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2023-05-26王霞
王霞
【摘 要】随着我国实体经济金融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企业金融化成为普遍现象。实体企业金融化在短周期内会给企业带来高额的金融投资回报,但从长远看来,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企业高新技术研发资金,给企业的可持续长远发展带来一定风险。论文通过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对企业科技创新产生的正向与负面影响,继而提出利用企业金融化助推企业创新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实体企业发展创新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词】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5;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4-0143-03
1 引言
近年来,由于内需弱化、国际经济格局变化与信息化网络化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的兴起,使实体企业发展速度逐渐递减,传统的主营业务收益也不断下滑,基于此,实体企业的多元化发展转型成为其所必须面临的难题。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我国A股有1 548家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到2019年,数据已升至3 378家[1],且持有的金融资产总额也呈飞速增长态势。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除去与企业自身经营相关领域的扩张外,金融化成为一大趋势。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可以在短期内为企业带来高额金融投资回报,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缓解因主营业务下降带来的经营压力,因投资周期短、投资回报高等,实体企业会持续增加对金融资产的投资力度。高新技术研发行为会在较长周期内占用企业经营收入及闲置资金,在研发项目后期甚至会出现因资金投入问题迫使企业进行融资、借款等举措保证研发项目顺利进行,研发项目出成果以后,因技术过时或投入产出比等诸多原因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确定的收益,因此,非金融企业用可视的金融化资产增量取代长周期不确定性的高新技术研发投入,短期内可用金融化收益扩张主营业务,长远核心竞争力的缺失也将成为必然。企业金融化与企业创新间的平衡点一旦打破,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抑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与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缺失,如何让金融化与创新协同发展,促进二者之间的关系由挤占向良性互动转变,是企业在新时期所面临的挑战。
2 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现状分析
从宏观层面来看,企业金融化是经济社会资本积累方式由生产部门转向投资金融部门,企业金融化产生的因素众多,外因是金融市场的繁荣与确定性投资机会的增多,内因是企业主营业务收支成本变化。企业在主营业务稳定增长时期,通常会选择将闲置资金投入到扩大生产与主营业务相关的创新研发中,当企业主营业务增长停滞甚至进入下降通道时,企业会将闲置资金进行金融化资产持有,以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并降低或者停止与主营业务相关创新研发的资金投入。金融行业的繁荣促使企业持有与不断增加金融资产,统计数据表明,2019年上半年上市金融行业营业收入与净利率均居所有行业之首,远高于排名第二的食品饮料行业,基于此,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成为企业寻求发展的选择之一,金融化资产占比逐渐提升,金融投资回报在企业总营收中的占比也逐步提升[2]。非金融企业金融化主要体现在委托理财、股票投资、信用贷款投资等金融活动,企业在保持现有经营规模与寻求规模扩张时,对增量资金的需求扩大导致金融化步伐的加快,金融化的高收益率可以为企业扩张提供更多选择空间。
从微观方面来看,非金融企业在金融化过程中会提高金融资产持有份额,加大对金融资产的投资力度。企业加大对金融资产的投资力度,短期内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金融投资收益,但是企业的长远战略性支出会处于萎缩态势,如对高新技術研发的投入,高新技术研发对企业短期经营收益贡献为负,此时有些企业会消减或者停止对创新方面的资金支持,导致新项目研发停滞或者研发结束时间推迟,研发项目的停滞与研发结果的滞后性反过来影响企业长期经营收益,企业金融化与创新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行[3]。另外,企业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持有的金融资产比例过高,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整体数量的激增,会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导致企业金融投资获利减少或者亏损,直接影响到企业短期的生产经营,放大财务风险。
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在短周期内化解因内需不足、产能降低、出口降低等的经营困境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可以有效利用企业闲置资金创造收益,可以给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撑,其中必须要注意的是,把握好“度”与“量”的平衡关系,不能因高收益而加大金融资产的持有量,也不能因短期利益而挤占创新方面的投入,适度适量,平衡好金融化与创新二者的关系,以金融化促进创新进度,以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在降低发展风险的同时,促使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3 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分析
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是企业在内部需求以及外部环境影响下的短期投资行为,这与金融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与企业短期发展阻力有直接关联。金融化是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模式之外拓宽营收渠道的一种手段,金融化手段的正确应用,可以有效促进闲置资金的循环利用,缓解企业经营压力,甚至可以利用自身信誉好、银行授信额度高的优势,向需要资金的企业进行金融借贷,达到获取稳定收益的目的。非金融企业金融化与企业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双向性,在不同金融化规模、不同内外部经济环境、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下,金融化与创新的关系均有不同。企业金融化的表现方式随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所投资行业与业务也呈多元化趋势发展,但是金融化规模一旦偏大,占用的资金量增多以后,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4]。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资产的配置量应与企业当前的发展规模与创新进度相对应,金融资产配置量少企业难以适应外部金融市场发展速度,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短期收益损失,在企业遇到短期资金困难或者经营困境时,缺乏有效的解决手段,从而导致创新研发项目停滞。金融资产配置过量则会对企业主营业务造成干扰,金融化投资的高收益会促使企业决策层作出错误决策,不断加大金融资产的持有量,虽然在短期内可为企业创造大量收益,但是主营业务萎缩导致的创新研发断层会阻碍企业长期发展。创新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原动力,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保持企业在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企业在发展的各个阶段,对创新的投入应是持续扩大状态,积极增加创新方面的预算与实际投入,以创新带动主营业务的健康发展。
从表面看,企业金融化与企业创新二者的矛盾在于占用资金的优先权,企业金融化对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创新资金的挤占方面,企业创新对金融化的影响则体现在企业短期收益受损,二者的相互影响要从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及企业发展的具体阶段来说。首先,企业金融化可以在短期内为企业带来相对稳定的收益,确保其可以度过难关,但是创新的不确定性与持续投入性决定了创新在较长周期内会一直消耗企业闲置资金。另外,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3个阶段对资金及创新的需求均有不同,在各个发展阶段需权衡短期增量资金对企业发展乃至存续的影响,再决定金融化与创新二者的资金归属。其次,企业金融化需要对外部经济环境作出准确判断,盲目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力度、提高金融资产份额,不仅会挤占创新资金,更会为企业发展带来金融风险。反之企业如创新项目过多,投资力度过大,也易造成后续资金难以为继,导致研发项目终止或者滞后,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
4 企业金融化助推企业创新策略
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推动:一是套利行为,企业通过金融渠道获取更多主营业务以外的收益,优点是可以有效利用闲置资金,缺陷是易占用创新研发等长远战略发展资金;二是融资行为,企业拥有的金融资产在正常经营遇到资金问题时可以及时变现,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其优点是可通过金融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三是理财行为,企业将闲置资金配置为金融资产,在不影响主营业务的同时获取一定收益;四是战略选择,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与外部金融市场保持协同性而配置一定量的金融资产,拓宽企业多元化发展渠道[5]。企业金融化的产生与发展是企业应对外部金融市场发展的自发性金融行为,金融资产的规模会对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甚至企业性质产生本质影响,大量持有金融资产会挤占创新发展资金,阻碍企业长远发展,平衡金融化與创新的关系,应从提升金融化效率、抑制金融化规模、发挥金融化优势3方面进行,以金融化促进创新,以金融化推动创新。
4.1 提升金融化效率
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目的在于用闲置资金获取主营业务外的高额收益,以补充企业的资金流动性,使企业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首先,金融化的资金来源不能占用正常生产经营与创新研发资金,在确保正常经营与创新秩序的前提下进行金融资产配置;其次,要提高金融化资产运作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更新金融投资相关的业务知识,关注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动态变化,提升金融资产的流动效率,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产生更大收益;最后,要提高管理层对创新与金融化的思想认识,确立创新研发的核心地位,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加大对创新研发的资金倾斜力度,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基础上,持续加大中长期创新项目的立项数量与投资力度。非金融企业在金融化过程中,高投资回报比会促使企业加大金融资产的持有量与持有周期,过度金融化会对企业主营业务的发展形成阻力,同时降低金融化效率,主营业务、金融化、创新三者的“度”与“量”平衡被打破后,企业抵御金融风险、自身经营风险的能力不断下降,企业创新资金减少而导致的可持续经营能力下降的风险也会逐步加大。金融化效率的提升,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主营业务外收入,可以有更多资金投入到创新研发中,使金融化成为创新的驱动力,为科技研发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另外,提高金融化效率还需不断优化金融资产的投资比例,对金融资产的配置,依据企业自身发展阶段与可支配资金额度做到多维度、多元化配置,达到降低金融资产风险、提高金融资产利用率的目的。
4.2 抑制金融化规模
金融化对创新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为金融资产规模扩展过程中对创新资金的挤占。金融化与正常生产经营所产生的收益相较,金融化短期内对企业的贡献要远高于正常生产经营所得,基于此,企业往往会加大金融资产投资力度,金融化规模不加限制地扩大会使原有的创新项目陷入停滞境地并抑制新创新项目的出现,很可能会让企业偏离原先的发展轨道,弱化企业的同质竞争力,阻碍其长远发展。金融化规模扩大的根源在于预期可确定收益的增加,与不可预知的创新研发投入相较产生鲜明对比,企业的管理架构、股权结构及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均会促使金融化规模扩张[6]。合理有效地抑制金融化规模,首先要明确企业发展思路,以创新为动力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厘清短期收益与长远战略之间的关系,把金融化作为企业的造血手段,加大对新管理模式、新技术、新服务模式等的资金投入力度。其次要明确资金投入的优先级,确定金融化为创新服务的金融发展战略,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依据创新投入所需要的资金额度确定用于金融资产的额度,优先保障创新项目的资金使用量。
4.3 发挥金融化优势
合理运用金融投资工具,控制金融投资规模,发挥金融化优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企业在发展阶段拥有充沛现金流,促进创新研发项目的顺利进行。
首先,在企业主营业务因内需降低、出口降低等因素受阻时,金融化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附加收入,可使企业顺利度过难关。其次,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需要大量资金时,可以及时变现金融资产解决企业困境。这一阶段金融化优势的发挥,需要对金融资产进行合理配置,短期理财、长期股权投资比例需要做好控制,将金融化放在辅助企业发展的地位,避免过度金融化影响主营业务。最后,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不足以支撑创新所需资金时,金融化收益可以助推创新研发项目的顺利进行。金融化投资收益在保证企业健康流动资金的前提下还有盈余时,可以论证开始新创新项目,从而确保企业发展活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金融化优势的发挥,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有序进行,为企业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5 结语
综上所述,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双向性,企业持有金融资产过度时,会挤占创新研发资金,抑制创新发展,反之适当规模的金融化资产对企业创新具有推动作用。合理、有效地配置企业金融化资产,为企业创新及各个发展阶段提供一定量的资金支持,以金融化促进主营业务发展,以金融化促进创新研发进程,以金融化推动企业与外部金融市场接轨,以创新助推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以创新推动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文利.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21.
【2】李震林,易世威.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基于调节效应的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21,41(12):43-57+254-255.
【3】王伟轩.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以云南白药与片仔癀对比为例[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2.
【4】马姚,周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环保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基于企业金融化的中介效应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21(11):70-78.
【5】王伟.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22.
【6】谢婷婷,刘珈琳.高新技术企业金融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基于双元创新投入的中介作用[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22,38(01):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