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出圈的潮汕英歌舞

2023-05-26王新芳

知识窗 2023年5期
关键词:普宁潮汕队形

王新芳

2023年春節,一段潮汕青年街头跳英歌舞庆祝新年的视频走红网络,登上热搜,点击量近两亿。随后,相关的视频和图片不仅在朋友圈被大量转发,还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被刷爆,英歌舞这一潮汕地区特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真正“火出圈”了。

视频中,令旗迎风招展,鼓点嘭嘭作响,脸涂油彩扮成英雄好汉的青年双手持槌,在昂扬激进的锣鼓声中不断变换队形前进……舞棍上下翻飞,鼓声吼声交织,气势如虹,看得人热血沸腾。

英歌舞是潮汕及闽南地区带有民俗气息的一种民间舞蹈,融汇戏剧、舞蹈、武术等元素,和古中原傩舞相似。相传,它起源于明末,历经几百年的发扬传承,被赋予独特的人文气息。它的突出特点是掺杂了水浒情节,体现了英雄崇拜和忠义的道德观念。

一开场,“时迁”是整个英歌队的先导,下山耍蛇打探,之后便是领舞的演员,称为头槌。接着,依次上场的有二槌、三槌、四槌,四位演员扮演的是李逵、关胜、鲁智深、武松,摆出猛虎下山的动作。此后,梁山好汉依次出场亮相,变换出攻城战阵的各种队形,如双龙出海、四虎并驱等。这种带有故事性和传奇色彩的表演,已成为人们表达喜庆的一种方式。

著名舞蹈家贾作光盛赞英歌舞“舞出了中华民族之魂”。不少网友评价英歌舞“又炫又燃”“这才是中国传统节日该有的样子,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

在很多人感到年味变淡的今天,英歌舞为何能在众多非遗民俗中“火出圈”?又老又潮,或许是英歌舞走红的密码。一方面,英歌意为英雄的赞歌,在英歌舞中有大量的傩舞元素;另一方面,英歌舞又有现代街舞的元素,传统扮相加上阳刚热血的舞蹈,配合呐喊与锣鼓,符合时下大众的审美,能够让人“燃”起来。

英歌舞凝聚的是潮汕年轻人的心,他们乐意接力传承家乡的民俗传统。“在潮汕,你想让一个年轻人早上6点起来做别的事,他未必搭理你,但如果让他6点起来练英歌舞,他5点就能到场”。

富美青年英歌队总教练李俊浩出生于1990年,9岁时接触英歌舞后被吸引,从业至今,是普宁英歌的市级非遗传承人。2009年,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成立,大部分演员是“00后”,大家来自各行各业,因为热爱走到一起。一开始,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只有30多人,发展到如今已达70多人,一年外出表演40多场。据不完全统计,普宁市共有近100支这样的英歌队。

在英歌舞的推陈出新方面,李俊浩大胆而开放。他打破传统规定,凡是热爱英歌舞的,无论男女,都可学习。在脸谱、服饰、队形和动作编排上也进行创新,加入一些武术招式,使动作更具观赏性。2023年春节,富美青年英歌队的演出排期从大年初一排到正月二十五,还收到不少省外的邀请函。大年初一,由当地40多人组成的英歌队,在泰国春武里府帕那尼空县一处购物中心表演,吸引大量的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

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不能仅靠少数的非遗传承人,需要扎根基层与群众,与当下生活紧密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让年轻人了解、接受和喜爱,才能经受时间考验,持久传承。

以乡愁治愈人心,来自潮汕这座小城的英歌舞,正顽强地展现出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普宁潮汕队形
普宁讲述方方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潮汕牛肉火锅
队列队形体育教案
对普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思考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诺奖得主普宁的爱情三角梅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传奇
潮汕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纳博科夫小说《普宁》中“车辆”的隐喻与流亡主题
潮汕文化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