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构建日照烟区抗旱减灾长效机制的思考

2023-05-25崔丙慧吴焕阳王江伟薛仁喜董希涛韩守栋赵瑞星董世峰李军民牛柱峰曹长代

园艺与种苗 2023年4期
关键词:烟农烟区旱情

崔丙慧,吴焕阳,王江伟,薛仁喜,董希涛,韩守栋,赵瑞星,董世峰,李军民,牛柱峰,曹长代

(山东日照烟草有限公司,山东 日照 276826)

据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气象灾害损失占全部自然灾害损失的61%,而旱灾损失占气象灾害损失的55%,干旱灾害已成为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近年来,干旱灾害对日照的烟叶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制约了烟叶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构建烟区的抗旱减灾长效机制,已成为当前重要而迫切的工作。

1 日照烟区抗旱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日照烟区的地理地貌条件和季风气候决定了水循环特点差异显著,导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决定了干旱灾害问题将会长期存在。当前,全市烟区总体抗旱能力偏低,专业化抗旱服务组织匮乏,区域抗旱能力也不平衡,难以适应烟叶生产发展对抗旱减灾工作的要求。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研究结果,未来10~50 年,我国气象灾害和次生灾害仍将呈增加态势,出现阶段性干旱和季节连旱的可能性增大,区域性干旱发生频率增加,干旱面积有扩大趋势,日照烟区抗旱工作形势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

1.1 旱情发生较为普遍

从日照全市情况看,旱灾具有分布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危害损失大等特点,并以多种形式表现。譬如,2013—2018 年,春旱连夏旱,整个春季基本无降雨,在起垄扶沟的4 月份基本无有效降雨,在5 月移栽后至团棵期、旺长初期降雨较少,9 月份开始秋旱连冬旱、冬旱连来年春旱,旱灾较为严重(表1)。

表1 2013—2022 降雨情况统计

1.2 水资源分布不平衡

农田基础设施布局不衔接,农田基础建设与农业生产结合不紧密,使农业生产成本和抗旱减灾成本逐年攀升,成为制约烟叶产质量提高的重大限制因子。一些植烟乡镇水资源丰富,大型水库较多,莒县青峰岭水库为山东省第四大水库,总库容4.1 亿m3,兴利库容2.69 亿m3,可有效覆盖莒县安庄镇、洛河镇、果庄镇、碁山镇等植烟乡镇;五莲县汪湖镇境内的墙夼水库,控制流域面积656 km2,总库容为3.869 3 亿m3,兴利库容8 664 万m3;河西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5 km2,流域干流长度16.9 km,总库容1 887 万m3,兴利库容966 万m3。有的植烟乡镇则水资源匮乏,除了少量的小塘、小坝、小库外,无可利用地表水源,水资源匮乏。譬如五莲县于里镇、叩关镇等植烟区域,在干旱严重的情况下,小塘、小坝、小库常常干枯,存在无水可浇的问题。

1.3 水源工程配套水平相对较低

在水源工程方面,“重建轻管、重用轻护”问题突出;病险水库不敢多蓄水,有效蓄水量下降;已建的不少水源工程标准低,泵站设施老化,土渠渗漏利用率低,灌区渠系不配套,甚至有的渠道淤积垮塌;建筑物不配套,工程效益低下,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五莲县汪湖镇河西水库,属中型水库,蓄水较多,但由于灌区渠道损坏严重,水库水源无法利用,无法满足烟田灌溉需要。当前,日照市烟区总体抗旱能力偏低,区域抗旱能力也不平衡,难以适应烟叶生产对抗旱减灾工作的新要求。

1.4 抗旱机具作业效率较为低下

日照市烟区用于抗旱的机械设备主要包括185 手扶拖拉机、汽油机水泵、喷灌机、潜水泵、微喷管带及部分滴灌设备等,抗旱机械类型较为单一。烟田灌溉机械设备动力主要有2 种,即手扶拖拉机带灌溉泵和气油机带灌溉泵,手扶拖拉机自吸泵灌溉,手扶拖拉机功率185 马力,管带2.5 寸,扬程50 m,最大流量每小时40 m3;气油机水泵灌溉,发动机190 F,扬程80 m,最大流量每小时50 m3;滴灌采用的634 m/1.0 mm 输水带,每小时流量约为18 m3,整体功率低、效率低。

1.5 抗旱运行管理缺乏有效机制

日照市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实际职能主要定位于应急抗旱,只有在水旱灾害发生后才真正发挥其协调指挥职能,日常干旱管理中还难以实现。此外,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办事机构设在水利部门,其他成员单位并没有实质参与各级防办的日常管理工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难以真正组织协调各部门进行系统全面的灾前准备,信息和资源由各个管理部门分别管理,无法真正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旱情动态主要靠上报统计和分析气象、水文资料,旱情监测、预测乏力,人为因素和经验判断影响大,预警指导准确性不够,抗旱工作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1.6 抗旱减灾意识较为淡薄

由于烤烟的耐旱特性,助长了部分烟农靠天等雨的思想,另外,干旱抗旱季节,由于水源紧张,存在多种农作物、多个农户间争水的矛盾,往往无法选择适宜的灌溉时机,如在高温时段灌溉烟田,由于水温与地温温差较大,可能对烟株根系造成损害,甚至导致烟株病害加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烟农抗旱浇烟的积极性。

2 构建烟区抗旱减灾长效机制的建议

干旱缺水将长期困扰日照市烟区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好抗旱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实现战略性的转变。抗旱减灾是一项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系统工程,涉及自然、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要从根本上解决抗旱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整合资源、多措并举,建立烟区抗旱减灾长效机制,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变临时应对抗旱为系统防御抗旱,提高应急抗旱减灾综合能力。鉴于全市烟区抗旱减灾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对构建全市烟区抗旱减灾长效机制提出如下建议。

2.1 立足水源,搞好烟区种植规划布局调整

要把是否具备灌溉条件作为烟叶种植布局调整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将烟叶种植计划资源向水资源丰富、灌溉系统配套完善的烟区倾斜。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综合考虑各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围绕水源进行规划和布局,这是做好烟区抗旱减灾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2.2 借力促力,大力开展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日照市各植烟乡镇党委政府应积极争取上级或国家支持,建立设施配套完善、管理规范、浇灌方便的水利灌溉工程。水利项目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将有效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助烟农增收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建议以这些大型的水利工程为依托,结合烟田的布局,对有效覆盖烟田的系统性水利工程设施进行配套完善。另外,应积极开展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回头看活动,对前几年投资建设的烟水配套工程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做好工程项目的维修和防护工作,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更好地为烟区、烟叶生产服务。

2.3 因地制宜,大力推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2.3.1 滴灌技术。日照烟区在部分区域推广了该项灌溉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烟农认可度低、推广难度大的问题。一是水源得不到保证,烟株生长前期,旱情往往偏轻,灌溉水源相对充足,滴灌设施可以正常使用,但随着旱情的加重,无法提供水源保障,如使用电泵提水或用拖拉机拉水,存在滴水灌溉速度慢、成本费用太高的问题;二是在滴灌条件下除紧靠滴头下面的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外,其他部位的土壤水分均处于非饱和状态,土壤水分主要借助毛管张力作用入渗和扩散,因此一般在烟株移栽至旺长期之前使用滴灌,烟株成熟期需水量较大,滴灌效率太低,无法满足烟株生长需要;三是成本偏高,滴灌设施投入3 000 元/hm2,另外,在水管安装、铺设、滴灌使用、维护等方面用工较多,综合费用偏高。

2.3.2 微喷灌技术。微喷灌溉,主要以185 手扶拖拉机自吸泵或汽油机水泵为动力,将水输送到微喷管带,由微喷管带喷洒到空中,形成水滴落到地面和烟株表面。这种灌溉方式的水由地面喷洒到空中,因此一般在烟株成熟期以前使用较好,对烟株成熟期以后的烟田采用微喷灌溉时,则以吊挂微喷或地插微喷为宜。微喷灌技术作为一种机械化、半机械化灌水方式,在大农业上已广泛采用,也是广大烟农烟田抗旱的主要灌溉方式,得到了广大烟农的普遍认可,使用范围非常广。

2.4 突破瓶颈,建立健全专业化抗旱服务组织

目前,日照烟区抗旱主要以烟农为主体,以小型机械为动力,采用雇工、烟农互助等传统方式进行抗旱,雇工难、抗旱效率低的问题较为普遍。可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规划、布局合理、讲求实效、量力发展”的原则,以烟农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在已有的机耕、育苗、植保等专业队的基础上,建设一支“一专多能、专兼并存、行动快捷、保障有力”的专业化抗旱服务组织。抗旱服务组织以抗旱为主,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按照“保本微利、有偿服务”的原则,实行企业化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努力实现自我积累、滚动发展,服务环节涵盖烤烟移栽至整个大田生育期。抗旱服务组织要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财务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服务收费制度、分配和积累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等,推动抗旱服务组织正规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抗旱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

2.5 完善政策,为抗旱减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积极争取地方农机补贴、油电能耗抗旱补贴政策;持续加大烟草行业水利基础设施及配套补贴;对全市防雹增雨减灾体系持续加大资金投入,设立购置增雨炮弹、搭建增雨作业点建设等专项资金、烟叶旱灾农业基本保险投入资金和灾害救助资金,确保日照烟区抗旱减灾救助工作的顺利进行。

2.6 信息共享,形成抗旱工作整体合力

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往往限于旱情紧急时期,目前对旱情的掌握还主要依赖于已受旱地区的逐级上报,难以做到有效预测预警、客观评估旱情灾情和科学指挥调度。当前急需建立旱情分析及抗旱统计信息系统,加强旱情监测体系建设,根据气候变化情况等对干旱来临的时间和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多部门参与制定操作性强的抗旱应急预案,防止或减少重大旱情造成的损失。因此,建立数据信息共享网络,打破信息资源的部门分割、地域分割与业务分割,建立部门间共享机制,实现从信息资源分散使用向共享利用转变,只有真正实现了各相关部门防旱抗旱信息共享机制,才能建立起抗旱减灾的长效机制。

3 小结

烟叶生产隶属大农业范畴,烟叶抗旱长效机制的构建涉及部门较多,要从建立完善涉农部门抗旱联席会议机制、旱情监测体系建设、信息化共享体系建设、节水灌溉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抗旱合作组织运行体系建设和抗旱防灾救治体系建设等方面重点发力,有机结合,互相配合,才能在日照烟区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抗旱长效机制,促进日照烟区烟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烟农烟区旱情
影响巫溪县烟农队伍稳定的因素分析
基于不同旱情指数的石羊河流域春旱监测研究
南阳烟区浓香型特色烤烟品种的筛选
云南省旱情信息系统升级及完善
广西:首个水文地方标准《旱情评价指标》实施
贵烟2号在黔西南烟区的适应性
会理烟区植烟土壤主要理化性状评价
湘西州植烟气候与国内外主要烟区比较及相似性分析
福建烟农种植规模效率实证研究
关于烟农合作社发展的几点思考