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护归来的承诺

2023-05-26张倩

知识窗 2023年5期
关键词:澳大利西亚水鸟

张倩

《诗经·小雅·鹤鸣》中有诗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1300多年前,诗人王勃登高望远,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60多前,《小燕子》成为家喻户晓的儿歌,冬去春来的小燕子成为一代代人的童年记忆。四季变换,候鸟迁徙,广阔的自然给万物生灵以休养生息,也给文人墨客以灵感启迪。这些穿越时空的经典不仅闪耀着文学的光芒,还蕴含着自然的真理。

在全球已知的近一万种鸟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鸟类具有迁徙的习性。比如,我们熟悉的天鵝、绿头野鸭、鸿雁、丹顶鹤、燕子、杜鹃等都是候鸟。每年,它们都会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进行季节性周期往返,春夏季节在北方地区繁殖,冬季在温暖的南方地区越冬,形成春季由南方向北方飞,秋季由北方向南方飞的迁徙。大部分鸟类迁徙的距离从数千米到上万千米不等,有的鸟类迁徙时甚至需要跨越整个地球,这样漫长的迁徙路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路途充满风险与艰辛。

候鸟多数是水鸟,它们栖息在湖泊、海滨等地,以鱼虾和水草植物为食,因此湿地对候鸟的生存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受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城市污染、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全球候鸟的栖息地面积正在不断缩减,候鸟已经无法实现每年飞回远方家园的愿望,保护湿地已刻不容缓。

2022年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中国湖北武汉和瑞士日内瓦同步召开。大会围绕“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审议公约发展战略性议题并正式通过“武汉宣言”,呼吁各方以强烈意愿和实际行动,促进各类湿地的保护、修复、管理及可持续利用,为当前及未来的全球湿地保护、修复指引方向,并提出了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中国主张。大会活动之一的“全球迁飞区水鸟栖息地保护论坛”致力于呼吁全球协同守护候鸟迁飞通道,并倡导建立“中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网络”。

目前,全球共有9条主要的候鸟迁飞通道,其中有4条经过中国,从东至西分别为西太平洋迁飞通道、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中亚迁飞通道、西亚—东非迁飞通道。其中,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是九条线路中最繁忙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候鸟生命线。这条北起俄罗斯远东和美国阿拉斯加地区,向南经过东亚和东南亚,直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迁徙通道串联了沿途22个国家,每年有超过5 000万只候鸟途径这条线路,包括许多濒危鸟类。这意味着,一旦沿途中某个地区的栖息地保护出现问题,就可能让迁飞通道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做出的努力付诸东流。因此,采取一致行动,开展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中国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的关键位置。雁鸭类主要在长江中下游越冬;鸻鹬类在东南亚和大洋洲越冬,但要在我国停歇;部分水鸟在我国的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中下游繁殖。可以说,中国候鸟栖息地的保护状况,决定了这条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的成败。

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中国开始用全球视野审视自己的湿地资源,承担在全球湿地保护中的责任,贡献中国力量。截至目前,中国湿地面积约57万平方千米,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指定国际重要湿地64处,13座城市获得“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建立600余处湿地自然保护区、900余处国家湿地公园,完成4 1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出台《湿地保护法》,把重要湿地纳入生态保护红线,构建中国的湿地保护体系,使得许多重要湿地得到抢救性保护。

得益于我国的大力保护,许多濒危候鸟种群数量得以增长。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全球迁飞区水鸟栖息地保护论坛发布的《中国水鸟十佳保护案例》显示,黑脸琵鹭从20世纪80年代的300只增加到现在的6 000只左右,黑颈鹤从20世纪90年代的5 000余只增至1.5万余只,东方白鹳从3 000只增至近1万只……这些逐步摆脱濒危状态的物种为未来全球候鸟保护带来新的希望。

候鸟无国界,携手创未来。让候鸟保护真正成为一项国际行动,用全球协同的力量共同守护候鸟归来的承诺!

猜你喜欢

澳大利西亚水鸟
江河里的水鸟
THE ROLE OF L1 IN L2 LEARNING IN CHINESE MIDDLE SCHOOLS
THE ROLE OF L1 IN L2 LEARNING IN CHINESE MIDDLE SCHOOLS
全都知道的佐西亚
马来西亚·吉隆坡
脑洞大开
水鸟
手绢游戏———叠“水鸟”
苏雪林《屈赋论丛》中华文化源于西亚之商榷
嘉陵江武胜段冬季水鸟多样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