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特姑娘
2023-05-26张宗子
张宗子
我在淮南一年,于教育学院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我住处的墙上,挂了一本约一尺长、大半尺宽的西洋名画年历。其中有一幅,画面上一白衣女子坐在船上,岸上树林浓密,画的前景是丛生的水草。女子右手握住细铁链,左手轻搁于腹部,头微微上仰,表情似带哀怨。凑近了细细看,两边的船舷披了厚厚的彩织挂毯,船头立着三支白蜡烛,两支已经熄灭,一支还亮着。一个贵族少女怎么会独处于荒僻岸边的船上?这幅画怎么看都有一种神秘的气氛。
20世纪90年代初,我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看油画。我在拊掌赞叹之余,大感自己对西方艺术的无知,于是到图书馆,一本接一本地读绘画史图册。拉斐尔前派的艺术曾经有一阵子非常吸引我。就在拉斐尔前派的画册里,萦绕我心头多年的船上少女,终于揭开了面纱:那是约翰·沃特豪斯作于1888年的一幅画,题为《夏洛特姑娘》。
《夏洛特姑娘》源于丁尼生的一首诗,取材于中世纪亚瑟王的传说。在亚瑟王宫廷所在地卡美洛的上游,河中小岛夏洛特的古堡里住着一位女子,没人知道她的来历,只能从窗口瞥见她的身影,听到她的歌声。她被称为“夏洛特姑娘”。夏洛特姑娘受到仙人的诅咒,不能直接观看窗外的现实世界,只能通过镜中反射出来的景象观看身后的世界,并把看到的情景织成图案。
有一天,亚瑟王手下最英俊的骑士兰斯洛特骑马经过,夏洛特姑娘在镜中看见,立刻爱上了他。她停止纺织,走到窗前向下望。镜子顿时破裂,诅咒立即应验,夏洛特姑娘面临即将死亡的命运。痛哭之后,她离开古堡,在河边找到一只小船,把编织多年的挂毯搭在船边。她在船头刻下自己的名字,解开船缆,放舟直下,漂向亚瑟王的宫廷,希望在死前能见她所爱的骑士一面。但她未能如愿,死在途中。
小船到达卡美洛,骑士和贵妇人纷纷围观,兰斯洛特也在人群中。他看到夏洛特姑娘的面容,惊叹其优雅美丽,但没有人,包括兰斯洛特,知道这个姑娘的悲惨故事。
夏洛特姑娘令人叹息的哀婉故事,究竟要说明什么?丁尼生自己曾解释道:“从天而降的,对长期与自己隔绝的外部广大世界中的一个人的爱,引导她走出影子的国度,走进现实。”丁尼生的传记作者彼得·特里皮进一步引申道:“夏洛特姑娘就像一位艺术家,无名无姓,与世隔绝,年复一年地记录着他人的故事。当她带着自己的杰作来到现实世界,却发现这世界是那么沉闷乏味,甚至还不如禁锢她的古堡。”也就是说,艺术家与现实隔绝不行,直接踏入现实也不行,因为其代价异常惨重。夏洛特姑娘以死为代价,都未能获得爱的回报。更可悲的是,她的身份也未获认同。她到死都是神秘的,也是无名的。
因为沃特豪斯的一幅画,拉斐尔前派的唯美主义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连带着整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绘画于我都成了一个亲切的名词。我从这些画里看到自己一如既往的幼稚梦想。
(渚 柳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时光的忧伤》一书,本刊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