种地的童年生活,母亲在劳动中手把手教给生产知识,让朱德有了“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以至在后来的革命道路上“从来没有感到过劳累”。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美好是劳动创造出来的。让孩子们幸福生活、快乐成长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是一代代人的追求,更是每一位父母的期盼。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政策,从制度层面加强和规范学生劳动教育,努力将劳动观念和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2022年南京市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已将劳动教育常态化落实落细,就是进一步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就家庭而言,当前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加强对孩子劳动习惯的养成,潜移默化进行劳动责任的培养;家长要向孩子传授生活小常识、劳动小技能,在家务劳动中鼓励孩子跟着学、亲手做,引导孩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树立劳动光荣、劳动崇高的思想,自觉掌握必备技能,成为劳动小能手、技术小行家,为未来小到顺利适应生活、立足社会,大到发展成为行家里手、大国工匠,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能力基础。

良好习性从小塑造

家庭教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这方面,朱德母亲进行了很好的示范。“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她以身示范,严格要求,为少年朱德塑造良好习性。“管束”是硬举措,是刚性的;“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是硬要求,是一条清晰的底线,更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试想,如果少年朱德胆敢有违,将会招致多么严厉的责骂甚至处罚。

的确,家庭教育提倡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父母要树立好家规,用自己的行动引导鼓励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进步,共创良好家风。其中,母亲的教育尤为重要,既要循循善诱、耐心引导,必要时又要扮演“红脸关公”角色,像朱德母亲那样,对孩子日常行为规范列出清单,在严苛要求下强化孩子的底线意识,从小塑造良好生活习性和高尚道德品行,在身体成长成熟中同步锤炼思想、健全人格。

引领孩子奋进向前

“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母亲用“三言两语”和“许多慰勉”引领朱德走上了为国家谋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革命道路。

孩子未来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产生持久的能量,引领推动孩子在正确道路上奋进前行。

对子女的教育,有两个关键字:

一是“高”,一方面,在知识储备上要“增高”,人其实都很矮小,都是被书本垫高的,被知识拉高的,要教育引导孩子珍惜人生黄金时期,在宝贵的时间内用知识强身健体;另一方面,在期望值上不“比高”,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各有优长和不足,盲目比较不仅会造成心理落差,伤害自尊心,还会制约孩子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是“正”,在家庭教育中,多正面引导,少负面打压。父母要将理想信念教育细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小话题,将大道理转化为孩子喜闻乐见的小故事,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和小挫折,特别是网络上的一些负面信息,多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用正义和正能量鼓舞、滋养孩子,让他们在未来人生道路上自信阳光、正气充盈,让理想信念在火热实践和奋进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贤母使子贤也”,中华民族史上,无数母亲,无论身在乡野,还是位居高堂,她们无不尽显母性,言传身教,呕心沥血,培养出一个个、一代代优秀儿女,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母教文化,给当代家庭教育留下了珍贵遗产和生动教材。

猜你喜欢

朱德劳动母亲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不必要花的钱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卖梦店
如果让我许一个愿望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给母亲的信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