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图书馆建设研究

2023-05-26杜若礼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书房

杜若礼

摘 要:近年来,以鼓励家庭藏书流通、推广家庭阅读、实现资源共享为目的的家庭图书馆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文章以东莞图书馆为例,概述了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现状及特点,分析了该馆总分馆体系下家庭图书馆雏形——图书馆服务到户工程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图书馆服务到户工程的延伸和创新——“我+书房”家庭图书馆的建设现状,并就“我+书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总分馆体系;家庭图书馆;“我+书房”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4-0078-03

1 背景

2009年,东莞图书馆推出了图书馆“服务到户工程”,旨在将网络资源、馆藏图书和阅读活动直接推送到家庭,将图书馆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1]。服务到户后,为了让更多读者主动参与,让读者带动读者,甚至是读者服务读者,进一步提升阅读推广的效果,东莞图书馆开展了深入探索,于2021年4月启动了“我+书房”家庭图书馆项目。该项目是图书馆服务到户工程的延伸和创新,融合了互联网思维和新技术,为阅读推广活动重新赋能,让阅读推广到户活动焕发新的活力。

2 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现状及特点

截至2022年6月,东莞图书馆通过总馆、分馆、服务站、图书流动车、24小时自助图书馆、城市阅读驿站、繪本馆等三级网络、多种形态的合理布局,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1个总馆、53个分馆、102个图书流动车服务站、494个村(社区)基层服务点、67个城市阅读驿站、31家绘本馆以及45个绘本阅读服务点,实现了全市33个镇(街、园区)24小时自助借阅服务全覆盖的服务体系,形成了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全面创新服务的新形态。

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以“总馆—分馆—服务点”三级网络进行建设,即市、镇街(园区)、村社区三级行政分步进行组建。三级网络各自的建设主体不同、经费来源不同,人、财、物等管理无直接隶属关系,但总分馆之间实行通借通还,业务工作由总馆统一指导,分馆可根据自身情况组织各类阅读推广活动,有充分的文化服务自主权。

3 家庭图书馆的雏形——图书馆服务到户工程

2009年,东莞图书馆推出图书馆服务到户工程,目的是推动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及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镇(街)、村(社区)图书馆(室)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探索建立以服务为中心的基层图书馆长效发展机制。这一时期,东莞图书馆的总分馆体系刚刚搭建完成,各项服务尚未成熟,总分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品牌化阅读项目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图书馆服务到户工程此时提出是东莞图书馆以总馆的身份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品牌阅读推广活动的一次积极探索,以业务指导方式促进总分馆体系的磨合,并借此进一步完善基层图书馆的服务规范,提升其服务能力。

3.1 图书馆服务到户工程的实施措施

3.1.1 活动组织主体:市馆、分馆落实具体工作任务。市、镇街(园区)图书馆主动联合村(社区)图书室共同开展图书馆服务到户工程;市馆、分馆到定点社区开展20个图书服务到户示范家庭建设,为全市开展工作提供样板;镇街分馆发挥馆藏文献资源优势,培养馆员的主动服务意识,按镇街情况建立图书馆服务到户工程示范家庭。

3.1.2 活动服务内容:推送网络资源、馆藏图书、阅读活动等资源。东莞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多种方式的图书预约、预借和派送服务,并提供阅读排行榜书单书讯推送服务;通过电邮、短信、电话等方式邀请示范家庭参加总分馆的讲座和活动,并定期组织举办读书会、座谈会以及有奖竞读、节假日专题活动等;为示范家庭开通数字图书馆账号,引导示范家庭使用市民学习网以及在网上发布书评等。

3.1.3 活动服务对象:主动联系为主,报名参加为辅。为吸引更多家庭参与活动,东莞图书馆主动联系读者借阅排行榜和东莞读书节“学习之家”名单上的读者以及教师群体,同时辅以宣传吸引读者主动报名,最大限度扩大家庭服务的范围。

3.2 图书馆服务到户工程的主要成效

图书馆服务到户工程最直接的受惠者是读者,其次是基层图书馆和馆员,再次是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在读者层面,“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读者被图书馆找到,并被重点关怀,享受到图书馆图书、活动及网络资源的主动推送及定制服务,其阅读需求得到了更好的回应和鼓励;在基层图书馆和馆员层面,基层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效果得到明显提升,读者持证人数、图书外借数量、电子资源利用率等指标均有所增长,馆员对工作内容和服务规范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均有较大提升;在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层面,图书馆服务到户工程促进了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向家庭和社区的延伸,丰富了总分馆体系的服务内容,提升了总分馆体系的整体服务能力。

3.3 图书馆服务到户工程的局限

图书馆服务到户工程在推进过程中主要存在三点局限:一是形式局限。图书馆服务到户工程主要是提供点对点服务,服务覆盖面有限,而图书馆在推动全民阅读的过程中更应考虑阅读推广的覆盖面如何进一步扩大,以做到以点带面,使服务效能不断衍生传递和扩大。二是内容局限。图书馆服务到户工程的工作内容仅限于对图书、活动、电子资源等的推送,工作考核容易停留在推送行为的动作层面,缺乏读者满意度及实际服务成效反馈和评估机制,难免出现重推送轻效果现象。三是服务能力有限。服务家庭数量客观上受限于基层图书馆和馆员的服务能力,人力不足不仅会导致许多普通读者的需求无法被满足,同时还会出现“应付式”完成任务的情况,从而与项目实施的初衷相背离。

4 东莞图书馆家庭图书馆项目——“我+书房”

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下的“我+书房”家庭图书馆项目是基于图书馆服务到户工程的延伸和创新,其定位为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毛细血管”,力争在全市范围内建立成员馆,进一步增强现有总分馆体系的覆盖广度和深度。“我+书房”,谐音“我家书房”,让人联想起在自家书房安静阅读的美好画面,从而唤醒人们对书房的向往,以家庭为中心,以书房为载体,邀请亲朋好友共读和交流,让读者点亮读者,让家庭温暖家庭,让城市的书香更具传播力和感染力。

4.1 “我+书房”家庭图书馆实施措施

“我+书房”项目在服务内容上延续了图书馆服务到户工程的丰富经验,努力盘活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文献资源、活动资源、场所资源,在形式上更加吸引读者主动参与项目,促进社会藏书资源、空间资源以及阅读推广资源的互助共享,使“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4.1.1 活动发展对象:报名录取为主,主动联系为辅。“我+书房”家庭图书馆项目利用多途径宣传鼓励读者主动报名,综合考评读者的申请原因、阅读经历及服务计划后,从中选取突出家庭并发展为“我+书房”家庭图书馆成员馆。同时,东莞图书馆还主动邀请部分重点读者参与“我+书房”家庭图书馆项目建设,带动项目高质量运营。

4.1.2 活动服务内容:总分馆提供资源,读者自助式服务。“我+书房”家庭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总体上延续了图书馆服务到户工程的做法,除在图书资源、活动资源及数字资源等方面为读者提供便利外,还鼓励和引导“我+书房”家庭图书馆组织读者活动,并利用自媒体,如视频号、抖音等开展宣传。

4.1.3 活动组织主体:总馆搭建统一平台,分馆提供指导和支持,“我+书房”成员馆提供读者服务。总馆负责搭建移动总分馆借还书系统平台,设定“我+书房”家庭图书馆读者借阅规则,利用微信公众号为成员馆和读者提供办证、借还书等服务;分馆为“我+书房”成员馆开展借阅活动、读书活动提供指导和协助,形成伙伴关系;“我+书房”成員馆提供读者服务,兑现其作为成员馆的承诺,即在合约期内转借20册次图书、服务3位读者、开展2次读者活动,同时尽力进行宣传。

4.2 “我+书房”家庭图书馆服务成效

“我+书房”家庭图书馆较为成功地延续了图书馆服务到户工程的做法,契合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特点,在读者、基层图书馆和馆员以及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等层面均提升了成效。自2021年4月启动试点以来,截至2022年12月东莞图书馆已建成261个“我+书房”家庭图书馆,分布在东莞30个镇街(园区),图书借阅总量超过76,000册次。

4.2.1 读者层面。“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读者成为兼职馆员,被赋予了提供文化服务的责任,他们在享受文化服务的同时也在传递文化服务,将图书馆的文化服务传递给更多的人,使阅读推广活动的覆盖面更广。

4.2.2 基层图书馆和馆员层面。在该层面,基层图书馆的服务推送更加精准高效,图书馆的读者持证人数、图书外借量、电子资源使用量等持续增长;馆员通过服务“我+书房”家庭图书馆进一步提升了阅读推广效率,并与读者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为今后更好服务读者打下良好基础。

4.2.3 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层面。“我+书房”家庭图书馆项目创新并延伸了总分馆体系机制,使原来面向家庭端的单一服务形式转变为“主体延伸+服务延伸”模式,激活了家庭阅读的活力,让更多家庭自愿加入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共同营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书香氛围,提升“书香东莞”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4.3 “我+书房”家庭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从当前实践情况看,东莞图书馆的“我+书房”家庭图书馆项目存在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业务培训组织不及时、技术平台功能不完善、项目激励机制未形成,以及部分成员馆活跃度较低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书房”家庭图书馆项目的持续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东莞图书馆应通过以下措施加以改进:一是加强技术建设,优化“移动总分馆”手机端平台,保障稳定可靠、便捷高效的借还书功能,增加数据统计、书评发布、活动公告等服务,赋予家庭图书馆自我管理的权限,将其纳入总分馆体系进行管理[2]。二是优化运营机制,制定积分规则,引导“我+书房”家庭图书馆积极开展更多图书转借活动、阅读活动及宣传活动,持续扩大服务范围;完善考核及退出机制,定期评估“我+书房”家庭图书馆运营情况,通过奖励、表扬、劝退、淘汰等措施推动项目良性发展[3]。三是制订精短高效的培训方案,开展统一培训,同时编制“我+书房”家庭图书馆服务手册、阅读活动新手工具包等,帮助“我+书房”家庭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四是加强指导和引导,根据各成员馆的能力及资源优势,引导其制订合理的发展计划,同时提供服务支持,指导其组织开展读者活动和相关宣传[4]。五是重视资源整合,依托文旅融合、馆校合作等方式和资源,围绕“我+书房”家庭图书馆品牌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策划和实践,突出“我+书房”家庭图书馆的品牌运营,提升项目的整体影响力[5]。

参考文献:

[1] 李晓辉,冯玲.浅议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深化与完善:以东莞市图书馆服务到户工程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1(3):39-41.

[2] 张萌.邻里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创新要素[J].图书馆论坛,2021(4):15-20.

[3] 陈颖仪.我国家庭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8):36-41.

[4] 黄佩芳.用户参与视角下的阅读推广实践研究:以佛山市“邻里图书馆”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0(5):39-42.

[5] 孙燕纯,张惠梅.邻里图书馆的阅读推广[J].图书馆论坛,2021(4):27-31.

(编校:徐黎娟)

猜你喜欢

书房
把自己关进书房
我心仪的书房
我的小书房
开心一哥信箱
我的书房
童年的小书房
社区·品鉴书房
书房教师
品鉴书房
城市好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