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插图,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2023-05-26张潇天

阅读(教学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复述插图文本

张潇天

【摘要】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主要思维方式是直观形象思维。他们对色彩明亮、形象生动的图画更感兴趣。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通过插图优化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由图入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通图文,帮助学生梳理内容;借图复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拓展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插图;文本;复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一学段“阅读与鉴赏”中指出,低年级学生要“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在图文并茂的故事中,文字和图画相辅相成。如果只看图画,或是只读文字,“只是唤醒了图画书的一半生命”。文字与图画相结合,才能实现阅读生命力的绽放。生动有趣、色彩鲜明的插图,能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运用美的能力。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借助图片,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配有多幅插图,与课文内容相照应。其中,《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集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故事。教师可以巧妙运用课文中的插图辅助课堂教学,在激发兴趣、培养审美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由图入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浅显易懂,介绍了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配有生动的插图,便于学生理解主要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插图入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由于一些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没有见过小蝌蚪,所以在教学之初始,教师先不要急于进入文本,可以出示课文插图中小蝌蚪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充分发表观点,说一说图片中的小蝌蚪长什么样子。生动、栩栩如生的小蝌蚪图画十分抓人眼球。“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等描述的词句,学生们能够依据图片脱口而出。紧接着,教师围绕课文标题继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小蝌蚪的妈妈和小蝌蚪长得一样吗?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小蝌蚪最终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一个个问题层层递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课文故事中。如果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那么生动的插图便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最好的催化剂。作为连接文本与学生的桥梁,一幅幅形象生动、视觉感极佳的插图,远胜过万千生硬的语言文字。

二、融通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中的插图最突出的优势之一。教材里的插图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往往体现了课文的重点内容或者中心思想。教学时,教师应把握好插图辅助性的作用,引导学生在了解每幅图所对应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借助插图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深入理解文本,感悟作者的语言用词。

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当学生对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产生疑惑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这三幅插图分别对应着课文第2—6自然段的内容,生动地展示出了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当找出插图中的主人翁都有哪些时,学生们便对小蝌蚪在找妈妈过程中先遇到谁、再遇到谁、最后遇到谁的过程清晰明了。教师再按照顺序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每幅图小蝌蚪外形的变化。学生在积极探寻中逐渐对小蝌蚪变成青蛙这一有趣的发育过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课文中词语理解的难点体现在“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词组上。它们到底有何不同呢?这时,课本中的插图便成了学生们最好的老师。教师让学生观察插图中小蝌蚪在面对不同人物时的不同动作,引导学生根据插图进行角色扮演,用肢体语言表演“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作者运用不同动词词组的表达效果:“迎上去”可以表现出鲤鱼妈妈是面朝小蝌蚪的方向游的,小蝌蚪十分礼貌地朝鲤鱼妈妈游过去;“追上去”则表明乌龟和小蝌蚪游动方向是相同的,并且乌龟在小蝌蚪的前方,小蝌蚪是急切地向着乌龟追赶过去的;而“游过去”则能看出小蝌蚪在看到自己的妈妈时,满怀欣喜地朝妈妈游去的温馨场景。学生借助插图理解词语,通过自己演绎或者教师、同学的示范,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融入到精彩的童话世界中。

三、借图复述,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中指出,学生在表达交流中“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在梳理与探究中能“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整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想法”。复述,在语文教学上一般是指让学生把阅读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是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而插图则是课文主要内容的一个缩影。低年级学生结合插图复述课文可以对文本有进一步的理解,教师通过复述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逻辑性、条理性,提升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在学生已经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尝试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教师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板画,请一位学生来到讲台上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排一排纸板画。这一环节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绘本的整体印象。学生根据黑板上教师出示的纸板画复述整个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在没有文本的帮助下,纸板画就给予了学生无穷的灵感。通过复述,学生便对小蝌蚪找妈妈及小蝌蚪成长的过程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接下来如何让课堂更加精彩呢?教师拿出课前准备的“小蝌蚪”“鲤鱼阿姨”“乌龟”“青蛙妈妈”的头饰,分小组让同学们进行角色扮演。学生抓住每个角色的动作、表情、语言等特点,将它们生动的形象展现出来。小蝌蚪可爱的形象内化于学生心中,外化于学生的表演和语言的演绎上。这个过程也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更大兴趣,从而水到渠成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四、拓展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要求:“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教师充分挖掘课本插图内涵,有效开发插图资源,有助于拓展想象空间。在课文之外,《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是有一些绘本的,这些绘本有以儿童画配图的,也有以水墨画配图的。尤其是水墨画插图,在墨色浓淡之间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教师还可以为他们展示极具中国风的水墨画绘本《小蝌蚪找妈妈》。一幅幅富有意境的水墨画,会润物无声地向学生们传递着故事所表达的内涵,给他们带来意犹未尽的文化体验,引发无限的阅读期待。

此外,新课标在“课程内容”版块中也提出,要引导学生“學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创编故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在学生已理解绘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情节举一反三、继续想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又会怎么样去寻找妈妈……学生大胆想象,创编故事情节,使有趣的故事得以延伸。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为自己创编的故事画上精美的图画。无论是绚丽多彩的儿童画,还是意蕴悠长的水墨画,一个个小精灵般的形象从学生们的脑海里直达笔尖,跃然纸上,真正实现了融图入文、以图释文。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学生思维迸发的场面吗?善于运用插图,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的火花,唤出学生们纯真美好的童心,才能真正实现“寓学于趣”的学习氛围,给他们创造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合理运用插图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手段,更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注意方式方法,利用插图激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内容,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拓展他们的想象思维。相信生动的插图结合优美的文字,一定能让学生在感受到无穷乐趣的同时,提升阅读和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尤.儿童绘本文图关系研究[J].美术大观,2021(1):144-146.

[2]黄小佳. 以“图”促学,借“图”点睛——浅谈小学语文课文插图的有效利用[J].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20(10):3.

[3]胡玉燕.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周刊,2019(22):1.

注:本文系江苏省第十四期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小学语文‘图文互释阅读教学模式建构”(课题编号:2021JY14-L219)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彭祖大道小学)

猜你喜欢

复述插图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复述策略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借助复述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薛法根老师指导学生“复述”艺术之微探
浅谈英语口语训练三部曲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